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中華之魂.星辰譜(全四部) 作者:翟明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41年,曾誌在延安中央醫院生了一個女孩,30多歲的陶鑄,才第一次當父親,那高興勁就別提了。但曾誌卻險些喪了命,她產後大出血,若不是注射了醫院僅有的兩支進口止血針,命就保不住了。
1945年6月,陶鑄和曾誌要南下開展敵後鬥爭,隻好把4歲的女兒亮亮,托給他人照看。4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懂事了,曾誌有意地向她灌輸“爸爸媽媽要出遠門不再回來”的概念,以免一旦長離別,孩子幼小心靈受到刺激。他們把亮亮托給一位楊叔叔,並囑咐老楊把亮亮當成自己的女兒,萬一他們回不來,一定要把亮亮撫養成人。在他們南下啟程那一天,老楊抱著亮亮到延河邊為陶鑄、曾誌送行,當看到爸爸、媽媽跨上戰馬時,小亮亮立刻顯出了驚慌,她撇著小嘴眼淚汪汪的。可媽媽早就說過,在送爸爸媽媽時,勇敢的小亮亮是不許哭的!她望著戰馬上的爸爸媽媽,又使勁忍住了就要流出來的淚水。曾誌看到女兒的難受樣子,也是心如刀割,揚鞭在馬屁股上狠狠抽了一下,就率先上了路,當她跑出去好幾裏後,仍然今曾誌淚如泉湧。她已經35歲了,是生過4個孩子的母親。小鐵牛已早逝了,其他兩個孩子又在哪裏呢?她怎麽能不想呢!
陶鑄、曾誌一行原本準備從中國的大西北,徒步穿行中國,到最最南端去開展遊擊戰爭。行至半途,日本投降,中央命令他們改去東北。他們日夜兼程,強行軍抵達瀋陽,陶鑄任遼寧省委書記,曾誌負責瀋陽市鐵西區委工作。
東北的共產黨撤離大城市後,曾誌先後任一地委組織部長,五地委副書記。陶鑄任遼吉省委書記兼七縱政委。在東北三年解放戰爭中,他倆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工作,加起來也不過相會過四五次。
經過28年浴血奮戰,終於在1949年奪取了全國政權。曾誌又從東北南下到武漢,擔任中南工業部副部長。1952年調往廣州,任電業局長和黨委書記。此時,她有兩個選擇,一是守在丈夫陶鑄身邊,做一個既尊且貴的夫人,一洗幾十年的征塵,享受人皆應有的家庭生活;第二是舒舒服服地在上麵當官,享受權力所能賦予的一切好處。可是曾誌偏不!她離開丈夫和女兒,置空官位,一沉到底地住到西村電廠裏,並且把電業局黨委也設在電廠。自己安家在工人宿舍裏的一間房子裏。
1957年後曾誌總算搬回到陶鑄那兒去住了,此時她已是分管工業的市委書記,照說是有專車的人,但她天天擠公共汽車去市委上班。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曾誌,這位沒有跟陶鑄享過一天福的女人,卻承受了陶鑄妻子的難以言狀的苦難!
