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奇特的報導。前半段好像是一篇犯罪報導,最後的部分讀起來好像又加入了記者個人的情感。
雅子本來以為這隻是一篇無聊的推測報導,但是文章的一字一句卻奇妙地殘留在她腦海的角落裏。
假如那孩子患上陽痿的話……
假如那孩子因此而傷人的話……
雅子立即得出了一個單純得不能再單純的結論。
把他治好了就行了吧。
這樣的話,如果他再也不去傷害別人,警方的調查也會接著陷入迷宮,我的家人也會像往常一樣過著安穩的生活。
我胡思亂想些什麽啊,雅子想。她搖了搖頭。
這都是沒有意義的假設。那孩子不是陽痿,當然也就更不可能去傷害別人。那孩子是個十分溫柔的好孩子。
他太溫柔了,溫柔得讓人覺得不耐煩。
他絕對不會去傷害別人,絕對不會。
1 三月 樋口
“死亡這種東西身上散發著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你不覺得嗎?”教授說道。
樋口沒有回答。薰在走廊裏的洗手池清洗著剛剛擦過地板的抹布,堅持不讓樋口幫忙。
就算樋口沒有回答也無所謂,教授繼續提問道。
“你聽過塔納托斯嗎?”
“塔納托斯……是嗎?我沒聽說過。”樋口以為這是最近新出現的外來語,搖了搖頭說道。
“這本是希臘神話裏眾神之一的名字,負責掌管死亡。而威赫姆.斯特科和弗洛伊德等人把這個詞解釋為‘死的願望’或者‘死的本能’。他們認為在人的意識當中,存在著與求生本能‘厄洛斯’相抗衡的求死本能。”
求死本能---塔納托斯?樋口根本無法理解。他的意思是說人類的殺人行為是一種本能的表現嗎?
“因為所有生物早晚都有一死,遲早都會化為塵土、變為無機物。因此,生物的內心中大概存在著想主動變回無機物的傾向吧。弗洛伊德說,人類的意識當中存在著兩種相互對立鬥爭的本能,一種是想要生存下去的本能,另外一種就是與其完全對立的求死本能。不過幾乎所有學者都否認死亡本能的存在。至今仍然主張死亡本能存在的,大概也隻有梅蘭妮.克萊因等極少數學者而已。再說,這個理論確實是過於先進,這個說法也確實過於讓人難以接受。”
“也就是說……求死不能這種東西根本不存在了是嗎?”樋口有些失望,趕忙反問道。
“沒有人能夠斷言那種東西肯定不存在。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遇到一例不靠求死本能就無法解釋的症狀,因此求死本能對於臨床學者來說是一個不必要的概念。我目前為止也還沒有親身遇到過這種情況,所以這個概念對於我來說也就無所謂了。”
“那你到底是為了什麽才提起這個話題的啊。”樋口本來想這麽說,但還是決定先閉嘴等他接著說完。他覺得這個教授不會提出一個毫無意義的話題。
“我想使用這個詞,隻不過想給它一個截然不同的定義。我認為‘塔納托斯’並不是意味著‘求死本能’,而是一種想要接近死亡的欲望。這是一種‘塔納托斯’情結。根據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理論,人為了不因為死亡本能而殺掉自己,自動將這種攻擊的衝動轉向外部,於是便會出手傷人。因此我們便能解釋虐待狂與受虐狂,以及反覆強迫等違反快樂原則的異常行為。”
“我認為應該被稱為‘塔納托斯’情結的現象,是與弗洛伊德的定義截然不同的東西。---對墓場感興趣的小孩子、殺死小蟲子的兒童、拿死亡說事的黑色笑話。幾乎所有的小孩都對死亡深感興趣。我們當然也可以說小孩子隻是出於好奇心才對死亡感興趣。理解生命為何物與理解死亡為何物其實是一回事。嬰兒為什麽會出生?自己是怎麽被生出來的?爺爺到底去了哪裏?---這些其實都是縈繞在大多數小孩子腦海中的問題。”
“但是,隨著我們現代社會的家庭核心化的推進,墓地從街道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公寓住宅樓。昆蟲慢慢從城市中消失,孩子們自然也就沒有機會採集昆蟲。現在很多公寓樓裏又不準飼養寵物,這些都讓孩子們與‘死亡’產生了隔離。”
“另一方麵,大眾媒體的宣傳當中卻又充斥著‘死亡’。比如說,刑警題材的電視劇裏有死亡,古裝電視劇當中也有死亡,新聞報導當中也經常出現帶有‘死亡’的殺人案件以及意外事故等。就像顯像管另一端的偶像看上去近在咫尺,但其實卻遠在天邊一樣,對孩子們來說,‘死亡’也是這種看似很近但其實很遠的東西,就某種意義來說,‘死亡’也可能會成為他們憧憬的對象”
“當有名的演員、藝人自殺的時候,孩子們也會競相步上他們偶像的後塵,這沒有什麽不可思議的。‘死亡’究竟是不是人類的本能呢?我們姑且先不去探究,但是‘死亡本能’---這種人類對死亡的憧憬,確確實實實在地存在著。”
他到底想要說些什麽啊?樋口覺得十分詫異,但還是沒有插話。一旁的薰這時已經洗好抹布,咬著嘴唇,再次蹲在地上一遍又一遍擦拭著早已被擦幹淨的地板。
“我覺得戀屍癖---以及與屍體的性愛行為,都可以稱為‘塔納托斯’情節的一種形態。他們---就是那些戀屍癖者,都對‘死亡’懷有憧憬。他們要是把這股衝動發泄在自己身上,大概會出現自傷自殺等行為。他們會主動地去迎接美好的‘死亡’,而且會因此獲得滿足。”
雅子本來以為這隻是一篇無聊的推測報導,但是文章的一字一句卻奇妙地殘留在她腦海的角落裏。
假如那孩子患上陽痿的話……
假如那孩子因此而傷人的話……
雅子立即得出了一個單純得不能再單純的結論。
把他治好了就行了吧。
這樣的話,如果他再也不去傷害別人,警方的調查也會接著陷入迷宮,我的家人也會像往常一樣過著安穩的生活。
我胡思亂想些什麽啊,雅子想。她搖了搖頭。
這都是沒有意義的假設。那孩子不是陽痿,當然也就更不可能去傷害別人。那孩子是個十分溫柔的好孩子。
他太溫柔了,溫柔得讓人覺得不耐煩。
他絕對不會去傷害別人,絕對不會。
1 三月 樋口
“死亡這種東西身上散發著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你不覺得嗎?”教授說道。
樋口沒有回答。薰在走廊裏的洗手池清洗著剛剛擦過地板的抹布,堅持不讓樋口幫忙。
就算樋口沒有回答也無所謂,教授繼續提問道。
“你聽過塔納托斯嗎?”
