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那個社團是彈鋼琴嗎?”
“不,彈鋼琴是很後來的事。當時是演奏單簧管或薩克斯風之類的管樂器。高中是所謂的越境入學,通勤到福岡上學,在那裏的銅管樂隊也是吹奏薩克斯風。那時他對爵士樂的興趣更加高昂,學校成績一口氣退步到劣等生範圍。一年級或二年級的暑假,曾打算離家出走,抱著一把薩克斯風要去東京,但卻愚笨的遺失了重要樂器,把名古屋姐姐家當成墊腳石前往東京的計劃因而無法成行,隻做了暑假旅行就返回鄉下了。”
“鋼琴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學的呢?”
“進入大學的‘爵士樂研究會’後,馬上從薩克斯風轉到鋼琴上麵。”
“但綱琴這種樂器那麽晚才開始彈可以嗎?”
“據說是相當貫徹自創流派的彈法。爵士樂這種音樂就是具備那種特性,幾乎不彈什麽鋼琴樂譜所寫的東西,而是自行創作,隨意而即興地演奏。”
“畢業以後進入東京的唱片公司。是在裏麵擔任爵士樂的演奏家嗎?”
“不,是普通的上班族,但才兩個月就離職了。是因為公然曠職一個月而被懲戒解僱的。”
“辭職的理由呢?”
“聽說是提出了相當任性的唱片製作企劃,因為不被接受,就這樣不去公司上班了。根據當時相當親近的朋友所提出的另一種證詞,確實的辭職經過雖然是這樣沒錯,不過實際原因以現在來說,應該是典型性的‘五月病’吧。像是山大王一樣地度過學生時代的鄉下學校畢業生,初出社會再加上對東京的環境不適應而引起的一種恐慌症,像是溺水的人抓住稻草一般,他被證實緊緊地抓住對鋼琴爵士樂的熱情,再度燃燒了起來。”
“到底哪一個原因才是真的?”
“我也不是很清楚。我想恐怕兩邊都不是真的吧!”
“你說鋼琴也是他自創流派,以專業為目標的動機似乎不堅定……他這樣也能推出將近十張唱片,還當上聚集爵士樂演奏者那個名字叫作新……什麽團體的領導人物嗎?”
我打開報告書的內頁。
“是‘新爵士樂聯盟’。詳細的情況我也不太清楚,因此我試著問了三位專家有關他的事。”
我尋找報告書上的相關部分。
“關於他彈鋼琴的技術非常拙劣,音感也不太出色這兩點,三個人的意見都相符。其中一人的意見——稍微有點強詞奪理,我也不是很了解——與其說他具有爵士樂才能,倒不如說他能判斷、指示爵士樂所持有的思想性方向,並具備能順利統率年輕爵士樂演奏家的領導人手腕。根據另一個人的意見,他並不具備象徵領導人資格的優秀作曲能力,他所持有的是一種製作人的才智——就是能指示演奏家們根據當時時間和場合,必須做出什麽樣的演奏會更好、更有效果。第三個人的意見則是他並不具備作為一個製作人所必要的領會時代的感覺,發現演奏者想演奏的音樂和聽眾想聽的音樂之間的力量,而且他也沒有努力嚐試要那麽做。他能夠發行唱片、擔任聯盟領導人的工作,隻是暴露出日本爵士樂程度的薄弱及層次的低下而已——他不斷強調地說著。”
“是這樣嗎?一邊做著各式各樣的打工,一邊致力於幾乎沒有收入的爵士樂,光是這樣並不能說他對於鋼琴爵士樂抱持強烈的熱情吧!”
“也有人持相同的看法。不過他還接觸了另一個感興趣的領域——電影拍攝現場。約從十年前起他就開始以打工的方式兼任副導演和編劇的工作,他的演奏活動也因此而受限。”
“他是不是放棄了爵士樂的工作?”
“是的。受到當時一起從事演奏活動的某個人物表現的驅使——”我找出和那名男子會麵時的筆記。“就算在演奏活動最充實時,他也已經停止追求自我的可能性,隻以實際所持有的力量盡可能做出最好的演奏為目標。另外的表現就是從自由爵士樂那種過於激烈的演奏,後退到更正統穩健的鋼琴演奏。清楚地來說,是把瑟隆尼斯·孟克【注85】這個鋼琴家,以他自己的詮釋向下沉淪了——好像是變成這樣。你聽得懂嗎?”
“我聽不懂。總而言之,就是原寮這名男子現在比起爵士樂,更專心致力於電影及編劇方麵的意思嗎?”
“也不是那樣。”
“那是怎麽回事?”
“他雖然和電影界的朋友持續往來,但副導演和編劇的工作都隻做了四、五年左右,之後也完全偏離了那方麵。”
“遠離了電影界,那不就表示他對爵士樂的熱情還沒衰退嗎?”
“也不是那樣。”
“那到底是是怎麽一回事?”
“這四、五年來,他待在九州出生故鄉鳥棲市的時間反而比待在東京更多。”
“他在鄉下做什麽?”
