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池也上前道:“陳大人所言甚是。而且據臣所知,雖然朝廷並無律法規定,但有些宗族為立貞節牌坊,不許孀居之人再嫁,甚至強行逼寡婦殉葬。若是朝廷能投入些精力,嚴厲打擊這種現象,讓孀居之人可以自由再嫁的話,想來填補上那一部分不想成婚的女子的空白,也不成問題了。”
裴清殊聽了他們的話之後,又多少有了些啟發:“諸位愛卿所言非虛。程卿,你也不妨再想想看。那些當真不想成婚的女子,若是削了頭發,做了姑子,朝廷還能再逼迫她們嫁人不成?”
程奇訕訕道:“自然是不能的。”
“既然如此,朝廷又何必把人逼到絕路上呢?先賢有雲:‘仁者,人也’。朕欲以‘仁’而治國,既是如此,又怎可苛待朕的子民?”
禮部尚書修鴻嘉向來為裴清殊馬首是瞻,不過現任的這位禮部右侍郎,是裴清殊的十一皇兄,恭郡王裴欽禮。
先前裴清殊剛剛登基,急需用人的時候,曾經讓老十一去都察院呆了兩年。
不過恭郡王的性子實在是太直,去都察院的那段時間裏,幾乎將滿朝文武都彈劾了一遍,搞得裴清殊不勝其煩。
等後來裴清殊手上可用的人才多了些了,就趕緊把老十一調回了禮部。
恭郡王為人向來古板剛正,聽到這裏,便忍不住進言道:“皇上仁慈,可是剛才宋大人之言,恕本王難以苟同。那些守節的女子,也是遵循先賢之言。你怎知她們,就全都是被宗族所強迫的?”
第111章
麵對恭郡王的詰問,宋池毫不慌亂地說道:“恭王殿下誤會了, 臣並沒有這個意思。臣隻是說, 強迫女子殉葬或是守節, 皆不可取。朝廷隻需花費些許精力, 將強迫女子殉葬之人繩之以法,以後這樣草芥人命的現象,自然便會減少許多。至於那些自願守節的女子,宋池無話可說。”
恭郡王聽了,臉色這才稍微好看一點,但還是不大讚同的樣子。
第一個提出反對意見的戶部侍郎程奇沒想到,他們竟然扯到了這麽遠的事情上。
不過, 比起恭郡王來, 他倒不怎麽在乎禮法之事。隻要新政不會影響到大齊的人口情況, 他就不介意。
裴清殊見他們這些反對派都不說話了,這才開口說道:“既如此,便按照諸位愛卿所言,即日起明令禁止各個宗族強迫寡居女子殉葬守節, 嚴禁幹預女子改嫁, 違者嚴懲不貸。”
眾臣齊聲道:“皇上聖明。”
“另外,陳愛卿所言之事,也十分令人震驚。男子一妻多妾,雖是常事,然而凡事過猶不及。不過一江南富戶而已,後宅妻妾, 竟比朕這個皇帝還要多上許多,這是想要造反不成?”
裴清殊故意把話說得很重,這般以皇權壓製下去,才沒有人敢違逆他的意思:“普通臣民衣食住行,皆容不得逾製。娶妻納妾,人數亦應有所限製,否則便是僭越。眾位愛卿覺得,朕說得可有道理?”
