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第04章 丹心照汗青的——劉允斌
1938年7月,黨組織把劉允斌接到延安與父親劉少奇團聚。在這裏,他如衝出籠子的鳥兒見到了高闊的藍天一樣,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對一切都感到新奇。在這裏,他第一次見到了比他早2個月到延安的妹妹劉愛琴。在這偏僻的山溝裏,劉允斌感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溫暖,開始用共產主義思想的刀斧,來雕琢自己純潔而無知的靈魂。
允斌和妹妹愛琴一同進了延安“魯小”讀書。他們每天到寶塔山下的延河灘上出操、上課。後來因敵機轟炸,學校幾經轉移,最後在安塞白家坪建校,學校更名為“保小”。一個學期的學習很快就過去了。1939年暑假,劉允斌兄妹又回到延安。一天,爸爸把他倆叫到身邊和藹地問:“你們誰知道蘇聯是什麽地方?”
活潑的劉愛琴搶先說:“我知道,我知道,蘇聯是個國家。”喜歡思索、性格開朗的劉允斌接著說:“蘇聯是列寧創建的,就在咱們中國北邊。在史達林領導下,蘇聯人民的光景過得很美。”
聽著兒女們的回答,劉少奇滿意地笑了,高興地說:“對,史達林領導下的蘇聯人民,不受壓迫、不受剝削,人民過著幸福的生活。咱們也要創建這樣的國家,沒有剝削、壓迫的國家,勞動人民當家作主人。你們願不願意去蘇聯學習啊?”
原來,黨中央決定送一批革命者的子女去蘇聯留學。黨組織考慮到劉允斌兄妹的母親是革命烈士,爸爸當時還過著單身生活,工作又很繁忙,無法照顧他們,就決定讓這對小兄妹也去蘇聯。
對於爸爸提出的問題,小兄妹高興地連聲說道:“願意,願意!我們很願意去。”過了三四天,劉允斌兄妹便和去蘇聯留學的孩子們一道啟程了。
1939年11月,劉允斌兄妹來到莫斯科的莫尼諾國際兒童院,在那裏學習一個多學期之後,轉到離莫斯科300 公裏的伊萬諾沃市,進人由蘇聯國際革命戰士救濟會主辦的第一國際兒童院讀書。
這裏的冬天來得特別早。舉目四望,周圍是銀妝素裹的山河和村野。這對於在中國溫暖的南方長大的劉允斌來說,真是個不小的變化。然而,冬天的奇寒怎能撲滅他求學的熱情?呼嘯的北風又怎能動搖他登攀的決心?從以往辛酸的棄兒生活中煉就了不屈不撓性格的劉允斌,要在艱苦環境中磨鍊意誌,將自己培養成一個堅強的人。
他在兒童院裏學習刻苦,加上他性格寬厚,不計較小事,所以深得同學尊敬,他們一起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長,一切似乎都充滿了燦爛的陽光。
不久,蘇德戰爭爆發了。嚴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空前災難。城裏的物資極度匾乏,人們節衣縮食支援前線。每人每天隻供應幾兩黑麵包充飢,在零下30多度的嚴寒裏,經常無木柴煤炭取暖。兒童院的孩子每天早餐隻有半片麵包,一碗玉米粥,午餐和晚餐是一片麵包和幾個蘸鹽的土豆。生活變得異常艱苦,但這對劉允斌來說算得了什麽!他學習的勁頭不減,還積極踴躍地參加學校組織的開荒種菜、去森林伐木等活動,自覺地分擔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有一回為前線將士獻血,有關部門決定不在國際兒童院徵集。劉允斌聽到消息,就悄悄跑到醫院,軟纏硬磨,硬是獻了血。由於他各方麵表現突出,進校不久,就被推選為國際兒童院學生會負責人之一,並加人了共青團,成為團組織的負責人。
在學習上,劉允斌刻苦認真。他進國際兒童院時上5年級,由於成績優異,8年級時跳了一級。1945年中學畢業時又獲得金質獎章。在國際兒童院高中畢業以後,他想,祖國將來的發展離不開工業,而鋼鐵工業在整個工業體係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於是他考人了莫斯科鋼鐵學院的冶煉專業。同年,他因品學兼優加人了蘇聯共產黨。
在美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之後,蘇聯加緊自己原子彈的研製工作。1949年8月29日4時,在美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4年之後,蘇聯的第一顆代號為“鐵克瓦”(俄語意為“南瓜” )的原子彈爆炸成功。
劉允斌注意到蘇聯原子彈的爆炸成功,立刻迫使美國對蘇的強硬政策緩和下來,接連而來的是在國際關係中一係列因蘇聯也有了原子彈而發生的連鎖反應。這個階段,劉允斌經常陷人深深的思索之中。看來原子彈不僅能改變戰爭的結局,甚至可以影響人類的命運。原子彈既然可以給人類帶來災難,那反過來它同樣也可以給人類帶來和平。
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之所以一直受外國列強的欺侮淩辱,除政治腐敗等原因之外,武器的落後也是個重要原因。如果近代中國的手中拿的不是大刀長矛,而是和外國列強同樣的洋槍洋炮,那也不至於在外國人麵前敗得一塌糊塗吧。
劉允斌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學、教師們談了以後,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不久,他作出了一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性決定:改學核專業,搞核研究。大學畢業以後,他以優異的成績從莫斯科鋼鐵學院轉人莫斯科大學,成為一名核物理學的研究生。1955年研究生畢業,獲副博士學位,這是當時中國在蘇聯的留學生中獲得副博士學位的第一人。
劉允斌畢業後,中國駐蘇聯大使張聞天約允斌到列寧山下的中國駐蘇聯大使館來一趟。一見麵,張聞天就開門見山地問:
第04章 丹心照汗青的——劉允斌
1938年7月,黨組織把劉允斌接到延安與父親劉少奇團聚。在這裏,他如衝出籠子的鳥兒見到了高闊的藍天一樣,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對一切都感到新奇。在這裏,他第一次見到了比他早2個月到延安的妹妹劉愛琴。在這偏僻的山溝裏,劉允斌感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溫暖,開始用共產主義思想的刀斧,來雕琢自己純潔而無知的靈魂。
允斌和妹妹愛琴一同進了延安“魯小”讀書。他們每天到寶塔山下的延河灘上出操、上課。後來因敵機轟炸,學校幾經轉移,最後在安塞白家坪建校,學校更名為“保小”。一個學期的學習很快就過去了。1939年暑假,劉允斌兄妹又回到延安。一天,爸爸把他倆叫到身邊和藹地問:“你們誰知道蘇聯是什麽地方?”
