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競渡,萬車並進,六軍齊發。


    韓信發兵,於高祖二年八月返回關中,出於陳倉道口,襲擊雍王章邯。


    章邯隻派大軍守於斜穀道口,未料漢軍會在陳倉突然出現,倉促率軍迎擊,一戰而敗。漢王命灌嬰連夜追擊,章邯退至好畤,整軍再戰,又被打敗,逃到廢丘。


    漢王於是平定雍地,向東挺進鹹陽,在廢丘包圍雍王。


    與此同時,灌嬰率軍攻下櫟陽,塞王司馬欣投降。


    其他五路兵馬陸續來至,各報戰功。


    曹參連克下辯、故道、雍縣、斄縣,樊噲在白水北大破雍國輕車騎軍。


    周勃戰功最巨,先擊敗趙賁、內史保於鹹陽,又北攻漆縣,敗章平、姚卬兩軍,西定汧郡;還軍之時,又下郿城、頻陽,再破西丞,擊破盜巴軍,攻拔上邽,東守嶢關。


    酈商大破雍軍於焉氏,又敗周類軍於栒邑,蘇駔軍於泥陽。


    靳歙西擊章平軍,破之,平定隴西六縣。


    八月下旬,諸路漢將皆至關中,韓信率領合後大軍亦至。


    翟王董翳投降,漢王分其地為渭南、河上、上郡三郡,分撥郡守以治。


    之後數月,韓信盡取隴西、北地、上郡,由此章邯困守廢丘,三秦之地全部歸漢。


    漢王大喜,召集諸將,大宴群臣。肉山酒海,觥籌交錯,滿座盡歡。


    便在此時,門軍來報:營外有張良先生,引領一個大漢,前來求見漢王。


    劉邦:啊也,子房先生到來,我複有何憂!


    如獲重寶,迎出營外,果見張良立在轅門,玉樹臨風,仙風道骨。漢王縱身上前,一把抱住,搖晃半日,這才驚喜問道:先生不隨韓王在陽翟,怎生來此?


    未料張良並無喜色,反而倒身下拜,放聲痛哭。


    劉邦:先生何故如此?


    張良:叵耐項羽,殺害韓王成於彭城,複將我韓國封與其密友鄭昌。某再失故國,因此來投,必助大王平滅項羽,兼報韓王大仇!


    劉邦:如此說來,先生不複再離劉邦身側也?


    張良:不滅項羽,絕不再去。


    漢王且悲且喜,俯身攙起張良,忽見其身後站立一條大漢,威風凜凜,大感驚奇。由是出言問道:此位是誰?


    張良:乃韓襄王支庶之孫,韓信是也。


    劉邦笑道:氣概非凡,真將軍也。如此,我軍中便有兩個韓信矣。


    請入帳中,與上將軍韓信及諸將相見。韓信聞說是鬼穀掌門駕到,氣焰頓斂。


    張良亦聞韓信自稱是兵祖王敖弟子,仔細相了幾眼,含笑而已,也不點破。


    漢王下令,在身旁複設上座,請張良入席,公孫韓信,坐於其右。重添盤盞,繼續開宴。酒過三巡,漢王問道:我今雖得三秦之地,因有韓王鄭昌相阻,難以出關,奈何?


    張良:臣善仿鄭昌字體,今可以其名義寄書項王,以助主公出關。


    由是便索刀筆竹簡,當場寫書,一揮而就,呈遞漢王。劉邦覽其書道:


    臣上言:漢王欲得關中,今占三秦,以踐懷王前約而已,不敢複向關東也。


    漢王覽書大喜,遣使送至彭城。


    項羽見是鄭昌字跡,信以為實,便命諸侯停止西征,各自回軍,歸於故國。


    使者還報漢王,張良喜道:大事就矣!


    又偽作齊王田榮、梁王彭越筆體,給項羽下達戰書,說欲滅楚,以為義帝報仇。


    項羽得書大怒,親提大軍北征,前來攻打齊國。又使人征召九江王英布,命其從征。


    英布前因殺害義帝懷王,替項王背鍋,為諸侯所恨,此番便學得乖了,自己托病不出,隻派遣部將閻開,率領三千人前往。


    項羽大怒,因此怨恨英布,便起殺機,欲平滅齊、梁二王之後,回軍擊之。


    鏡頭轉換,楚霸王二年冬,齊國南境。


    項羽北至城陽,距城五裏排列戰陣,令人到城下搦戰。


    齊王田榮引兵會戰,卻非項羽對手,一戰而敗,盡失部眾,隻身逃往平原。


    平原百姓因恨田榮曾殺田市,驅逐田都,故此不納其入,反而將其殺死郊野。


    項羽下令盡毀齊國城鄉,複將降卒全部坑殺,掠其男女老幼,遷往北海,又大半都在遷徙途中殺死。然後設官以守齊地,引軍歸還彭城。


    齊人大恨,聚眾數萬叛楚,並推田榮之弟田橫為首,攻拔城陽,據城以守。


    項羽聞訊,引兵複回平叛,再攻城陽。


    齊人萬眾一心,皆都死守不降。楚軍久攻不下,由此頓兵於齊,不得還國。


    項王攻齊之事,早有細作報至關中。劉邦聞說項王遠征在外,大讚張良:先生隻以區區三封書信,便使項王撤卻西邊防備,複使其引兵攻齊,真乃神來之筆,足勝十萬雄兵!