是人皆有私心,朝中大臣對皇帝的政令是支持還是反對,很多時候都取決於他們所處的位置。
如果新政對他們有利的話,他們就會高呼“皇上英明”,表示讚同。
如果新政對他們不利的話,他們自然就要“據理力爭”,堅決反對。
不過如果是像這種,對大多數朝臣的利益沒有什麽影響的政令,一般就不會有人冒著逆龍鱗的風險去反對。畢竟那樣做對他們自己也沒什麽好處,隻會平白得罪了皇上。
所以裴清殊在問出這句話之後,眾臣紛紛附議。
笑話,若是反駁皇帝這番話的話,豈不是表示他們也想納上百房小妾了?這麽荒唐的事情,在場的大臣當中沒有一個人會去做的。
至於私底下會收了多少丫鬟和沒有名分的家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場大朝會結束之後,裴清殊可謂“大獲全勝”。不僅先前推行的新政得以通過,還額外為女子們謀取了一些重要的福利。
不過裴清殊也知道,他的後妃人數不算多,現在朝中許多大臣的妾室人數就比他的多。一夕之間讓天底下所有的男子,都不許娶十房以上的小妾了,這是不現實的。現在再讓他們將一些不受寵的妾室打發出去,也是對那些無以為生的女子的殘忍。
所以在製定這項規定的細則時,裴清殊讓人說明:一、此新政從雍定六年一月起正式生效,之前若是妾室人數超過了朝廷規定的數字,並不會受罰。其二,所有人納妾人數的上限,包括裴清殊這個皇帝在內,以大齊納過後妃最多的一個皇帝為標準,不得超過四十八人。皇太子可納女眷,從五十人減少至四十二人。親王三十六人,郡王、二十八人,皇子二十人,其餘人等不得超過皇子妻妾人數。
這些數字,可以說是非常合理了,一般人都不會有什麽意見。
隨著幾條新政陸續實行下去,自雍定五年九月朝廷遷都長安起,大齊女子的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不過裴清殊知道,他現在做的還遠遠不夠。但他暫時也沒辦法。人處在他這個位置,必須得認得清實際情況,分得清輕重緩急。
以大齊眼下的狀況,並不是提升女子地位最好的時機。
現在他所做的,已經是他所能做的極限了。
畢竟,匈奴人還在一旁虎視眈眈……而且根據裴清殊的記憶,大概在雍定六年左右,大齊許多地區,尤其是北方地區,都會受到嚴重的旱災。
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也關係到裴清殊作戰匈奴的計劃。所以這些日子,除了處理日常的政務,表麵上將精力用於一些不是特別起眼的新政上之外,裴清殊私底下關心最多的,就是屯糧、屯藥的事情。
除了在明麵上督促戶部增加國庫糧食儲備量之外,裴清殊私底下也動用自己的勢力,囤積了一些藥材和食物。
這樣機密的事情,裴清殊信不過外人,便交給了趙虎和陸星野來辦。
兩人之中,趙虎主要負責囤積藥材,陸星野則是負責屯糧。
裴清殊存了私心,讓陸星野除了在他的私庫中囤積了一些糧食之外,還專門在陸星野的老家陸家村藏了一些。
那裏……也是裴清殊上一世的老家。
之前裴清殊剛剛登基的時候,地位還不夠穩固,顧不上去了解自己前世親人們的情況。
後來他登基的時間久了,能力也有了,不知怎麽,反倒有些怕和他們接觸了。隻能通過賞賜陸星野,不著痕跡地為陸家村人提供一些便利。
說句老實話,他最怕的,還是該怎麽麵對“自己”。
前世的裴清殊名叫陸清舒,出生於延和二十四年。算一算,今年“她”應該已經八歲了。
裴清殊不知道,自己輪回轉世,成了十二皇子之後,真正的自己又會有什麽樣的經曆。
現在住在陸清舒身體裏的那個人是誰?是他,還是另外一個人?
如果那個孩子就是幼時的裴清殊的話,那麽裴清殊現在和“她”,會不會有什麽心靈感應?
不……不對。
現在他登基做了皇帝,陸清舒應當已經改了名字。
裴清殊隻要一想起這件事情,就覺得既好奇,又有些抵觸。
這種複雜的心情,恐怕隻有他一個人能明白。
經過激烈的思想掙紮之後,裴清殊還是決定,讓陸星野悄悄幫他打聽一下那孩子及其家人的情況。
陸星野聽說之後,不由露出好奇之色,不明白皇上怎麽會讓他去打聽一戶平民人家的情況。
不過他跟在裴清殊身邊這麽多年了,知道什麽事能問,什麽事情不能問。所以他壓製住了自己的好奇心,沒有問出口。
裴清殊卻道:“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就是朕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了有這麽一個孩子在,隻是不知真假,所以讓你辦差時順路去瞧瞧,一探虛實罷了。”
陸星野深信不疑地說:“皇上放心,微臣一定不負皇上所托。”
一般來說,裴清殊不會對底下人這樣嘮叨。不過事關重大,裴清殊還是囑咐了一句:“既然是不知虛實的事情,就不要同外人提起了。這件事情,隻有你知道,朕不希望傳入第三個人的耳中。”
“是,皇上。”陸星野正色答應下來。
……
陸星野辦事得力,不出一月,調查便有了結果。
“皇上,這可真是奇了,您的夢竟是真的!”陸星野有些興奮地說道:“陸家村果然有這麽個女孩兒,出生於延和二十四年。她本名和您同音,還有一個字重複了。後因避諱,改名景雲。不過現在她並不住在陸家村,而是跟隨父母,住在燕京附近的一個小鎮子上。”
裴清殊佯做淡定地問道:“她一家可還安好?”
