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便又是那出官兵捕快來驅散觀眾捉拿演員的老戲碼。可這次他們誰也能沒找到目標——都聽見戲台那邊鼎沸的人聲和喧嚷的絲竹了,可走來走去就是不到,官兵們就像被狐狸惑住,陷進迷魂陣裏一樣,在香川的大街小巷兜兜轉轉,就是不到了目的地。他們之中甚至有人說,在那些幽暗的轉角、昏昧的燈下,不斷看見高月坡與一位白衣女子親密恬淡地並肩偕行,待人急追過去想要捉拿,那身影突然一閃而逝,官兵們就是這樣被越帶越遠。
知府老爺哪裏肯接受這種說辭,變本加厲地急命嚴查,沒想到卻是朝令夕改——傳說深夜他關著房門正在燈下草擬相關文書,一位頭戴赤金點翠蝴蝶簪的白衣婦人突然憑空出現在案前。知府老爺還沒來得及嗬斥質問,就發現自己竟已置身於無邊血海中央的一座白石平橋上,被呼號慘叫、身軀殘碎的怨魂包圍……
若不是曳著千葉蓮花瓣般薄紅裙擺的天女,手持長柄金印,控著全身鋼鐵皮毛、威光凜凜的獨角神獸從天而降,那知府怕是永遠看不到第二天的日出了。奇妙的是當時他隻覺得獨角神獸異常眼熟,後來才發現,它竟和官衙大門口的青石獬豸毫無二致!
自此這位知府也就冷了心思,不再對這部戲窮究不放了。
當這段逸聞傳入阿鸞和清曉耳中的時候,他們卻不能一笑置之——那荷衣天女定然是香川城兩界的守護者“蓮華姬”,她既然已修復朱印出關了,卻為何至今依舊音信全無?
而想要奪取知府性命的白衣婦人定是“厄物”,可是她為什麽要為月坡的《波曇華》出頭?按照異界的法則,凡事必有因果,其間必然還有什麽千絲萬縷的秘緣尚未被揭開。
未來還隱身於在混沌之中,但少年們隱隱感覺到,大幕已經開啟,更加恢宏壯闊但卻波詭雲譎的命運,正一步一步在他們麵前徐徐展開……
後記 莫駭泥犁多變相
離我家三四站路車程,步行約二十分鍾遠的地方有條彌陀巷,巷內有清代“朱草詩林”舊跡,那是座狹小的院落,與揚州眾多鹽商巨賈的豪宅嘉苑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以至屢屢路過的我到今天也沒弄清它的大門究竟在深巷何處,但這小院曾經的主人卻格外聲名赫赫,他是才華橫溢又身世傳奇的畫壇巨擘,也是這部小說主角阿鸞的原型——羅聘羅兩峰。
忝稱原型,其實阿鸞根本不能望羅兩峰之項背。兩峰祖籍安徽歙縣,但生養死葬卻都在揚州,私心揣度他未必不會像朱自清先生那樣,自稱“我是揚州人”,更何況他還是名動天下的“揚州八怪”之殿軍。
“揚州八怪”究竟有哪些成員歷來說法不一,但兩峰為其中最年輕的一位卻已是定論。之所以將這群畫林豪傑稱為“八怪”,除了驚世駭俗的審美取向和藝術風格之外,還因為他們幾乎每一個都有癖性上的狂怪畸零之處,然而比起或憨癲癡絕、或放浪形骸的前輩們,兩峰就性格而言算是細膩平和的,但是他卻也有著足以稱“怪”的特徵,那就是傳說中的“青眼睛”。
