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到了一九三五年還有類似的事。復活節那天,喝得醉醺醺的集體農莊主席在被剝奪光了的農村街道上轉來轉去,向個體戶要錢買酒。不給?“我們要剝奪你的財產!”“流放你!”而且真的會流放的!你是個體戶嘛!這就是“偉大的轉折”。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家們也絕不描寫那充滿苦難的流放的旅程,不描寫農民在路上是怎麽走的。似乎把他們裝上車,送走了,故事也就到此結束,可以畫上三個“米星號”結束這一章了。
被流放的人如果能在天氣暖和的季節坐上大車,那就是十分幸運了。往往則是帶著嬰兒,帶著幾歲、十幾歲的孩子在冰天雪地的季節坐雪橇走的。一九三一年二月間,新西伯利亞州科契涅沃村的人們在曾經看到由武裝士兵押送的大車隊連續不斷地從村裏經過——從冰雪的荒原中來,又走向冰雪的荒原中去了。那些人隻有經過押解人員批準才可以進入農家暖和幾分鍾,而且出來後要追上車隊,不能耽誤車隊的行程。(這些格別烏的押解人員如今不是仍然活在世上,領著養老金嗎!他們總該記得這一切吧!也可能忘掉了……)這些車隊進入納雷姆沼澤地之後,就全部留在這無底洞似的吃人地帶了。當然,小孩子們早在到達沼澤地之前就凍死了。
原來的意圖就是這樣的——就是要這些農民的種子同成年人一起滅絕。自從傳說中的吃人魔王消失之後,隻有“先進學說”能夠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把男女老幼一下子統統消滅掉。希特勒算什麽!希特勒在這方麵還不過是他的小學生。希特勒幸運的是這時已發明了窒息汽車,所以他才出了名。可是,對於我國的殺人方法好像誰都不感興趣似的。
莊稼人知道等待著他們的是什麽命運。因此,如果他們幸運地坐上了移民列車,而列車又幸運地經過有人居住的地方,他們就把那些幼小的、但已經會爬的孩子從車窗抱出去,放在車站站台上:孩子,你自己到人世間去找活路吧!討飯去吧!免得同你爹娘一起死掉!
(在飢餓的一九三二—一九三三年間,阿爾漢格爾地區曾實行對窮人的孩子免費供給小學早餐的辦法,發給他們服裝配給票證。但是,這些東西是絕不發給那些特殊(強製)移民的可憐的孩子的。)
有一列從頓河地區開出的移民列車,裏麵全是哥薩克婦女和兒童,(男人們全在“開會”時被抓走了。)車裏有個婦女臨產了。可是,每天隻發給她們一杯冷水,三百克麵包,這還不保證天天都有呢。接生婆?連想都別想!母親自然不會有奶,嬰兒餓死了。埋到哪裏?兩名押運兵走進了她們的車廂,在火車運行途中打開車門把小屍體扔了出去。
(這列火車開到了宏偉的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建設工地。她們的男人們也被送來了。要住?你們自己挖地屋吧!從馬格尼托哥爾斯克起,我們的歌功頌德派詩人們就開始關心起來了,就開始在作品裏反映了。)