“微臣暗中調查過了,這女孩兒的祖父乃是一方知縣,為官清廉。不過為人不夠圓滑,因此一直沒有得到升遷。她父親讀過幾年書,不過不是個讀書的料,唯獨喜歡畫畫,現是一名畫師。一家人雖不算大富大貴,但也能吃飽穿暖。”
裴清殊點點頭,道:“你先下去吧,什麽都不要做,暫時也不要驚動他們。”
陸星野心中奇怪,這孩子既然和皇上這般有緣,皇上為何不提攜他們家一二呢?
不過陸星野也知道,這不幹自己的事,便沒有多這個嘴。
陸星野走後,裴清殊一個人坐在龍椅上,思索了良久。
雖說他有些不知該如何麵對陸清舒,或者說是如今的陸景雲,不過他既然做了皇帝,還是想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讓他們一家人都過上好日子的。
隻是現在,裴清殊身邊埋伏著許多敵國的奸細。前朝後宮,又有許多別有用心之人……若他真將陸家人接到了京城,能保證看護好他們,不讓他們受到一丁點傷害嗎?
裴清殊頭疼地將臉埋在手掌之中,長長地歎了口氣。
如果他做不到的話,他就不能輕易抬舉陸家,否則隻會打破陸家人現有的平靜生活,讓他們遭受無妄之災。
可要讓他無視前世的親人,自己享受錦衣玉食的話,裴清殊也做不到。
思來想去之後,裴清殊決定先不見陸家人。
不過,他召來了自己的九哥,吏部尚書簡郡王。然後以考較初級官員為由,誇獎了幾個為官清廉、素有賢名的縣令。
這其中,自然包含了陸景雲的祖父陸國泰。
“如今國都新立,朝中正是用人之際,朕想把這幾個多年沒有升遷的清官調到京城來,委以重任,讓天下的官員都看看,學習一二,也好像他們一般廉潔奉公。”
簡郡王對裴清殊的說法深信不疑,隻不過有一點他不大明白:“皇上的想法固然是好的,隻是這個陸國泰,今年都已經五六十歲了,恐怕用不了幾年,就要致仕了吧?皇上這般用心提拔他,臣隻怕會浪費了皇上的一番苦心啊。”
裴清殊搖搖頭,正色道:“不,這正是朕之用意所在。經過這幾年的整治,大齊官場已是煥然一新。不過朕發現,銳意進取者,多為年輕之輩。年過半百者,便多有偷懶耍滑,不思進取之人,成天領著朝廷俸祿渾水摸魚,一心等著年紀差不多了便致仕。這些人,雖然不貪,不反,但卻也是大齊的蛀蟲之一。朕,就是要讓所有的官員都知道,不過什麽時候,到了什麽年紀,都升遷有望,都有可能平步青雲。”
“皇上聖明!臣這就去辦。”簡郡王不疑有他,興衝衝地下去辦差了。
裴清殊看著他的背影,頗有幾分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他當皇帝這麽久,假公濟私的事情……好像還是頭一回辦呢。
第112章
這次裴清殊比較著急地讓陸家人遷至京城,主要還是因為他有心在明後年與北夏一戰。
陸家距離邊境太近, 一旦戰事開啟, 保不齊就會受到戰火波及。
保險起見, 裴清殊給陸國泰在工部安排了一個差事。所得俸祿雖不算多, 但足夠陸家人在京城租一間小院,安身立命了。
待他得知陸家人都安頓好了之後,裴清殊便放心了許多。
現在,隻需挺過去明年的旱災……
裴清殊正拿著國庫的賬本深思,就聽小悅子來報,道是永壽宮林太後求見。
林太後深居簡出,平日裏極少出門, 更別說主動來找裴清殊。裴清殊聽了之後, 怕是有什麽要事, 便讓人請了林太後進來。
裴清殊雖貴為天子,但百善孝為先,哪怕是他這個皇帝,見了母親也要行禮。
林太後步入殿內之後, 裴清殊本要行禮, 隻見林太後抬起手道:“皇帝不必多禮,我來同你說幾句話就走。”
裴清殊也沒同她客套:“母後請講。”
“馬上就要過年了。眼下這情況,太上皇也不便回宮。我尋思著,去行宮與你父皇團聚,不知皇帝意下如何?”
