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樓中央的舞台,除了麵對觀眾的一麵沒有人,其他的圍坐成了半圈藝人。這些藝人有唱評彈的、唱大鼓的、演奏樂器的、說戲謔笑話的、耍小型雜技的、說書的等等等等。若是客人想要看什麽節目,那就要出錢去點。
這有點像是在連翹小時候曾經流行過的點播台,大家都可以看,但是想要指定看哪一個,那就要花錢了。
順風茶舍是嘉定有數的大茶舍了,能在這裏表演的藝人也都是有水平的。看那說書藝人一亮相就知道了,恐怕是個技藝不錯的。
這時候連翹和張貴子的茶、點心都上上來了,兩人好整以暇,舒緩了身子隻等著享受娛樂——連翹也很投入呢。相比起如今很流行的戲曲,還是說書比較對她的胃口,這種藝術形式對一個現代人相對友好。
一聲驚堂木拍過,等到茶館裏悉悉索索說話聲音小了一些。這說書藝人才道了一首開場詩,然後道:「諸位君子,今日要說的這一回故事卻是不知哪年哪月哪朝哪代——原就是一出鬼話,敷衍一場狐仙鬼怪之悲喜!」
聽到這裏連翹還沒有多想,直到聽到熟悉的內容,差點沒嗆到自己。
這說的不是別的故事,而是新近才發表的《藥廬瑣記》的第二篇《有狐》。這才幾天啊,就這麽紅了嗎?不止有茶客願意花錢聽,更是有說書先生已經練習過評書版了!
要知道小說普通的版本和評書版雖然接近,但其實還是有微妙的區別的。若是讓說書藝人去說,那就更難了。沒有經過一定的設計和練習,那就是讀書而不是評書,人家是有自己的技術要求的!
現在聽說書藝人娓娓道來,雖然多少能聽出其中倉促的痕跡,比不上一些老故事經過無數次的打磨改進,已經找到了最適宜的說書方法。但是能感受到,這是已經經過認真處理的,絕不是隨便上台來的。
想想《有狐》發表的時間,連翹忍不住道:「這可真是厲害了,故事一出來就開始改成評書了罷?」
一般來說一個故事隻有確定真的很受歡迎,說書藝人才會將其改編成為評書。不然辛辛苦苦修改,最後卻是一個沒有市場價值的作品,那顯然是不劃算的。而《有狐》還沒有經過市場檢驗,這些說書藝人就開始做工作了,確實當的起連翹一句『厲害』。
或許有吃瓜群眾可以在《有狐》發表之前就拍拍胸脯保證,這是喬璉先生的小說,那還有錯?然後一頓風光吹噓。
但是換成是這些說書藝人就沒那麽簡單了,他們做出判斷並不是空口白話就完了,人家是要認認真真付出心血的。這種情況下的判斷,可不是普通吃瓜群眾那樣,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做出。
隔了一扇屏風,旁邊隔間的茶客似乎聽到了連翹的驚訝,捂著嘴笑了起來。
隔出隔間的屏風雖然是屏風,但並不是遮的嚴嚴實實的那種,其實並沒有保密性,隻有劃分空間的作用。那個捂著嘴笑的是個年輕姑娘,轉過頭來對連翹和張貴子兩人點點頭:「姑娘恐怕不知道如今喬璉先生多出名呢!」
「喬璉先生的小說這些藝人都是搶著改的,何況這次《藥廬瑣記》還是誌怪小說,更適合茶樓裏頭表演——說起來新到嘉定的歡喜班說是十五開始要連演《海上歸來記》,這可是之前沒有過的,也不知道現在還買不買的到戲票...」
誌怪小說比較短,一次就能說完。相比起那種具有連貫性的大長篇,確實比較適合茶館這種『點播』節目的形式。
女孩子喋喋不休了許久,連翹可以蓋章定論,這是一個死忠粉無疑了。現在她的狀態就和一個普通現代少女賣安利時差不多,沉浸其中根本不覺得自己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
等到反應過來,才捂住自己通紅的臉:「噯,對不住...打擾你們了。」
張貴子露出一個『你知我知』的表情,調皮地眨了眨眼睛。連翹則是故作嚴肅,看向下麵說書藝人的舞台。
《有狐》的故事被娓娓道來,說起來小說改評書雖然麻煩,但是相較而言,這其實已經算是最容易改的形式之一了。對比而言,到各種形式的戲曲,那才真真是難為死人了。
此時的戲曲分很多形式,雖然後世存在的種類還沒有全部出來,但是也不少了!特別是嘉定鄰靠崑山,崑曲可是最主流的戲曲形式之一。占了這個便宜,嘉定,或者說整個蘇州的小說在改編成戲曲上都比較常見。
有不少蘇州本地挺有名氣,在外地卻是『涼涼』的故事,正是借著走南闖北的崑曲戲班子這才為人所熟知。
而一個小說故事從小說到戲曲,這之間的變化甚至比網文小說到電視劇劇本的變化還要大。電視劇劇本需要對原作劇情進行重新安排,該刪減的刪減,該填充的填充,畢竟影視和小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照搬的話很容易就撲街了。
而這些,在小說改戲曲中通通也有。除此之外,改為戲曲另有一大難點,就是台詞會變成唱詞。
後世的小說都已經很口語化了,變成台詞需要修改的地方也不多。但是市井小說要變成戲曲...這其中的難度可就大了。隨便找一齣戲的唱段都能知道,那是很雅很有才氣的,更加接近詞啊、曲啊,這種。
一出《有狐》說完,趁著觀眾叫好,連翹低聲對表姐張貴子道:「《海上歸來記》改成戲了,這件事我竟不知道,你說好笑不好笑。」
這有點像是在連翹小時候曾經流行過的點播台,大家都可以看,但是想要指定看哪一個,那就要花錢了。
順風茶舍是嘉定有數的大茶舍了,能在這裏表演的藝人也都是有水平的。看那說書藝人一亮相就知道了,恐怕是個技藝不錯的。
這時候連翹和張貴子的茶、點心都上上來了,兩人好整以暇,舒緩了身子隻等著享受娛樂——連翹也很投入呢。相比起如今很流行的戲曲,還是說書比較對她的胃口,這種藝術形式對一個現代人相對友好。
一聲驚堂木拍過,等到茶館裏悉悉索索說話聲音小了一些。這說書藝人才道了一首開場詩,然後道:「諸位君子,今日要說的這一回故事卻是不知哪年哪月哪朝哪代——原就是一出鬼話,敷衍一場狐仙鬼怪之悲喜!」
聽到這裏連翹還沒有多想,直到聽到熟悉的內容,差點沒嗆到自己。
這說的不是別的故事,而是新近才發表的《藥廬瑣記》的第二篇《有狐》。這才幾天啊,就這麽紅了嗎?不止有茶客願意花錢聽,更是有說書先生已經練習過評書版了!
