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的春季來得總是很晚,持續時間也很短,與秋季一樣,漫長的總是冬季,以及夏季。
王倫坐鎮黃龍府,在他的主持下,遼東、吉林二行省已經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均田,頗有一些漢軍士兵被東北的黑土地所吸引,情願留下來。
來自潭州長沙府的聶十九就很猶豫,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他的家族人丁頗為興旺,而且他也是家中的餘丁。
為了吸引鼓勵漢軍將士留在東北,王倫以朝廷名義給出的待遇相當優厚,隻要官兵願意遷籍至遼東,皆官升一級,朝廷負責派人手修蓋房屋,或者發放一筆安家補助,即便是最基層的士兵,若願意留下,朝廷便負責進行培訓,可以就近在地方為官吏。
為了彌合南北,王倫特意從諸南方行省抽調兵力北上,湖南行省人口眾多,隻是路途遙遠,故而隻抽調了兩千人,都是漢軍中的弓弩手。
聶十九還記得他從長沙府集合,向北到了洞庭湖,然後就一直坐船,從洞庭湖進入長江,沿著長江一直抵達了姑蘇府的水師駐地,休整了半個月,然後繼續坐船出海,沿著海岸到達了蓬萊府。
又休整了數日,便繼續坐船,從蓬萊府到達了旅順府,本以為可以走陸路了,卻仍舊還是坐船,從遼東半島西部北上,在盧龍港下船,然後向皇帝陛下的大營進發。
這是聶十九第一次出長沙府城,他第一次意識到,原來這世界竟然如此廣闊,我大漢的疆域竟然如此遼闊!
而東北這塊土地,在千年以前的西漢王朝,中原漢人就已經踏足此地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聶十九第一次深深地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那種樸素的自豪感就此再也揮之不去。
聶十九等湖南兵驚歎於朝廷管轄的疆域之大,與他們營地相鄰的湖北兵卻表現得風輕雲淡,甚至“謙虛”地表示,漢軍反攻東北,這才打到哪裏啊?
破胡侯陳湯陳子公聽說過吧?西漢元帝時出任西域都護府副校尉,領兵擊殺郅支單於的那個!
陳子公帶領的將士,那就是我們湖北兵,我們的祖先在西域命名了一條楚河!這東北離中原,能有西域離中原遠麽?
我們湖北兵,還要跟著皇帝陛下的大旗,再次殺回到楚河,將詩仙李白的出生地奪回來!
湖南兵頓時不樂意了,怎麽地?我湖南就不算楚地了?陳子公帶領的楚兵,說不定還有我們湖南人的祖先呢!
對此湖北兵並無異議,陛下不是發過話了嘛,“地不分南北,皆為漢人”,咱們祖先能夠辦到的事情,憑什麽後人做不到?
聶十九雖然很想留下來,他已經相中了黃龍府西南的一塊地,那裏離山林不遠,閑暇時還能去山野中圍獵,多暢快的一件事啊!
隻是湖南兵多是從諸府抽調而來的,並不是所有的湖南兵都願意留下來,畢竟剛剛經曆了一個冬季,遼東實在太冷了,與中原相比,說一句苦寒之地一點兒也不過分!
要知道王倫在消滅了完顏吳乞買後,立刻就全軍停止進攻,全力準備過冬,搭設木屋、鋪建火炕、砍伐木柴,又準備了相當一批過冬的物資,但仍舊有大量的南方兵被凍得生了瘡。
聶十九最終還是沒有選擇留下,因為他打聽過了,願意留下的漢軍士兵,多是河東、河北以及山東人,他一個湖南人就顯得太格格不入了,如果能夠多一個同伴留下就好了!