特瓦爾多夫斯基一家乘大車隻乘到葉爾尼亞。幸而已經是四月的天氣了。在葉爾尼亞把他們裝進運貨列車,車廂反鎖著。車廂裏連個大小便用的桶也沒有,地板上也沒有留一個小洞。因此,康斯坦丁·特裏豐諾維奇·特瓦爾多夫斯基不得不冒著受罰或按逃跑罪判刑的危險。趁著火車的轟鳴聲用菜刀在地板上挖出一個小洞來。一路上的食物供應是:頭三天中隻有一次在一個大車站上送進來幾桶菜湯。不錯,他們總共在路上才走了十天(到烏拉爾北部的利亞利車站)、可這裏的四月還是冬天呢。迎接列車的是幾百輛雪撬人們乘雪橇順著冰封的河流進入林區。請一間二十名放排工人住的工棚。可是當晚運來的這批人足有五百多。警備隊長彼爾姆人索羅金,共青團員,在雪地裏邊走邊命令人們往地裏打木樁子:“就住在這裏!要修街道2在這裏蓋房子!”後來的帕爾察村的基礎就是這樣奠定的。
在嚴冬的夜裏,在原始森林中,硬對人們說:“就住在這裏!”這種殘酷性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難道這是人幹的事嗎?白天運送他們,卻安排他們晚上到達目的地!可是,幾十萬幾十萬的群眾,包括老人、婦女和孩子,就是這樣被送來拋棄在這森林地帶的。在科拉半島(阿帕奇那),人們在冰雪覆蓋的簡陋工棚中度過了北極地區的整個黑暗的冬天。話又說回來,把伏爾加河沿岸的日耳曼族人用火車運到幹旱無水的卡拉幹達草原地帶,一九三一年的夏天(不要弄錯,不是一九四一年,是一九三一年夏天!)叫他們在那裏進行挖掘、建設,每天按口糧分給一點水喝。這種作法又比上麵所講的仁慈多少呢?而且卡拉幹達也會有冬季到來的。(到一九三二年春季孩子和老人們就全部患痢疾和營養不良死光了。)在卡拉幹達,也和在馬格尼托哥爾斯克一樣,蓋起了許多類似菜窖的、狹長低矮的土房讓人們集體住。在白海運河工地則把人們安置在空出來的勞改營工棚裏。流放的人到達高希姆基不遠的伏爾加運河工地時,這裏剛剛完成水文地質勘測工作,還沒有勞改營,隻是把人們拋到大地上,就叫他們用十字鎬刨地,用小車運土。(報紙卻報導說:“給運河工地送去了機器。”).麵包是沒有的。住的土房要在下工之後各自控建。(現在,那裏有遊艇載著莫斯科來的遊客們遊覽。須知在水底、在地下、在混凝土中間埋著多少白骨啊!)
一九二九年,在“瘟疫”發生之前,阿爾漢格爾斯克市的所有教堂全封閉了。教堂是早已打算關閉的,這時恰好有了實際需要:安置流放來的一“富農”。龐大的流放著洪流經過阿爾漢格爾斯克,一時這座城市似乎完全變成了一個大轉運站。教堂裏搭起了多層床鋪,隻是沒有東西可以取暖。運犯人的貨車一列接一列把流放者卸在站台上,衣衫破舊、愁眉苦臉的鄉下人在路旁的犬吠聲中走向教堂裏的板鋪。(一個性施的孩子記得一個農民脖子上套著一副馬脖套。那是因為這個人在強迫他離家時一時想不起該拿什麽最需要的東西,匆匆套上它就走了。還有一個人抱著一台帶喇叭的留聲機。電影攝影師們【你們該把這些鏡頭拍下來才對!……河一座教堂裏搭起了八層板鋪。由於板鋪設有固定在牆壁上,它夜裏塌下來,壓死許多戶人家。哭叫聲連天,驚動了警衛部隊。
人們就是這樣度過了這個瘟疫的冬天。不能洗澡。皮膚潰爛。斑疹傷寒流行.很多人死去。但是,阿爾漢格爾斯克市居民卻接到嚴格命令;絕對不許幫助“特種移民”(當時稱這些被流放的莊稼人為“特種移民”)!瀕死的種田人在街上徘徊、誰也不敢讓他走進家去,給他一點吃的或者從家裏端給他一碗茶:誰要幫助,誰就會被當地民警抓去,失掉公民證。飢餓的人在大街上蹣跚地走著,被什麽東西絆了一下,摔倒了,人們走過去一看:死了。但是,即使這樣,也不許人們去收屍。(街上有密探在監視,注意誰對這些人發善心。)在這同時,阿爾漢格爾斯克近郊栽種蔬菜和飼養家畜的村子也在整村整村地被流放,(不禁又要發問;既然全村流放,那麽這些村子裏究竟誰剝削了誰?)因此,城裏人也都心驚膽戰,唯恐輪到自己。人們甚至不敢在屍體旁邊停下來看看。(有一具就躺在格別馬機關大門旁邊,也沒有人收屍。)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家們也絕不描寫那充滿苦難的流放的旅程,不描寫農民在路上是怎麽走的。似乎把他們裝上車,送走了,故事也就到此結束,可以畫上三個“米星號”結束這一章了。