第14章 巾幗英雄——張琴秋
中國工農紅軍中最著名的巾幗英雄張琴秋,1904年出生於浙江桐鄉縣一個商販之家。經父母親節衣縮食,供她上了本縣女子小學,又考人浙江省立女子師範學校。在校內她受五四運動的影響,參加學生遊行並帶頭剪髮。1923年,她進入上海愛國女校文科班,因容貌秀美而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
在愛國女校,張琴秋通過與自己同班的沈雁冰(即著名作家茅盾)的妻子,認識三了沈的弟弟沈澤民。1924年張琴秋考人上海大學,在沈澤民的幫助引導下,同年4月加人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1月轉人中國共產黨。在此期間,張琴秋與楊之華(瞿秋白之妻)、王一知(張太雷之妻)、王會悟(李達之妻)一起,在向警予(蔡和森之妻)領導下辦起平民女校。
1925年,張琴秋參加了五冊運動。冬天與沈澤民等秘密搭上蘇聯一條運煤船,赴莫斯科進人東方大學。1926年與沈澤民結婚後,仍一起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莫斯科中山大學,是共產國際創辦的專為中國培養革命幹部的學校。當時是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時期,他們的同學中還有蔣經國、馮洪國(馮玉祥之子)、於秀芝(於右任之女)等。
第二年,張琴秋生了一個女孩兒,取名張瑪婭。為了不影響學習,1929年下半年,她將2歲的小瑪婭,送進了蘇聯國際兒童院。但不幸的是,沈澤民由於勞累過度,身體越來越壞。1931年她和沈澤民奉命回國時,為了能全身心地投人工作,就把心愛的小女兒留在了蘇聯。
小瑪婭2歲時進了兒童院,她跟隨媽媽隻會說簡單的中國話,還聽不懂俄語,但她聰明伶俐,很討人喜歡。在兒童院的教育下,瑪婭被薰陶成具有俄羅斯式的真誠坦率和男孩子一樣的活潑性格。她愛好象棋,很少有人能贏她。她擅長遊泳、滑冰,滑雪也很好。所以,大家叫她“假小子”。
瑪婭熱愛俄羅斯文學和藝術,她讀的書很多,因而大大影響著她性格的形成。瑪婭還熱愛俄羅斯大自然和俄羅斯歌曲。小時候,她學了許多歌兒,還經常在晚會上演出。張瑪婭在蘇聯生活得非常開心和幸福,但美中不足的是她十分想念媽媽和爸爸。
1931年5月,張琴秋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任彭(湃)楊(殷)軍政幹校政治部主任。沈澤民和張琴秋化裝剛潛人鄂豫皖根據地時,同誌間傳說沈澤民帶來一位漂亮的夫人。對這個洋學生出身的美人能否當好軍校政治部主任,不少人持懷疑態度。
不過,張琴秋第一次出場,就給出身工農的幹部學員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早操集合時,她身著灰軍裝打著裹腿,英姿颯爽地出現在彭楊軍校的操場上,以非常標準的操場動作和響亮威嚴的口令,一下子把男學員們都鎮住了,大家不能不暗暗在心中感到驚嘆。
1945年6月,陶鑄和曾誌要南下開展敵後鬥爭,隻好把4歲的女兒亮亮,托給他人照看。4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懂事了,曾誌有意地向她灌輸“爸爸媽媽要出遠門不再回來”的概念,以免一旦長離別,孩子幼小心靈受到刺激。他們把亮亮托給一位楊叔叔,並囑咐老楊把亮亮當成自己的女兒,萬一他們回不來,一定要把亮亮撫養成人。在他們南下啟程那一天,老楊抱著亮亮到延河邊為陶鑄、曾誌送行,當看到爸爸、媽媽跨上戰馬時,小亮亮立刻顯出了驚慌,她撇著小嘴眼淚汪汪的。可媽媽早就說過,在送爸爸媽媽時,勇敢的小亮亮是不許哭的!她望著戰馬上的爸爸媽媽,又使勁忍住了就要流出來的淚水。曾誌看到女兒的難受樣子,也是心如刀割,揚鞭在馬屁股上狠狠抽了一下,就率先上了路,當她跑出去好幾裏後,仍然今曾誌淚如泉湧。她已經35歲了,是生過4個孩子的母親。小鐵牛已早逝了,其他兩個孩子又在哪裏呢?她怎麽能不想呢!