要知道小說普通的版本和評書版雖然接近,但其實還是有微妙的區別的。若是讓說書藝人去說,那就更難了。沒有經過一定的設計和練習,那就是讀書而不是評書,人家是有自己的技術要求的!
現在聽說書藝人娓娓道來,雖然多少能聽出其中倉促的痕跡,比不上一些老故事經過無數次的打磨改進,已經找到了最適宜的說書方法。但是能感受到,這是已經經過認真處理的,絕不是隨便上台來的。
想想《有狐》發表的時間,連翹忍不住道:「這可真是厲害了,故事一出來就開始改成評書了罷?」
一般來說一個故事隻有確定真的很受歡迎,說書藝人才會將其改編成為評書。不然辛辛苦苦修改,最後卻是一個沒有市場價值的作品,那顯然是不劃算的。而《有狐》還沒有經過市場檢驗,這些說書藝人就開始做工作了,確實當的起連翹一句『厲害』。
或許有吃瓜群眾可以在《有狐》發表之前就拍拍胸脯保證,這是喬璉先生的小說,那還有錯?然後一頓風光吹噓。
但是換成是這些說書藝人就沒那麽簡單了,他們做出判斷並不是空口白話就完了,人家是要認認真真付出心血的。這種情況下的判斷,可不是普通吃瓜群眾那樣,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做出。
隔了一扇屏風,旁邊隔間的茶客似乎聽到了連翹的驚訝,捂著嘴笑了起來。
隔出隔間的屏風雖然是屏風,但並不是遮的嚴嚴實實的那種,其實並沒有保密性,隻有劃分空間的作用。那個捂著嘴笑的是個年輕姑娘,轉過頭來對連翹和張貴子兩人點點頭:「姑娘恐怕不知道如今喬璉先生多出名呢!」
「喬璉先生的小說這些藝人都是搶著改的,何況這次《藥廬瑣記》還是誌怪小說,更適合茶樓裏頭表演——說起來新到嘉定的歡喜班說是十五開始要連演《海上歸來記》,這可是之前沒有過的,也不知道現在還買不買的到戲票...」
誌怪小說比較短,一次就能說完。相比起那種具有連貫性的大長篇,確實比較適合茶館這種『點播』節目的形式。
女孩子喋喋不休了許久,連翹可以蓋章定論,這是一個死忠粉無疑了。現在她的狀態就和一個普通現代少女賣安利時差不多,沉浸其中根本不覺得自己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
等到反應過來,才捂住自己通紅的臉:「噯,對不住...打擾你們了。」
張貴子露出一個『你知我知』的表情,調皮地眨了眨眼睛。連翹則是故作嚴肅,看向下麵說書藝人的舞台。
《有狐》的故事被娓娓道來,說起來小說改評書雖然麻煩,但是相較而言,這其實已經算是最容易改的形式之一了。對比而言,到各種形式的戲曲,那才真真是難為死人了。
此時的戲曲分很多形式,雖然後世存在的種類還沒有全部出來,但是也不少了!特別是嘉定鄰靠崑山,崑曲可是最主流的戲曲形式之一。占了這個便宜,嘉定,或者說整個蘇州的小說在改編成戲曲上都比較常見。
有不少蘇州本地挺有名氣,在外地卻是『涼涼』的故事,正是借著走南闖北的崑曲戲班子這才為人所熟知。
而一個小說故事從小說到戲曲,這之間的變化甚至比網文小說到電視劇劇本的變化還要大。電視劇劇本需要對原作劇情進行重新安排,該刪減的刪減,該填充的填充,畢竟影視和小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照搬的話很容易就撲街了。
而這些,在小說改戲曲中通通也有。除此之外,改為戲曲另有一大難點,就是台詞會變成唱詞。
後世的小說都已經很口語化了,變成台詞需要修改的地方也不多。但是市井小說要變成戲曲...這其中的難度可就大了。隨便找一齣戲的唱段都能知道,那是很雅很有才氣的,更加接近詞啊、曲啊,這種。
一出《有狐》說完,趁著觀眾叫好,連翹低聲對表姐張貴子道:「《海上歸來記》改成戲了,這件事我竟不知道,你說好笑不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