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他們的主要目的,評論家們已經說得很清楚:
“在《伊萬·傑尼索維奇的一天》裏,警衛人員幾乎全是野獸。而季亞科夫的小說則表明,警衛人員中也有不少人在痛苦地進行著思索。”(不過,什麽也沒有“思索”出來。)
“季亞科夫把生活中的無情的真實保留下來了……對這位作家來說,勞改營裏的無法無天隻是一種……背景(!),主要的是他表明了蘇維埃人在肆虐的暴政麵前沒有低頭……季亞科夫也看到了一些誠實的契卡人員,他們在建立功勳,是的,正是在建立功勳!”
(這“功勳”就是把共產黨員們安置在好位置上。同時,作家也在因犯——共產黨員科諾科京身上看到了這種“功勳”,這個人“盡管受到無理判決和淩辱……失掉了自由……但仍繼續從事他的藥劑師的工作!”他的功勳就在於:不給人以藉口把他趕出衛生所,不去幹一般勞動。)
季亞科夫的小說怎樣結尾的呢?請聽:“一切令人沉痛的東西都已成為過去,”(他是無須懷念死者的)“一切美好的東西又都回來了。”“什麽也沒有被剝奪。”
阿爾丹一謝苗諾夫則說:“盡管發生了這一切,但我們並不感到委屈。”光榮歸於黨!正是黨消滅了勞改營嘛!(可說是詩一般的結尾了!)
不,難道黨把勞改營消滅了嗎?……沒有留下點什麽嗎?再說,這些勞改營到底是誰建立的?……對此他們就絕口不談了。
在貝利亞時期究竟存在不存在蘇維埃政權?怎麽出現了這種事?掌權的是人民,而人民竟然容許對人民實行這樣暴虐的統治?
這些作者是無須考慮自己那份口糧的,他們也不必勞動,而隻是專門在那裏思索著深奧問題。那就請你們回答一下吧!
但他們不吭聲,一片沉寂……
這就行了。裂縫上的窟窿已經堵塞住了,塗上了顏色(戈爾巴托夫將軍還給它塗上了一層顏色)。這樣就可以說場上根本沒有出現過窟窿。至於古拉格群島本身,即使它出現過,那也是虛幻的、不再實的、微不足道的、不值得注意的。
還需要別的嗎?為了預防萬一,還可以由新聞記者們再來修飾一下。於是,盡心盡力的(除了文學之外什麽也不放過的)《文學報》使委派米哈伊爾·別列斯京斯基到葉爾采沃車站去了。原來這個人也是有過坐牢體驗的。可是他為群島上的新統治者所深深感動了!他說:“簡直無法想像今天管理著勞動改造機關和監禁場所的人們!他們同沃爾科伏依毫無共同之處……現在管理著這些地方的是一些真正的共產黨員;他們嚴厲,但是心地善良,為人公正。當然,不能把他們想像成無翼的天使—…·收種看法顯然還是存在的……——作者注)鐵絲網和崗樓,很遺憾,目前還是需要的。但是軍官們高興地介紹說:“‘人員’補充是越來越少了。”他們高興什麽呢?是因為擔心工作維持不到退休年齡而不得不調換崗位嗎?)
現在剩下的古拉格群島隻是很小的,袖珍式的。但它是十分需要的。何況連它也像冰塊那樣正在融化掉呢。
堵塞工作已經完成了。但是,看來還有一些熱心的人拿著瓦刀、排筆,提著滿滿的灰漿桶往腳手架上爬來。
於是,隻好對這些人喊叫:
“去!回去!根本不許再提起這件事!要幹淨、徹底他忘掉它!沒有過什麽古拉格群島!無論好的壞的,都根本沒有存在過!絕對不許再提它!忘掉!”
