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新疆時,他們把我們關起來,我們都被關怕了……”新軍還有些心有餘悸地說。
“好孩子,別說了,醜媽媽知道你們都吃了苦。那是敵人的迫害。這裏不一樣,每一位阿姨、叔叔都把你們當成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你們有什麽要求都可以和他們談,但不能不吃飯,隻有按時吃飯,才能長壯身體,將來去打那些殺害你們父母的敵人。”醜媽媽邊說邊親切地握著安安的手。
“醜媽媽,我們懂了,我們回去吃飯。”安安說。
“好啊,醜媽媽就知道你們懂事,走,咱們一塊回去。”醜子岡高興地拍了拍三個孩子的肩膀。
當他們重新回到隔離室的窯洞時,孩子們都在焦急地等候著。
“走,吃飯去。”三位代表同時說。還真有號召力,全體孩子都乖乖地跟著他們去吃飯了。
看著孩子們狼吞虎咽的樣子,醜子岡又是高興,又是難過。高興的是孩子們的絕食很順利地解決了;難過的是他們幼小心靈深處受到的傷害,是在短時間內難以平復的。
從新疆回來的孩子們,經過一段時間的隔離,按年齡大小都被分到洛杉磯託兒所的各個班裏,該上學的孩子送進了小學……
第二篇 “特權階層”——與人民群眾無法割裂的一代
第17章 幾十位父母的——彭士祿
彭士祿的父親彭湃、母親蔡素屏犧牲後,在潮安一帶,年紀不到4歲的士祿,先後就有二十多位素不相識的“爸爸”、“媽媽”捨命保護、餵養過他。
彭士祿生於1925年11月15日。當他還未滿3歲時,他的媽媽就被反動派殺害了。他的奶媽王蟬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為了保護烈士後代,就將士祿帶回自己的農村家鄉餵養。為了避免敵人追捕,他讓士祿叫她“媽媽”。他們相依為命,苦熬不到一年,1929年8月30日,士祿的父親彭湃又英勇就義了。
未滿4歲的士祿,便成了失去雙親的孤兒。敵人為了斬草除根。到處搜捕彭士祿——當時小士祿名叫士祿。
黨中央十分關懷彭湃烈士的親屬。周恩來同誌派人將流落澳門街頭的士祿的祖母接到上海。黨領導下的中華全國人道互濟會與上海市人道互濟會還印發了《緊急啟事》,發動募捐,資助烈士的親屬、遺孤。海豐縣人民為了使烈士後代不再遭受國民黨的捕殺,悄悄地把士祿從一家轉移到另一家。
1930年,士祿的七嬸把他從海豐接到了香港。士祿在此住了一個月後,他祖母為了不給組織上添麻煩,又將士祿接出來,讓他與七嬸的兒子錫明生活在一起。他們這一老二小從早到晚忙著糊火柴盒,豁膠鞋,幫工,掙得幾個銅板來餬口。後來,黨組織決定讓士祿的七叔彭述同誌把士祿先送到潮安一帶,待有機會時再轉送中央蘇區——江西瑞金去。
1931年,士祿隨七叔先到汕頭,然後又到潮安。因為當時反動政府經常以“查戶口”為名搜捕共產黨人,士祿在這家隻住了一個星期,又轉到另外一家去了。就這樣,短短幾個月裏,士祿剛熟悉了一家又轉到另一家。一連轉移了10多家。不論到哪家,他都叫人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所以,在潮安一帶,士祿有20多位“爸爸”、“媽媽”。