王倫並沒有強製要求漢軍將士留下,他隻是將許多土地劃定為國有農場,許諾將士們屯墾,以三年為期,就可以調回內地。
他很清楚,強迫留人是不可行的,這必然會引起官兵們的強烈不滿,甚至可以預見,一旦他動身回朝,東北地區就會立刻出現大量逃兵。
所以王倫寧肯以利誘之,以優惠的政策、待遇吸引百姓、官員、士兵們主動留下或者遷徙而來,隻有這樣遼東才會徹底變為中原熟地。
這必然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是不能操之過急的。
故而在派出了將領繼續追擊幾個完顏之後,王倫便輪番抽調駐守在會寧府至黃龍府的漢軍,協助修建村寨、修繕驛站、開墾荒田,他的目的是要讓東北地區,尤其是吉林行省盡快恢複農業生產。
相比之下,遼東多為熟地,而且山東行省已經有不少百姓主動從海路向遼南遷徙,而河北百姓則更喜歡從遼西走廊向東而來。
王倫主導下的新漢版“闖關東”,已經初見雛形。
自開春以來,王倫就不斷行文,要求在京的許貫忠等留守重臣,將大量朝廷財政收入向東北的兩個行省轉移,前金國士兵俘虜為官奴繼續修繕官道,王倫也不斷派出將領至諸府,負責清剿金國殘餘勢力,打擊土匪,維護治安。
在漢軍的政策吸引下,陸續從山林之間遷徙出了大小十多個部落,總人數雖然連三千都不到,但王倫並不刻意區別對待,隻要這些部落民願意接受中原王朝的統治,他就下令造冊編入官府的管轄之中。
朱武忙碌得幾乎就沒有在黃龍府停留過,他需要到諸府實地考察,從而選定那些地方要設立都督府,駐軍營地選在何處,朝廷需要派駐多少士兵。
最讓王倫歡喜的,是河東行省緊急送來的一封奏折,經過數年對太行山的梳理,河東行省又搜出來數千山民,願意下山,隻是河東的土地大多均分完畢,本地官員說服了這些山民,願意來遼東入戶。
天下諸行省凡多山的府縣,幾乎都存在著一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山民眾多。為了躲避戰亂,為了躲避官府的盤剝,許多百姓寧肯躲藏到山林之中,這讓朝廷治理地方添了許多難度。
所以哪怕隻有一戶山民願意從山裏走出來,王倫都非常高興,因為這意味著朝廷的治民政策,終於打動了天下最頑固的那一群人。
入春之後,王倫從黃龍府下達的另外一條聖旨,在大定、臨潢諸府附近的草原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天子有旨,凡漠南諸部諸帳百姓,其家中男,皆可以入遼東,為朝廷效力!
王倫坐鎮黃龍府,在他的主持下,遼東、吉林二行省已經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均田,頗有一些漢軍士兵被東北的黑土地所吸引,情願留下來。
來自潭州長沙府的聶十九就很猶豫,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他的家族人丁頗為興旺,而且他也是家中的餘丁。
為了吸引鼓勵漢軍將士留在東北,王倫以朝廷名義給出的待遇相當優厚,隻要官兵願意遷籍至遼東,皆官升一級,朝廷負責派人手修蓋房屋,或者發放一筆安家補助,即便是最基層的士兵,若願意留下,朝廷便負責進行培訓,可以就近在地方為官吏。
為了彌合南北,王倫特意從諸南方行省抽調兵力北上,湖南行省人口眾多,隻是路途遙遠,故而隻抽調了兩千人,都是漢軍中的弓弩手。
聶十九還記得他從長沙府集合,向北到了洞庭湖,然後就一直坐船,從洞庭湖進入長江,沿著長江一直抵達了姑蘇府的水師駐地,休整了半個月,然後繼續坐船出海,沿著海岸到達了蓬萊府。
又休整了數日,便繼續坐船,從蓬萊府到達了旅順府,本以為可以走陸路了,卻仍舊還是坐船,從遼東半島西部北上,在盧龍港下船,然後向皇帝陛下的大營進發。
這是聶十九第一次出長沙府城,他第一次意識到,原來這世界竟然如此廣闊,我大漢的疆域竟然如此遼闊!
而東北這塊土地,在千年以前的西漢王朝,中原漢人就已經踏足此地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聶十九第一次深深地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那種樸素的自豪感就此再也揮之不去。
聶十九等湖南兵驚歎於朝廷管轄的疆域之大,與他們營地相鄰的湖北兵卻表現得風輕雲淡,甚至“謙虛”地表示,漢軍反攻東北,這才打到哪裏啊?
破胡侯陳湯陳子公聽說過吧?西漢元帝時出任西域都護府副校尉,領兵擊殺郅支單於的那個!
