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看看,這些人在《西京往事》中都擔任著比較有戲份的角色,這就能說明問題了。
第412章
連翹陪著看了一遍《西京往事》彩排,就其中的問題和玉梨班的成員談了談。其他的就算了,主要是演員這一塊,一點也不能放鬆。
雖然她自己並沒有做過話劇演員,但是這方麵的見識是有的。在一些地方她甚至會自己做示範——她當然不能做到演員的程度,但是至少可以給玉梨班的演員打個樣,至於做的更好,那就看他們的本事了。
「一些細節的動作可以加上去,回憶一下我們平常做事的樣子,也不是一板一眼的,必然是有自己的小動作的。」連翹這樣說著,將自己對於演技的認知說了出來。這樣的粗陋知識若是放在後世,那是要笑掉大牙的,不過在這個時代這確實是領先眾人的。
「話劇和以前唱戲不一樣,唱一齣戲能夠打動人不錯,但是話劇比戲曲更能打動人,這是話劇的優勢。為什麽能打動人?這在於話劇更『真』,這個『真』並不是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表演達到的,最淺顯的,說話做事都更像生活中真正存在的人。而戲曲中的念白、動作,這是生活能出現的嗎?」
連翹喝了一口茶,盡可能將自己知道的說出來。
「而話劇的表演想要『真』,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其困難和唱戲想要唱的好是兩種不一樣的難,若是想要做的頂尖,要求都很高。具體來說,我覺得有三個方向是你們可以嚐試的...當然了,若是你們自己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用著特別好,那也不必在意這個,這種事本就不比拘泥。」
連翹說著就將表現派、體驗派、方法派,這戲劇表演的三大藝術學派用比較簡單的方法概括了一番。
說這些的時候陳小官眼前一亮,因為她自己能夠對號入座!她完全符合連翹所說的『方法派』,實際上當初她還在唱戲的時候就已經是個『方法派』了。隻是當初她沒有這個概念,不自覺地使用了這種方法。
之前她總有一種模模糊糊感覺,現在有了連翹這一番話,立刻眼前一亮。其實也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內容,但之前懵懂的東西似乎一下就清晰了起來!
實際上所謂天賦型演員,很大一部分都是方法派——這種理論性的東西表述起來非常複雜,簡單地說,方法派就是揣摩人物的情感,將自己變成那個人!
相對應的,體驗派也需要揣摩人物的情感,然後藉助這個人物的內心情感、人生經歷,塑造這樣一個人物——相對於方法派,體驗派無疑有更多『演』的成分。
至於表現派,則是更加注重技巧的一個流派。比較淺顯地說,他們對於某一類人物的某一類情感有自己的一套手法,然後通過神情、動作、語言等等外在表現出來。很多古老的戲劇種類其實都很常見這種,這個流派如果學的不好就會顯得僵硬,但若是學好了,往往有一種返樸歸真的大神風範。
連翹當然說不了太多有的沒的,她肚子裏的貨差不多掏完了也就是這麽多而已。不過她也沒有太過於擔心...不要小看人民群眾的智慧,隻要給一個啟發,他們其中有悟性的必然能夠有所體會。
至於沒有悟性的,多少也能有一些進步吧。
也不需要所有人都有悟性,很多龍套角色一般人也足夠勝任了。若是要求再高,等到日後話劇紅火起來了,有更多人才湧入,自然而然就能做到。
連翹弄了這些後就離開了,說定了過幾天再來一趟。
轉天,去了宋誌平辦的賽茶會。她倒是還記得這個,拿出了一瓶子白茶。今年的新茶還沒有上市,這自然是去年的了。但是因為炒製非常有功夫,保存的也很用心,口味上和新茶幾乎沒什麽區別!
其他人喝了這白茶都嘖嘖稱奇,這瓶白茶味道也是一等一的,來賽茶會的朋友們都向她打聽哪裏來的呢!
連翹挺費勁地回憶:「這是福建一座茶園裏出來的,就是個小茶園。茶園主人除了大部分的茶葉出售,還會私留一塊地種一些茶樹。這裏的茶葉無論是種植、炒製、保存,都是一等一的。這茶也不是為了出售,純粹是為了自己喝。」
那麽問題來了,連翹是如何喝上這種茶的呢?
連翹貌似非常漫不經心,實則隱秘地炫耀道:「這個啊,說起來就有些複雜了。原是人家見我來了京城,怕我吃不上好茶,所以特意給寄來的一些自產茶。」
連翹原來在蘇州生活,蘇州也有自己的名茶,再加上離其他名茶產區也比較近,所以各色好茶不在話下,那時候人家自然不會想到給她寄茶葉。然而她人來了京城,雖說京城有錢也能買到各種好茶葉,但是那種本地人才能吃到的自留好茶,肯定就沒份兒了!
