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西北禁軍曲端部的調動,隻是樞密院對金國作戰計劃的一部分,懷來之戰讓中山都督府必須休整一番,同樣地,應州之戰讓秦明的雁門都督府也得休整一下,補充新兵入伍。
朝廷對西北禁軍的抽調是很嚴謹的,王倫可不會再犯趙佶的錯誤,為了燕京就兩次抽調西軍精銳,雖然眼下西夏服軟,但王倫仍舊保持了極高的警惕。
大量的前宋禁軍、廂軍被整編為隻負責修路的建築隊,朝廷將他們視為發工資的國家工人,分派到長江以北各個行省,負責在前宋基礎上對官道、驛站進行修繕和維護。
趙不試與李光以及歐鵬負責的淮河治理工程也仍舊在繼續著,朝廷前後用人工八萬餘次,目前已經從淮河上遊不斷向東入海口推進。
於是朝廷每年的賦稅收入,支出方麵的大頭,除了北伐之外,就是修路、治淮。
王定六也與工部配合,對被掌握在朝廷手中的黃河中下遊段開始了考察,但王倫暫時沒有打算大規模治理黃河,實在是這條母親河太不穩定了。
而且由於河套平原以及黃河上遊被西夏占據,遼國人沒有環保的意識,西夏人為了生存,對河套平原的植被破壞相當嚴重,導致土地荒漠化極其嚴重,水土流失更加嚴重。
陝西行省綏德府北部的積沙,已經開始向新漢境內蔓延,這裏在隋唐以前曾是草原民族的遊牧地,但隨著唐朝對植被的無休止破壞,大名鼎鼎的毛烏素沙漠已經開始成型。
對此王倫唯一能想到的可行的對策就是植樹,反正他在山東行省已經有過一個“植樹將軍”的綽號,也不差“植樹皇帝”這樣的戲稱了。
故而綏德、延安兩府的西北禁軍,從去年春天開始,就有了新的任務,那就是挑選水源相對充足的地方,朝廷鼓勵多種樹,並將存活樹木的數量定為軍功。
了解得越多,王倫就越發感歎,明明南北兩宋是華夏相當關鍵的時期,宗教入侵、植被、荒漠化等一係列問題,本應該由一個大一統王朝來嚐試解決,但兩宋積弱,北方從遼、金到蒙古,最後變成大元朝,二三百年的時間就被浪費了。
為了保存前宋遺留到現在的樹林植被,王倫從梁山剛剛占據河東,就開始大力推廣煤炭,對河東行省進行煤炭的大規模探測、尋找和開挖,並不斷整合前宋針對各種礦場所設的“監”。
從周朝時期,華夏王朝就形成了“大政府”的傳統,朝廷什麽事務都要管。但由於通訊、科技手段的落後,許多地方事務是中央朝廷無法及時解決的,於是權力就開始下移,經過世家向科舉耕讀之家的轉變後,皇權反而愈發被地方權力侵占,在事實上成為了“小政府”。
所以王倫要執意推動吏員考試、官吏改革,讓官吏一體,打通吏員上升為官的通道,因為隻有將小吏這一帝國基層群體納入朝廷管轄範圍,中央的權威才能夠不斷下沉。
這也是王倫不住為兩宋惋惜的另外幾個原因之一,南北兩宋的文官勢力固然強大,但還沒有強大到似明朝時期,小吏群體也沒有完全被地方把持。
明朝一切的原因仍舊可以追溯到元朝,因為蒙古人根本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所以不斷把中央權力下放,比如推行包稅製,比如廢除科舉,前者讓地方擁有了財權,後者讓小吏成為了世襲。
所以前宋遺留的製度,有相當一部分需要大改,這就讓新朝的改革措施,相比王安石變法都顯得更加激進了起來。
隻要改革,必然觸動相當一部分既得利益集團們的利益,肯定是要遭到反對的,所以朝堂之上的反對聲音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從這一點而言,王倫甚至比完顏吳乞買更渴望戰爭,尤其是能夠勝利的戰爭,這樣他才能夠靠著強大的武力壓迫,壓製並分化內部的反對派,從而讓改革繼續推行。
