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早在一九三九年蘇芬戰爭時期我國人民的這種厭戰情緒就已經暴露了。一度是史達林的親近助手、擔任過聯共(布)政治局書記兼組織部書記的b·l’·巴紮諾夫就曾經企圖利用人民的這種情緒:他把被俘的紅軍戰士交給逃亡的白俄軍官指揮,讓他們去與蘇軍對峙,不是為了讓他們去戰鬥,而是為了讓他們去說服蘇聯軍隊。他的這一試驗由於芬蘭突然宣布投降而未能進行到底。


    蘇德戰爭爆發了。那是在進行過令人窒息的農業集體化十年之後,在烏克蘭發生大瘟疫六年之後(六百萬人死於瘟疫,這事竟沒有為比鄰的歐洲所發現!),在內務部的惡魔肆行暴虐四年之後,在發布了有關生產的鐐銬性法規一年之後的事。這時國內各集中營裏總共關押著一千五百萬人,全體老年居民對革命前的生活仍然記憶猶新。在這種情況下,普通人民對於戰爭爆發的最合理、最自然的反應就是:可以端一口氣並且獲得解放了。最自然的感情就是:對本國政權的厭惡。所以,並不是因為我們的什麽“措手不及”或德國人的什麽“空軍和坦克部隊數量上的優勢”(順便說一下,當時蘇聯工農紅軍的各兵種在數量上都占優勢)就能夠那麽輕而易舉地造成災難性包圍圈的。(在別洛斯托克和斯摩.棱斯克兩地各有三十萬人,在勃良斯克和基輔各有六十五萬名武裝的男子漢被圍殲了!)整條整條的戰線垮掉了,逼得各野戰軍倉皇向縱深潰退。“這是俄國歷史上一千年來從未有過的、大概也是任何一個國家和任何一次戰爭中從未見過的潰敗。而且那個一錢不值的政權也就轉瞬間癱瘓了,它的臣民們像離開一具耷拉著腦袋的屍體一樣急忙地躲開了它。(許多區委會、市委會在五分鍾之內就全被吹散了,這使得史達林氣急敗壞。)一九四一年的這次震盪,本來是可以結束這個政權的(到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止,蘇聯一億五千萬人口中已經有六千萬不在史達林統治下了)。難怪我們在史達林的命令(一九四一年七月十六日,0019號)中聽到這樣的叫嚷;“在所有的(!)戰線上,都有大量(!)的人員甚至朝著敵人的方向(!)跑去,有的部隊剛一與敵人接觸就扔掉了武器!”(一九四一年七月初,被包圍在別洛斯托克的三十四萬俘虜中就有二十萬人投敵了!)史達林認為情況十分危急,以致不得不在一九四一年十月電請邱吉爾速派英軍二十五個師團到三十個師團在蘇聯領土登陸。曾有哪一個共產黨員比這更喪魂落魄過?


    看看這個時期的士氣吧:一九四一年八月二十二日,第四三六步兵團團長科諾諾夫少校公開對全團人員說他要投到德國人一邊去,加入解放軍以推翻史達林政權。他希望誌願者跟他一塊走。這時他不但沒有遇到反抗,而且是全團都跟著他走了!三個星期之後,科諾諾夫在對方建立了哥薩克誌願兵團(他本人就是頓河流域的哥薩克)。後來,當他到莫吉廖夫市近郊的戰俘營裏去招募誌願兵時,全營五千名紅軍戰俘中就有四千名立即表示願意跟他去,但是他沒法全要。——同年,關在提爾吉特市附近俘虜營裏的蘇聯戰俘的一半人(既一萬二千人)簽署了一份聲明,宣稱現在到了把戰爭變為國內戰爭的時候。


    我們也沒有忘記布良斯克州洛克奇地方的全民運動:他們在德國人到來之前就建立了不靠德國人的俄羅斯人自治機構,他們全州八個區一百多萬人口一直過著繁榮的生活。洛克奇人的要求是很明確的:成立俄羅斯人的民族政府;全占領區的俄國人自治;宣布俄國獨立,其國界應為一九三八年的國界;建立由俄國軍官指揮的解放軍。


