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對手:大清擂台上的權力遊戲 作者:霧滿攔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順治皇帝死了之後,孝莊皇太後找來了一個德國傳教士湯若望,詢問他:順治皇帝死了,他生的第一孩子是個死胎,第二個孩子叫福全,是老大,還有一個孩子,一生下來就得了天花,眼看要死了,就被扔廟裏不要了,可是有一個蘇麻喇姑看不過去,就到廟裏養育這個孩子,沒想到這個小東西居然養活了,你說讓他倆誰做皇帝合適呢?
湯若望就說:當然是廟裏養活的那個麻子臉了,他生過天花了,有了抗體了。他從前沒有死,以後也不會那麽容易死了。所以他的壽命足夠長,可以保證帝國權力的穩固。
孝莊皇太後覺得對,於是就聽從這個傳教士的建議了。
我們或許可以把這件事看成是帝國主義列強對大清國內政的粗暴幹涉。
在這種幹涉下,康熙小皇帝八歲就登基了,而他的大哥福全,卻因為沒得天花不幸落選。
第五章 康熙不是明君
康熙登基做皇帝是有所謂的四大輔臣的。為什麽說“所謂的”呢?因為四大輔臣是孝莊皇太後宣布的,她說順治死之前說的。可是順治到底說沒說過,隻有老天爺才知道。但是孝莊這麽說,誰也不能跟她抬槓啊,隻能當成是順治的遺囑了。
輔助康熙的是哪四大領導班子呢?第一個是主掌內務府的索尼,他主管內部事務,用現在的話講他就是國安局局長。第二個是多爾袞勢力的代表人物蘇克薩哈。為什麽會要讓多爾袞勢力的代表人物進來?為了權力的平衡。因為滿清有八旗,每一旗必須有一個代表人物在領導班子裏,如果沒有那幾旗人馬就會鬧事,八旗就會分裂,搞不好帝國就會崩摧,所以一定要有蘇克薩哈進來。而他既然是多爾袞勢力的代表人物,那麽他必然跟康熙他們家形成天然的衝突,所以康熙家必須要有一個人在這個班子裏維護其利益,這個人就是老臣鰲拜。除了這三人之外,還有一個湊數的遏必隆。這樣一來,八旗都有代表人物在領導班子裏麵。
在這四個老頭裏,索尼是與世無爭的,隻管國家安全,別的事他不管,也不多說話;遏必隆也是這個態度。最難熬的是鰲拜跟蘇克薩哈兩人,為什麽?他倆一個代表皇太極家的勢力,一個代表多爾袞的勢力,他倆必然會有衝突。所以這兩個老頭坐在一起鬱悶呢。兩人就商量說:咱倆可千萬不能有衝突,盡管咱倆代表的勢力不同,可是為了國家的安全,咱們一定要搞好關係,這麽著,咱們聯姻吧。
於是鰲拜兒子就娶蘇克薩哈的女兒,兩家成了親家。可是他們兩個人的努力,被歷史證明是無效的。為什麽?他們背後不是一個人,而是都代表其背後的勢力集團。這些勢力集團的所有權力訴求和政治訴求,必須通過他倆體現出來。最後,兩個人還是形成了你死我活的政治衝突。
在這個衝突的過程中,小康熙皇帝坐龍椅上笑嘻嘻地看著,也不管,一直到鰲拜要把蘇克薩哈抓起來關到監獄裏。這時,康熙出來了,他決定要表現出自己的英明神武,把自己扮演成明君、仁慈之君。
鰲拜心裏是很清楚的,皇帝要演紅臉,我鰲拜則要演白臉,一起配合著把這一齣戲演好,絕對不能給別人以可趁之機。就這樣,鰲拜和康熙一唱一和,由鰲拜來扮這個惡人,把這些人全得罪光,然後康熙登場做明君。
到了康熙十六歲這一年,鰲拜的政治價值就已經利用盡了。這時正是考驗一個政治家良知的時候,即考驗康熙究竟是一個人,還是一頭權力動物。此時的康熙隻是一個十六歲的孩子,他還無法做出選擇。而太皇太後孝莊,她卻是一頭地地道道的雌性權力動物。她提出來無論如何要剷除鰲拜。理由是什麽?鰲拜太忠誠。因為你忠誠才能打掉你,你不忠誠你早跑了,上哪兒打你去。
