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保小”在校長郭林等領導下,1947年3月從白家坪撤退,1949年7月進北平。行軍路線:安塞(白家坪)——雷嘴河——子長(安定城)——雷嘴河、誌丹(劉家砭)——王家灣——靖邊(青陽岔)——橫山縣(石灣)——子洲(雙湖峪)——綏德(義合鎮)(劉家川)——吳堡(宋家川)(過黃河)——離石(磧口)(寨子村)——武安(陽邑鎮)——井隆(孫莊)——行唐——北平。
“二保小”在校長劉誌楠等領導下,1946年11月從延安撤退,1948年9月返回延安裴莊,1949年11月遷西安。行軍路線:延安——延川(魯家灣)——子長(楊家園子)——子洲(老君殿)——子長(康家坪)——靖邊(榆樹嶺)——安塞(李家河)——誌丹(肖家園子)——靖邊(黃家灣)——橫山(石灣)——子洲(苗家坪)——綏德(辛店)(義合鎮)(劉家川)——昊堡(宋家川)(過黃河)——離石(嘖口)(寨子村)——嘖口(過黃河)——綏德(劉家川)——清澗縣城——延川縣城——延安(裴莊)——西安。
上述四支隊伍經五條路線,在上有敵機轟炸、下有敵兵圍追堵截,歷時近兩年時間,行程兩千餘裏,勝利完成了安全大轉移。“馬背搖籃”就是集中反映這支娃娃隊伍轉戰千裏,戰勝敵人,迎接解放的動人史實。
第三篇 “紅色貴族”——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哺育的一代
引 言
一.“紅色貴族”——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哺育的一代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敵人稱共產黨為“紅黨”,稱紅軍為“紅匪”。當時一提到“紅”字,就猶如提到妖魔鬼怪一樣令世人關注。
現代人寫革命先驅者的事,取名為“紅牆內外”;寫革命老媽媽,取名為“紅牆內的夫人們”;寫先驅者的後代,取名為“紅牆內的子女們”;還有什麽“紅色後代”,“紅色公主”,“紅色貴族”,“紅搖籃”,“紅牆童話”……這“紅”字用在這裏究竟是褒還是貶?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解釋。而“貴族”,按通俗的解釋是: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以及現代君主國家裏統治階級的上層,享有特權。
革命先驅者之所以要革命,就是要砸碎舊世界,推翻封建統治,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無產階級政權。革命先驅者的後代,他們降生在這樣一些家庭裏,這樣一個特殊的社會環境裏,確實享受過一般孩子享受不到的人民群眾給予他們的“特權”。
再有就是,他們的父母在白色恐怖下進行革命,進行“地下”的殊死鬥爭;為了用武裝奪取政權,又進行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平江起義”、“百色起義”……這些艱苦的地下鬥爭和武裝起義,使他們的前輩成為人民英雄,也成為這代孩子們學習的榜樣。對於階級鬥爭和革命戰爭的宣傳,在這一代人的心目中,勾畫出了男子漢的奮鬥目標和輝煌光榮之路。使他們覺得投入到殊死的鬥爭中去,如同去經歷幸福的煉獄,煉獄如同天堂般的誘惑著他們;再加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哺育,塑造了這代人的靈魂;使他們莫定了終生為黨、國家、民族獻身的不悔追求!這也許就是“紅色貴族”的最大特殊!
二.學校教育
在中華民族現代教育史上,有這樣一些託兒所、小學、中學到大學,雖然是土窯洞、簡陋的禮堂、露天的教室構不成現代教育的風景線,但它卻曾是一塊講求真理的園圃,培養民族繼承者的基地,養育革命後代的搖籃,造就建國人才的熔爐,令後人永遠仰慕的豐碑;在這塊豐碑上,鐫刻著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家的豐功偉績,澆鑄著這一代人無悔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更留下了以毛澤東為首的父輩們的巨大心血與情感。他就是共產黨人在延安、各解放區和後來在北京興辦的供給製、寄宿製,養教並舉、學做結合的新式公育兒童機構。
保育兒童,並非是到了戰時才有的工作。兒童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在和平環境裏,民族要繁衍,國家要昌盛,這都和第二代主人翁的孩子們有直接關係。因此,歐美各國和蘇聯,甚至亡我之心不死的日本,在平時都十分注重對孩子們的學校教育,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第41章 背井離鄉蘇聯國際兒童院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喚醒了全世界被壓迫的民族和人民。歐洲、亞洲、美洲以致大洋洲的民族解放鬥爭,風起雲湧,澎湃發展。蘇聯——這塊世界革命的紅色搖籃,遵循列寧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教導,向全世界革命者敞開了廣闊的胸懷。被迫害的革命者在這裏受到保護,以便重整革命旗鼓;他們的子女也在這裏得到培養教育,以便將來為自己的祖國服務。
中國革命先驅者的子女,也有一部分被送到蘇聯來生活和學習。這在當時來說,實屬革命的需要,絕不是特殊化的表現。但仍有人認為:他們是“紅色貴族”!他們擁有特殊的家庭,受教育在特殊的學校,生活在特殊的環境中……的確,這些都是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不能不讓人議論。雖然事出有因,但也總應弄個明白,讓後人知道真情。