總之,他們最初的對策是忙忙亂亂地撲扇翅膀。
第二步是徹底牢固地修補裂縫。
第三步對策是忘卻。
外界了解古拉格群島的權利又回到原先的、一九五三年的狀態,即毫無所知。
現在,任何一個文學工作者又可以放心大膽地描寫改造刑事犯的“佳話”了。或者,又可以去拍攝軍犬拚命地向火撲去,把他撕裂的影片了。
一切都應該做得像大牆上根本沒有出現過裂縫那樣。
而被諸如此類的忽左忽右的搖擺弄得暈頭轉向的、疲憊的青年們,也就隻好對這一切都把手一擺,置之不理,心裏說;大概也不曾有過什麽“個人迷信”吧,不曾有過什麽惡夢般的恐怖吧,也許這些全都照例是一派胡扯?1於是,他們就跳舞去了。
俗話說得好:打你時,你就拚命叫;打完之後。再叫也沒人相信了。
赫魯雪夫抹著眼淚批準出版《伊萬·傑尼索維奇的一天》的時候,他堅信。那裏講的全是史達林時期的事,在他赫魯雪夫的政拉下沒有這些東西。
同樣,特瓦爾多夫斯基在為該書得到最高當局批準而奔走的時候,他也是真誠地相信:書中講的全是過去的事,這一切都永遠地過去了。
是的,對於特瓦爾多夫斯基是可以原諒的,因為他所接觸的整個首都輿論界當時確實是這樣看待生活的:現在解凍的時期來到了,看,現在不再抓人了,已經開過兩次淨化性的黨代表大會,許多一直杳如黃鶴的人們也回家來了,而且人數很可觀!粉紅色的、美麗的、恢復名譽的煙霧把整個古拉格群島籠罩住,使它完全隱入迷霧中了。
但是,我呢?我自己呢?!我不是也受到了這種影響嗎!而對我來說這就是不能原諒的了!要知道,我當時並不是要欺騙特瓦爾多夫斯基的呀!我也曾真誠地相信我拿給他的小說裏講的……全是過去!莫非我的舌頭忘掉了爛菜湯的滋味?可我確曾發誓永不忘記它的呀!難道我還沒有徹底認清那些養狗人的本性?可我在決心成為古拉格群島文編纂者的時候,是自信已經認識到古拉格群島是我們這個國家本身的產物並為這個國家所需要的呀!“事情容易記不清,好了瘡疤忘了疼”?我可是確曾堅信自己絕不會受這條規律支配的呀!
但是,我竟然忘了疼!竟然落入了陷阱!竟然信以為真了……我也相信了宗主國的慈善。相信往後自己的新生活會是順遂的。加之當時從那裏回來的一些朋友們的談話,都說確實緩和了,似乎是製度放鬆了!說是正在不斷釋放人!營區一個個關閉了!內務部也在精減人員……
不!我們都是塵芥我們是受塵芥規律支配的。任何分量的痛苦都不足以使我們學會永遠感受到共同的痛苦。而隻要我們一天不超脫這種塵芥狀態,地球上的任何製度都不可能變得公正,不管採取民主製度的形式。還是獨裁製度的形式。
正因為這樣,我收到那第三類來信,即現在的囚犯們寄來的信件時,就難免感到有些意外了,盡管這種來信才是最最理所當然的,才是本來應該首先期待的。
這是些用秀鉛筆頭寫在揉皺了的紙片上的信,信封則是隨手抓到的一張什麽紙作成的,信封上的字往往是外界的自由人代寫的,也就是說,信是從“小道”投遞出來的。今天的古拉格群島通過這些信向我提出了它的反駁意見,甚至表達了它對我的憤怒。
“在《伊萬·傑尼索維奇的一天》裏,警衛人員幾乎全是野獸。而季亞科夫的小說則表明,警衛人員中也有不少人在痛苦地進行著思索。”(不過,什麽也沒有“思索”出來。)
“季亞科夫把生活中的無情的真實保留下來了……對這位作家來說,勞改營裏的無法無天隻是一種……背景(!),主要的是他表明了蘇維埃人在肆虐的暴政麵前沒有低頭……季亞科夫也看到了一些誠實的契卡人員,他們在建立功勳,是的,正是在建立功勳!”
(這“功勳”就是把共產黨員們安置在好位置上。同時,作家也在因犯——共產黨員科諾科京身上看到了這種“功勳”,這個人“盡管受到無理判決和淩辱……失掉了自由……但仍繼續從事他的藥劑師的工作!”他的功勳就在於:不給人以藉口把他趕出衛生所,不去幹一般勞動。)
季亞科夫的小說怎樣結尾的呢?請聽:“一切令人沉痛的東西都已成為過去,”(他是無須懷念死者的)“一切美好的東西又都回來了。”“什麽也沒有被剝奪。”
阿爾丹一謝苗諾夫則說:“盡管發生了這一切,但我們並不感到委屈。”光榮歸於黨!正是黨消滅了勞改營嘛!(可說是詩一般的結尾了!)
不,難道黨把勞改營消滅了嗎?……沒有留下點什麽嗎?再說,這些勞改營到底是誰建立的?……對此他們就絕口不談了。
在貝利亞時期究竟存在不存在蘇維埃政權?怎麽出現了這種事?掌權的是人民,而人民竟然容許對人民實行這樣暴虐的統治?
這些作者是無須考慮自己那份口糧的,他們也不必勞動,而隻是專門在那裏思索著深奧問題。那就請你們回答一下吧!