“眸子炯炯”、“雙瞳如水”,這是翁方綱筆下的兩峰,紀曉嵐說得更明白:“揚州羅兩峰,目能視鬼”,朱純孝的詩句則一擊雙響,謂其“一雙碧眼慣搜奇”。就是這能視鬼的青眼睛觸發了我最初的靈感,令“阿鸞”的輪廓朦朧的浮現在眼前。從某種程度上說,兩峰也是所謂的“燃犀”吧——就像溫嶠在牛渚水濱點燃犀角照映幽冥水族那樣,兩峰以他的青眼洞悉了人世與彼岸的真相,更用妙筆繪形繪影的描拓而出,於是便有了鬼斧神工的《鬼趣圖》冊頁。
在氣勢磅礴的《劍閣圖》和妙韻天成的《二色梅花圖》等作品麵前,《鬼趣圖》冊頁也許稱不上羅兩峰最傑出的作品,但算作他最具神秘感也最富獨特性的作品是不為過的。當年兩峰入京,《鬼趣圖》冊頁正是他的自薦信、敲門磚,這僅有八幅的小品一出便震動帝都,包括紀昀、袁枚、翁方綱等當世名臣、名士、名儒在內的百多位文人爭相題詠,最後竟達八十四篇,兩三萬言之巨。可兩峰自己卻一反常理,並未留款也不曾為此作寫下片言隻字,然而他對這套冊頁又格外珍視,至死都沒讓它們離開過身邊。
而較之傳聞逸事,《鬼趣圖》冊頁本身更是妙不可言,這八幅小影迷離變幻:有紅顏絕色之鬼、有形銷骨立之鬼、有白骨嶙峋之鬼、有煙形霧態之鬼……其貌栩栩如生,其趣入骨三分。有意思的是第六幅中頭大如鬥之鬼,他屢屢被一衣帶水鄰邦的畫家們引入浮世繪畫作,甚至今市子《百鬼夜行抄》中《雪路》一章裏也能看到他的身影——匍匐在被袱之上,循著氣息呼叫著“蝸牛在哪裏”。
一一看來,這組鬼怪變相圖不真不假、不幻不實、不有不無,簡直就像是附著著魔性一般,會在你看第一眼的時候攫住你,會在你細細欣賞的時候沉溺你。這便是《鬼趣圖》之“趣”吧。雖然所謂的“鬼趣”當為鬼道,為佛教輪迴六道之一,但我以為在這裏亦可解作“趣味”之“趣”——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
閑來玩味《鬼趣圖》冊頁之“趣”,有人說所畫正為青眸兩峰親眼所見,謂“這就是鬼”;有人說這分明是燭照塵世借幻諷真,謂“這就是人”。其實人而鬼、鬼而人,是人是鬼究竟有多少區別呢?更何況兩峰生活的時代,本來就是個“鬼怪橫行”的時代。
知府老爺哪裏肯接受這種說辭,變本加厲地急命嚴查,沒想到卻是朝令夕改——傳說深夜他關著房門正在燈下草擬相關文書,一位頭戴赤金點翠蝴蝶簪的白衣婦人突然憑空出現在案前。知府老爺還沒來得及嗬斥質問,就發現自己竟已置身於無邊血海中央的一座白石平橋上,被呼號慘叫、身軀殘碎的怨魂包圍……
若不是曳著千葉蓮花瓣般薄紅裙擺的天女,手持長柄金印,控著全身鋼鐵皮毛、威光凜凜的獨角神獸從天而降,那知府怕是永遠看不到第二天的日出了。奇妙的是當時他隻覺得獨角神獸異常眼熟,後來才發現,它竟和官衙大門口的青石獬豸毫無二致!
自此這位知府也就冷了心思,不再對這部戲窮究不放了。
當這段逸聞傳入阿鸞和清曉耳中的時候,他們卻不能一笑置之——那荷衣天女定然是香川城兩界的守護者“蓮華姬”,她既然已修復朱印出關了,卻為何至今依舊音信全無?