這個很好理解,一樣特產到底還是在本地找最好。去到外地,出再多的錢也不一定能買到最好的那一批。在現代尚且如此,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就更是這樣了。
因為這個事情,那位茶園主就特意給連翹寄了兩瓶自家留著喝或者分送親朋的白茶。至於人家為什麽要做這個事情,是不是和連翹有什麽親戚關係...其實也沒有。
嗯,人家是連翹的書迷來著。
這個時代讀者與作者之間有著更緊密的連結,這是後世的人不太能夠理解的。在連翹寫網文的那個時代,能在文下留言的,就算是很捧場的了。而絕大多數都是默默地看完,然後默默地潛水而已。
第412章
連翹陪著看了一遍《西京往事》彩排,就其中的問題和玉梨班的成員談了談。其他的就算了,主要是演員這一塊,一點也不能放鬆。
雖然她自己並沒有做過話劇演員,但是這方麵的見識是有的。在一些地方她甚至會自己做示範——她當然不能做到演員的程度,但是至少可以給玉梨班的演員打個樣,至於做的更好,那就看他們的本事了。
「一些細節的動作可以加上去,回憶一下我們平常做事的樣子,也不是一板一眼的,必然是有自己的小動作的。」連翹這樣說著,將自己對於演技的認知說了出來。這樣的粗陋知識若是放在後世,那是要笑掉大牙的,不過在這個時代這確實是領先眾人的。
「話劇和以前唱戲不一樣,唱一齣戲能夠打動人不錯,但是話劇比戲曲更能打動人,這是話劇的優勢。為什麽能打動人?這在於話劇更『真』,這個『真』並不是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表演達到的,最淺顯的,說話做事都更像生活中真正存在的人。而戲曲中的念白、動作,這是生活能出現的嗎?」
連翹喝了一口茶,盡可能將自己知道的說出來。
「而話劇的表演想要『真』,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其困難和唱戲想要唱的好是兩種不一樣的難,若是想要做的頂尖,要求都很高。具體來說,我覺得有三個方向是你們可以嚐試的...當然了,若是你們自己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用著特別好,那也不必在意這個,這種事本就不比拘泥。」
連翹說著就將表現派、體驗派、方法派,這戲劇表演的三大藝術學派用比較簡單的方法概括了一番。
說這些的時候陳小官眼前一亮,因為她自己能夠對號入座!她完全符合連翹所說的『方法派』,實際上當初她還在唱戲的時候就已經是個『方法派』了。隻是當初她沒有這個概念,不自覺地使用了這種方法。
之前她總有一種模模糊糊感覺,現在有了連翹這一番話,立刻眼前一亮。其實也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內容,但之前懵懂的東西似乎一下就清晰了起來!
實際上所謂天賦型演員,很大一部分都是方法派——這種理論性的東西表述起來非常複雜,簡單地說,方法派就是揣摩人物的情感,將自己變成那個人!
相對應的,體驗派也需要揣摩人物的情感,然後藉助這個人物的內心情感、人生經歷,塑造這樣一個人物——相對於方法派,體驗派無疑有更多『演』的成分。
至於表現派,則是更加注重技巧的一個流派。比較淺顯地說,他們對於某一類人物的某一類情感有自己的一套手法,然後通過神情、動作、語言等等外在表現出來。很多古老的戲劇種類其實都很常見這種,這個流派如果學的不好就會顯得僵硬,但若是學好了,往往有一種返樸歸真的大神風範。
連翹當然說不了太多有的沒的,她肚子裏的貨差不多掏完了也就是這麽多而已。不過她也沒有太過於擔心...不要小看人民群眾的智慧,隻要給一個啟發,他們其中有悟性的必然能夠有所體會。
至於沒有悟性的,多少也能有一些進步吧。
也不需要所有人都有悟性,很多龍套角色一般人也足夠勝任了。若是要求再高,等到日後話劇紅火起來了,有更多人才湧入,自然而然就能做到。
連翹弄了這些後就離開了,說定了過幾天再來一趟。
轉天,去了宋誌平辦的賽茶會。她倒是還記得這個,拿出了一瓶子白茶。今年的新茶還沒有上市,這自然是去年的了。但是因為炒製非常有功夫,保存的也很用心,口味上和新茶幾乎沒什麽區別!
其他人喝了這白茶都嘖嘖稱奇,這瓶白茶味道也是一等一的,來賽茶會的朋友們都向她打聽哪裏來的呢!
連翹挺費勁地回憶:「這是福建一座茶園裏出來的,就是個小茶園。茶園主人除了大部分的茶葉出售,還會私留一塊地種一些茶樹。這裏的茶葉無論是種植、炒製、保存,都是一等一的。這茶也不是為了出售,純粹是為了自己喝。」
那麽問題來了,連翹是如何喝上這種茶的呢?
連翹貌似非常漫不經心,實則隱秘地炫耀道:「這個啊,說起來就有些複雜了。原是人家見我來了京城,怕我吃不上好茶,所以特意給寄來的一些自產茶。」
連翹原來在蘇州生活,蘇州也有自己的名茶,再加上離其他名茶產區也比較近,所以各色好茶不在話下,那時候人家自然不會想到給她寄茶葉。然而她人來了京城,雖說京城有錢也能買到各種好茶葉,但是那種本地人才能吃到的自留好茶,肯定就沒份兒了!
這個很好理解,一樣特產到底還是在本地找最好。去到外地,出再多的錢也不一定能買到最好的那一批。在現代尚且如此,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就更是這樣了。
因為這個事情,那位茶園主就特意給連翹寄了兩瓶自家留著喝或者分送親朋的白茶。至於人家為什麽要做這個事情,是不是和連翹有什麽親戚關係...其實也沒有。
嗯,人家是連翹的書迷來著。
這個時代讀者與作者之間有著更緊密的連結,這是後世的人不太能夠理解的。在連翹寫網文的那個時代,能在文下留言的,就算是很捧場的了。而絕大多數都是默默地看完,然後默默地潛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