被流放的人如果能在天氣暖和的季節坐上大車,那就是十分幸運了。往往則是帶著嬰兒,帶著幾歲、十幾歲的孩子在冰天雪地的季節坐雪橇走的。一九三一年二月間,新西伯利亞州科契涅沃村的人們在曾經看到由武裝士兵押送的大車隊連續不斷地從村裏經過——從冰雪的荒原中來,又走向冰雪的荒原中去了。那些人隻有經過押解人員批準才可以進入農家暖和幾分鍾,而且出來後要追上車隊,不能耽誤車隊的行程。(這些格別烏的押解人員如今不是仍然活在世上,領著養老金嗎!他們總該記得這一切吧!也可能忘掉了……)這些車隊進入納雷姆沼澤地之後,就全部留在這無底洞似的吃人地帶了。當然,小孩子們早在到達沼澤地之前就凍死了。
原來的意圖就是這樣的——就是要這些農民的種子同成年人一起滅絕。自從傳說中的吃人魔王消失之後,隻有“先進學說”能夠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把男女老幼一下子統統消滅掉。希特勒算什麽!希特勒在這方麵還不過是他的小學生。希特勒幸運的是這時已發明了窒息汽車,所以他才出了名。可是,對於我國的殺人方法好像誰都不感興趣似的。
莊稼人知道等待著他們的是什麽命運。因此,如果他們幸運地坐上了移民列車,而列車又幸運地經過有人居住的地方,他們就把那些幼小的、但已經會爬的孩子從車窗抱出去,放在車站站台上:孩子,你自己到人世間去找活路吧!討飯去吧!免得同你爹娘一起死掉!
(在飢餓的一九三二—一九三三年間,阿爾漢格爾地區曾實行對窮人的孩子免費供給小學早餐的辦法,發給他們服裝配給票證。但是,這些東西是絕不發給那些特殊(強製)移民的可憐的孩子的。)
有一列從頓河地區開出的移民列車,裏麵全是哥薩克婦女和兒童,(男人們全在“開會”時被抓走了。)車裏有個婦女臨產了。可是,每天隻發給她們一杯冷水,三百克麵包,這還不保證天天都有呢。接生婆?連想都別想!母親自然不會有奶,嬰兒餓死了。埋到哪裏?兩名押運兵走進了她們的車廂,在火車運行途中打開車門把小屍體扔了出去。
(這列火車開到了宏偉的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建設工地。她們的男人們也被送來了。要住?你們自己挖地屋吧!從馬格尼托哥爾斯克起,我們的歌功頌德派詩人們就開始關心起來了,就開始在作品裏反映了。)
特瓦爾多夫斯基一家乘大車隻乘到葉爾尼亞。幸而已經是四月的天氣了。在葉爾尼亞把他們裝進運貨列車,車廂反鎖著。車廂裏連個大小便用的桶也沒有,地板上也沒有留一個小洞。因此,康斯坦丁·特裏豐諾維奇·特瓦爾多夫斯基不得不冒著受罰或按逃跑罪判刑的危險。趁著火車的轟鳴聲用菜刀在地板上挖出一個小洞來。一路上的食物供應是:頭三天中隻有一次在一個大車站上送進來幾桶菜湯。不錯,他們總共在路上才走了十天(到烏拉爾北部的利亞利車站)、可這裏的四月還是冬天呢。迎接列車的是幾百輛雪撬人們乘雪橇順著冰封的河流進入林區。請一間二十名放排工人住的工棚。可是當晚運來的這批人足有五百多。警備隊長彼爾姆人索羅金,共青團員,在雪地裏邊走邊命令人們往地裏打木樁子:“就住在這裏!要修街道2在這裏蓋房子!”後來的帕爾察村的基礎就是這樣奠定的。
