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家人都是非常和氣的,俗話說得好,和善之家必有餘慶,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的,老徐家一家人都非常的和善,包括去世的姥爺。


    所以老丈母娘這個大姑姐和她的弟妹相處的也非常好,畢竟其實他們小的時候就認識,也沒差幾歲,可以說是小時候的玩伴,關係一直很好。


    李強現在做飯插不上手,就抱著自己的西瓜,坐在竹椅上,一邊吹著涼風,一邊吃著西瓜,一邊欣賞著美景。


    當然了,最主要的是還要圍繞著姥姥為中心,陪著老人家說話,人上了歲數,其實是沒有太多的需求的,就特別顧念親情,尤其是對晚輩,都是分外的喜歡和關懷的。


    “姥姥,這次我們回去,老人家跟我們去粵省那邊呆一陣子唄。”王雪琪撒嬌的搖著自己姥姥的胳膊,姥姥已經有好久沒有去過他們家了,每次都是他們過來這邊。


    “好了,別搖了,把我骨頭都要散架了。”姥姥一臉的慈祥,有些哭笑不得的撫摸著自己外孫女兒的頭發。


    “人老了,就不喜歡動了,有,今天沒明天的,還是安安穩穩待在自己家裏好。”姥姥唏噓的說道。


    “姥姥,你可別胡說,就你這身體,絕對能長命百歲的,你每天都有明天的。”王雪琪有些不滿的說道。


    “好好好,我不說了不說了,我怎麽可能不好好活著呢,看著你們一個個的過得都好,我自然就好了。”姥姥還是慈祥的笑著,能看得出來,她這是發自內心的。


    這就是老人的想法跟老人的心態,其實人到了歲數,對於子女,其是格外的掛懷的,但是又不敢輕易走動。


    畢竟人生無常,尤其歲數大了,真的就是有今天沒明天的,誰都不敢保證明天跟意外,哪個先到。


    所以很多上了歲數的老人,都喜歡在老家待著,在他們的概念裏麵,就算是死,他們也要死在自己的老家,落葉歸根,這是刻在骨子裏麵的。


    當然了,他們也不希望給兒女添麻煩,雖然都是兒女,說起來都是一樣的,但是兒女大了,都有各自的家庭,有些事情變得就不一樣了。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在咱們國家,父母一般都是跟兒子在一起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老人突然在女兒家出事兒了,到時候如何給兒子交代,這不是危言聳聽,現實之中,這樣的事情太多了。


    所以很多老人,他們都會盡可能的避免這樣的麻煩的,雖然兒女孝順,但是他們也不想,因為他們,給兒女留下麻煩,歸根結底還是父母對兒女的關愛和保護。


    話題似乎有點沉悶了起來,雖然生老病死,對於人來說,這是人間常態,但是真要是去麵對的話,誰也不願意去麵對,畢竟,生離死別,給人留下來的終究是痛苦。


    這一點,李強的感悟都是非常的深刻的,畢竟自己經曆了太多的死亡和失去,爸爸的死亡,媽媽的離去,奶奶的去世,二十多歲的李強已經承受過太多失去親人的痛苦經曆了。


    “沒事,我們這一次在這邊多待一陣子,多陪陪姥姥,晚點,我給舅舅打電話,看看舅舅有沒有時間,要,有時間的話也回來,咱們一家人好好團聚一下。”李強轉移了話題,雖然姥姥的身體很健康。


    但是畢竟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有些事情確實是不能輕易冒險的,既然老人有為兒女考慮的想法。


    那麽作為老人的晚輩,自然也要多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其實能做的事情並不多,老人需要的也不多,她需要的更多的是陪伴,其實姥姥並不孤單,舅媽一直在身邊,兩個孫子孫女也都時常陪伴在身邊。


    唯一放不下的,其實就是王雪琪他們這一家子,畢竟嫁出去的姑娘,兩地相隔還比較遠,雖然一年也要回來多少次,但是每一次就待上那麽幾天,算得上是來去匆匆了。


    “也行,誌強也有一陣沒回來了,工作固然很重要,但是家裏老婆孩子都在呢,也要常回家的,他媳婦一個人照顧著家裏的老小,比他要辛苦的多了。”老太太是個明事理的,家裏有這樣的老人,那絕對是天大的福分。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不是空話,當然了這也要分什麽樣的老人,有的老人總想著要用舊時代的那一套,想要拿捏兒媳婦兒彰顯自己在家裏的地位,結果把家裏弄得烏煙瘴氣的,甚至把子女弄得家庭破碎的也大有人在。


    但是在老徐家這樣的事情是不會發生的,老太太時刻都為自己兒媳婦兒著想,當然了,舅媽李玲做的也非常的出色,操持家裏的一切,還經營著這邊的一個漁具店,不管是在事業上還是在家庭上,都付出了很多為自己的丈夫做了很多。


    每一個成功的男人,後麵都會有一個支持著他的女人,這不是空話,徐誌強離不開李鈴的支持,當然了,老徐同誌也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他也知道自己媳婦的不容易。


    一個美好的家庭不就是這樣的嗎,老人是非分明,兩口子包容,支持相互理解,這才是相親相愛,相敬如賓的一家人。


    “也是,誌強一年四季在外麵忙,小玲把這個家照顧的非常好,他們兩口子的感情也好,家裏還要媽你坐鎮,兩個小的也都懂事,不讓操心,這才是一個家該有的樣子。”老丈人對於自己的老丈母娘是非常的敬重的。


    老太太讀的書不多,還是合作社跟著掃盲班讀了幾天書,但是讀的書少,老太太懂得的道理,卻不比那些資深的知識分子少。


    讀書可以明理,這句話沒有問題,但並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會做到明理、明辨是非的,自古以來都是要做的壞事兒可是不少的。


    就來孔聖人他老人家的後代,出現的最多的都是不孝子孫,難道他們讀書的書少嗎,耕讀傳家,讀的書一點不少,但是明的禮不見得就多,後人都編出順口溜來了“


    孔家後人多變遷,曆史洪流中浮沉。


    一朝金兵過江來,孔端操降完顏封。


    元滅金朝又易主,孔元用降忽必烈。


    明清交替風雲變,孔衍植表獻清庭”還有“世修降表教人忠,投降最快衍聖公。”


    當然了,這也不是絕對的,是非自在人心,隻要有心,隻要用心,去明辨是非,與你的文化是沒有太多關係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手上呲了一泡尿,魚炸窩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木泗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木泗水並收藏手上呲了一泡尿,魚炸窩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