    頓河哥薩克村鎮的居民捧著麵包和鹽迎接德國人的到來。他們可沒忘記共產黨是怎樣把他們十六歲到六十五歲的男人一個不留地殺光的。


    一九四一年八月,在盧加城十,列寧格勒醫學院學生馬丁諾夫斯基組織了一支遊擊隊,主要成員是蘇聯大學生。目標是擺脫共產主義。一九四一年九月,在波爾霍夫城下,不久前的列寧格勒研究生魯特琴科中尉建立了一支由列寧格勒(瓦西裏耶夫島)大學生及陷入包圍的士兵們組成的同樣的反共部隊。但是德國人把這支部隊拉去當德軍服務隊用了。


    一九四一年以前,蘇聯國民很自然地認為:外國軍隊的到來也就意味著共產主義製度的覆亡,外國軍隊的到來對我們來說不可能有別的意義。人們期待著一個能夠把他們從布爾什維主義下解放出來的政治綱領。


    難道走過了蘇維埃宣傳的密林,穿過了層層疊疊的希特勒軍隊之後,我們還能夠輕易地相信西方各盟國參加這次戰爭不是為了普遍的自由。而隻是為了他們自己的、西歐一地的自由嗎?難道會相信他們隻是為了反對納粹主義和更好地利用蘇軍的力重,將來如何就不聞不問了嗎?相反,我們會相信我們的盟國將忠於自由原則本身,將不會再把我們拋回最壞的專製下麵去,這不是更加自然嗎?……不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我們曾為這些盟國出生入死,而它們當年卻置我軍的潰亡於不顧而急於保全自己。是有過這種經驗,但這個經驗過於嚴酷,以至於叫人心裏難以接受。


    我們已經根據自身的體驗學會了不再相信任何蘇聯的宣傳了。因此,我們也就自然而然地不相信那些關於納粹分子想把俄國變為殖民地、想把我國人民變為德國人的奴隸的童話了,因為實在難以設想二十世紀的人類頭腦中還會有這般荒唐的想法。在沒有親身經歷之前是不可能相信這些的。還有,一九四二年在奧辛托爾夫成立了一支俄羅斯人的新編部隊,它募集到的誌願兵遠遠超過部隊定額。在斯摩棱斯克地區和白俄羅斯,農民為了保衛農村,並且為了對付莫斯科指揮下的遊擊隊的襲擊,自己組織起了“民警”隊,人數達到十萬人(後來德國人害怕了,禁止了他們的活動)。甚至到了一九四三年春天,弗拉索夫到斯摩棱斯克和普斯科夫兩地去進行宣傳活動時,還受到了普遍的歡迎。當時人們還在期待:什麽時候才能有我們自己的獨立的政府和獨立的軍隊呢?我有證據可以證明,當時普斯科夫州波熱列維茨區的農村居民是多麽歡迎駐在當地的弗拉索夫部隊,那個部隊不搶劫,不打罵,穿的是舊式俄軍製服,幫助農民收割莊稼。所以,這支部隊曾被當做俄國人自己的非集體農莊的政權。不少普通居民誌願報名參加了這支隊伍(就像在洛克奇報名參加沃斯克博伊尼科夫的隊伍一樣)。這難道還不值得想一想嗎?他們有什麽必要這樣幹呢?他們並不是呆在俘虜營裏的呀!而且德國人是禁止弗拉索夫擴充隊伍的呀(德國人說:叫他們去當警察吧!)。直到一九四三年的三月,哈爾科夫市近郊的一個俘虜營裏還有人在宣讀關於(假的)弗拉索夫運動的傳單,其結果竟有七百三十名軍官簽名要求參加俄國解放軍!而且這是在他們經歷了整整兩年的戰爭之後,其中’戶少人還是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的英雄呢,包括一些師長、旅長和團政委在內!還應該指出,當時這個俘虜營裏的人是能吃得很飽的,因此,絕不是飢餓時的絕望迫使他們簽名的。(但是,這七百三十個簽名者中的七百二十二人竟然直到戰爭結束時也沒有被釋放出來並吸收他們參加活動,這足以證明德國人遲鈍到了什麽程度。)甚至到了一九四三年,還有許多萬人從蘇聯地區成群結隊地跟著退卻的德軍逃亡:人們就是不想留在共產主義統治之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拉格群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俄]亞歷山大·索忍尼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俄]亞歷山大·索忍尼辛並收藏古拉格群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