在嚴冬的夜裏,在原始森林中,硬對人們說:“就住在這裏!”這種殘酷性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難道這是人幹的事嗎?白天運送他們,卻安排他們晚上到達目的地!可是,幾十萬幾十萬的群眾,包括老人、婦女和孩子,就是這樣被送來拋棄在這森林地帶的。在科拉半島(阿帕奇那),人們在冰雪覆蓋的簡陋工棚中度過了北極地區的整個黑暗的冬天。話又說回來,把伏爾加河沿岸的日耳曼族人用火車運到幹旱無水的卡拉幹達草原地帶,一九三一年的夏天(不要弄錯,不是一九四一年,是一九三一年夏天!)叫他們在那裏進行挖掘、建設,每天按口糧分給一點水喝。這種作法又比上麵所講的仁慈多少呢?而且卡拉幹達也會有冬季到來的。(到一九三二年春季孩子和老人們就全部患痢疾和營養不良死光了。)在卡拉幹達,也和在馬格尼托哥爾斯克一樣,蓋起了許多類似菜窖的、狹長低矮的土房讓人們集體住。在白海運河工地則把人們安置在空出來的勞改營工棚裏。流放的人到達高希姆基不遠的伏爾加運河工地時,這裏剛剛完成水文地質勘測工作,還沒有勞改營,隻是把人們拋到大地上,就叫他們用十字鎬刨地,用小車運土。(報紙卻報導說:“給運河工地送去了機器。”).麵包是沒有的。住的土房要在下工之後各自控建。(現在,那裏有遊艇載著莫斯科來的遊客們遊覽。須知在水底、在地下、在混凝土中間埋著多少白骨啊!)
一九二九年,在“瘟疫”發生之前,阿爾漢格爾斯克市的所有教堂全封閉了。教堂是早已打算關閉的,這時恰好有了實際需要:安置流放來的一“富農”。龐大的流放著洪流經過阿爾漢格爾斯克,一時這座城市似乎完全變成了一個大轉運站。教堂裏搭起了多層床鋪,隻是沒有東西可以取暖。運犯人的貨車一列接一列把流放者卸在站台上,衣衫破舊、愁眉苦臉的鄉下人在路旁的犬吠聲中走向教堂裏的板鋪。(一個性施的孩子記得一個農民脖子上套著一副馬脖套。那是因為這個人在強迫他離家時一時想不起該拿什麽最需要的東西,匆匆套上它就走了。還有一個人抱著一台帶喇叭的留聲機。電影攝影師們【你們該把這些鏡頭拍下來才對!……河一座教堂裏搭起了八層板鋪。由於板鋪設有固定在牆壁上,它夜裏塌下來,壓死許多戶人家。哭叫聲連天,驚動了警衛部隊。
人們就是這樣度過了這個瘟疫的冬天。不能洗澡。皮膚潰爛。斑疹傷寒流行.很多人死去。但是,阿爾漢格爾斯克市居民卻接到嚴格命令;絕對不許幫助“特種移民”(當時稱這些被流放的莊稼人為“特種移民”)!瀕死的種田人在街上徘徊、誰也不敢讓他走進家去,給他一點吃的或者從家裏端給他一碗茶:誰要幫助,誰就會被當地民警抓去,失掉公民證。飢餓的人在大街上蹣跚地走著,被什麽東西絆了一下,摔倒了,人們走過去一看:死了。但是,即使這樣,也不許人們去收屍。(街上有密探在監視,注意誰對這些人發善心。)在這同時,阿爾漢格爾斯克近郊栽種蔬菜和飼養家畜的村子也在整村整村地被流放,(不禁又要發問;既然全村流放,那麽這些村子裏究竟誰剝削了誰?)因此,城裏人也都心驚膽戰,唯恐輪到自己。人們甚至不敢在屍體旁邊停下來看看。(有一具就躺在格別馬機關大門旁邊,也沒有人收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