“和兩個哥哥在一起,從昭和五十七到五十八年間照顧重病的母親,也照顧在五十八年夏天過世的父親。然後照料行動不便的母親一直到昭和六十年,也就是今年五月死亡為止……”
“不,彈鋼琴是很後來的事。當時是演奏單簧管或薩克斯風之類的管樂器。高中是所謂的越境入學,通勤到福岡上學,在那裏的銅管樂隊也是吹奏薩克斯風。那時他對爵士樂的興趣更加高昂,學校成績一口氣退步到劣等生範圍。一年級或二年級的暑假,曾打算離家出走,抱著一把薩克斯風要去東京,但卻愚笨的遺失了重要樂器,把名古屋姐姐家當成墊腳石前往東京的計劃因而無法成行,隻做了暑假旅行就返回鄉下了。”
“鋼琴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學的呢?”
“進入大學的‘爵士樂研究會’後,馬上從薩克斯風轉到鋼琴上麵。”
“但綱琴這種樂器那麽晚才開始彈可以嗎?”
“據說是相當貫徹自創流派的彈法。爵士樂這種音樂就是具備那種特性,幾乎不彈什麽鋼琴樂譜所寫的東西,而是自行創作,隨意而即興地演奏。”
“畢業以後進入東京的唱片公司。是在裏麵擔任爵士樂的演奏家嗎?”
“不,是普通的上班族,但才兩個月就離職了。是因為公然曠職一個月而被懲戒解僱的。”
“辭職的理由呢?”
“聽說是提出了相當任性的唱片製作企劃,因為不被接受,就這樣不去公司上班了。根據當時相當親近的朋友所提出的另一種證詞,確實的辭職經過雖然是這樣沒錯,不過實際原因以現在來說,應該是典型性的‘五月病’吧。像是山大王一樣地度過學生時代的鄉下學校畢業生,初出社會再加上對東京的環境不適應而引起的一種恐慌症,像是溺水的人抓住稻草一般,他被證實緊緊地抓住對鋼琴爵士樂的熱情,再度燃燒了起來。”
“到底哪一個原因才是真的?”
“我也不是很清楚。我想恐怕兩邊都不是真的吧!”
“你說鋼琴也是他自創流派,以專業為目標的動機似乎不堅定……他這樣也能推出將近十張唱片,還當上聚集爵士樂演奏者那個名字叫作新……什麽團體的領導人物嗎?”
我打開報告書的內頁。
“是‘新爵士樂聯盟’。詳細的情況我也不太清楚,因此我試著問了三位專家有關他的事。”
我尋找報告書上的相關部分。
“關於他彈鋼琴的技術非常拙劣,音感也不太出色這兩點,三個人的意見都相符。其中一人的意見——稍微有點強詞奪理,我也不是很了解——與其說他具有爵士樂才能,倒不如說他能判斷、指示爵士樂所持有的思想性方向,並具備能順利統率年輕爵士樂演奏家的領導人手腕。根據另一個人的意見,他並不具備象徵領導人資格的優秀作曲能力,他所持有的是一種製作人的才智——就是能指示演奏家們根據當時時間和場合,必須做出什麽樣的演奏會更好、更有效果。第三個人的意見則是他並不具備作為一個製作人所必要的領會時代的感覺,發現演奏者想演奏的音樂和聽眾想聽的音樂之間的力量,而且他也沒有努力嚐試要那麽做。他能夠發行唱片、擔任聯盟領導人的工作,隻是暴露出日本爵士樂程度的薄弱及層次的低下而已——他不斷強調地說著。”
“是這樣嗎?一邊做著各式各樣的打工,一邊致力於幾乎沒有收入的爵士樂,光是這樣並不能說他對於鋼琴爵士樂抱持強烈的熱情吧!”
“也有人持相同的看法。不過他還接觸了另一個感興趣的領域——電影拍攝現場。約從十年前起他就開始以打工的方式兼任副導演和編劇的工作,他的演奏活動也因此而受限。”
“他是不是放棄了爵士樂的工作?”
“是的。受到當時一起從事演奏活動的某個人物表現的驅使——”我找出和那名男子會麵時的筆記。“就算在演奏活動最充實時,他也已經停止追求自我的可能性,隻以實際所持有的力量盡可能做出最好的演奏為目標。另外的表現就是從自由爵士樂那種過於激烈的演奏,後退到更正統穩健的鋼琴演奏。清楚地來說,是把瑟隆尼斯·孟克【注85】這個鋼琴家,以他自己的詮釋向下沉淪了——好像是變成這樣。你聽得懂嗎?”
“我聽不懂。總而言之,就是原寮這名男子現在比起爵士樂,更專心致力於電影及編劇方麵的意思嗎?”
“也不是那樣。”
“那是怎麽回事?”
“他雖然和電影界的朋友持續往來,但副導演和編劇的工作都隻做了四、五年左右,之後也完全偏離了那方麵。”
“遠離了電影界,那不就表示他對爵士樂的熱情還沒衰退嗎?”
“也不是那樣。”
“那到底是是怎麽一回事?”
“這四、五年來,他待在九州出生故鄉鳥棲市的時間反而比待在東京更多。”
“他在鄉下做什麽?”
“和兩個哥哥在一起,從昭和五十七到五十八年間照顧重病的母親,也照顧在五十八年夏天過世的父親。然後照料行動不便的母親一直到昭和六十年,也就是今年五月死亡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