但他們不吭聲,一片沉寂……
這就行了。裂縫上的窟窿已經堵塞住了,塗上了顏色(戈爾巴托夫將軍還給它塗上了一層顏色)。這樣就可以說場上根本沒有出現過窟窿。至於古拉格群島本身,即使它出現過,那也是虛幻的、不再實的、微不足道的、不值得注意的。
還需要別的嗎?為了預防萬一,還可以由新聞記者們再來修飾一下。於是,盡心盡力的(除了文學之外什麽也不放過的)《文學報》使委派米哈伊爾·別列斯京斯基到葉爾采沃車站去了。原來這個人也是有過坐牢體驗的。可是他為群島上的新統治者所深深感動了!他說:“簡直無法想像今天管理著勞動改造機關和監禁場所的人們!他們同沃爾科伏依毫無共同之處……現在管理著這些地方的是一些真正的共產黨員;他們嚴厲,但是心地善良,為人公正。當然,不能把他們想像成無翼的天使—…·收種看法顯然還是存在的……——作者注)鐵絲網和崗樓,很遺憾,目前還是需要的。但是軍官們高興地介紹說:“‘人員’補充是越來越少了。”他們高興什麽呢?是因為擔心工作維持不到退休年齡而不得不調換崗位嗎?)
現在剩下的古拉格群島隻是很小的,袖珍式的。但它是十分需要的。何況連它也像冰塊那樣正在融化掉呢。
堵塞工作已經完成了。但是,看來還有一些熱心的人拿著瓦刀、排筆,提著滿滿的灰漿桶往腳手架上爬來。
於是,隻好對這些人喊叫:
“去!回去!根本不許再提起這件事!要幹淨、徹底他忘掉它!沒有過什麽古拉格群島!無論好的壞的,都根本沒有存在過!絕對不許再提它!忘掉!”
總之,他們最初的對策是忙忙亂亂地撲扇翅膀。
第二步是徹底牢固地修補裂縫。
第三步對策是忘卻。
外界了解古拉格群島的權利又回到原先的、一九五三年的狀態,即毫無所知。
現在,任何一個文學工作者又可以放心大膽地描寫改造刑事犯的“佳話”了。或者,又可以去拍攝軍犬拚命地向火撲去,把他撕裂的影片了。
一切都應該做得像大牆上根本沒有出現過裂縫那樣。
而被諸如此類的忽左忽右的搖擺弄得暈頭轉向的、疲憊的青年們,也就隻好對這一切都把手一擺,置之不理,心裏說;大概也不曾有過什麽“個人迷信”吧,不曾有過什麽惡夢般的恐怖吧,也許這些全都照例是一派胡扯?1於是,他們就跳舞去了。
俗話說得好:打你時,你就拚命叫;打完之後。再叫也沒人相信了。
赫魯雪夫抹著眼淚批準出版《伊萬·傑尼索維奇的一天》的時候,他堅信。那裏講的全是史達林時期的事,在他赫魯雪夫的政拉下沒有這些東西。
同樣,特瓦爾多夫斯基在為該書得到最高當局批準而奔走的時候,他也是真誠地相信:書中講的全是過去的事,這一切都永遠地過去了。
是的,對於特瓦爾多夫斯基是可以原諒的,因為他所接觸的整個首都輿論界當時確實是這樣看待生活的:現在解凍的時期來到了,看,現在不再抓人了,已經開過兩次淨化性的黨代表大會,許多一直杳如黃鶴的人們也回家來了,而且人數很可觀!粉紅色的、美麗的、恢復名譽的煙霧把整個古拉格群島籠罩住,使它完全隱入迷霧中了。
但是,我呢?我自己呢?!我不是也受到了這種影響嗎!而對我來說這就是不能原諒的了!要知道,我當時並不是要欺騙特瓦爾多夫斯基的呀!我也曾真誠地相信我拿給他的小說裏講的……全是過去!莫非我的舌頭忘掉了爛菜湯的滋味?可我確曾發誓永不忘記它的呀!難道我還沒有徹底認清那些養狗人的本性?可我在決心成為古拉格群島文編纂者的時候,是自信已經認識到古拉格群島是我們這個國家本身的產物並為這個國家所需要的呀!“事情容易記不清,好了瘡疤忘了疼”?我可是確曾堅信自己絕不會受這條規律支配的呀!
但是,我竟然忘了疼!竟然落入了陷阱!竟然信以為真了……我也相信了宗主國的慈善。相信往後自己的新生活會是順遂的。加之當時從那裏回來的一些朋友們的談話,都說確實緩和了,似乎是製度放鬆了!說是正在不斷釋放人!營區一個個關閉了!內務部也在精減人員……
不!我們都是塵芥我們是受塵芥規律支配的。任何分量的痛苦都不足以使我們學會永遠感受到共同的痛苦。而隻要我們一天不超脫這種塵芥狀態,地球上的任何製度都不可能變得公正,不管採取民主製度的形式。還是獨裁製度的形式。
正因為這樣,我收到那第三類來信,即現在的囚犯們寄來的信件時,就難免感到有些意外了,盡管這種來信才是最最理所當然的,才是本來應該首先期待的。
這是些用秀鉛筆頭寫在揉皺了的紙片上的信,信封則是隨手抓到的一張什麽紙作成的,信封上的字往往是外界的自由人代寫的,也就是說,信是從“小道”投遞出來的。今天的古拉格群島通過這些信向我提出了它的反駁意見,甚至表達了它對我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