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過了沒有一年,我在《新湖南報》上看到了新疆招聘團赴湘招收女兵的消息。我激動壞了——那激動的心情真是難以言表,隻覺得報上的消息像(被禁止)一樣,把我的整個身心都迷住了。我當即就給父母說,我要到長沙去考兵。父母怎麽也不同意,說哪有女娃娃成天想著去當兵的?何況你這麽小,部隊怎麽會要你?就是要你了,誰照顧你的冷暖?父母不同意,我就鬧,發脾氣,使性子。最後,我表姑曠運魁和我大姐的女兒曠湘清——也就是我的外甥女——都知道了新疆要招女兵的消息。她們兩人也鬧著要去。這一下,我們的力量增強了,我表姑當時已十七歲,曠湘清當時已十八歲,有她們兩人同行,父母放心了一些,但對我當兵的事還是沒有鬆口。於是,我們三人不顧家人的阻撓,決心偷偷地去長沙參軍。我記得很清楚,我們約定的是3月23日,我們從各自家中出發,在衡山縣城我五嬸家集合後,就一起往長沙走。


    母親最知女兒的心,她說她要去鄰居家借(又鳥)蛋,但我當時並不知道她是要煮著讓我帶在路上吃。爸爸已下田去了,家裏隻有八歲的大妹和兩歲的小妹,我知道這是離家的好時候,拿了幾樣簡單的行李就要走。大妹懷裏抱著小妹流著鼻涕哭著送我出家門。我抱了抱小妹,又親了一下大妹,說,你們要聽爸媽的話,姐姐以後有出息了,會給你們買好多好吃的東西。說完,我就飛一般跑了。


    母親借了(又鳥)蛋回來我已經走遠了,她老人家把(又鳥)蛋煮熟後,走了十四裏地趕到城裏五嬸家,五嬸說我們已去趕渡船了,她又提著(又鳥)蛋往渡船跑。我們正在上渡船,沒來得及和母親說幾句話,就要開船了。母親就那樣站在岸上看著我們,我看到她的身影越來越小,最後終於看不見了。我沒想到那竟成了我和母親的永別——我到新疆快十年了,還沒有回過家,她於1960年3月在長沙去世了。


    我出來時上身穿的是表嫂給的一件小花花襯衣,外麵罩的是母親用床單給我做的一件大襟褂子,下(禁止)穿的是一條蘭士綢褲子,腳上穿的是舅媽做的一雙蘭士林布繡花布鞋;行李就是一把雨傘,一隻布袋裏麵有一把小剪刀,以及草紙、鋼筆等物件。這是我的全部家當。


    記得到了長沙後,別人一看我那土裏土氣的打扮,就笑我是鄉下的女娃子,他們特別愛笑我腳上的蘭士林布繡花鞋。我一氣之下就用小剪刀把鞋子上的花剪掉了,再一根一根地把線頭也擇了。


    我虛報了年齡,把十四歲報成了十六歲半。然後就是填一張表格,再寫一篇自傳,去參加體檢。最後就是天天去看榜,就像考秀才看榜似的。過了兩天,榜就貼出來了,我一看,有我的名字,我被錄取了!從這天起我就是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了。我表姑和曠湘清也考上了,三人高興得什麽似的,抱在一起哭了一場。


    鄭佩蘭:姑侄同進疆(2)


    我被編在一大隊一中隊一分隊一小組。臨走之際,招聘團給我們放了有關新疆的電影和歌曲,葡萄滿架,果實纍纍,真令人陶醉和嚮往,這更增強了我們建設大西北的決心。我們當時的口號是“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為建設新新疆而努力奮鬥!”“安下心,紮下根,長期建設新新疆!”“為建設新疆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等等。


    因為長途行軍,我年齡又小,對坐汽車還不適應,領導照顧我,讓我坐駕駛室。當時汽車的車身比較窄小,我坐在中間,感到很擠。但比起坐在車上的人,已是享福了。駕駛員是一位班長,甘肅人,他和另一名駕駛員坐在我兩旁。


    我們共有四個大隊,三千餘人,前麵三個大隊全是湖南女兵,後麵的四大隊有部分男同誌,還有前麵幾次進疆時留下的病號。整個車隊浩浩蕩蕩,那時全是土路,車行之處,塵土飛揚,遮天蔽日。我們那輛車是一百輛車的排頭車,走在最前麵,我一直想知道車隊有多長,但我一直沒有看到車尾在哪裏。