“二保小”在校長劉誌楠等領導下,1946年11月從延安撤退,1948年9月返回延安裴莊,1949年11月遷西安。行軍路線:延安——延川(魯家灣)——子長(楊家園子)——子洲(老君殿)——子長(康家坪)——靖邊(榆樹嶺)——安塞(李家河)——誌丹(肖家園子)——靖邊(黃家灣)——橫山(石灣)——子洲(苗家坪)——綏德(辛店)(義合鎮)(劉家川)——昊堡(宋家川)(過黃河)——離石(嘖口)(寨子村)——嘖口(過黃河)——綏德(劉家川)——清澗縣城——延川縣城——延安(裴莊)——西安。
上述四支隊伍經五條路線,在上有敵機轟炸、下有敵兵圍追堵截,歷時近兩年時間,行程兩千餘裏,勝利完成了安全大轉移。“馬背搖籃”就是集中反映這支娃娃隊伍轉戰千裏,戰勝敵人,迎接解放的動人史實。
第三篇 “紅色貴族”——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哺育的一代
引 言
一.“紅色貴族”——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哺育的一代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敵人稱共產黨為“紅黨”,稱紅軍為“紅匪”。當時一提到“紅”字,就猶如提到妖魔鬼怪一樣令世人關注。
現代人寫革命先驅者的事,取名為“紅牆內外”;寫革命老媽媽,取名為“紅牆內的夫人們”;寫先驅者的後代,取名為“紅牆內的子女們”;還有什麽“紅色後代”,“紅色公主”,“紅色貴族”,“紅搖籃”,“紅牆童話”……這“紅”字用在這裏究竟是褒還是貶?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解釋。而“貴族”,按通俗的解釋是: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以及現代君主國家裏統治階級的上層,享有特權。
革命先驅者之所以要革命,就是要砸碎舊世界,推翻封建統治,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無產階級政權。革命先驅者的後代,他們降生在這樣一些家庭裏,這樣一個特殊的社會環境裏,確實享受過一般孩子享受不到的人民群眾給予他們的“特權”。
再有就是,他們的父母在白色恐怖下進行革命,進行“地下”的殊死鬥爭;為了用武裝奪取政權,又進行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平江起義”、“百色起義”……這些艱苦的地下鬥爭和武裝起義,使他們的前輩成為人民英雄,也成為這代孩子們學習的榜樣。對於階級鬥爭和革命戰爭的宣傳,在這一代人的心目中,勾畫出了男子漢的奮鬥目標和輝煌光榮之路。使他們覺得投入到殊死的鬥爭中去,如同去經歷幸福的煉獄,煉獄如同天堂般的誘惑著他們;再加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哺育,塑造了這代人的靈魂;使他們莫定了終生為黨、國家、民族獻身的不悔追求!這也許就是“紅色貴族”的最大特殊!
二.學校教育
在中華民族現代教育史上,有這樣一些託兒所、小學、中學到大學,雖然是土窯洞、簡陋的禮堂、露天的教室構不成現代教育的風景線,但它卻曾是一塊講求真理的園圃,培養民族繼承者的基地,養育革命後代的搖籃,造就建國人才的熔爐,令後人永遠仰慕的豐碑;在這塊豐碑上,鐫刻著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家的豐功偉績,澆鑄著這一代人無悔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更留下了以毛澤東為首的父輩們的巨大心血與情感。他就是共產黨人在延安、各解放區和後來在北京興辦的供給製、寄宿製,養教並舉、學做結合的新式公育兒童機構。
保育兒童,並非是到了戰時才有的工作。兒童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在和平環境裏,民族要繁衍,國家要昌盛,這都和第二代主人翁的孩子們有直接關係。因此,歐美各國和蘇聯,甚至亡我之心不死的日本,在平時都十分注重對孩子們的學校教育,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第41章 背井離鄉蘇聯國際兒童院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喚醒了全世界被壓迫的民族和人民。歐洲、亞洲、美洲以致大洋洲的民族解放鬥爭,風起雲湧,澎湃發展。蘇聯——這塊世界革命的紅色搖籃,遵循列寧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教導,向全世界革命者敞開了廣闊的胸懷。被迫害的革命者在這裏受到保護,以便重整革命旗鼓;他們的子女也在這裏得到培養教育,以便將來為自己的祖國服務。
中國革命先驅者的子女,也有一部分被送到蘇聯來生活和學習。這在當時來說,實屬革命的需要,絕不是特殊化的表現。但仍有人認為:他們是“紅色貴族”!他們擁有特殊的家庭,受教育在特殊的學校,生活在特殊的環境中……的確,這些都是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不能不讓人議論。雖然事出有因,但也總應弄個明白,讓後人知道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