後來,他又被轉到山裏的一個村莊。這戶人家隻有一個中年婦女,住在山上。這位“山頂阿媽”家裏沒有其他人,士祿隻有自己玩,還幫“阿媽”拾草做柴燒。在這位“山頂阿媽”家住了幾個月後,來了一個人——他就是後來士祿跟隨的潘舜貞姑媽的兒子陳永俊,又把士祿領到金砂鄉一個姓楊的漁民家裏。士祿稱漁民為“父親”,稱漁民的兒子為“哥哥”。
1933年的一天,楊家來了一高一矮兩個人。他們給士祿帶去一些衣服,並告訴士祿,要帶他到蘇區去。
當小船沿韓江北上時,岸上的國民黨哨兵招船靠岸檢查。兩位“客人”在下水推船之前,特地又囑咐士祿要記住交代他的話。船接受檢查時,國民黨哨兵在船艙夾縫的灰泥裏挖出一個紙條之後,就把兩位“客人”和“父親”、“哥哥”都抓走了。船裏隻剩下士祿一人,他哭著喊:“爸爸”、“哥哥”,沒有一點回音。從上午10時左右直等到下午4點多,“父親”、“哥哥”才被放回來。兩位“客人”不知去向。後來彭士祿到延安後才聽古大存同誌講,那兩位“客人”是東江特委負責人,不幸遭敵逮捕,在梅縣壯烈犧牲。那個漁民船夫叫楊嘉清,後來在戰鬥中犧牲了。他的兒子叫楊阿孫。
船夫——“父親”隻得把士祿帶回金砂鄉。住到了陳永俊家裏。陳當時為潮(州)、澄(海)、揭(陽)邊縣委上莆區委委員。他母親叫潘舜貞,士祿認潘舜貞做“姑媽”。陳永俊經常在外,每月回去一兩次,並且都是晚上回去。每次回去敲門都用暗號。實際上他家是黨的地下交通聯絡站。“姑媽”對黨、對紅軍有深厚的感情。
“姑媽”還有一個女兒,士祿叫她“姐姐”。“哥哥”對他特別好,而且教他念書、識字,這是他讀書的開始。當時家裏生活很苦,士祿便跟“姐姐”學繡花、趕鵝、拾柴。“姑媽”很喜歡這個懂事、勤勞的孩子。家裏難得有個雞蛋、鵝蛋等一點好吃的,她總是不給自己的女兒吃而給士祿吃。過年過節有鵝肉時,她讓士祿吃肉,讓自己女兒啃骨頭。逢鄉裏唱戲,還給士祿幾個銅板,讓他去看戲。
“好孩子,別說了,醜媽媽知道你們都吃了苦。那是敵人的迫害。這裏不一樣,每一位阿姨、叔叔都把你們當成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你們有什麽要求都可以和他們談,但不能不吃飯,隻有按時吃飯,才能長壯身體,將來去打那些殺害你們父母的敵人。”醜媽媽邊說邊親切地握著安安的手。
“醜媽媽,我們懂了,我們回去吃飯。”安安說。
“好啊,醜媽媽就知道你們懂事,走,咱們一塊回去。”醜子岡高興地拍了拍三個孩子的肩膀。
當他們重新回到隔離室的窯洞時,孩子們都在焦急地等候著。
“走,吃飯去。”三位代表同時說。還真有號召力,全體孩子都乖乖地跟著他們去吃飯了。
看著孩子們狼吞虎咽的樣子,醜子岡又是高興,又是難過。高興的是孩子們的絕食很順利地解決了;難過的是他們幼小心靈深處受到的傷害,是在短時間內難以平復的。
從新疆回來的孩子們,經過一段時間的隔離,按年齡大小都被分到洛杉磯託兒所的各個班裏,該上學的孩子送進了小學……
第二篇 “特權階層”——與人民群眾無法割裂的一代
第17章 幾十位父母的——彭士祿
彭士祿的父親彭湃、母親蔡素屏犧牲後,在潮安一帶,年紀不到4歲的士祿,先後就有二十多位素不相識的“爸爸”、“媽媽”捨命保護、餵養過他。
彭士祿生於1925年11月15日。當他還未滿3歲時,他的媽媽就被反動派殺害了。他的奶媽王蟬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為了保護烈士後代,就將士祿帶回自己的農村家鄉餵養。為了避免敵人追捕,他讓士祿叫她“媽媽”。他們相依為命,苦熬不到一年,1929年8月30日,士祿的父親彭湃又英勇就義了。