這裏麵隱藏著一個帝王的權力秘密:如果你想事業小有所成,那麽你需要朋友;如果你想事業大有所成,那麽你需要敵人。
可是康熙是皇帝,誰敢做他的敵人?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敵人,就要製造敵人。之所以選擇鰲拜,就因為他是最趁手的敵人:他沒有防備,他忠心,剷除他,他也不敢有任何怨言,他也明白這個政治遊戲、這個規則的萬惡之處。
就是在這種規則之下,康熙做出了一個喪盡天良的勾當:把鰲拜剷除掉了。
現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所有的史書都在謳歌康熙是如何英明果敢地打掉鰲拜的,它們為何迴避這是一起冤獄呢?為什麽不肯把真相大白於天下呢?這是因為,它和嶽飛冤死之案一樣,它們不希望世人知道這些帝王的真相,試圖傳達給世人一個明君的形象。告訴你皇帝是好人,所以繼續磕頭吧。
但其實這是一個險惡的帝王遊戲:製造敵人並剷除他,然後顯示自己的赫赫武功。在康熙的政績簿上,擒鰲拜是第一項,而這第一項就是一樁冤案。
從這樁冤案開始,康熙逐漸形成了險惡的人格,走上了一條做一個壞人的不歸之路。怎麽樣的壞人呢?他處心積慮地要害別人,因為他是皇帝,他想害你就可以給你栽個罪名,然後他又添了一筆歷史功績,你是沒地兒講理去的。
第六章 吳三桂,帝王權力的犧牲品
如果說剷除鰲拜是康熙的第一次權謀試水的話,那麽吳三桂就是第二個犧牲品。前麵已經敘述了吳三桂引清軍入關的一係列事件,除此之外,吳三桂還替清朝平定了南明王朝,所以他被封在雲南,坐鎮天南,手握雄兵。而到康熙執政的時候,吳三桂已經六十歲了。六十歲老頭可以退休抱孫子了,他已經不可能有任何政治野心,也不可能有任何軍事圖謀。但正是因為你吳三桂沒有這些野心和圖謀,康熙才要對你下手,你有的話康熙早跑了。
湯若望就說:當然是廟裏養活的那個麻子臉了,他生過天花了,有了抗體了。他從前沒有死,以後也不會那麽容易死了。所以他的壽命足夠長,可以保證帝國權力的穩固。
孝莊皇太後覺得對,於是就聽從這個傳教士的建議了。
我們或許可以把這件事看成是帝國主義列強對大清國內政的粗暴幹涉。
在這種幹涉下,康熙小皇帝八歲就登基了,而他的大哥福全,卻因為沒得天花不幸落選。
第五章 康熙不是明君
康熙登基做皇帝是有所謂的四大輔臣的。為什麽說“所謂的”呢?因為四大輔臣是孝莊皇太後宣布的,她說順治死之前說的。可是順治到底說沒說過,隻有老天爺才知道。但是孝莊這麽說,誰也不能跟她抬槓啊,隻能當成是順治的遺囑了。
輔助康熙的是哪四大領導班子呢?第一個是主掌內務府的索尼,他主管內部事務,用現在的話講他就是國安局局長。第二個是多爾袞勢力的代表人物蘇克薩哈。為什麽會要讓多爾袞勢力的代表人物進來?為了權力的平衡。因為滿清有八旗,每一旗必須有一個代表人物在領導班子裏,如果沒有那幾旗人馬就會鬧事,八旗就會分裂,搞不好帝國就會崩摧,所以一定要有蘇克薩哈進來。而他既然是多爾袞勢力的代表人物,那麽他必然跟康熙他們家形成天然的衝突,所以康熙家必須要有一個人在這個班子裏維護其利益,這個人就是老臣鰲拜。除了這三人之外,還有一個湊數的遏必隆。這樣一來,八旗都有代表人物在領導班子裏麵。
