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們的吃,尚不大好,但已比過去好。”
“我的老家是地主,吃得飽但並不那麽吃得好。至於你媽媽的老家,靠替人推磨,靠做小生意,靠撿人家紅薯地裏遺下的小紅薯,有一頓,沒一頓。你舅舅不是因沒飯吃,小時就跑到軍隊當勤務嗎?你媽媽也不是因為窮才參加革命的嗎?那樣的生活,你們是難以想像的。你媽媽要經常對你們談談。”
“總之,看過去,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是我們預想不到的好了。”
“說到看別人,你們應知道現在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吃不飽、穿不暖、沒有房子住。北京的生活,你們是看到了的:有的人一家子住在一間房子裏,農村中的老百姓有的一年吃不到油,北京市的居民也隻分到4兩油。雞蛋、肉很難買到。你們舅舅那個院子裏就是這樣。”
“我們是共產黨人,你們是共產黨的子女。共產黨人是人民的勤務員,要幫助廣大人民能過好日子;要工作在先,享受在後;當廣大人民還十分困難的時候,我們過著這樣的生活,應該感到不安,而絕不應該感到不足。”
“我在某省招待所的房子裏,留下兩句詩:‘願速化為千廣廈,九州男婦盡歡顏。’因為住在那樣好的房子裏,不能不想起許多人民住的破爛,甚至還沒有房子。‘廣廈’、‘歡顏’字眼,是杜甫詩上的,杜甫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思念的是‘天下寒士’,我們思念的是‘九州男婦’,隻有範圍的不同而已。”
“還有這樣的兩句唐詩:‘身多疾病思田裏,邑有流亡愧體錢。’有點像我的現在:老了,身體不健康,應該退休還鄉了(上句)。現在人民還有不能安生的,我們每月卻領高的工資。這都是人民身上來的,故而不能不有點慚愧。”“你們媽媽給我做新衣服、搞吃的,總說:‘你快80歲了,還不穿點吃點?’我說:我們的吃穿已很好了,再好就要過分。意思是指此。”
“你們好些是大人了,應該懂得道理:一、看看自己,看看廣大人民,做個比較;二、人民培養了你們,你們將來怎樣報答人民,即學習好本事,能做個好的人民勤務員。”
第01章 生離死別的——毛岸英
毛岸英是毛澤東的長子,1922年10月24日,當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愛情之果,在長沙小吳門外的清水塘成熟時,年輕的父親第一次抱起自己的接班人,欣喜的對愛妻說:“按照韶山我們毛氏家族的族譜,這孩子屬‘遠’字輩,就取字為‘遠仁’吧;不過,我們革命者更是希望一代勝過一代,願我們的兒子將來能成為中華民族的英雄,我們也可以叫他‘岸英’。”開慧看到潤之那樣高興,會心地笑著點了點頭。
岸英出生在革命者毛澤東和楊開慧的家裏,便註定了他顛沛的人生。他從1歲至5歲,不停地隨父母南來北往,四處奔波,先後輾轉上海、廣州、長沙、武漢等地。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開完“八七”緊急會議,才秘密地把妻兒送到嶽父家——長沙板倉楊宅。
1923年4月,因毛澤東領導工人、學生遊行示威,軍閥趙恆惕以過激派的罪名通緝他,毛澤東難以在湖南立足,遂赴上海。楊開慧則攜岸英躲避到板倉鄉下的娘家。
1924年6月,楊開慧和母親向振熙帶領岸英和隻有半歲的岸青來到上海。同年冬,組織上批準毛澤東回湖南老家休養和工作,全家又一起返回湖南湘潭。
1925年2月6日,湖南省省長趙恆惕獲悉毛澤東組織農民鬥爭,下令逮捕,毛澤東隻身離家,楊開慧則攜幼子到李南村躲避。當時國共合作已經實現,毛澤東奔赴國共合作的基地廣州。這年冬,楊開慧攜兩子到廣州,全家住在東山廟前街39號。
1926年11月上旬,毛澤東奉派到上海工作,楊開慧又攜帶一家老小回到湖南。
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把妻子和3個幼小的兒子(岸英、岸青、岸龍)安排送往板倉。以天下為己任的毛澤東,他愛妻子,也疼兒子,但他沒有時間和機會照顧他們。這一次,他不能不專程回板倉,不能不去和妻兒告別。
毛澤東一邊走路,一邊回想著中央緊急會議的情況:“槍桿子”的問題,“馬日事變”後他同總書記陳獨秀曾吵了個天翻地覆;麵對新軍閥的血腥屠殺,他主張共產黨要抓住武裝,農軍不要交出槍桿子……可總書記聽不進去。他概括的一句話:“槍桿子裏麵出政權”,還遭到了總書記的譏笑。但他認定了,決心用行動去實踐他的槍桿子。他不同意進政治局,也拒絕留在中央,甚至也不打算任湖南省委書記了。他選擇了不成功便成仁的道路,所以要必須趕回板倉!結婚7年了,和妻兒有過多次別離,但這次不同啊!
“潤之!”開慧見了丈夫,就像久別重逢一樣激動。
“爸爸!”5歲的岸英撲了過來,3歲的岸青跑過來摟住腿。5個月的小兒子岸龍在媽媽懷裏瞪著一雙大眼睛。這時的毛澤東,才真切地感到了他也有個家,而且是那樣溫暖的家。
“霞姑!”他從她懷裏抱過來瘦弱的小兒子親了親,興奮地對妻子說:“這回要大幹哩,搞秋收暴動!”
