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了解建築風格的人,應該一見即知是受到依莉莎白王朝風格的影響,非常類似英國郊區常見的孟塔鳩特庭院宅第(montacute house),呈h型對稱的三層樓建築,沒有多餘的裝飾,是一座雄偉莊嚴的城堡。
由正麵觀看,整棟建築完全是左右對稱,中央有玄關,正上方矗立高大的鍾樓。建築的東西兩端也因而變成了h型,有前後突出的翼棟。整體裝飾給人乍看之下有樸素的印象,見不到絲毫特別設計的外觀,頂多是形狀整齊的窗戶或鍾樓底下的拱門型玄關入口為其特徵。但就算是這般的規模,也未設計遮雨窗或停車間,非常樸素。
深褐色堆徹而成的平整外牆,漠無表情地排列著縱橫交錯的條板,另外還有加上遮雨窗的細長形窗戶。漆黑的陡斜屋頂,在遮陽板的前緣部份,借著古典的裝飾石塊環繞建築周圍一圈,上方則突出幾根方尖碑形的避雷針和模仿圓柱的細煙囪。
進入玄關,經過一處小廳進入宅邸,會發現占據建築中央的寬闊大廳,大廳左右兩側一共有四條走廊的人口和各式各樣房門,換句話說,無論到哪兒去都必須先經過此處。正前方是設有管家房的維多利亞王朝式的豪華樓梯——正中間內凹,上下兩端寬闊——在眼前矗立。
以大廳為中心,建築物右翼有飯廳、沙龍問、談話室、廚房、配膳室等大房間,這些房間都配置在兩條平行設置的長廊兩側。走廊盡頭是占據西翼大半的展示室,在這間細長型的展示室北側,也有一間小小的禮拜堂。
相對的,以大廳為中心的左翼,則有書房、音樂室、圖書室、撞球室、客廳等等大房間。同樣的,從大廳開始有兩條平行的走廊,走廊盡頭呈直角連接東翼的走廊。東翼有傭人房、浴室等等小房間。
家人的起居室或臥室之類的,則全都位於二樓。
在這棟本館斜後方左右兩邊,則建造了兩棟格局和本館有相當差異的別館,正麵觀之,在本館兩翼邊緣的後方,可以見到大約三分之一左右的別館外牆。
雖然不明白其中原因,但是,東側的別館被稱為“白色之館”,西側的別館則被稱為“黑色之館”。兩棟建築雖然皆與本館同樣是三層樓石造建築,但寬度加起來卻不足本館的一半。沒有特別的創意,純正方形的建築令人聯想到應該是屬於英國諾曼王朝時代的城牆。蔓草在外牆上放肆地攀爬,令原來的褐色看起來更濃了。
本館和別館之間的建地圍成一座漂亮的中庭,其中有用花壇區隔出的小徑,直接連結別館與別館,以及從正中央將庭院分割成兩邊,通往本館的小徑。
也就是說,這些元素就是“arrow館”名稱的由來。
本館與東西兩翼棟構成的形狀為弓,連接別館與別館的小徑是弦,入口部份是箭鏃,中庭的中央小徑如果想像成箭軸,正好就是搭箭上弓的形狀。
但是,居住在這座宅邸附近的人卻不知道為什麽,從以前就不稱這座宅邸為“arrow館”,而取了一個非常怪異的名稱叫“惡靈公館”。
廣闊的建地四周被橡樹或小檜樹形成的暗鬱森林環繞包圍,走近一些,從樹林隙縫之間可以見到葛蔓攀纏的褐色牆壁的一部份,也不難想像那個詛咒般的名稱是來自髒汙般的外牆色澤。
事實上,“惡靈公館”從以前就流傳著與其名稱相符的幾種怪異故事。
有好幾個人因為令人不解的狀況,而在這座宅邸中喪生。
四
宅邸落成才三年,第一樁悲劇就發生了。犧牲者是恩格爾雇用的年老女傭。這個名叫今村的老婦,在冬天的某個早晨,從本館正麵鍾樓旁的樓頂出口爬上屋頂,往下跳之後墜落在玄關的露台上。發現屍體的人是清晨在庭院中散步的恩格爾。
老婦自殺的理由,包括恩格爾家人和她自己的家人部不明白。但開始有人傳說“惡靈公館”有幽靈出沒,卻是在那之後的事了。有關幽靈的話題以前也曾出現過,但是以此為開端,才有人開始口耳柏傳、相互討論。
目擊幽靈的時刻一定都在黃昏之際,天空被染成鮮血般鮮紅的日子,或是出現圓月的半夜。在本館三樓正麵窗戶,隔著玻璃窗浮現朦朧的藍白色燈火,在走廊上左右晃動、漂浮遊移。
有好幾個人出麵證明自己親眼目睹,但是卻沒有人清楚看見燈火的真麵目。也有人企圖揭穿真相,勇敢地徹夜睡在本館的三樓,但偏偏什麽事也沒發生。
接下來的悲劇則發生於恩格爾和他家人身上。那是一場忽然失蹤、原因不明的災厄,因為恩格爾一家人在太平洋戰爭最激烈的時期,忽然全都消失無蹤。
當時,恩格爾已辭去大學的職務過著隱居生活,然而,像這樣不讓任何人知道去向,忽然完全斷絕與朋友們的連絡,整個過程和理由完全讓人無法理解,其中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直到戰爭結束為止,這座宅邸完全無人居住。
他們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始於昭和十六年的太平洋戰爭在戰事告急時,因時局之故,加上恩格爾他們是外國人,所以是處於被幽禁在“惡靈公館”內有人負責監視,幾乎等於是坐牢的狀態。
