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兒,輕輕拂動著她那滿頭銀髮,仿佛和她一起追尋對往日生命樂章的回憶;水兒,緩緩敲打著她赤裸的雙腳,似乎提醒她當年在這裏留下的每一處足跡。年過花甲的老人眼眶變得濕潤,60歲年華,60篇記敘,歡樂、悲哀、痛苦、喜悅、激奮……盡管她已品嚐到生命之果的酸甜苦辣,然而,“千年的老根黃土裏埋”,今天,她回到自己的故土,要靜下心來細細追索個人情懷與時代風貌交織而成的永恆記憶。


    她叫劉燕平,是從革命聖地延安開始起飛的一隻燕子。延安的哺育,使她練就了一雙矯健的翅膀。光陰在薦,她對曾經養育了自己的這塊土地有著說不盡的依戀之情……猩紅耀眼的落日,漫漫悠長的山坡、溝窪、黃土路,凜冽呼嘯的西北風,還有那冬暖夏涼的土窯洞……


    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的冬夏春秋,然而,劉燕平永遠不會忘記1942年初春所走過的幾天坎坷路途。當年,年僅10歲的小燕平,就是在這天地合一的蒼茫中,腦海中裝著無數的疑問與想像,在一位趕驢腳夫的護送下,獨自踏上了延安的土地。


    燕平來延安是由父親決定的。當她的父親——一位陝甘寧地區的參議員來延安開會時,立刻為這片新奇的土地所吸引。他曾被毛澤東主席接見,經常與一些軍政領導人接觸,對共產黨有所了解,促使他做出了一個當時令人震驚的決定:把極有藝術天賦的小女兒從綏德送到延安的革命隊伍裏。就這樣,小燕平在朦朦朧朧之中,在延安的黃土地上開始了她一個小革命者的生涯,鳴奏出了自己輝煌生命樂章的第一個音符。


    作為劉家最幼的女兒,劉燕平和她的幾個姐姐一樣,有著父母賦予的秀美和銀鈴般的歌喉,也有著滲透著淚水和歡笑的童年生活。


    1932年,她出生在一個既不富裕,也不貧寒的軍官家庭。父親的軍旅生活,從小帶給她的是生活的不穩定。北平是個多麽誘人的地方,她卻在不諳人事的幼年離開了那裏,隨父親回到了故鄉陝北綏德縣。北平,留在她幼年腦海中的隻是那標誌著自己生於斯的具有紀念意義的名字——燕平。


    陝北有陝北的風情。黃土、風沙、南瓜、小米、酸菜,剪紙、黃河、秧歌,還有那詩一般的信天遊。


    陝北,是片貧脊的土地,荒漠漠的原野,光禿禿的土山。黃土,幾乎將這裏的一切都厚厚地覆蓋住。


    然而,陝北又是藝術的搖籃,有樸實的語言,亮堂的曲調和那無法數計的精神食糧;黃土,永遠無法覆蓋住發自人們肺腑的歌聲。


    在陝北生活,你離不開民歌。石匠用民歌裝飾著釺錘聲;莊稼人用民歌驅趕著勞作的寂寞;高興漾滿心頭,趕著牲口的漢子會揚鞭驅騾,扯開喉嚨將歡快的民歌灑滿一路;愁苦顯露眉梢,納鞋底做針線活兒的媳婦會飛針走線,低聲吟唱將無限的哀怨盡情傾訴……


    民歌,是陝北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歌,是陝北人顯露心靈祈望的生理現象。


    劉燕平是在陝北吸吮著民歌藝術的乳汁長大的。淳樸的百姓,淳樸的民謠,一點一滴在燕平稚嫩的心靈間奠定了藝術的基調。


    正是在這種濃鬱鄉土文化的薰陶下,劉燕平的嗓子亮開了。


    時至今日,燕平也忘不掉孩提時常聽到的一首首民謠,忘不掉家中那台老掉牙的唱機帶給她的歡愉,忘不掉姊妹幾個在家中喬裝模仿自演自娛時的快樂,更忘不掉抗日烽火的熱浪席捲大地的感染,無數新文藝工作者的抗日宣傳形式多樣,色彩斑斕的生動表演,跑到室內、街頭、任何空地去觀看演出,接受深刻的薰陶……


    劉燕平的天賦,使她對歌聲有著特殊的敏感,她時時陶醉在陝北民歌的悠揚旋律中。推小車、跑旱船,轟轟烈烈的秧歌運動,《兄妹開荒》、《劉二起家》、《十二把鐮刀》、《血淚仇》、《窮人恨》、《白毛女》……帶有質樸鄉土氣息的藝術氣氛,使她幼小的心靈萌發出為唱歌和表演而獻身的藝術茁苗。


    延安,幫助劉燕平圓了她的藝術夢。


    1943年,毛澤東主席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此後,在毛澤東的革命文藝思想指引下,出現了一位位用自己藝術生涯譜寫人民藝術恢弘樂章的人民藝術家。而劉燕平,則是一位伴隨著《講話》踏上藝術沃土的典型的人民藝術戰士。


    當劉燕平結束在延安自然科學院預科班的學習,投人西北文藝工作團的藝壇之時,還是個13歲的小姑娘。然而,她以自己的純情、以自己的勇敢、韌性,以自己對歌聲的非凡悟性和超人表現力,在戰火繚繞的藝術環境中一步步踏人新歌劇表演的藝術殿堂。


    在西北文藝工作團,劉燕平曾成功地擔任了《白毛女》、《血淚仇》、《兄妹開荒》、《軍民關係》等戲的重要角色。其中有的角色,如黃母、王大嬸、東才妻、大娘,比她當時的年齡要大上一倍甚至幾倍(當然也有同她年歲相近的角色),而她那奇異的天賦,在革命文藝隊伍裏則得到了毫無約束的發展。她還在秦腔傳統戲《三回頭》、《串龍珠》中扮演呂家女和華榮妻。她的獨唱節目《劉誌丹》、《邊區好》、《勞軍》、《繡金匾》……更贏得了滿場的喝彩聲。她的熱情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她年齡和藝術上的稚嫩,也正是這種熱情連同那泥土氣息和純正的鄉音,使燕平贏得了人民的愛戴,而人民又將她一步一步扶上藝術成熟的台階。一個藝術家,固然要依靠自己的“天賦”條件和刻苦精神,但更重要的,還在於同民眾的結合。燕平從小就悟出了這一真諦,這也是革命隊伍教育和磨鍊的結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翟明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翟明戰並收藏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