“我的老家是地主,吃得飽但並不那麽吃得好。至於你媽媽的老家,靠替人推磨,靠做小生意,靠撿人家紅薯地裏遺下的小紅薯,有一頓,沒一頓。你舅舅不是因沒飯吃,小時就跑到軍隊當勤務嗎?你媽媽也不是因為窮才參加革命的嗎?那樣的生活,你們是難以想像的。你媽媽要經常對你們談談。”
“總之,看過去,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是我們預想不到的好了。”
“說到看別人,你們應知道現在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吃不飽、穿不暖、沒有房子住。北京的生活,你們是看到了的:有的人一家子住在一間房子裏,農村中的老百姓有的一年吃不到油,北京市的居民也隻分到4兩油。雞蛋、肉很難買到。你們舅舅那個院子裏就是這樣。”
“我們是共產黨人,你們是共產黨的子女。共產黨人是人民的勤務員,要幫助廣大人民能過好日子;要工作在先,享受在後;當廣大人民還十分困難的時候,我們過著這樣的生活,應該感到不安,而絕不應該感到不足。”
“我在某省招待所的房子裏,留下兩句詩:‘願速化為千廣廈,九州男婦盡歡顏。’因為住在那樣好的房子裏,不能不想起許多人民住的破爛,甚至還沒有房子。‘廣廈’、‘歡顏’字眼,是杜甫詩上的,杜甫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杜甫思念的是‘天下寒士’,我們思念的是‘九州男婦’,隻有範圍的不同而已。”
“還有這樣的兩句唐詩:‘身多疾病思田裏,邑有流亡愧體錢。’有點像我的現在:老了,身體不健康,應該退休還鄉了(上句)。現在人民還有不能安生的,我們每月卻領高的工資。這都是人民身上來的,故而不能不有點慚愧。”“你們媽媽給我做新衣服、搞吃的,總說:‘你快80歲了,還不穿點吃點?’我說:我們的吃穿已很好了,再好就要過分。意思是指此。”
“你們好些是大人了,應該懂得道理:一、看看自己,看看廣大人民,做個比較;二、人民培養了你們,你們將來怎樣報答人民,即學習好本事,能做個好的人民勤務員。”
第01章 生離死別的——毛岸英
毛岸英是毛澤東的長子,1922年10月24日,當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愛情之果,在長沙小吳門外的清水塘成熟時,年輕的父親第一次抱起自己的接班人,欣喜的對愛妻說:“按照韶山我們毛氏家族的族譜,這孩子屬‘遠’字輩,就取字為‘遠仁’吧;不過,我們革命者更是希望一代勝過一代,願我們的兒子將來能成為中華民族的英雄,我們也可以叫他‘岸英’。”開慧看到潤之那樣高興,會心地笑著點了點頭。
岸英出生在革命者毛澤東和楊開慧的家裏,便註定了他顛沛的人生。他從1歲至5歲,不停地隨父母南來北往,四處奔波,先後輾轉上海、廣州、長沙、武漢等地。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開完“八七”緊急會議,才秘密地把妻兒送到嶽父家——長沙板倉楊宅。
1923年4月,因毛澤東領導工人、學生遊行示威,軍閥趙恆惕以過激派的罪名通緝他,毛澤東難以在湖南立足,遂赴上海。楊開慧則攜岸英躲避到板倉鄉下的娘家。
1924年6月,楊開慧和母親向振熙帶領岸英和隻有半歲的岸青來到上海。同年冬,組織上批準毛澤東回湖南老家休養和工作,全家又一起返回湖南湘潭。
1925年2月6日,湖南省省長趙恆惕獲悉毛澤東組織農民鬥爭,下令逮捕,毛澤東隻身離家,楊開慧則攜幼子到李南村躲避。當時國共合作已經實現,毛澤東奔赴國共合作的基地廣州。這年冬,楊開慧攜兩子到廣州,全家住在東山廟前街39號。
1926年11月上旬,毛澤東奉派到上海工作,楊開慧又攜帶一家老小回到湖南。
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把妻子和3個幼小的兒子(岸英、岸青、岸龍)安排送往板倉。以天下為己任的毛澤東,他愛妻子,也疼兒子,但他沒有時間和機會照顧他們。這一次,他不能不專程回板倉,不能不去和妻兒告別。
毛澤東一邊走路,一邊回想著中央緊急會議的情況:“槍桿子”的問題,“馬日事變”後他同總書記陳獨秀曾吵了個天翻地覆;麵對新軍閥的血腥屠殺,他主張共產黨要抓住武裝,農軍不要交出槍桿子……可總書記聽不進去。他概括的一句話:“槍桿子裏麵出政權”,還遭到了總書記的譏笑。但他認定了,決心用行動去實踐他的槍桿子。他不同意進政治局,也拒絕留在中央,甚至也不打算任湖南省委書記了。他選擇了不成功便成仁的道路,所以要必須趕回板倉!結婚7年了,和妻兒有過多次別離,但這次不同啊!
“潤之!”開慧見了丈夫,就像久別重逢一樣激動。
“爸爸!”5歲的岸英撲了過來,3歲的岸青跑過來摟住腿。5個月的小兒子岸龍在媽媽懷裏瞪著一雙大眼睛。這時的毛澤東,才真切地感到了他也有個家,而且是那樣溫暖的家。
“霞姑!”他從她懷裏抱過來瘦弱的小兒子親了親,興奮地對妻子說:“這回要大幹哩,搞秋收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