“塔納托斯……是嗎?我沒聽說過。”樋口以為這是最近新出現的外來語,搖了搖頭說道。
“這本是希臘神話裏眾神之一的名字,負責掌管死亡。而威赫姆.斯特科和弗洛伊德等人把這個詞解釋為‘死的願望’或者‘死的本能’。他們認為在人的意識當中,存在著與求生本能‘厄洛斯’相抗衡的求死本能。”
求死本能---塔納托斯?樋口根本無法理解。他的意思是說人類的殺人行為是一種本能的表現嗎?
“因為所有生物早晚都有一死,遲早都會化為塵土、變為無機物。因此,生物的內心中大概存在著想主動變回無機物的傾向吧。弗洛伊德說,人類的意識當中存在著兩種相互對立鬥爭的本能,一種是想要生存下去的本能,另外一種就是與其完全對立的求死本能。不過幾乎所有學者都否認死亡本能的存在。至今仍然主張死亡本能存在的,大概也隻有梅蘭妮.克萊因等極少數學者而已。再說,這個理論確實是過於先進,這個說法也確實過於讓人難以接受。”
“也就是說……求死不能這種東西根本不存在了是嗎?”樋口有些失望,趕忙反問道。
“沒有人能夠斷言那種東西肯定不存在。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遇到一例不靠求死本能就無法解釋的症狀,因此求死本能對於臨床學者來說是一個不必要的概念。我目前為止也還沒有親身遇到過這種情況,所以這個概念對於我來說也就無所謂了。”
“那你到底是為了什麽才提起這個話題的啊。”樋口本來想這麽說,但還是決定先閉嘴等他接著說完。他覺得這個教授不會提出一個毫無意義的話題。
“我想使用這個詞,隻不過想給它一個截然不同的定義。我認為‘塔納托斯’並不是意味著‘求死本能’,而是一種想要接近死亡的欲望。這是一種‘塔納托斯’情結。根據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理論,人為了不因為死亡本能而殺掉自己,自動將這種攻擊的衝動轉向外部,於是便會出手傷人。因此我們便能解釋虐待狂與受虐狂,以及反覆強迫等違反快樂原則的異常行為。”
“我認為應該被稱為‘塔納托斯’情結的現象,是與弗洛伊德的定義截然不同的東西。---對墓場感興趣的小孩子、殺死小蟲子的兒童、拿死亡說事的黑色笑話。幾乎所有的小孩都對死亡深感興趣。我們當然也可以說小孩子隻是出於好奇心才對死亡感興趣。理解生命為何物與理解死亡為何物其實是一回事。嬰兒為什麽會出生?自己是怎麽被生出來的?爺爺到底去了哪裏?---這些其實都是縈繞在大多數小孩子腦海中的問題。”
“但是,隨著我們現代社會的家庭核心化的推進,墓地從街道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公寓住宅樓。昆蟲慢慢從城市中消失,孩子們自然也就沒有機會採集昆蟲。現在很多公寓樓裏又不準飼養寵物,這些都讓孩子們與‘死亡’產生了隔離。”
“另一方麵,大眾媒體的宣傳當中卻又充斥著‘死亡’。比如說,刑警題材的電視劇裏有死亡,古裝電視劇當中也有死亡,新聞報導當中也經常出現帶有‘死亡’的殺人案件以及意外事故等。就像顯像管另一端的偶像看上去近在咫尺,但其實卻遠在天邊一樣,對孩子們來說,‘死亡’也是這種看似很近但其實很遠的東西,就某種意義來說,‘死亡’也可能會成為他們憧憬的對象”
“當有名的演員、藝人自殺的時候,孩子們也會競相步上他們偶像的後塵,這沒有什麽不可思議的。‘死亡’究竟是不是人類的本能呢?我們姑且先不去探究,但是‘死亡本能’---這種人類對死亡的憧憬,確確實實實在地存在著。”
他到底想要說些什麽啊?樋口覺得十分詫異,但還是沒有插話。一旁的薰這時已經洗好抹布,咬著嘴唇,再次蹲在地上一遍又一遍擦拭著早已被擦幹淨的地板。
“我覺得戀屍癖---以及與屍體的性愛行為,都可以稱為‘塔納托斯’情節的一種形態。他們---就是那些戀屍癖者,都對‘死亡’懷有憧憬。他們要是把這股衝動發泄在自己身上,大概會出現自傷自殺等行為。他們會主動地去迎接美好的‘死亡’,而且會因此獲得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