裴清殊略顯自嘲地一笑:“母後是長輩,您想去哪裏, 哪裏是兒子能夠決定的。既然您想去行宮,那兒子就讓人安排下去,為您準備車駕便是了。”
“那就多謝皇上了。我這一去,也不知什麽時候才能回來。我知道皇上政務繁忙,諸事纏身。不過若是可以的話,還望皇上多關照幾分樂儀。”
裴清殊聽了他們的話之後,又多少有了些啟發:“諸位愛卿所言非虛。程卿,你也不妨再想想看。那些當真不想成婚的女子,若是削了頭發,做了姑子,朝廷還能再逼迫她們嫁人不成?”
程奇訕訕道:“自然是不能的。”
“既然如此,朝廷又何必把人逼到絕路上呢?先賢有雲:‘仁者,人也’。朕欲以‘仁’而治國,既是如此,又怎可苛待朕的子民?”
禮部尚書修鴻嘉向來為裴清殊馬首是瞻,不過現任的這位禮部右侍郎,是裴清殊的十一皇兄,恭郡王裴欽禮。
先前裴清殊剛剛登基,急需用人的時候,曾經讓老十一去都察院呆了兩年。
不過恭郡王的性子實在是太直,去都察院的那段時間裏,幾乎將滿朝文武都彈劾了一遍,搞得裴清殊不勝其煩。
等後來裴清殊手上可用的人才多了些了,就趕緊把老十一調回了禮部。
恭郡王為人向來古板剛正,聽到這裏,便忍不住進言道:“皇上仁慈,可是剛才宋大人之言,恕本王難以苟同。那些守節的女子,也是遵循先賢之言。你怎知她們,就全都是被宗族所強迫的?”
第111章
麵對恭郡王的詰問,宋池毫不慌亂地說道:“恭王殿下誤會了, 臣並沒有這個意思。臣隻是說, 強迫女子殉葬或是守節, 皆不可取。朝廷隻需花費些許精力, 將強迫女子殉葬之人繩之以法,以後這樣草芥人命的現象,自然便會減少許多。至於那些自願守節的女子,宋池無話可說。”
恭郡王聽了,臉色這才稍微好看一點,但還是不大讚同的樣子。
第一個提出反對意見的戶部侍郎程奇沒想到,他們竟然扯到了這麽遠的事情上。
不過, 比起恭郡王來, 他倒不怎麽在乎禮法之事。隻要新政不會影響到大齊的人口情況, 他就不介意。
裴清殊見他們這些反對派都不說話了,這才開口說道:“既如此,便按照諸位愛卿所言,即日起明令禁止各個宗族強迫寡居女子殉葬守節, 嚴禁幹預女子改嫁, 違者嚴懲不貸。”
眾臣齊聲道:“皇上聖明。”
“另外,陳愛卿所言之事,也十分令人震驚。男子一妻多妾,雖是常事,然而凡事過猶不及。不過一江南富戶而已,後宅妻妾, 竟比朕這個皇帝還要多上許多,這是想要造反不成?”
裴清殊故意把話說得很重,這般以皇權壓製下去,才沒有人敢違逆他的意思:“普通臣民衣食住行,皆容不得逾製。娶妻納妾,人數亦應有所限製,否則便是僭越。眾位愛卿覺得,朕說得可有道理?”
是人皆有私心,朝中大臣對皇帝的政令是支持還是反對,很多時候都取決於他們所處的位置。
如果新政對他們有利的話,他們就會高呼“皇上英明”,表示讚同。
如果新政對他們不利的話,他們自然就要“據理力爭”,堅決反對。
不過如果是像這種,對大多數朝臣的利益沒有什麽影響的政令,一般就不會有人冒著逆龍鱗的風險去反對。畢竟那樣做對他們自己也沒什麽好處,隻會平白得罪了皇上。
所以裴清殊在問出這句話之後,眾臣紛紛附議。
笑話,若是反駁皇帝這番話的話,豈不是表示他們也想納上百房小妾了?這麽荒唐的事情,在場的大臣當中沒有一個人會去做的。
至於私底下會收了多少丫鬟和沒有名分的家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場大朝會結束之後,裴清殊可謂“大獲全勝”。不僅先前推行的新政得以通過,還額外為女子們謀取了一些重要的福利。
不過裴清殊也知道,他的後妃人數不算多,現在朝中許多大臣的妾室人數就比他的多。一夕之間讓天底下所有的男子,都不許娶十房以上的小妾了,這是不現實的。現在再讓他們將一些不受寵的妾室打發出去,也是對那些無以為生的女子的殘忍。
