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他的話,我不再說什麽了。心想,真應了那句順口溜了:結了婚,安下心,生了娃娃紮下根。


    1954年前,我們還一直住在地窩子裏,那時我們已有一兒一女,兒女倆都生在地窩子裏,長在地窩子裏,直到成皓生任十七團副政委,我們才搬進了房子裏。那房子就一間,半邊辦公,半邊住人。即使這樣一間房子,也令許多人羨慕不已。人畢竟幾千年前就住在房子裏了,所以總覺得房子才是人住的地方,住在那裏麵心情要順暢得多。


    1955年,成皓生調任師政治部主任,當時我們用一架馬車就搬了家,就兩個背包,兩個孩子。


    那時候是真正的人人平等,他是幹部,但挖地照樣挖,拉犁照樣拉。我也沒任何特殊的,和其他婦女一樣,白天勞動,晚上做軍鞋,我那時一晚上可納兩雙鞋底,能上三雙鞋幫。我們前三年同樣沒有工資,錢扣下搞建設了。二十萬大軍,一人少發一頂帽子辦了八一糖廠,有一年少發了一套軍衣建了十月拖拉機修配廠。誰也沒有怨言,隻覺得自豪,因為覺得自己為新疆作貢獻了。


    但我沒有想到的是,他當年就得了腎炎。第二年住進了軍區醫院,1957年轉往北京三○一醫院治療,張仲翰政委專門請了一位日本的腎病專家來給他診治,那專家說即使照顧得十分的好,最多也隻能活八年。


    我聽後,心一下子就碎了。


    從此以後,我的工作就是熬藥、煎藥,煎藥、熬藥,還得照顧三個孩子。裏裏外外全是我一個人,我常常十天半月沒梳過一次頭髮,每天就是用帽子把頭髮一攏了事。我用了全部的心血和愛來照顧他,光熬的草藥恐怕一火車皮也拉不下,就這樣,在專家預計隻能再活八年的他,活了十五年,1972年,五十二歲的他給我留下三個孩子,離開了人世。


    他去世後,左鄰右舍都勸我為了孩子,為了自己,應該再找一個。但我沒有同意。我把母親接過來,照顧孩子,自己則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不想母親後來的身體也不行了,最後,她隻能躺在床上,吃喝拉撒睡都得在床上,我隻有伺候她,到她去世,不覺十年時間已經過去了。


    崔曼瓊跟我的情況差不多。她雖然堅決不找老幹部,但1977年,她的丈夫也去世了。


    崔曼瓊除五二年在兵團財務部工作過一年,其餘的時間都是在石河子度過的。她之所以能留在兵團直屬機關政治處,就是因為當時的主任看上了她。主任當時已三十七歲,找她談話,她見了麵後,就在心裏說那人跟她父親的年齡差不多嘛!所以當即就不願意,但又不好明說,隻能以自己家裏已經訂婚為由來搪塞。那主任就問她未婚夫是誰,在幹什麽工作。崔曼瓊就告訴了她未婚夫的名字。並說他父親是國民黨軍隊的一個旅長,已鎮壓了,她未婚夫在做生意。那主任聽到這些情況後,知道她歷史比較複雜,就算了。但她萬萬沒有想到,那個早已與她沒了任何往來的未婚夫使她在“文革”中被打成特務不說,還劃成了“歷史反gemin”。當時,有這兩大“罪行”就可能被殺頭,她沒被殺頭,但受的罪卻可想而知。