活潑的劉愛琴搶先說:“我知道,我知道,蘇聯是個國家。”喜歡思索、性格開朗的劉允斌接著說:“蘇聯是列寧創建的,就在咱們中國北邊。在史達林領導下,蘇聯人民的光景過得很美。”
聽著兒女們的回答,劉少奇滿意地笑了,高興地說:“對,史達林領導下的蘇聯人民,不受壓迫、不受剝削,人民過著幸福的生活。咱們也要創建這樣的國家,沒有剝削、壓迫的國家,勞動人民當家作主人。你們願不願意去蘇聯學習啊?”
原來,黨中央決定送一批革命者的子女去蘇聯留學。黨組織考慮到劉允斌兄妹的母親是革命烈士,爸爸當時還過著單身生活,工作又很繁忙,無法照顧他們,就決定讓這對小兄妹也去蘇聯。
對於爸爸提出的問題,小兄妹高興地連聲說道:“願意,願意!我們很願意去。”過了三四天,劉允斌兄妹便和去蘇聯留學的孩子們一道啟程了。
1939年11月,劉允斌兄妹來到莫斯科的莫尼諾國際兒童院,在那裏學習一個多學期之後,轉到離莫斯科300 公裏的伊萬諾沃市,進人由蘇聯國際革命戰士救濟會主辦的第一國際兒童院讀書。
這裏的冬天來得特別早。舉目四望,周圍是銀妝素裹的山河和村野。這對於在中國溫暖的南方長大的劉允斌來說,真是個不小的變化。然而,冬天的奇寒怎能撲滅他求學的熱情?呼嘯的北風又怎能動搖他登攀的決心?從以往辛酸的棄兒生活中煉就了不屈不撓性格的劉允斌,要在艱苦環境中磨鍊意誌,將自己培養成一個堅強的人。
他在兒童院裏學習刻苦,加上他性格寬厚,不計較小事,所以深得同學尊敬,他們一起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長,一切似乎都充滿了燦爛的陽光。
不久,蘇德戰爭爆發了。嚴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空前災難。城裏的物資極度匾乏,人們節衣縮食支援前線。每人每天隻供應幾兩黑麵包充飢,在零下30多度的嚴寒裏,經常無木柴煤炭取暖。兒童院的孩子每天早餐隻有半片麵包,一碗玉米粥,午餐和晚餐是一片麵包和幾個蘸鹽的土豆。生活變得異常艱苦,但這對劉允斌來說算得了什麽!他學習的勁頭不減,還積極踴躍地參加學校組織的開荒種菜、去森林伐木等活動,自覺地分擔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有一回為前線將士獻血,有關部門決定不在國際兒童院徵集。劉允斌聽到消息,就悄悄跑到醫院,軟纏硬磨,硬是獻了血。由於他各方麵表現突出,進校不久,就被推選為國際兒童院學生會負責人之一,並加人了共青團,成為團組織的負責人。
在學習上,劉允斌刻苦認真。他進國際兒童院時上5年級,由於成績優異,8年級時跳了一級。1945年中學畢業時又獲得金質獎章。在國際兒童院高中畢業以後,他想,祖國將來的發展離不開工業,而鋼鐵工業在整個工業體係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於是他考人了莫斯科鋼鐵學院的冶煉專業。同年,他因品學兼優加人了蘇聯共產黨。
在美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之後,蘇聯加緊自己原子彈的研製工作。1949年8月29日4時,在美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4年之後,蘇聯的第一顆代號為“鐵克瓦”(俄語意為“南瓜” )的原子彈爆炸成功。
劉允斌注意到蘇聯原子彈的爆炸成功,立刻迫使美國對蘇的強硬政策緩和下來,接連而來的是在國際關係中一係列因蘇聯也有了原子彈而發生的連鎖反應。這個階段,劉允斌經常陷人深深的思索之中。看來原子彈不僅能改變戰爭的結局,甚至可以影響人類的命運。原子彈既然可以給人類帶來災難,那反過來它同樣也可以給人類帶來和平。
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之所以一直受外國列強的欺侮淩辱,除政治腐敗等原因之外,武器的落後也是個重要原因。如果近代中國的手中拿的不是大刀長矛,而是和外國列強同樣的洋槍洋炮,那也不至於在外國人麵前敗得一塌糊塗吧。
劉允斌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學、教師們談了以後,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不久,他作出了一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性決定:改學核專業,搞核研究。大學畢業以後,他以優異的成績從莫斯科鋼鐵學院轉人莫斯科大學,成為一名核物理學的研究生。1955年研究生畢業,獲副博士學位,這是當時中國在蘇聯的留學生中獲得副博士學位的第一人。
劉允斌畢業後,中國駐蘇聯大使張聞天約允斌到列寧山下的中國駐蘇聯大使館來一趟。一見麵,張聞天就開門見山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