所以在製定這項規定的細則時,裴清殊讓人說明:一、此新政從雍定六年一月起正式生效,之前若是妾室人數超過了朝廷規定的數字,並不會受罰。其二,所有人納妾人數的上限,包括裴清殊這個皇帝在內,以大齊納過後妃最多的一個皇帝為標準,不得超過四十八人。皇太子可納女眷,從五十人減少至四十二人。親王三十六人,郡王、二十八人,皇子二十人,其餘人等不得超過皇子妻妾人數。
這些數字,可以說是非常合理了,一般人都不會有什麽意見。
隨著幾條新政陸續實行下去,自雍定五年九月朝廷遷都長安起,大齊女子的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不過裴清殊知道,他現在做的還遠遠不夠。但他暫時也沒辦法。人處在他這個位置,必須得認得清實際情況,分得清輕重緩急。
以大齊眼下的狀況,並不是提升女子地位最好的時機。
現在他所做的,已經是他所能做的極限了。
畢竟,匈奴人還在一旁虎視眈眈……而且根據裴清殊的記憶,大概在雍定六年左右,大齊許多地區,尤其是北方地區,都會受到嚴重的旱災。
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也關係到裴清殊作戰匈奴的計劃。所以這些日子,除了處理日常的政務,表麵上將精力用於一些不是特別起眼的新政上之外,裴清殊私底下關心最多的,就是屯糧、屯藥的事情。
除了在明麵上督促戶部增加國庫糧食儲備量之外,裴清殊私底下也動用自己的勢力,囤積了一些藥材和食物。
這樣機密的事情,裴清殊信不過外人,便交給了趙虎和陸星野來辦。
兩人之中,趙虎主要負責囤積藥材,陸星野則是負責屯糧。
裴清殊存了私心,讓陸星野除了在他的私庫中囤積了一些糧食之外,還專門在陸星野的老家陸家村藏了一些。
那裏……也是裴清殊上一世的老家。
之前裴清殊剛剛登基的時候,地位還不夠穩固,顧不上去了解自己前世親人們的情況。
後來他登基的時間久了,能力也有了,不知怎麽,反倒有些怕和他們接觸了。隻能通過賞賜陸星野,不著痕跡地為陸家村人提供一些便利。
說句老實話,他最怕的,還是該怎麽麵對“自己”。
前世的裴清殊名叫陸清舒,出生於延和二十四年。算一算,今年“她”應該已經八歲了。
裴清殊不知道,自己輪回轉世,成了十二皇子之後,真正的自己又會有什麽樣的經曆。
現在住在陸清舒身體裏的那個人是誰?是他,還是另外一個人?
如果那個孩子就是幼時的裴清殊的話,那麽裴清殊現在和“她”,會不會有什麽心靈感應?
不……不對。
現在他登基做了皇帝,陸清舒應當已經改了名字。
裴清殊隻要一想起這件事情,就覺得既好奇,又有些抵觸。
這種複雜的心情,恐怕隻有他一個人能明白。
經過激烈的思想掙紮之後,裴清殊還是決定,讓陸星野悄悄幫他打聽一下那孩子及其家人的情況。
陸星野聽說之後,不由露出好奇之色,不明白皇上怎麽會讓他去打聽一戶平民人家的情況。
不過他跟在裴清殊身邊這麽多年了,知道什麽事能問,什麽事情不能問。所以他壓製住了自己的好奇心,沒有問出口。
裴清殊卻道:“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就是朕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了有這麽一個孩子在,隻是不知真假,所以讓你辦差時順路去瞧瞧,一探虛實罷了。”
陸星野深信不疑地說:“皇上放心,微臣一定不負皇上所托。”
一般來說,裴清殊不會對底下人這樣嘮叨。不過事關重大,裴清殊還是囑咐了一句:“既然是不知虛實的事情,就不要同外人提起了。這件事情,隻有你知道,朕不希望傳入第三個人的耳中。”
“是,皇上。”陸星野正色答應下來。
……
陸星野辦事得力,不出一月,調查便有了結果。
“皇上,這可真是奇了,您的夢竟是真的!”陸星野有些興奮地說道:“陸家村果然有這麽個女孩兒,出生於延和二十四年。她本名和您同音,還有一個字重複了。後因避諱,改名景雲。不過現在她並不住在陸家村,而是跟隨父母,住在燕京附近的一個小鎮子上。”
裴清殊佯做淡定地問道:“她一家可還安好?”