未滿4歲的士祿,便成了失去雙親的孤兒。敵人為了斬草除根。到處搜捕彭士祿——當時小士祿名叫士祿。
黨中央十分關懷彭湃烈士的親屬。周恩來同誌派人將流落澳門街頭的士祿的祖母接到上海。黨領導下的中華全國人道互濟會與上海市人道互濟會還印發了《緊急啟事》,發動募捐,資助烈士的親屬、遺孤。海豐縣人民為了使烈士後代不再遭受國民黨的捕殺,悄悄地把士祿從一家轉移到另一家。
1930年,士祿的七嬸把他從海豐接到了香港。士祿在此住了一個月後,他祖母為了不給組織上添麻煩,又將士祿接出來,讓他與七嬸的兒子錫明生活在一起。他們這一老二小從早到晚忙著糊火柴盒,豁膠鞋,幫工,掙得幾個銅板來餬口。後來,黨組織決定讓士祿的七叔彭述同誌把士祿先送到潮安一帶,待有機會時再轉送中央蘇區——江西瑞金去。
1931年,士祿隨七叔先到汕頭,然後又到潮安。因為當時反動政府經常以“查戶口”為名搜捕共產黨人,士祿在這家隻住了一個星期,又轉到另外一家去了。就這樣,短短幾個月裏,士祿剛熟悉了一家又轉到另一家。一連轉移了10多家。不論到哪家,他都叫人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所以,在潮安一帶,士祿有20多位“爸爸”、“媽媽”。
後來,他又被轉到山裏的一個村莊。這戶人家隻有一個中年婦女,住在山上。這位“山頂阿媽”家裏沒有其他人,士祿隻有自己玩,還幫“阿媽”拾草做柴燒。在這位“山頂阿媽”家住了幾個月後,來了一個人——他就是後來士祿跟隨的潘舜貞姑媽的兒子陳永俊,又把士祿領到金砂鄉一個姓楊的漁民家裏。士祿稱漁民為“父親”,稱漁民的兒子為“哥哥”。
1933年的一天,楊家來了一高一矮兩個人。他們給士祿帶去一些衣服,並告訴士祿,要帶他到蘇區去。
當小船沿韓江北上時,岸上的國民黨哨兵招船靠岸檢查。兩位“客人”在下水推船之前,特地又囑咐士祿要記住交代他的話。船接受檢查時,國民黨哨兵在船艙夾縫的灰泥裏挖出一個紙條之後,就把兩位“客人”和“父親”、“哥哥”都抓走了。船裏隻剩下士祿一人,他哭著喊:“爸爸”、“哥哥”,沒有一點回音。從上午10時左右直等到下午4點多,“父親”、“哥哥”才被放回來。兩位“客人”不知去向。後來彭士祿到延安後才聽古大存同誌講,那兩位“客人”是東江特委負責人,不幸遭敵逮捕,在梅縣壯烈犧牲。那個漁民船夫叫楊嘉清,後來在戰鬥中犧牲了。他的兒子叫楊阿孫。
船夫——“父親”隻得把士祿帶回金砂鄉。住到了陳永俊家裏。陳當時為潮(州)、澄(海)、揭(陽)邊縣委上莆區委委員。他母親叫潘舜貞,士祿認潘舜貞做“姑媽”。陳永俊經常在外,每月回去一兩次,並且都是晚上回去。每次回去敲門都用暗號。實際上他家是黨的地下交通聯絡站。“姑媽”對黨、對紅軍有深厚的感情。
“姑媽”還有一個女兒,士祿叫她“姐姐”。“哥哥”對他特別好,而且教他念書、識字,這是他讀書的開始。當時家裏生活很苦,士祿便跟“姐姐”學繡花、趕鵝、拾柴。“姑媽”很喜歡這個懂事、勤勞的孩子。家裏難得有個雞蛋、鵝蛋等一點好吃的,她總是不給自己的女兒吃而給士祿吃。過年過節有鵝肉時,她讓士祿吃肉,讓自己女兒啃骨頭。逢鄉裏唱戲,還給士祿幾個銅板,讓他去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