    當時,她對逼她結婚的人說過,我即使找個炊事員,也不找老幹部。別人就有意給她介紹了食堂管理員巫明清。


    巫明清是四八年抓壯丁出來的,在瓦子街戰鬥中被俘後當了解放戰士,後任機槍班班長,進疆後是個排級幹部,年齡要小些。但在戰鬥中受過傷,心髒不好,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有意讓他們配對的,反正,巫明清的身體在他們婚後不久,就慢慢不行了。但他對崔曼瓊還是不錯的,特別是在“文革”中。崔曼瓊曾對我說過,如果不是巫明清對她的理解,她早就活不下去了。他對她說,除了人家把你打死,把你槍斃掉,否則,就一定要活著。他還說,人家不相信你,我是相信你的,不是有那麽多老同誌、老革命都在挨批挨整嗎?崔曼瓊主要想不通的是,自己何以在一夜之間成了罪人。是的,一夜之間,一切都變了。黑與白,是與非,世界一下變得讓人恐懼了。那時候,有好多人被逼得上吊、觸電、吃藥、跳水,自殺了,受不了呀!但崔曼瓊始終抱著要活下去的信念。她聽了丈夫的話,就對造反派說,你們要打死我,那是你們的事,你們不打死我,我就要活著。那個時候,女人顯得比男人更有忍性。她可能不是為了什麽真理呀,正義呀,她可能僅僅是為了家庭,為了孩子,或僅僅是為了活著,就可以忍受下那常人難以忍受的苦難。


    崔曼瓊從“文革”一開始就受到衝擊,收音機、爛手錶都被想像成了“敵特”工具。那些人的想像力真是豐富。有人還懷疑她牙齒裏可能裝有一部敵人的電台,要把她的牙齒全部敲下來檢查,遊街批鬥自然是少不了的,平時哪種活兒苦,哪種活兒累,就讓她幹。別人怎麽打她,鬥她,她從不掉淚,但後來平反念平反材料時,她卻哭了。為什麽?心中委屈呀,五年的苦降臨到你頭上,到最後,一紙“鬥錯了”的話就完了,而自己究竟為什麽受了這些罪,卻仍然不清楚。


    反是平了,但她仍被弄到下麵勞動,接受勞動改造,這自然少不了苦吃,熬啊熬,好不容易熬到“文革”結束了,她的丈夫又去世了。哎呀,那心中的苦呀,真不知該怎麽說。


    我們結婚早的,因為找的大多是老紅軍,老八路,最低也參加過解放戰爭的,長征,打日本,後來又是保衛延安,解放陝甘寧,進軍新疆,南征北戰,誰沒有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過?到了新疆,又是開荒屯田,身體就是鐵打的,也會生鏽呀,何況那是凡胎(禁止)呢,他們身體早就垮了。加之年齡又比我們大十幾二十歲,這就註定了我們好多女兵得中年守寡。


    有一份材料中說過,當年組織分配結婚,多為老夫少妻,一般男比女大十幾歲或二十多歲,有打油詩曰:“婚姻法,婚姻法,男四十,女十八,跑到新疆找‘爸爸’,配的是夫不是爸,生兒育女把根紮。”男性壽命本來就低於女性,不少人三四十歲即喪夫,孤兒寡母,少人照顧,日子難熬,很是苦惱。雖有再婚者,多是不幸福,有的再婚數次,最終仍孤身一人。她們為屯墾戍邊作出了貢獻,把苦澀埋在了心底。


    這說的的確是實情。你看看《我是湖南人——新疆石河子湘籍人名錄》那本書就知道,在很多女兵的簡介中,提及配偶時,多是“已故”兩個字,看著的確讓人心酸。


    王建華:協理員把一封信塞到我的手裏(1)


    我是1952年3月從長沙出發的,當時我才十六歲。那批女兵很多,共分了三個大隊。我在三大隊,有八百多人。車隊行進在路上,前麵看不到頭,後麵看不到尾,塵土揚出幾十裏,顯得十分有氣勢。


    我到達二十七師時是在五月。新疆的大地正在甦醒。天山上白雪覆蓋,像一麵銀白色的屏障,橫在南北疆之間。到處是在緩慢消融的積雪,枝頭剛剛萌出星星點點的綠意,幾隻烏鴉飛翔的姿勢也顯得輕盈起來,麻雀的叫聲中也有了掩飾不住的欣喜,陽光不再渾濁,而是像流動的水一樣明亮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千湘女上天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盧一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盧一萍並收藏八千湘女上天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