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7章 《墓畔哀歌》祭——君宇
高君宇原名尚德,字錫三,號君宇。18%年生於山西省靜樂縣。1812年考人山西省第一中學,因才華出眾,以“十八學生登壕洲”而享譽省城。少年高君宇對社會政治問題非常關心,訂購《晨報》、《申報》、《康梁文鈔 等進步書刊研讀。
1915年,他參加了反對袁世凱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的鬥爭,捐款翻印“二十一條”全文廣為散發,組織遊行和街頭演講,聲援蔡愕等人的護國反袁鬥爭。翌年考人北京大學英文係學習。
在當時進步思想發源地北京,高君宇受到激進的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影響,很快成為學生運動的領袖。1918年5月,他參加了反對北洋政府簽訂《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活動,該活動成為近代中國學生運動史上第一次公開的遊行請願活動。
1919年5月4日,學生愛國遊行時,高君宇是組織和參加的骨幹之一,和許德琦等十幾個同學衝進趙家樓,痛打簽訂賣國條約的官員章宗祥,演出了五四運動壯麗的一幕。隨後,他代表北大學生參加了學聯的領導工作。
1919年10月,高君宇擔任鄧中夏主持的平民教育演講團領導,同鄧中夏一起在城市、農村講演,宣傳進步思想。1920年3月,他參加了由李大釗指導、有19名學生秘密組成的北大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並與其他會員一起籌辦了附屬研究會的圖書館,命名為“亢慕尼齋”(共產主義的譯音)。
高君宇對陶然亭情有獨鍾。陶然亭建於清康熙年間,從清末到民初就是仁人誌士進行革命活動的地方。高君宇和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鄧中夏等人曾在這裏召開秘密會議,商討中國革命前途,同時也和石評梅經常在此漫步。
共產國際遠東局代表維經斯基來華幫助中國先進分子建黨,高君宇也是重要對象之一。1920年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共產主義小組,高君宇是首批成員之一,成為山西省的第一個共產黨人。
1920年秋,高君宇受組織委託組建了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當選為第一任書記。翌年5月,又到故鄉山西,成立了太原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1年底,高君宇等54人赴蘇聯參加遠東共產黨和各民族革命團體代表大會,受到列寧的接見,還被大會選為執行委員。回國後,又出席了在廣州召開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參加製定了團的綱領,當選為第一屆團中央執行委員。
1922年7月在黨的“二大”上,高君宇當選中央委員,擔任黨報《嚮導》的編輯,翌年在黨的“三大”上擔任了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
高君宇是一位偉大的革命者,又是一位感情豐富的青年人。他在全身心投人革命的同時,也有著平常人的男女之情。石評梅是高君宇生命中最摯愛的女性,她生於1902年,山西平定人,是五四時期著名的青年女作家,著有《濤語》、《禱告》、《偶然草》等書。君宇和她是在同鄉會上相識的,共同的進步追求和興趣使兩人相互吸引。高君宇家中曾有過包辦的不幸婚姻,在他心靈受過創傷後對石評梅有火一般的戀情。
1924年初,他又同李大釗、毛澤東等一起以共產黨員的身份參加了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曾擔任過孫中山的秘書。廣州商團叛亂時,高君宇的指揮車曾被叛軍子彈擊穿,他裹傷再戰,協助孫中山迅速平定了商團叛亂。
石評梅在內心深處,也愛著高君宇,卻因初戀失敗抱定獨身而築起“冰雪友誼”的藩籬。為此,高君宇內心十分痛苦,但仍然以尊重的態度寫道:“你的所願,我願赴湯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願,我願赴湯蹈火以阻之。不能這樣,我怎能說是愛你!”
為了表明自己對愛情的忠貞,高君宇特意從廣州買了兩枚象牙戒指,一枚連同平定商團叛亂時用過的子彈殼寄給北京的石評梅作為生日留念,另一枚戴在自己手上。石評梅戴上了這枚特殊意義的象牙戒指,“用象牙的潔白和堅實,來紀念我們自己靜寂像枯骨似的生命”。在此期間,高君宇和周恩來互相吐露了心中的愛慕隱秘。27歲的周恩來當時雖為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但在戀愛問題上畢竟還有些靦腆,正暗戀著天津達仁女校的教師鄧穎超,而一直未能向心愛的姑娘表白心跡。
1924年10月,高君宇隨孫中山北上,到北京因肺病住進德國醫院治療,並抱病出席了1925年1月在上海開幕的中共“四大”和3月的國民會議。高君宇在百忙中欣然當起了鴻雁傳書的使者,他在返京探望石評梅的途中,特意在天津看望了鄧穎超,並把周恩來的求愛信給了她,促成了一對革命伴侶。
這年3月,高君宇因碎發急性闌尾炎不幸逝世,年僅29歲。
高君宇動手術後的第二天突然去世,對石評梅猶如晴天霹靂,後悔當初沒有接受他的求愛。她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題寫了他生前的詩句:“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並作《墓畔哀歌》表達刻骨的思念之情:“假如我的眼淚真凝成一粒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綴織成繞你玉頸的圍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顆顆紅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愛心。我願意燃燒我的肉身化成灰燼,我願放浪我的熱情怒濤洶湧,讓我再見見你的英魂。”
