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育才中學女生部,進京後與北京師大女附中合併,彭文為解放後北京師大女附中第一任校長。1952年,華北中學女生部也合到師大女附中。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掃清殘匪和建設國家,大批黨政軍幹部奔赴邊緣地區和派往國外,留下的子女無人照顧,中央和各大區不得不增建供給製、寄宿製學校。解放戰爭初期,在東北哈爾濱曾組建過收容幹部子女的“實驗小學”,由王長德出任校長。隨著“四野”南下,先後在武漢、廣州成立了“中南一小”和“中南二小”,由餘慎、王長德分別任校長。在瀋陽成立了東北第一育才學校,由李力群任校長。老區的華北育才小學、華北育才中學、榮臻小學、華北小學、華北中學和育英小學等先後遷進北京後,仍容納不了留在北京的幹部子女,軍委又成立了“十一小學”等。


    不管是北京還是各大區辦的幹部子女學校,學生隨著父母的工作調動,也經常轉進轉出,很不穩定。這些學校的校長和老師,根據工作的需要也經常調換。這些小學的畢業生,男生大都升人師大二附中(即一o一中學),女生大都升人師大女附中(即實驗中學)。在這些學校學習過的學生:阮崇武、竇國仁、林汝為、李苒苒、蔣祖慧、聶力、李鐵映、曾慶紅、伍紹祖、劉紀原、劉從軍、康泠、李敏、李訥、謝自楚、栗前明、劉海洪、劉淇、林用三、葉選寧、王興、白克明、陶斯亮、徐文伯、劉太行、董良羽、鄧琳、周秉德、賀鵬飛、楊紹京、楊紹明、傅銳、烏克力、烏傑、毛遠新、左太北、肖策能、習富平、葉正光、謝飄飄、謝飛飛、粟戎生、張銘、許延濱、馬國超、錢海皓、施光南、秦剛、秦新華、秦鐵、廖暉、林秉蘇(鄧瑞生)、邵華、任遠征、曾慶淮、吳浮山、伍安娜、於龍淮、楊為民、沈大力、萬伯翱、伍亦曼、陳楚三、殷子烈、張通、李曄、王慶生、曹建南、易仁江、胡魯克、吉新軍、韓陸、陳建宇、潘江漢、何楓、馬新如、賀光輝、戚元靖、鮑克明、林華英、柳樹滋、栗前明、王小興、潘洛漢、曹連明、胡木英、陳偉華……


    這一代人,經歷了三個歷史時期:當大哥哥、大姐姐們正需要父母照顧的時候,大革命失敗了,父母犧牲的犧牲,轉人地下的轉人地下;無人照顧的孩子,由黨把他們送到了蘇聯國際兒童院。


    當哥哥、姐姐們正需要父母照顧的時候,為了抗擊日寇的侵略,父母上了前線或進入白區,留下子女無人照顧,黨把他們先後接到了延安或出生在延安。


    當小弟弟、小妹妹們正需要父母照顧的時候,全國解放了,為了建設新中國,父母根據需要奔赴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留下子女無人照顧,黨在北京接納了他們。


    這一代人是不幸的,他們從小就很少受過父母的疼愛;這一代人又是幸福的,他們從小就受到了人民的哺育和黨的培養;從小就過著集體育兒、養教並舉的生活,他們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環境裏,鑄造了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情操。革命大家庭的相互關懷和親情,使他們刻骨銘心,永生難忘!為此,這些昔日的娃娃,如今已兩鬢蒙霜,自發在北京組織起“延河兒女聯誼會”,每年都要聚會,來緬懷老一輩的關懷期望,來重溫那前世沒有後世也不會再有的昔日生活!


    華北軍區八一小學


    榮臻子弟小學進北平後,校名改為華北軍區八一小學。調葉一峰同誌任第一校長。過去隻收華北部隊的烈士子女和幹部子女,隨著大軍南下解放全中國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形勢發展,黨中央、政務院、各大軍區和各兵種的幹部子女也紛紛到八一小學上學。學校優先照顧了烈士、出國、邊疆、海防野戰部隊幹部的子女人學。小學生增加到570人,幼稚生190人,託兒生100人。全校迅速發展到1360餘人(後來小學部學生達到1200餘人,幼兒生300餘人,共1500多名學生)。軍區指示學校:為了支援戰爭和解決幹部子弟教養問題,不僅要多收學生,而且要為全軍開展保教工作打下基礎。為了適應新形勢,加強黨的領導,培養一批有文化素養的保教人才,軍區和學校採取了六項措施:


    第一,從軍政大學和革命大學調來60名青年知識分子,從地方師範學校招聘35名教員,充實教師隊伍;


    第二,從冀中7個縣招考100名青年學生,成立保育員訓練班,開辦護士譏練班;


    第三,為了吸收辦好託兒所的經驗,接收了北京市私立嬰兒寄託所的工作人員和設備;


    第四,在西郊海澱樂家花園舊址籌備擴建新校舍;


    第五,1950年成立學校臨時黨委會,同年“五四”青年節成立青年團支部,10月在學生中建立了少年先鋒隊組織;


    第六,接待了華北地區部隊子弟學校來參觀學習的領導幹部和為他們代培保教人員。


    1950年初,華北軍區政治部作出“關於改進八一小學工作的決定”,給學校工作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學校擬定了“八一小學規程”。華北軍區政治部為了加強八一小學的教學業務領導,1952年選調察哈爾軍區文化學校校長劉曉春同誌到八一小學擔任主管教學業務的副校長。軍區幹部部長王平同誌對劉校長說:“八一小學學生的父母,大多數是紅軍老幹部,這些孩子在革命戰爭的艱苦歲月裏,失掉了學習機會,文化水平不高,你們一定要讓這些孩子學好文化。”1937年參加革命的劉校長就是懷著這種崇高的感情來到八一小學的。他把自己畢生的精力獻給了軍隊幹部子弟學校的教育事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翟明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翟明戰並收藏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