陶鑄、曾誌一行原本準備從中國的大西北,徒步穿行中國,到最最南端去開展遊擊戰爭。行至半途,日本投降,中央命令他們改去東北。他們日夜兼程,強行軍抵達瀋陽,陶鑄任遼寧省委書記,曾誌負責瀋陽市鐵西區委工作。
東北的共產黨撤離大城市後,曾誌先後任一地委組織部長,五地委副書記。陶鑄任遼吉省委書記兼七縱政委。在東北三年解放戰爭中,他倆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工作,加起來也不過相會過四五次。
經過28年浴血奮戰,終於在1949年奪取了全國政權。曾誌又從東北南下到武漢,擔任中南工業部副部長。1952年調往廣州,任電業局長和黨委書記。此時,她有兩個選擇,一是守在丈夫陶鑄身邊,做一個既尊且貴的夫人,一洗幾十年的征塵,享受人皆應有的家庭生活;第二是舒舒服服地在上麵當官,享受權力所能賦予的一切好處。可是曾誌偏不!她離開丈夫和女兒,置空官位,一沉到底地住到西村電廠裏,並且把電業局黨委也設在電廠。自己安家在工人宿舍裏的一間房子裏。
1957年後曾誌總算搬回到陶鑄那兒去住了,此時她已是分管工業的市委書記,照說是有專車的人,但她天天擠公共汽車去市委上班。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曾誌,這位沒有跟陶鑄享過一天福的女人,卻承受了陶鑄妻子的難以言狀的苦難!
第14章 巾幗英雄——張琴秋
中國工農紅軍中最著名的巾幗英雄張琴秋,1904年出生於浙江桐鄉縣一個商販之家。經父母親節衣縮食,供她上了本縣女子小學,又考人浙江省立女子師範學校。在校內她受五四運動的影響,參加學生遊行並帶頭剪髮。1923年,她進入上海愛國女校文科班,因容貌秀美而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
在愛國女校,張琴秋通過與自己同班的沈雁冰(即著名作家茅盾)的妻子,認識三了沈的弟弟沈澤民。1924年張琴秋考人上海大學,在沈澤民的幫助引導下,同年4月加人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1月轉人中國共產黨。在此期間,張琴秋與楊之華(瞿秋白之妻)、王一知(張太雷之妻)、王會悟(李達之妻)一起,在向警予(蔡和森之妻)領導下辦起平民女校。
1925年,張琴秋參加了五冊運動。冬天與沈澤民等秘密搭上蘇聯一條運煤船,赴莫斯科進人東方大學。1926年與沈澤民結婚後,仍一起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莫斯科中山大學,是共產國際創辦的專為中國培養革命幹部的學校。當時是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時期,他們的同學中還有蔣經國、馮洪國(馮玉祥之子)、於秀芝(於右任之女)等。
第二年,張琴秋生了一個女孩兒,取名張瑪婭。為了不影響學習,1929年下半年,她將2歲的小瑪婭,送進了蘇聯國際兒童院。但不幸的是,沈澤民由於勞累過度,身體越來越壞。1931年她和沈澤民奉命回國時,為了能全身心地投人工作,就把心愛的小女兒留在了蘇聯。
小瑪婭2歲時進了兒童院,她跟隨媽媽隻會說簡單的中國話,還聽不懂俄語,但她聰明伶俐,很討人喜歡。在兒童院的教育下,瑪婭被薰陶成具有俄羅斯式的真誠坦率和男孩子一樣的活潑性格。她愛好象棋,很少有人能贏她。她擅長遊泳、滑冰,滑雪也很好。所以,大家叫她“假小子”。
瑪婭熱愛俄羅斯文學和藝術,她讀的書很多,因而大大影響著她性格的形成。瑪婭還熱愛俄羅斯大自然和俄羅斯歌曲。小時候,她學了許多歌兒,還經常在晚會上演出。張瑪婭在蘇聯生活得非常開心和幸福,但美中不足的是她十分想念媽媽和爸爸。
1931年5月,張琴秋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任彭(湃)楊(殷)軍政幹校政治部主任。沈澤民和張琴秋化裝剛潛人鄂豫皖根據地時,同誌間傳說沈澤民帶來一位漂亮的夫人。對這個洋學生出身的美人能否當好軍校政治部主任,不少人持懷疑態度。
不過,張琴秋第一次出場,就給出身工農的幹部學員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早操集合時,她身著灰軍裝打著裹腿,英姿颯爽地出現在彭楊軍校的操場上,以非常標準的操場動作和響亮威嚴的口令,一下子把男學員們都鎮住了,大家不能不暗暗在心中感到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