在這四個老頭裏,索尼是與世無爭的,隻管國家安全,別的事他不管,也不多說話;遏必隆也是這個態度。最難熬的是鰲拜跟蘇克薩哈兩人,為什麽?他倆一個代表皇太極家的勢力,一個代表多爾袞的勢力,他倆必然會有衝突。所以這兩個老頭坐在一起鬱悶呢。兩人就商量說:咱倆可千萬不能有衝突,盡管咱倆代表的勢力不同,可是為了國家的安全,咱們一定要搞好關係,這麽著,咱們聯姻吧。
於是鰲拜兒子就娶蘇克薩哈的女兒,兩家成了親家。可是他們兩個人的努力,被歷史證明是無效的。為什麽?他們背後不是一個人,而是都代表其背後的勢力集團。這些勢力集團的所有權力訴求和政治訴求,必須通過他倆體現出來。最後,兩個人還是形成了你死我活的政治衝突。
在這個衝突的過程中,小康熙皇帝坐龍椅上笑嘻嘻地看著,也不管,一直到鰲拜要把蘇克薩哈抓起來關到監獄裏。這時,康熙出來了,他決定要表現出自己的英明神武,把自己扮演成明君、仁慈之君。
鰲拜心裏是很清楚的,皇帝要演紅臉,我鰲拜則要演白臉,一起配合著把這一齣戲演好,絕對不能給別人以可趁之機。就這樣,鰲拜和康熙一唱一和,由鰲拜來扮這個惡人,把這些人全得罪光,然後康熙登場做明君。
到了康熙十六歲這一年,鰲拜的政治價值就已經利用盡了。這時正是考驗一個政治家良知的時候,即考驗康熙究竟是一個人,還是一頭權力動物。此時的康熙隻是一個十六歲的孩子,他還無法做出選擇。而太皇太後孝莊,她卻是一頭地地道道的雌性權力動物。她提出來無論如何要剷除鰲拜。理由是什麽?鰲拜太忠誠。因為你忠誠才能打掉你,你不忠誠你早跑了,上哪兒打你去。
這裏麵隱藏著一個帝王的權力秘密:如果你想事業小有所成,那麽你需要朋友;如果你想事業大有所成,那麽你需要敵人。
可是康熙是皇帝,誰敢做他的敵人?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敵人,就要製造敵人。之所以選擇鰲拜,就因為他是最趁手的敵人:他沒有防備,他忠心,剷除他,他也不敢有任何怨言,他也明白這個政治遊戲、這個規則的萬惡之處。
就是在這種規則之下,康熙做出了一個喪盡天良的勾當:把鰲拜剷除掉了。
現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所有的史書都在謳歌康熙是如何英明果敢地打掉鰲拜的,它們為何迴避這是一起冤獄呢?為什麽不肯把真相大白於天下呢?這是因為,它和嶽飛冤死之案一樣,它們不希望世人知道這些帝王的真相,試圖傳達給世人一個明君的形象。告訴你皇帝是好人,所以繼續磕頭吧。
但其實這是一個險惡的帝王遊戲:製造敵人並剷除他,然後顯示自己的赫赫武功。在康熙的政績簿上,擒鰲拜是第一項,而這第一項就是一樁冤案。
從這樁冤案開始,康熙逐漸形成了險惡的人格,走上了一條做一個壞人的不歸之路。怎麽樣的壞人呢?他處心積慮地要害別人,因為他是皇帝,他想害你就可以給你栽個罪名,然後他又添了一筆歷史功績,你是沒地兒講理去的。
第六章 吳三桂,帝王權力的犧牲品
如果說剷除鰲拜是康熙的第一次權謀試水的話,那麽吳三桂就是第二個犧牲品。前麵已經敘述了吳三桂引清軍入關的一係列事件,除此之外,吳三桂還替清朝平定了南明王朝,所以他被封在雲南,坐鎮天南,手握雄兵。而到康熙執政的時候,吳三桂已經六十歲了。六十歲老頭可以退休抱孫子了,他已經不可能有任何政治野心,也不可能有任何軍事圖謀。但正是因為你吳三桂沒有這些野心和圖謀,康熙才要對你下手,你有的話康熙早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