    一過蘭州,西北軍區專門派了一個全副武裝的連隊護送我們,每輛車的車頭上都架著一挺機槍,一副嚴陣以待的樣子,搞得空氣驟然緊張起來。原來,河西走廊一帶土匪成群,特別是烏斯滿經常在新疆與甘肅之間流竄,因此要特別提防。我們每輛車上都有三名男兵。他們的警惕性很高,都是全神貫注,眼望前方,趴在機槍後行進,保衛著我們的安全。我們則把頭髮盤在帽子裏,扮成男兵模樣,一有情況,就端起手中的洋傘,虛張聲勢。


    女孩子們平時都很愛幹淨,但在西進路上就顧不得那麽多了。我們車隊上路後,不能隨便停車。所以解手時隻能解在盆子裏,然後再從車上倒下去。那盆子也就成了多用途的,除了在車上解手時用,宿營時洗一洗,再當臉盆;吃飯時又作盛菜的工具。開始大家怎麽也不習慣,那是在甘肅定西的時候,有一次每個分隊分了些生駱駝肉,沒有工具煮,隊裏的領導就讓用盆子。大家怎麽也不幹,就望著駱駝肉幹瞪眼;直到那些男兵們煮出了肉香,我們才忍不住了,也不管那麽多了,就把它當煮肉的鍋用了。最後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以後再把它當菜盆飯盆,也就沒有人說什麽了。


    說起吃飯,還有一個小故事呢。記得有一天,西北軍區的一位首長來看望我們,見了我們這些湖南新兵就問,小鬼們吃飯了沒有?我們用湖南方言同聲回答,報告司令員,我們一個多月都沒吃飯了。他又問那你們吃的什麽?我們說吃的饅頭。我們說完,就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起來。我們那時還隻把米飯當飯,把饅頭當零食。


    我們當時乘坐的道奇牌汽車是從國民黨軍隊繳獲的。這些汽車是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過的。1945年國共內戰爆發後,美國政府用這些汽車支援國民黨政府。歷經十幾年硝煙烽火,車輛早已破舊不堪,無不是帶著“重病”上路。一天能勉強走上百多公裏就謝天謝地了。我們給它編了一個順口溜——


    一走二三裏,


    拋錨四五回,


    修理六七次,


    八九十人推。


    因為單車特別容易遭到土匪的襲擊,所以一輛車壞後,整個車隊都得停下來。我們每天都要推上好幾次車,很少有能到達預定地點的時候,所以隻好常常在半路或戈壁灘上過夜。即使這樣的車在當時也很少。車少人多,一輛車往往要拉四十多人。我們隻能輪流著坐一會兒。坎坷不平的土路被汽車一軋,就陷進去幾十公分,車子所到之處無不塵土飛騰,日月無光,不開車燈就無法行進。車裏的塵土整天瀰漫著,土腥味兒使人呼吸維艱,好多人嘔吐得一塌糊塗。一天下來,渾身的泥土使大家像土地爺一樣,我當時還作了一首詩呢,名字就叫《進疆路上》——


    女兵進疆真叫苦,


    顛翻五髒和六腑。


    稀飯大餅吃不飽,


    補上一斤河西土。


    就這樣沒日沒夜地走啊走,走了一天又一天,一問,還要一個月,還有五千裏,問到最後都不敢問了。我那時才知道,世界上的路確實太漫長了。我們宿營也沒有定處,有時是在老鄉的驢圈、馬棚裏;有時是在汽車底下湊合;有時是在戈壁荒灘上;有時是在荒無人煙的山溝裏;最好的一次是住在酒泉的戲台子上,比較幹淨,又通風。因為長時間沒換衣服,我們每個人身上長滿了虱子,哪裏癢一摸就是一個;頭上也是,休息時大家還互相幫著擠頭上的蟣子,那虱子之多,直到現在想起來還渾身發麻。一路上沒有飲用水,幹渴難忍,浩瀚的戈壁卻很會捉弄人,它經常讓你看見一個個波光粼粼的湖泊,但你走攏後,它就消失了,一滴水也看不見,隻是誘惑得你更加饑渴難耐了,那就是戈壁上的海市蜃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千湘女上天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盧一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盧一萍並收藏八千湘女上天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