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49年10月1日,宋慶齡同毛澤東、朱德等國家領導人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她對這一天的感受充滿了激情,她寫道:
“它是一個莊嚴的、鼓舞人心的典禮。我的心充滿了說不盡的喜悅。記憶的浪花在我的頭腦中洶湧奔騰,我懷念著那些為了今天的勝利而犧牲了生命的同誌們。我似乎看到了那些年艱苦的鬥爭,我心中有一個強烈的感覺,就爭,我心中有一個強烈的感覺,就是所有這一切都過去了,而且將永遠不再發生。今天,孫中山的努力最終結出了果實,而且是如此豐碩的果實!”歲月的塵埃,埋沒不了歷史的豐碑;時光的流逝,沖淡不了宋慶齡的偉績。如果說中國革命是一幅恢弘壯麗的歷史畫卷,那麽,宋慶齡一生的奮鬥,則是她在這巨幅畫卷中繪上的濃重一筆。為了孩子,為了明天,宋慶齡那種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早已超越時空的界限,永遠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熠熠生輝。
第02章 巾幗女傑——鄧穎超
她為民族解放出生入死,鞠躬盡瘁,毫不張揚自己;她一生關愛兒童,沒有親生兒女,後繼之人遍天下;她甘做人民公僕,淡泊明誌,人民選她為全國政協主席。
在周家那個大家庭裏,周恩來排行老七,所以鄧穎超的侄子輩們都稱她“七媽”,而周總理卻始終親昵地稱她“小超”;在我們黨內同誌中,不論職位高低和年齡大小,大家都稱她“大姐”,就連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也不例外。“大姐”的稱謂,早已超越人與人之間年齡大小的稱呼含義,它深刻地揭示了人民對鄧穎超的尊敬和愛戴。
鄧穎超祖籍河南省光山縣,1904年2月4日生於廣西南寧。她幼年喪父,1910年隨母親遷居天津。1913——1920年先後在北京一所免費的平民學校、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讀書。
1919年,15歲的鄧穎超積極發動以女師同學為主的各界婦女,參加“五四”愛國運動。作為當時中國社會為數不多的女學生,鄧穎超痛感“在過去的幾千年中,中國的文化、歷史、製度、習慣、法律上……,概不承認女子是一個‘人’,視女子為玩物,為奴隸”。她滿懷激情地號召被壓迫的婦女姐妹“猛醒”、“革新”,“打破一切的牢籠鎖縛,勇敢地起來,作一個真正獨立的‘人’”。
她在天津組織天津女界愛國同誌會,任執委兼講演隊隊長,是天津學生愛國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並於9月16日與周恩來一起發起成立“覺悟社”。
1920——1925年,她在北京、天津任小學教員,曾組織女權運動同盟會直隸支部和女星社,興辦婦女文化教育,宣傳愛國思想,反對北洋軍閥的賣國行為,爭取男女平等權利。1924年初,參加並組織天津社會主義青年團,任特支宣傳委員。1925年3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長。她曾組織天津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作為天津代表出席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並被選為執行委員。在“五卅”運動中,她還發起組織了天津婦女聯合會、天津各界救國聯合會,並當選為“各界救國聯合會”主席團委員,支援北伐戰爭。
1925年秋天,鄧穎超從天津調到廣東,任中共兩廣區委委員、婦女部長。根據工作需要,以個人身份加人國民黨,擔任廣東省黨部婦女部秘書,協助國民黨中央婦女部長何香凝工作,參與了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婦女運動決議案的製定。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國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並成為宋慶齡、何香凝的終身摯友。
在廣州工作期間,鄧穎超與周恩來再次相遇,他們在尋求革命的道路上殊途同歸,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又走到一起來了。共同的誌向、共同的追求,將兩個人的心緊緊連到了一起,使他們從同誌、戰友變成了生活伴侶。就在這年8月8日,他倆在廣東結婚了。然而,年輕的新婚夫妻,卻沒有時間在一起享受新婚生活的快樂,他們肩負著救國救民的重擔,在各自的崗位上奔忙著。
遠離周恩來的鄧穎超,在1927年4月蔣介石背叛革命之際,她在廣州分娩。那是一個男孩,9斤多,超出正常標準,三天三夜生不下來。雖然是在德國教會醫院,條件在當時算是夠好的了,但還不能做剖腹產,因用產鉗助產使力過大,孩子的頭部受到嚴重損傷,沒能成活!