高君宇原名尚德,字錫三,號君宇。18%年生於山西省靜樂縣。1812年考人山西省第一中學,因才華出眾,以“十八學生登壕洲”而享譽省城。少年高君宇對社會政治問題非常關心,訂購《晨報》、《申報》、《康梁文鈔 等進步書刊研讀。
1915年,他參加了反對袁世凱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的鬥爭,捐款翻印“二十一條”全文廣為散發,組織遊行和街頭演講,聲援蔡愕等人的護國反袁鬥爭。翌年考人北京大學英文係學習。
在當時進步思想發源地北京,高君宇受到激進的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影響,很快成為學生運動的領袖。1918年5月,他參加了反對北洋政府簽訂《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活動,該活動成為近代中國學生運動史上第一次公開的遊行請願活動。
1919年5月4日,學生愛國遊行時,高君宇是組織和參加的骨幹之一,和許德琦等十幾個同學衝進趙家樓,痛打簽訂賣國條約的官員章宗祥,演出了五四運動壯麗的一幕。隨後,他代表北大學生參加了學聯的領導工作。
1919年10月,高君宇擔任鄧中夏主持的平民教育演講團領導,同鄧中夏一起在城市、農村講演,宣傳進步思想。1920年3月,他參加了由李大釗指導、有19名學生秘密組成的北大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並與其他會員一起籌辦了附屬研究會的圖書館,命名為“亢慕尼齋”(共產主義的譯音)。
高君宇對陶然亭情有獨鍾。陶然亭建於清康熙年間,從清末到民初就是仁人誌士進行革命活動的地方。高君宇和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鄧中夏等人曾在這裏召開秘密會議,商討中國革命前途,同時也和石評梅經常在此漫步。
共產國際遠東局代表維經斯基來華幫助中國先進分子建黨,高君宇也是重要對象之一。1920年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共產主義小組,高君宇是首批成員之一,成為山西省的第一個共產黨人。
1920年秋,高君宇受組織委託組建了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當選為第一任書記。翌年5月,又到故鄉山西,成立了太原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1年底,高君宇等54人赴蘇聯參加遠東共產黨和各民族革命團體代表大會,受到列寧的接見,還被大會選為執行委員。回國後,又出席了在廣州召開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參加製定了團的綱領,當選為第一屆團中央執行委員。
1922年7月在黨的“二大”上,高君宇當選中央委員,擔任黨報《嚮導》的編輯,翌年在黨的“三大”上擔任了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
高君宇是一位偉大的革命者,又是一位感情豐富的青年人。他在全身心投人革命的同時,也有著平常人的男女之情。石評梅是高君宇生命中最摯愛的女性,她生於1902年,山西平定人,是五四時期著名的青年女作家,著有《濤語》、《禱告》、《偶然草》等書。君宇和她是在同鄉會上相識的,共同的進步追求和興趣使兩人相互吸引。高君宇家中曾有過包辦的不幸婚姻,在他心靈受過創傷後對石評梅有火一般的戀情。
1924年初,他又同李大釗、毛澤東等一起以共產黨員的身份參加了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曾擔任過孫中山的秘書。廣州商團叛亂時,高君宇的指揮車曾被叛軍子彈擊穿,他裹傷再戰,協助孫中山迅速平定了商團叛亂。
石評梅在內心深處,也愛著高君宇,卻因初戀失敗抱定獨身而築起“冰雪友誼”的藩籬。為此,高君宇內心十分痛苦,但仍然以尊重的態度寫道:“你的所願,我願赴湯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願,我願赴湯蹈火以阻之。不能這樣,我怎能說是愛你!”
為了表明自己對愛情的忠貞,高君宇特意從廣州買了兩枚象牙戒指,一枚連同平定商團叛亂時用過的子彈殼寄給北京的石評梅作為生日留念,另一枚戴在自己手上。石評梅戴上了這枚特殊意義的象牙戒指,“用象牙的潔白和堅實,來紀念我們自己靜寂像枯骨似的生命”。在此期間,高君宇和周恩來互相吐露了心中的愛慕隱秘。27歲的周恩來當時雖為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但在戀愛問題上畢竟還有些靦腆,正暗戀著天津達仁女校的教師鄧穎超,而一直未能向心愛的姑娘表白心跡。
1924年10月,高君宇隨孫中山北上,到北京因肺病住進德國醫院治療,並抱病出席了1925年1月在上海開幕的中共“四大”和3月的國民會議。高君宇在百忙中欣然當起了鴻雁傳書的使者,他在返京探望石評梅的途中,特意在天津看望了鄧穎超,並把周恩來的求愛信給了她,促成了一對革命伴侶。
這年3月,高君宇因碎發急性闌尾炎不幸逝世,年僅29歲。
高君宇動手術後的第二天突然去世,對石評梅猶如晴天霹靂,後悔當初沒有接受他的求愛。她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題寫了他生前的詩句:“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並作《墓畔哀歌》表達刻骨的思念之情:“假如我的眼淚真凝成一粒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綴織成繞你玉頸的圍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顆顆紅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愛心。我願意燃燒我的肉身化成灰燼,我願放浪我的熱情怒濤洶湧,讓我再見見你的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