而想要奪取知府性命的白衣婦人定是“厄物”,可是她為什麽要為月坡的《波曇華》出頭?按照異界的法則,凡事必有因果,其間必然還有什麽千絲萬縷的秘緣尚未被揭開。
未來還隱身於在混沌之中,但少年們隱隱感覺到,大幕已經開啟,更加恢宏壯闊但卻波詭雲譎的命運,正一步一步在他們麵前徐徐展開……
後記 莫駭泥犁多變相
離我家三四站路車程,步行約二十分鍾遠的地方有條彌陀巷,巷內有清代“朱草詩林”舊跡,那是座狹小的院落,與揚州眾多鹽商巨賈的豪宅嘉苑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以至屢屢路過的我到今天也沒弄清它的大門究竟在深巷何處,但這小院曾經的主人卻格外聲名赫赫,他是才華橫溢又身世傳奇的畫壇巨擘,也是這部小說主角阿鸞的原型——羅聘羅兩峰。
忝稱原型,其實阿鸞根本不能望羅兩峰之項背。兩峰祖籍安徽歙縣,但生養死葬卻都在揚州,私心揣度他未必不會像朱自清先生那樣,自稱“我是揚州人”,更何況他還是名動天下的“揚州八怪”之殿軍。
“揚州八怪”究竟有哪些成員歷來說法不一,但兩峰為其中最年輕的一位卻已是定論。之所以將這群畫林豪傑稱為“八怪”,除了驚世駭俗的審美取向和藝術風格之外,還因為他們幾乎每一個都有癖性上的狂怪畸零之處,然而比起或憨癲癡絕、或放浪形骸的前輩們,兩峰就性格而言算是細膩平和的,但是他卻也有著足以稱“怪”的特徵,那就是傳說中的“青眼睛”。
“眸子炯炯”、“雙瞳如水”,這是翁方綱筆下的兩峰,紀曉嵐說得更明白:“揚州羅兩峰,目能視鬼”,朱純孝的詩句則一擊雙響,謂其“一雙碧眼慣搜奇”。就是這能視鬼的青眼睛觸發了我最初的靈感,令“阿鸞”的輪廓朦朧的浮現在眼前。從某種程度上說,兩峰也是所謂的“燃犀”吧——就像溫嶠在牛渚水濱點燃犀角照映幽冥水族那樣,兩峰以他的青眼洞悉了人世與彼岸的真相,更用妙筆繪形繪影的描拓而出,於是便有了鬼斧神工的《鬼趣圖》冊頁。
在氣勢磅礴的《劍閣圖》和妙韻天成的《二色梅花圖》等作品麵前,《鬼趣圖》冊頁也許稱不上羅兩峰最傑出的作品,但算作他最具神秘感也最富獨特性的作品是不為過的。當年兩峰入京,《鬼趣圖》冊頁正是他的自薦信、敲門磚,這僅有八幅的小品一出便震動帝都,包括紀昀、袁枚、翁方綱等當世名臣、名士、名儒在內的百多位文人爭相題詠,最後竟達八十四篇,兩三萬言之巨。可兩峰自己卻一反常理,並未留款也不曾為此作寫下片言隻字,然而他對這套冊頁又格外珍視,至死都沒讓它們離開過身邊。
而較之傳聞逸事,《鬼趣圖》冊頁本身更是妙不可言,這八幅小影迷離變幻:有紅顏絕色之鬼、有形銷骨立之鬼、有白骨嶙峋之鬼、有煙形霧態之鬼……其貌栩栩如生,其趣入骨三分。有意思的是第六幅中頭大如鬥之鬼,他屢屢被一衣帶水鄰邦的畫家們引入浮世繪畫作,甚至今市子《百鬼夜行抄》中《雪路》一章裏也能看到他的身影——匍匐在被袱之上,循著氣息呼叫著“蝸牛在哪裏”。
一一看來,這組鬼怪變相圖不真不假、不幻不實、不有不無,簡直就像是附著著魔性一般,會在你看第一眼的時候攫住你,會在你細細欣賞的時候沉溺你。這便是《鬼趣圖》之“趣”吧。雖然所謂的“鬼趣”當為鬼道,為佛教輪迴六道之一,但我以為在這裏亦可解作“趣味”之“趣”——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
閑來玩味《鬼趣圖》冊頁之“趣”,有人說所畫正為青眸兩峰親眼所見,謂“這就是鬼”;有人說這分明是燭照塵世借幻諷真,謂“這就是人”。其實人而鬼、鬼而人,是人是鬼究竟有多少區別呢?更何況兩峰生活的時代,本來就是個“鬼怪橫行”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