孩子沒保住,鄧穎超的身體非常虛弱,卻無法安心調養。當時正趕上“四一二”蔣介石背叛革命,大量的共產黨人被逮捕、屠殺,各大城市一片恐怖。鄧穎超在地下黨員陳鐵軍冒死營救、德國院方的大力幫助下,才脫離險境。鄧穎超在月子裏又遭此磨難,使她終生再不能懷孕生孩子。
鄧穎超把個人的一切都置之度外,她以非凡的膽略,機智勇敢地擺脫敵人的追捕,繼續戰鬥。這年5月,她根據組織的決定,從廣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婦委書記。1928年5月,赴莫斯科列席中共“六大”,10月返回上海,任中共中央直屬支部書記,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在白色恐怖下,周恩來與鄧穎超雖都在上海,但各自忙著自己的工作,很少見麵。
1932年5月,鄧穎超赴江西中央蘇區,先後任中共中央局秘書長、中央政治局秘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秀員、中央機關總支書記。
“它是一個莊嚴的、鼓舞人心的典禮。我的心充滿了說不盡的喜悅。記憶的浪花在我的頭腦中洶湧奔騰,我懷念著那些為了今天的勝利而犧牲了生命的同誌們。我似乎看到了那些年艱苦的鬥爭,我心中有一個強烈的感覺,就爭,我心中有一個強烈的感覺,就是所有這一切都過去了,而且將永遠不再發生。今天,孫中山的努力最終結出了果實,而且是如此豐碩的果實!”歲月的塵埃,埋沒不了歷史的豐碑;時光的流逝,沖淡不了宋慶齡的偉績。如果說中國革命是一幅恢弘壯麗的歷史畫卷,那麽,宋慶齡一生的奮鬥,則是她在這巨幅畫卷中繪上的濃重一筆。為了孩子,為了明天,宋慶齡那種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早已超越時空的界限,永遠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熠熠生輝。
第02章 巾幗女傑——鄧穎超
她為民族解放出生入死,鞠躬盡瘁,毫不張揚自己;她一生關愛兒童,沒有親生兒女,後繼之人遍天下;她甘做人民公僕,淡泊明誌,人民選她為全國政協主席。
在周家那個大家庭裏,周恩來排行老七,所以鄧穎超的侄子輩們都稱她“七媽”,而周總理卻始終親昵地稱她“小超”;在我們黨內同誌中,不論職位高低和年齡大小,大家都稱她“大姐”,就連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也不例外。“大姐”的稱謂,早已超越人與人之間年齡大小的稱呼含義,它深刻地揭示了人民對鄧穎超的尊敬和愛戴。
鄧穎超祖籍河南省光山縣,1904年2月4日生於廣西南寧。她幼年喪父,1910年隨母親遷居天津。1913——1920年先後在北京一所免費的平民學校、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讀書。
1919年,15歲的鄧穎超積極發動以女師同學為主的各界婦女,參加“五四”愛國運動。作為當時中國社會為數不多的女學生,鄧穎超痛感“在過去的幾千年中,中國的文化、歷史、製度、習慣、法律上……,概不承認女子是一個‘人’,視女子為玩物,為奴隸”。她滿懷激情地號召被壓迫的婦女姐妹“猛醒”、“革新”,“打破一切的牢籠鎖縛,勇敢地起來,作一個真正獨立的‘人’”。
她在天津組織天津女界愛國同誌會,任執委兼講演隊隊長,是天津學生愛國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並於9月16日與周恩來一起發起成立“覺悟社”。
1920——1925年,她在北京、天津任小學教員,曾組織女權運動同盟會直隸支部和女星社,興辦婦女文化教育,宣傳愛國思想,反對北洋軍閥的賣國行為,爭取男女平等權利。1924年初,參加並組織天津社會主義青年團,任特支宣傳委員。1925年3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長。她曾組織天津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作為天津代表出席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並被選為執行委員。在“五卅”運動中,她還發起組織了天津婦女聯合會、天津各界救國聯合會,並當選為“各界救國聯合會”主席團委員,支援北伐戰爭。
1925年秋天,鄧穎超從天津調到廣東,任中共兩廣區委委員、婦女部長。根據工作需要,以個人身份加人國民黨,擔任廣東省黨部婦女部秘書,協助國民黨中央婦女部長何香凝工作,參與了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婦女運動決議案的製定。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國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並成為宋慶齡、何香凝的終身摯友。
在廣州工作期間,鄧穎超與周恩來再次相遇,他們在尋求革命的道路上殊途同歸,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又走到一起來了。共同的誌向、共同的追求,將兩個人的心緊緊連到了一起,使他們從同誌、戰友變成了生活伴侶。就在這年8月8日,他倆在廣東結婚了。然而,年輕的新婚夫妻,卻沒有時間在一起享受新婚生活的快樂,他們肩負著救國救民的重擔,在各自的崗位上奔忙著。
遠離周恩來的鄧穎超,在1927年4月蔣介石背叛革命之際,她在廣州分娩。那是一個男孩,9斤多,超出正常標準,三天三夜生不下來。雖然是在德國教會醫院,條件在當時算是夠好的了,但還不能做剖腹產,因用產鉗助產使力過大,孩子的頭部受到嚴重損傷,沒能成活!
孩子沒保住,鄧穎超的身體非常虛弱,卻無法安心調養。當時正趕上“四一二”蔣介石背叛革命,大量的共產黨人被逮捕、屠殺,各大城市一片恐怖。鄧穎超在地下黨員陳鐵軍冒死營救、德國院方的大力幫助下,才脫離險境。鄧穎超在月子裏又遭此磨難,使她終生再不能懷孕生孩子。
鄧穎超把個人的一切都置之度外,她以非凡的膽略,機智勇敢地擺脫敵人的追捕,繼續戰鬥。這年5月,她根據組織的決定,從廣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婦委書記。1928年5月,赴莫斯科列席中共“六大”,10月返回上海,任中共中央直屬支部書記,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在白色恐怖下,周恩來與鄧穎超雖都在上海,但各自忙著自己的工作,很少見麵。
1932年5月,鄧穎超赴江西中央蘇區,先後任中共中央局秘書長、中央政治局秘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秀員、中央機關總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