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遠處,瑪拉和孩子們默默地站在那裏,他們的臉上流淌著淚水。看得出由於強烈地感情克製,瑪拉的下唇上已咬出一道深深的血痕。
“瑪拉……我的孩子……”允斌再也忍不住了,他扔下手裏的行李,發瘋般地撲向自己的親人。
與此同時,兩個孩子也哭喊著撲了過來,父子三人抱在了一起,哭成了一片……
再見吧,伏爾加河!再見吧,莫斯科郊外的夜晚!
1957年10月的一天,允斌背著簡單的行裝,在瑪拉的抽泣聲和一雙兒女撕心揪肺的哭叫聲中,毅然踏上了回國的征途。在北京機場上,一架銀灰色的大型中國客機徐徐降落了。一個32歲的青年人疾步走下飛機,和幾個迎接他的人握手寒暄了幾句就穿過機場大廳,進了停車場上的伏爾加轎車,直奔北京城,駛人了中南海。
中南海一棟平房的門口,站立著一個清瘦挺拔的人,他就是黨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委員長劉少奇。
轎車停住了。人未下車已傳出一聲“爸爸”的親切呼喚。嗬!多少年沒聽見過這帶有俄語尾音的呼喚了。劉少奇望著站在自己麵前的兒子,喜不自禁。
“允斌,你終於回來了!”他寬大的手輕輕撫著兒子的肩膀,心中感慨萬千。劉允斌中等個子,臉部線條分明,像他父親一樣挺闊的鼻樑上架著一副近視眼鏡,目光柔和清澈,說話不緊不慢。
“允斌”,劉少奇指著周圍的幾個青年男女問:
“你認得這幾個弟弟妹妹麽?”
“認得,認得!在機場上愛琴都給我介紹過了。”
劉愛琴高興地用俄語和哥哥說了一句:“都是一家人,不見麵也認得麽。”
王光美開玩笑說:“可要說中國話喲!”大家都笑了。
劉允斌回到北京後,他一連幾天參觀了故宮、長城、頤和園等名勝古蹟。他在被英法聯軍燒毀的圓明園廢墟旁徘徊了一個下午。近百年過去了,圓明園這幾根殘柱卻仍然不肯倒下,它是在祈禱,在控訴,還是在沉思,在呻吟呢?他感到壓抑得很。
他回到中南海父親的那間書房,翻開了所有能找到的中國近代史,他讀到的都是割地、賠款、乞和……
他又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的歷史和有關材料,了解到了1950年美國輪船“加利福尼亞金熊號”,有意撞沉我“新安號”貨輪,釀成了70 人死亡的慘案;讀到了美國飛機1950年至1954年多次侵人我領空,擊落我巡邏飛機、掃射我人民的報導;讀到了1955年8月劉寧一率我國代表團,被日本阻止不能如期參加禁止原子彈、氫彈大會(我國還遞交一張3萬元人民幣的支票作為對大會捐助)的消息;讀到了毛澤東主席“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原子彈”的感嘆;讀到了……他讀不下去了。
“我要立刻工作,一分鍾也不能等了!”他對父親說。
幾天之後,在距離北京50公裏的某縣一個中國最早的核武器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研究院401所裏,出現了一個年輕人。他每天沿著宿舍一研究室一食堂這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匆匆而行,急如流星。人們常常見他在食堂一頓就買夠一天的飯,然後就鑽進研究室不再出來。他不再像在蘇聯上學時下圍棋、打桌球;漸漸他的皮鞋不亮了,頭髮不光了,衣服也不整了,煙卻越抽越多了。不久,他在熱核材料研究方麵以突出的貢獻而被授予副研究員職稱。這種高級職稱,在他這個年齡,無論在當時的中國和今天的中國,都是屈指可數的。
有些人見他才三十出頭,卻終日埋頭於研究所,節假日也不外出,以為他是光棍漢,要為他介紹對象。一打聽,原來此人乃國家主席劉少奇的長子,眾人驚嘆:“主席之子尚能如此刻苦,難得!難得!”於是有更多的人關心他的生活和健康,為其牽紅線搭鵲橋的人就更多了。也有一些姑娘主動接近他、關心他,傾吐愛慕之情,都被他好言謝絕了。在周圍同誌的關懷下,他更加努力刻苦地工作,也更加沉默寡言了。
他對莫斯科還是有感情的。他畢竟自少年時代起就生活在那裏,那裏有他的同學、同事、老師、朋友以及他的愛情。
他愛他的妻子和孩子,愛那座美麗的培養了他的城市和人民。他知道,那裏的工作生活等條件要比自己貧窮的祖國好得多。在那裏他可能會在專業上做出非常突出的成績來。蘇方對他的才華也頗為賞識,為挽留他在蘇聯工作,蘇共幾位高級領導人曾先後找他談話,並許其優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條件。一位蘇聯高級領導人邀請他到家中作客,席間此領導人說:“就留在這裏工作吧,你雖是中國血統,但你畢竟是蘇聯培養起來的,並且你的妻子也是蘇聯人,也有了孩子。回去又有什麽好處呢?我們兩國雖有些理論之爭,但並不影響你在這裏搞科學研究嘛。”
劉允斌說:“我始終把蘇聯當做我的第二故鄉,我在祖國生活了13年多,而在這裏卻生活了18個年頭,相比之下,我對這裏比對我的祖國要熟悉得多。但是,我又不能不回去,因為我那貧困的祖國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我。這大概就像您對待自己的祖國一樣,這種感情相信您是會理解的。”
“瑪拉……我的孩子……”允斌再也忍不住了,他扔下手裏的行李,發瘋般地撲向自己的親人。
與此同時,兩個孩子也哭喊著撲了過來,父子三人抱在了一起,哭成了一片……
再見吧,伏爾加河!再見吧,莫斯科郊外的夜晚!