關於他們一家人的消失,有一種說法是,遭到排斥外國人的暴徒拖出宅邸,慘遭淩虐殺害:或者是被懷疑與某起間諜案有關,而遭到特警帶走。但是,兩種說法皆難斷真偽。
由正麵觀看,整棟建築完全是左右對稱,中央有玄關,正上方矗立高大的鍾樓。建築的東西兩端也因而變成了h型,有前後突出的翼棟。整體裝飾給人乍看之下有樸素的印象,見不到絲毫特別設計的外觀,頂多是形狀整齊的窗戶或鍾樓底下的拱門型玄關入口為其特徵。但就算是這般的規模,也未設計遮雨窗或停車間,非常樸素。
深褐色堆徹而成的平整外牆,漠無表情地排列著縱橫交錯的條板,另外還有加上遮雨窗的細長形窗戶。漆黑的陡斜屋頂,在遮陽板的前緣部份,借著古典的裝飾石塊環繞建築周圍一圈,上方則突出幾根方尖碑形的避雷針和模仿圓柱的細煙囪。
進入玄關,經過一處小廳進入宅邸,會發現占據建築中央的寬闊大廳,大廳左右兩側一共有四條走廊的人口和各式各樣房門,換句話說,無論到哪兒去都必須先經過此處。正前方是設有管家房的維多利亞王朝式的豪華樓梯——正中間內凹,上下兩端寬闊——在眼前矗立。
以大廳為中心,建築物右翼有飯廳、沙龍問、談話室、廚房、配膳室等大房間,這些房間都配置在兩條平行設置的長廊兩側。走廊盡頭是占據西翼大半的展示室,在這間細長型的展示室北側,也有一間小小的禮拜堂。
相對的,以大廳為中心的左翼,則有書房、音樂室、圖書室、撞球室、客廳等等大房間。同樣的,從大廳開始有兩條平行的走廊,走廊盡頭呈直角連接東翼的走廊。東翼有傭人房、浴室等等小房間。
家人的起居室或臥室之類的,則全都位於二樓。
在這棟本館斜後方左右兩邊,則建造了兩棟格局和本館有相當差異的別館,正麵觀之,在本館兩翼邊緣的後方,可以見到大約三分之一左右的別館外牆。
雖然不明白其中原因,但是,東側的別館被稱為“白色之館”,西側的別館則被稱為“黑色之館”。兩棟建築雖然皆與本館同樣是三層樓石造建築,但寬度加起來卻不足本館的一半。沒有特別的創意,純正方形的建築令人聯想到應該是屬於英國諾曼王朝時代的城牆。蔓草在外牆上放肆地攀爬,令原來的褐色看起來更濃了。
本館和別館之間的建地圍成一座漂亮的中庭,其中有用花壇區隔出的小徑,直接連結別館與別館,以及從正中央將庭院分割成兩邊,通往本館的小徑。
也就是說,這些元素就是“arrow館”名稱的由來。
本館與東西兩翼棟構成的形狀為弓,連接別館與別館的小徑是弦,入口部份是箭鏃,中庭的中央小徑如果想像成箭軸,正好就是搭箭上弓的形狀。
但是,居住在這座宅邸附近的人卻不知道為什麽,從以前就不稱這座宅邸為“arrow館”,而取了一個非常怪異的名稱叫“惡靈公館”。
廣闊的建地四周被橡樹或小檜樹形成的暗鬱森林環繞包圍,走近一些,從樹林隙縫之間可以見到葛蔓攀纏的褐色牆壁的一部份,也不難想像那個詛咒般的名稱是來自髒汙般的外牆色澤。
事實上,“惡靈公館”從以前就流傳著與其名稱相符的幾種怪異故事。
有好幾個人因為令人不解的狀況,而在這座宅邸中喪生。
四
宅邸落成才三年,第一樁悲劇就發生了。犧牲者是恩格爾雇用的年老女傭。這個名叫今村的老婦,在冬天的某個早晨,從本館正麵鍾樓旁的樓頂出口爬上屋頂,往下跳之後墜落在玄關的露台上。發現屍體的人是清晨在庭院中散步的恩格爾。
老婦自殺的理由,包括恩格爾家人和她自己的家人部不明白。但開始有人傳說“惡靈公館”有幽靈出沒,卻是在那之後的事了。有關幽靈的話題以前也曾出現過,但是以此為開端,才有人開始口耳柏傳、相互討論。
目擊幽靈的時刻一定都在黃昏之際,天空被染成鮮血般鮮紅的日子,或是出現圓月的半夜。在本館三樓正麵窗戶,隔著玻璃窗浮現朦朧的藍白色燈火,在走廊上左右晃動、漂浮遊移。
有好幾個人出麵證明自己親眼目睹,但是卻沒有人清楚看見燈火的真麵目。也有人企圖揭穿真相,勇敢地徹夜睡在本館的三樓,但偏偏什麽事也沒發生。
接下來的悲劇則發生於恩格爾和他家人身上。那是一場忽然失蹤、原因不明的災厄,因為恩格爾一家人在太平洋戰爭最激烈的時期,忽然全都消失無蹤。
當時,恩格爾已辭去大學的職務過著隱居生活,然而,像這樣不讓任何人知道去向,忽然完全斷絕與朋友們的連絡,整個過程和理由完全讓人無法理解,其中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直到戰爭結束為止,這座宅邸完全無人居住。
他們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始於昭和十六年的太平洋戰爭在戰事告急時,因時局之故,加上恩格爾他們是外國人,所以是處於被幽禁在“惡靈公館”內有人負責監視,幾乎等於是坐牢的狀態。
關於他們一家人的消失,有一種說法是,遭到排斥外國人的暴徒拖出宅邸,慘遭淩虐殺害:或者是被懷疑與某起間諜案有關,而遭到特警帶走。但是,兩種說法皆難斷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