陳子公帶領的將士,那就是我們湖北兵,我們的祖先在西域命名了一條楚河!這東北離中原,能有西域離中原遠麽?
我們湖北兵,還要跟著皇帝陛下的大旗,再次殺回到楚河,將詩仙李白的出生地奪回來!
湖南兵頓時不樂意了,怎麽地?我湖南就不算楚地了?陳子公帶領的楚兵,說不定還有我們湖南人的祖先呢!
對此湖北兵並無異議,陛下不是發過話了嘛,“地不分南北,皆為漢人”,咱們祖先能夠辦到的事情,憑什麽後人做不到?
聶十九雖然很想留下來,他已經相中了黃龍府西南的一塊地,那裏離山林不遠,閑暇時還能去山野中圍獵,多暢快的一件事啊!
隻是湖南兵多是從諸府抽調而來的,並不是所有的湖南兵都願意留下來,畢竟剛剛經曆了一個冬季,遼東實在太冷了,與中原相比,說一句苦寒之地一點兒也不過分!
要知道王倫在消滅了完顏吳乞買後,立刻就全軍停止進攻,全力準備過冬,搭設木屋、鋪建火炕、砍伐木柴,又準備了相當一批過冬的物資,但仍舊有大量的南方兵被凍得生了瘡。
聶十九最終還是沒有選擇留下,因為他打聽過了,願意留下的漢軍士兵,多是河東、河北以及山東人,他一個湖南人就顯得太格格不入了,如果能夠多一個同伴留下就好了!
王倫並沒有強製要求漢軍將士留下,他隻是將許多土地劃定為國有農場,許諾將士們屯墾,以三年為期,就可以調回內地。
他很清楚,強迫留人是不可行的,這必然會引起官兵們的強烈不滿,甚至可以預見,一旦他動身回朝,東北地區就會立刻出現大量逃兵。
所以王倫寧肯以利誘之,以優惠的政策、待遇吸引百姓、官員、士兵們主動留下或者遷徙而來,隻有這樣遼東才會徹底變為中原熟地。
這必然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是不能操之過急的。
故而在派出了將領繼續追擊幾個完顏之後,王倫便輪番抽調駐守在會寧府至黃龍府的漢軍,協助修建村寨、修繕驛站、開墾荒田,他的目的是要讓東北地區,尤其是吉林行省盡快恢複農業生產。
相比之下,遼東多為熟地,而且山東行省已經有不少百姓主動從海路向遼南遷徙,而河北百姓則更喜歡從遼西走廊向東而來。
王倫主導下的新漢版“闖關東”,已經初見雛形。
自開春以來,王倫就不斷行文,要求在京的許貫忠等留守重臣,將大量朝廷財政收入向東北的兩個行省轉移,前金國士兵俘虜為官奴繼續修繕官道,王倫也不斷派出將領至諸府,負責清剿金國殘餘勢力,打擊土匪,維護治安。
在漢軍的政策吸引下,陸續從山林之間遷徙出了大小十多個部落,總人數雖然連三千都不到,但王倫並不刻意區別對待,隻要這些部落民願意接受中原王朝的統治,他就下令造冊編入官府的管轄之中。
朱武忙碌得幾乎就沒有在黃龍府停留過,他需要到諸府實地考察,從而選定那些地方要設立都督府,駐軍營地選在何處,朝廷需要派駐多少士兵。
最讓王倫歡喜的,是河東行省緊急送來的一封奏折,經過數年對太行山的梳理,河東行省又搜出來數千山民,願意下山,隻是河東的土地大多均分完畢,本地官員說服了這些山民,願意來遼東入戶。
天下諸行省凡多山的府縣,幾乎都存在著一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山民眾多。為了躲避戰亂,為了躲避官府的盤剝,許多百姓寧肯躲藏到山林之中,這讓朝廷治理地方添了許多難度。
所以哪怕隻有一戶山民願意從山裏走出來,王倫都非常高興,因為這意味著朝廷的治民政策,終於打動了天下最頑固的那一群人。
入春之後,王倫從黃龍府下達的另外一條聖旨,在大定、臨潢諸府附近的草原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天子有旨,凡漠南諸部諸帳百姓,其家中男,皆可以入遼東,為朝廷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