於是洪武五年的元旦節一過,天下再度忙碌了起來,南糧北調、海路、陸路官道上,向北方而去的車隊一批接著一批。
新州西南,韓世忠與匆匆趕來的林衝等將領會麵,準備徹底將燕雲十六州全部光複。
如今燕雲十六州隻剩下武、儒、大半個新、小半個媯州還在金國手裏,隻要燕雲光複,新漢就完全掌握了北伐金國的主動權,因為可以通過武州方向殺向草原,通過遼西走廊殺向遼東,再也不用被金國動不動就攔在門口了。
應州之戰過於慘烈,完顏宗翰不得不退入中京道境內,他還有反擊的餘力,而且金兵可以從武州北的草原東西馳騁,尋找機會向南。
所以接下來的大戰,韓世忠必須防備完顏婁室的騎兵,協助配合林衝在正麵對完顏宗望發起的反攻。
大同府被光複後,河東邊軍全麵北進,駐紮在了北長城沿線,這也是朝廷要抽調西北禁軍的原因,防線過長,缺乏兵力了。
從漢金兩國開戰以來,朝廷抽調的幾乎都是河北、河東、陝西、山東以及河南五個北方行省的兵力,河南兵隻抽調了北麵的幾個府,並未影響到淮河流域。
但這一次淮北、淮南、湖北三行省的兵力也被抽調,開始陸續向東京城方向集結,顯然朝廷認為,是時候來一次更大規模的戰役了。
韓世忠進駐雲州大同府東麵,這讓林衝也放下心來,完顏宗望的謹慎,讓漢軍始終無法對金國西京道形成合圍,畢竟坐鎮草原的完顏婁室真的不是擺設。
眼下韓世忠全力對付完顏婁室,河北邊軍也不用擔心被兩麵夾擊,也終於可以放心大膽地推進了。
於是三月中旬,隨著北方天氣逐漸回暖,後勤補充充足的河北邊軍,再次積極行動了起來。
首先發作的仍舊是遼西走廊來州方向的嶽飛,嶽飛領兵再度殺向了錦州,逼得完顏吳乞買連忙抽調遼東軍隊前往支援。
對於錦州城,嶽飛已經很是熟悉,對於如何攻打這座堅城,嶽飛也早有打算。
他在來州沉寂的這一段時間並沒有閑著,漢軍的巡邏隊已經向北越過了燕山山脈,朝廷的各個情報機構也從未停止過對金國的滲透,探子收買的遼東契丹人、漢人,以及少量高麗人,將眾多情報都傳遞了出來。
於是錦州之戰再度爆發。
朝廷對西北禁軍的抽調是很嚴謹的,王倫可不會再犯趙佶的錯誤,為了燕京就兩次抽調西軍精銳,雖然眼下西夏服軟,但王倫仍舊保持了極高的警惕。
大量的前宋禁軍、廂軍被整編為隻負責修路的建築隊,朝廷將他們視為發工資的國家工人,分派到長江以北各個行省,負責在前宋基礎上對官道、驛站進行修繕和維護。
趙不試與李光以及歐鵬負責的淮河治理工程也仍舊在繼續著,朝廷前後用人工八萬餘次,目前已經從淮河上遊不斷向東入海口推進。
於是朝廷每年的賦稅收入,支出方麵的大頭,除了北伐之外,就是修路、治淮。
王定六也與工部配合,對被掌握在朝廷手中的黃河中下遊段開始了考察,但王倫暫時沒有打算大規模治理黃河,實在是這條母親河太不穩定了。
而且由於河套平原以及黃河上遊被西夏占據,遼國人沒有環保的意識,西夏人為了生存,對河套平原的植被破壞相當嚴重,導致土地荒漠化極其嚴重,水土流失更加嚴重。
陝西行省綏德府北部的積沙,已經開始向新漢境內蔓延,這裏在隋唐以前曾是草原民族的遊牧地,但隨著唐朝對植被的無休止破壞,大名鼎鼎的毛烏素沙漠已經開始成型。
對此王倫唯一能想到的可行的對策就是植樹,反正他在山東行省已經有過一個“植樹將軍”的綽號,也不差“植樹皇帝”這樣的戲稱了。
故而綏德、延安兩府的西北禁軍,從去年春天開始,就有了新的任務,那就是挑選水源相對充足的地方,朝廷鼓勵多種樹,並將存活樹木的數量定為軍功。
了解得越多,王倫就越發感歎,明明南北兩宋是華夏相當關鍵的時期,宗教入侵、植被、荒漠化等一係列問題,本應該由一個大一統王朝來嚐試解決,但兩宋積弱,北方從遼、金到蒙古,最後變成大元朝,二三百年的時間就被浪費了。