“微臣暗中調查過了,這女孩兒的祖父乃是一方知縣,為官清廉。不過為人不夠圓滑,因此一直沒有得到升遷。她父親讀過幾年書,不過不是個讀書的料,唯獨喜歡畫畫,現是一名畫師。一家人雖不算大富大貴,但也能吃飽穿暖。”
裴清殊點點頭,道:“你先下去吧,什麽都不要做,暫時也不要驚動他們。”
陸星野心中奇怪,這孩子既然和皇上這般有緣,皇上為何不提攜他們家一二呢?
不過陸星野也知道,這不幹自己的事,便沒有多這個嘴。
陸星野走後,裴清殊一個人坐在龍椅上,思索了良久。
雖說他有些不知該如何麵對陸清舒,或者說是如今的陸景雲,不過他既然做了皇帝,還是想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讓他們一家人都過上好日子的。
隻是現在,裴清殊身邊埋伏著許多敵國的奸細。前朝後宮,又有許多別有用心之人……若他真將陸家人接到了京城,能保證看護好他們,不讓他們受到一丁點傷害嗎?
裴清殊頭疼地將臉埋在手掌之中,長長地歎了口氣。
如果他做不到的話,他就不能輕易抬舉陸家,否則隻會打破陸家人現有的平靜生活,讓他們遭受無妄之災。
可要讓他無視前世的親人,自己享受錦衣玉食的話,裴清殊也做不到。
思來想去之後,裴清殊決定先不見陸家人。
不過,他召來了自己的九哥,吏部尚書簡郡王。然後以考較初級官員為由,誇獎了幾個為官清廉、素有賢名的縣令。
這其中,自然包含了陸景雲的祖父陸國泰。
“如今國都新立,朝中正是用人之際,朕想把這幾個多年沒有升遷的清官調到京城來,委以重任,讓天下的官員都看看,學習一二,也好像他們一般廉潔奉公。”
簡郡王對裴清殊的說法深信不疑,隻不過有一點他不大明白:“皇上的想法固然是好的,隻是這個陸國泰,今年都已經五六十歲了,恐怕用不了幾年,就要致仕了吧?皇上這般用心提拔他,臣隻怕會浪費了皇上的一番苦心啊。”
裴清殊搖搖頭,正色道:“不,這正是朕之用意所在。經過這幾年的整治,大齊官場已是煥然一新。不過朕發現,銳意進取者,多為年輕之輩。年過半百者,便多有偷懶耍滑,不思進取之人,成天領著朝廷俸祿渾水摸魚,一心等著年紀差不多了便致仕。這些人,雖然不貪,不反,但卻也是大齊的蛀蟲之一。朕,就是要讓所有的官員都知道,不過什麽時候,到了什麽年紀,都升遷有望,都有可能平步青雲。”
“皇上聖明!臣這就去辦。”簡郡王不疑有他,興衝衝地下去辦差了。
裴清殊看著他的背影,頗有幾分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他當皇帝這麽久,假公濟私的事情……好像還是頭一回辦呢。
第112章
這次裴清殊比較著急地讓陸家人遷至京城,主要還是因為他有心在明後年與北夏一戰。
陸家距離邊境太近, 一旦戰事開啟, 保不齊就會受到戰火波及。
保險起見, 裴清殊給陸國泰在工部安排了一個差事。所得俸祿雖不算多, 但足夠陸家人在京城租一間小院,安身立命了。
待他得知陸家人都安頓好了之後,裴清殊便放心了許多。
現在,隻需挺過去明年的旱災……
裴清殊正拿著國庫的賬本深思,就聽小悅子來報,道是永壽宮林太後求見。
林太後深居簡出,平日裏極少出門, 更別說主動來找裴清殊。裴清殊聽了之後, 怕是有什麽要事, 便讓人請了林太後進來。
裴清殊雖貴為天子,但百善孝為先,哪怕是他這個皇帝,見了母親也要行禮。
林太後步入殿內之後, 裴清殊本要行禮, 隻見林太後抬起手道:“皇帝不必多禮,我來同你說幾句話就走。”
裴清殊也沒同她客套:“母後請講。”
“馬上就要過年了。眼下這情況,太上皇也不便回宮。我尋思著,去行宮與你父皇團聚,不知皇帝意下如何?”
裴清殊略顯自嘲地一笑:“母後是長輩,您想去哪裏, 哪裏是兒子能夠決定的。既然您想去行宮,那兒子就讓人安排下去,為您準備車駕便是了。”
“那就多謝皇上了。我這一去,也不知什麽時候才能回來。我知道皇上政務繁忙,諸事纏身。不過若是可以的話,還望皇上多關照幾分樂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