翁同鍪牆呔∪力想為大清王朝培養出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一位使中國走向自強的皇帝,而這就註定了光緒同慈禧在意識上的差異。


    翁同鯰是盡心培養光緒,光緒同慈禧的差距就愈大。


    在《馬關條約》簽訂後,光緒在翁同齙撓跋煜巒維新人士開始來往。


    一向惟慈禧之命是聽的光緒,這次居然破釜沉舟,竟讓慶王轉告慈禧:“朕不能為亡國之君,若不予我權,寧遜位而已。”這實在太出乎慈禧的預料了,按照慈禧的性子,她恨不得立即把光緒廢了……她既然有能力把光緒立為皇帝,就有能力把他廢為庶人,但要找一個替代光緒的人,總得需要時間去物色新的人選……


    別看慈禧對洋務、對維新不那麽了解,但對變法以及變法的後果還是略知一二的。


    變法也好,維新也好,必然要觸動方方麵麵的利益,堪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就說科舉考試,真的廢除了那些讀書人入仕的前程能消停嗎?再有就是旗人的錢糧,朝廷視旗人為根本已經養了200多年,士農工商他們哪樣也幹不了,真的斷了錢糧,就得去喝西北風。


    最讓慈禧接受不了的就是“須博採西學之切於時務者”,學西法、興民權,皇家的權力還能保得住?於是,她決定欲擒先縱——表麵上同意光緒變法,先由著他們去鬧——等時機成熟了再收拾光緒以及支持變法維新的人。


    光緒進行戊戌變法的時間已經是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此時日本的明治維新已經完成了30年,而西方列強又處於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轉變的時期,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依賴——也可稱之為控製進一步加強,國際環境已經不同於30年前。


    更何況日本的“倒幕運動”已經基本摧毀了國內的封建勢力,而光緒手中沒有一兵一卒……當維新黨人得知慈禧有廢黜光緒之意後,決定由譚嗣同去說服曾經同“強學會”有聯繫的袁世凱派軍隊包圍頤和園,迫使慈禧真正兌現歸政皇帝的諾言。


    袁世凱表麵同意支持變法,私下立即向上司榮祿告密。


    而袁世凱的告密則使得本來就舉步維艱的變法陷於失敗——慈禧立即從頤和園返回紫禁城……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梁啓超流亡海外。


    慈禧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廢除新法,並準備廢黜光緒……由於被慈禧通緝的康有為、梁啓超等維新人士在逃跑時曾得到外國駐華使館人員、外國輪船的幫助,因而使得已經獨斷專行將近20年的慈禧對洋人懷恨在心……更讓慈禧惱火的是,她選定大阿哥作為同治繼承人的計劃,也因未能實現光緒皇帝病危、乃至駕崩,而不得不推遲。


    劉坤一、張之洞等封疆大吏,紛紛給朝廷推薦各地的名醫來給光緒皇帝治病,其中還有外國醫生,慈禧隻能假戲真唱,但光緒的脈象是“六脈平和”根本就沒病,這樣一來光緒駕崩的時間隻能往後推……從內到外的阻力都讓慈禧怒不可遏……《馬關條約》的簽訂、列強掠奪與奴役的深入,都使得民族矛盾急劇尖銳起來。


    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廢立風波(2)


    有著習武傳統的山東民眾在義和團的率領下率先起來反對洋人教堂所進行文化侵略與經濟掠奪,所謂“天不下雨,地發幹,全是教堂遮住天”即此之謂。


    而民間習武最講究練硬氣功——也就是常說的“刀槍不入”,所謂“刀槍”不過是刀槍劍戟一類“冷兵器”的簡稱。


    當時的中國還處於冷兵器與火器並存的時期,隻有朝廷才有火器營,在民間主要還是冷兵器。


    以“滅洋”為宗旨的義和團,在山東遭到巡撫袁世凱的殘酷鎮壓,便轉移到直隸一帶。


    義和團為了避免在直隸遭到鎮壓的命運,便公開打出“扶清滅洋”的旗幟,這恰恰與慈禧對洋人的憤怒心情相符。


    慈禧竟把“滅洋”寄托在“刀槍不入”的義和團身上。


    如果說在窮鄉僻壤的人,不知道洋槍洋炮的威力也就罷了,問題是慈禧在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到熱河逃難時就聽說過洋槍洋炮。


    更何況,此時的西方軍火又經過多次的改進與發展。


    雖然總理衙門要求駐外使臣必須寫工作日記向國內匯報,以期讓統治集團了解國外的情況,但別說是慈禧就是當時主持總理衙門的慶王也未必肯抽出時間去翻一兩本“出使日記”,要不然怎麽可能相信鄉間所說的“刀槍不入”呢!但慈禧卻把寶押在“扶清滅洋”的義和團身上,也許其中包括了坐山觀虎鬥的用心:讓義和團去同洋人廝殺,僥倖能滅滅洋人的威風,也出口心中的惡氣;如果義和團敵不過洋槍洋炮,也可以借洋人的力量除掉肘腋之患;義和團畢竟已經到了京畿,說是“扶清滅洋”,誰知“葫蘆裏裝的是什麽藥”……從王公大臣到文武百官確實沒有人能猜透慈禧的心思,傾向維新的官員在戊戌政變後已經成為驚弓之鳥,而守舊的官員則成為義和團的支持者、甚至在自己的家中也擺起了神壇。


    至於大阿哥溥璧母蓋錐送踉劁簦更是要藉助義和團的力量廢黜光緒、把自己的兒子推上皇帝的寶座,在他的王府中就供奉著“洪鈞老祖、梨山聖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說清朝十二後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廣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廣源並收藏正說清朝十二後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