為了保存前宋遺留到現在的樹林植被,王倫從梁山剛剛占據河東,就開始大力推廣煤炭,對河東行省進行煤炭的大規模探測、尋找和開挖,並不斷整合前宋針對各種礦場所設的“監”。
從周朝時期,華夏王朝就形成了“大政府”的傳統,朝廷什麽事務都要管。但由於通訊、科技手段的落後,許多地方事務是中央朝廷無法及時解決的,於是權力就開始下移,經過世家向科舉耕讀之家的轉變後,皇權反而愈發被地方權力侵占,在事實上成為了“小政府”。
所以王倫要執意推動吏員考試、官吏改革,讓官吏一體,打通吏員上升為官的通道,因為隻有將小吏這一帝國基層群體納入朝廷管轄範圍,中央的權威才能夠不斷下沉。
這也是王倫不住為兩宋惋惜的另外幾個原因之一,南北兩宋的文官勢力固然強大,但還沒有強大到似明朝時期,小吏群體也沒有完全被地方把持。
明朝一切的原因仍舊可以追溯到元朝,因為蒙古人根本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所以不斷把中央權力下放,比如推行包稅製,比如廢除科舉,前者讓地方擁有了財權,後者讓小吏成為了世襲。
所以前宋遺留的製度,有相當一部分需要大改,這就讓新朝的改革措施,相比王安石變法都顯得更加激進了起來。
隻要改革,必然觸動相當一部分既得利益集團們的利益,肯定是要遭到反對的,所以朝堂之上的反對聲音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從這一點而言,王倫甚至比完顏吳乞買更渴望戰爭,尤其是能夠勝利的戰爭,這樣他才能夠靠著強大的武力壓迫,壓製並分化內部的反對派,從而讓改革繼續推行。
於是洪武五年的元旦節一過,天下再度忙碌了起來,南糧北調、海路、陸路官道上,向北方而去的車隊一批接著一批。
新州西南,韓世忠與匆匆趕來的林衝等將領會麵,準備徹底將燕雲十六州全部光複。
如今燕雲十六州隻剩下武、儒、大半個新、小半個媯州還在金國手裏,隻要燕雲光複,新漢就完全掌握了北伐金國的主動權,因為可以通過武州方向殺向草原,通過遼西走廊殺向遼東,再也不用被金國動不動就攔在門口了。
應州之戰過於慘烈,完顏宗翰不得不退入中京道境內,他還有反擊的餘力,而且金兵可以從武州北的草原東西馳騁,尋找機會向南。
所以接下來的大戰,韓世忠必須防備完顏婁室的騎兵,協助配合林衝在正麵對完顏宗望發起的反攻。
大同府被光複後,河東邊軍全麵北進,駐紮在了北長城沿線,這也是朝廷要抽調西北禁軍的原因,防線過長,缺乏兵力了。
從漢金兩國開戰以來,朝廷抽調的幾乎都是河北、河東、陝西、山東以及河南五個北方行省的兵力,河南兵隻抽調了北麵的幾個府,並未影響到淮河流域。
但這一次淮北、淮南、湖北三行省的兵力也被抽調,開始陸續向東京城方向集結,顯然朝廷認為,是時候來一次更大規模的戰役了。
韓世忠進駐雲州大同府東麵,這讓林衝也放下心來,完顏宗望的謹慎,讓漢軍始終無法對金國西京道形成合圍,畢竟坐鎮草原的完顏婁室真的不是擺設。
眼下韓世忠全力對付完顏婁室,河北邊軍也不用擔心被兩麵夾擊,也終於可以放心大膽地推進了。
於是三月中旬,隨著北方天氣逐漸回暖,後勤補充充足的河北邊軍,再次積極行動了起來。
首先發作的仍舊是遼西走廊來州方向的嶽飛,嶽飛領兵再度殺向了錦州,逼得完顏吳乞買連忙抽調遼東軍隊前往支援。
對於錦州城,嶽飛已經很是熟悉,對於如何攻打這座堅城,嶽飛也早有打算。
他在來州沉寂的這一段時間並沒有閑著,漢軍的巡邏隊已經向北越過了燕山山脈,朝廷的各個情報機構也從未停止過對金國的滲透,探子收買的遼東契丹人、漢人,以及少量高麗人,將眾多情報都傳遞了出來。
於是錦州之戰再度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