1957年10月的一天,允斌背著簡單的行裝,在瑪拉的抽泣聲和一雙兒女撕心揪肺的哭叫聲中,毅然踏上了回國的征途。在北京機場上,一架銀灰色的大型中國客機徐徐降落了。一個32歲的青年人疾步走下飛機,和幾個迎接他的人握手寒暄了幾句就穿過機場大廳,進了停車場上的伏爾加轎車,直奔北京城,駛人了中南海。
中南海一棟平房的門口,站立著一個清瘦挺拔的人,他就是黨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委員長劉少奇。
轎車停住了。人未下車已傳出一聲“爸爸”的親切呼喚。嗬!多少年沒聽見過這帶有俄語尾音的呼喚了。劉少奇望著站在自己麵前的兒子,喜不自禁。
“允斌,你終於回來了!”他寬大的手輕輕撫著兒子的肩膀,心中感慨萬千。劉允斌中等個子,臉部線條分明,像他父親一樣挺闊的鼻樑上架著一副近視眼鏡,目光柔和清澈,說話不緊不慢。
“允斌”,劉少奇指著周圍的幾個青年男女問:
“你認得這幾個弟弟妹妹麽?”
“認得,認得!在機場上愛琴都給我介紹過了。”
劉愛琴高興地用俄語和哥哥說了一句:“都是一家人,不見麵也認得麽。”
王光美開玩笑說:“可要說中國話喲!”大家都笑了。
劉允斌回到北京後,他一連幾天參觀了故宮、長城、頤和園等名勝古蹟。他在被英法聯軍燒毀的圓明園廢墟旁徘徊了一個下午。近百年過去了,圓明園這幾根殘柱卻仍然不肯倒下,它是在祈禱,在控訴,還是在沉思,在呻吟呢?他感到壓抑得很。
他回到中南海父親的那間書房,翻開了所有能找到的中國近代史,他讀到的都是割地、賠款、乞和……
他又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的歷史和有關材料,了解到了1950年美國輪船“加利福尼亞金熊號”,有意撞沉我“新安號”貨輪,釀成了70 人死亡的慘案;讀到了美國飛機1950年至1954年多次侵人我領空,擊落我巡邏飛機、掃射我人民的報導;讀到了1955年8月劉寧一率我國代表團,被日本阻止不能如期參加禁止原子彈、氫彈大會(我國還遞交一張3萬元人民幣的支票作為對大會捐助)的消息;讀到了毛澤東主席“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原子彈”的感嘆;讀到了……他讀不下去了。
“我要立刻工作,一分鍾也不能等了!”他對父親說。
幾天之後,在距離北京50公裏的某縣一個中國最早的核武器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研究院401所裏,出現了一個年輕人。他每天沿著宿舍一研究室一食堂這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匆匆而行,急如流星。人們常常見他在食堂一頓就買夠一天的飯,然後就鑽進研究室不再出來。他不再像在蘇聯上學時下圍棋、打桌球;漸漸他的皮鞋不亮了,頭髮不光了,衣服也不整了,煙卻越抽越多了。不久,他在熱核材料研究方麵以突出的貢獻而被授予副研究員職稱。這種高級職稱,在他這個年齡,無論在當時的中國和今天的中國,都是屈指可數的。
有些人見他才三十出頭,卻終日埋頭於研究所,節假日也不外出,以為他是光棍漢,要為他介紹對象。一打聽,原來此人乃國家主席劉少奇的長子,眾人驚嘆:“主席之子尚能如此刻苦,難得!難得!”於是有更多的人關心他的生活和健康,為其牽紅線搭鵲橋的人就更多了。也有一些姑娘主動接近他、關心他,傾吐愛慕之情,都被他好言謝絕了。在周圍同誌的關懷下,他更加努力刻苦地工作,也更加沉默寡言了。
他對莫斯科還是有感情的。他畢竟自少年時代起就生活在那裏,那裏有他的同學、同事、老師、朋友以及他的愛情。
他愛他的妻子和孩子,愛那座美麗的培養了他的城市和人民。他知道,那裏的工作生活等條件要比自己貧窮的祖國好得多。在那裏他可能會在專業上做出非常突出的成績來。蘇方對他的才華也頗為賞識,為挽留他在蘇聯工作,蘇共幾位高級領導人曾先後找他談話,並許其優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條件。一位蘇聯高級領導人邀請他到家中作客,席間此領導人說:“就留在這裏工作吧,你雖是中國血統,但你畢竟是蘇聯培養起來的,並且你的妻子也是蘇聯人,也有了孩子。回去又有什麽好處呢?我們兩國雖有些理論之爭,但並不影響你在這裏搞科學研究嘛。”
劉允斌說:“我始終把蘇聯當做我的第二故鄉,我在祖國生活了13年多,而在這裏卻生活了18個年頭,相比之下,我對這裏比對我的祖國要熟悉得多。但是,我又不能不回去,因為我那貧困的祖國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我。這大概就像您對待自己的祖國一樣,這種感情相信您是會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