    於是便令上將韓信,抓緊攻克廢丘,準備東出;同時暗遣薛歐、王吸二將,統一支奇兵出於武關,到南陽與同鄉好友王陵聯合,往沛城迎取父親太公與妻子呂雉,接來軍中。


    其後又納張良之計,就拜王孫韓信為韓國太尉,令引兵一萬,循守韓地。並當場許諾:此去若定韓國,則拜卿為韓王。


    韓信大喜,乃引軍出關,循略韓地,連下十餘城。


    項羽所立韓王鄭昌,隻是一介書生,且又膽小。聞說王孫引兵到來,便即獻城以降。


    韓信遣使向漢王報捷,劉邦大喜,立即兌現前諾,果拜韓信為韓王。


    其後未久,探馬來報漢王:田橫領齊人數萬固守城陽,驅逐田假,立田榮之子田廣為王,自領齊相。因檄命號召齊人擊楚,由是三齊之地皆反,項王焦頭爛額,應付不暇。


    漢王聞報大喜,便問張良:如此奈何?


    張良:三秦即定,韓道亦通,時機至矣。可就此發兵出關,與項羽逐鹿中原。


    漢王從之,由是留下上將韓信,率三萬兵馬繼續圍攻廢丘,自率十萬軍馬,出關向東。


    十萬漢師一路東進,勢如破竹。魏王豹不戰而降,殷王司馬卬也望風歸降。


    項羽正在齊國督戰,聞說漢王輕易便得魏、殷兩國,不由大怒。乃封陳平為武信君,令其率領本部人馬,前往平滅殷國。司馬卬聞而大懼,由是複又降楚。


    漢王劉邦亦怒,引軍攻打陳平,一戰獲勝,就而平定殷地,俘虜司馬卬。


    陳平兵敗,將欲還投霸王,未料項羽揚言,必欲誅殺出征殷國將吏,問其敗兵之罪。陳平聞此懼甚,於是不敢歸齊,隻得引領殘部,來投漢王。


    鏡頭轉換,複說漢將薛歐、王吸。


    二將奉命兵出武關,先派使者齎持漢王書信,前往南陽求見王陵,請其發兵速往沛郡,迎取太公、呂後。王陵得書,更不怠慢,親引兵馬前往沛郡。


    未料此事不密,被楚國細作偵知,速往齊國報與項王。


    項羽聞之,發使還於楚都,派項辰自彭城發兵,拒守陽夏,王陵軍隊乃不得前。項王又命人劫取王陵之母,置於軍中,使人持王母發簪,前往招降王陵。


    王陵雖見母親發簪,兀自不信,乃遣同宗王何為使,前往楚營,觀其真偽。


    王何到至楚營,拜見楚將項辰:若使某先見伯母一麵,萬事皆好商量。


    項辰冷笑不已,遂命請出王陵之母,東向而坐,命王何在堂下視之。


    王何見果是伯母,落入楚軍之手,於是心憂如焚,當即拜倒:孩兒不孝,有累伯母。


    項辰:即見母麵,公意如何?


    王何立即允道:請將軍善待我伯母,某今歸報族兄,必勸其率軍以降。


    項辰見王何允降,心中大喜,便不設備。


    王何告辭,陵母請求相送出營,項辰不及多想,隨口許之,隻命部將跟隨監視。陵母陪同侄兒到至營門,停住腳步,借為王何整理頭發之機,俯耳叮囑。


    陵母:侄兒,回去告訴你兄長王陵。善事漢王,勿以我為念。漢王乃是忠厚長者,必然終得天下。我今出營,乃是以死送侄,並絕你兄弟二人之慮也!


    道罷,催促王何上馬而行。見其馳遠,突然回身,抽出押送軍士肋下佩劍,自刎而死。王何在馬上回頭,遠遠望見,大哭而去。


    項王聞報大怒,下令烹煮王陵母屍,將其肉送至王陵軍營。


    王陵聞聽兄弟還報,猶報一絲幻想;此時親眼見到母肉,不由大恨,痛哭以至嘔血,數度昏厥。王何急請醫官,入內救醒兄長,王陵由此矢誌以保漢王。


    薛歐、王吸聞說漢王父親及妻子不能救出,反而搭上王陵老母一條性命。萬般無奈之下,隻得駐軍以待時機,並遣使西還,歸報漢王。


    漢王二年三月,劉邦統領大軍東渡黃河,直指洛陽,一鼓而下。


    劉邦進至洛陽,當地名士董公求見,前來獻策:自古兵出無名,事故不成。今大王欲討項羽,當發檄天下,明其為弑君之賊,諸侯之心乃可服也。


    漢王從其建議,乃令三軍掛孝,為義帝羋心發喪,縞素三日,並發檄文,布告天下:


    譾除暴秦之時,天下共立義帝,北麵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義帝發喪,諸侯皆需縞素。故悉發關內之兵,願從諸侯各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乃引軍度過臨晉關,前至河內,糾集塞、翟、魏、趙、殷五國諸侯聯軍。


    當時張耳為陳餘所逼,在常山立腳不住,率先引軍來投,甘願自去王號,永為漢臣。魏王豹見到漢王檄文,亦即複書請從。劉邦大喜許之,便請發兵相助。


    漢王傳檄使者至趙,出示漢王檄文,請趙王歇加盟聯軍。趙王未及回答,國相陳餘卻道:隻要漢王誅殺張耳,某便舉國以從;如若不然,恕不從命。


    使者無奈,隻得以此回報漢王。劉邦自然不忍誅殺張耳,乃從俘虜中尋到與張耳麵貌相似之人,就命斬殺,割下首級盛於函中,送至趙國。


    陳餘看罷,信以為真,這才發兵從漢。


    漢王乃合五國之兵,共得五十六萬大軍,聲威大震。


    其餘諸侯雖然不敢公然反楚,見到漢王檄文,亦抱觀望態度,不願再為項羽出力。


    漢王會合諸侯,將與項王決戰。因思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乃命將蕭何自漢中調來,使其鎮守櫟陽,就便籌集軍資,自黃河順流而下,以補給前方。


    然後升帳聚將,部署決戰。


    漢王發令:曹參、周勃、樊噲、灌嬰!命你四將,聯合陳餘趙軍,由朝歌經由定陶、胡陵,南出蕭縣,進攻彭城之北。


    曹、周、樊、灌:喏,臣等遵命!


    漢王:薛歐、王吸、王陵!各率本部,由宛城經由葉縣、陽夏,兵擊彭城之南。


    歐、吸、陵:喏,末將遵命!


    漢王:夏侯嬰、盧綰、靳歙、司馬欣、董翳!隨同本王,各率本部,護衛中軍。


    嬰、綰、歙、欣、翳:末將等遵命!


    漢王:中軍皆聽本王調度,以張良為軍師,陳平為參乘。會合殷王司馬卬、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韓王信、魏王豹諸侯之軍,以為中路,經由雍丘、睢陽,西擊彭城。


    張良、陳平:喏,臣等遵命!


    漢王:命彭越率軍三萬,繼續襲擾梁魏之地,掩護漢軍側背。


    彭越:喏,為臣遵命!


    數令並發,數十萬大軍迅速調動,各自奉命而行。


    早有楚國細作偵知探明,報至齊國城陽大營;彭城守將,亦即發書告急。


    告急文書到時,項羽親自督率大軍伐齊,因戰事陷於膠著,不能回軍彭城;又為防備劉邦東來,乃命北自濟水西岸,逶迤南亙太康、淮陽一線,布置守備。


    由是項王傳令:命大將龍且、魏相項它,把守定陶重鎮。


    龍且、項它:喏,末將聽令!


    項王:命大將項辰,分兵把守中牟縣東曲迂,河南太康陽夏。


    項辰:喏,末將聽令!


    項王:命大將項莊,率引彭城主力出城,列陣蕭、碭一帶,以待聯軍。


    項莊:喏,末將聽令!


    漢高祖二年四月,劉邦親率中路主力,前至曲迂,紮下中軍大帳,傳令三路出擊。


    一聲令下,三路齊出。


    南路主將是為薛歐、王吸、王陵,迅速擊破夏陽,繼續向蕭縣前進,圖與中路會師。


    北路主將是為曹參、樊噲、灌嬰、酈商,自東明圍津渡河,攻取荷澤西南煮棗,擊破楚將王武、程處。曹參、灌嬰又攻定陶,楚將龍且、魏相項它守之不住,引軍敗走。曹參乃派樊噲南下,自與灌嬰、酈商追擊龍且、項它,前至胡陵。龍且再敗,曹參攻拔胡陵。


    中路主將是為漢王劉邦,先與北路樊噲會師;其後未久,曹參引軍來見。


    漢王大喜,乃命周勃攻破曲迂,進抵外黃;彭越率三萬梁軍,前來會師。


    樊噲遂向蕭、碭推進,薛歐等率南路軍亦至,由此三路大軍會師。


    劉邦乃派周勃為前部總先鋒,將蕭、碭楚軍擊潰;其後親率數十萬大軍,徑至彭城。


    當時楚國所有精兵猛將,都隨項羽伐齊,彭城守兵寥寥,隻剩老弱數千留守。聽說漢王率數十萬諸侯聯軍兵臨城下,不敢抵敵,紛紛逃散。


    劉邦兵不血刃,進入彭城,出榜安民。於是下令犒賞三軍,歇兵三日,複傳將令。


    漢王:命昌妃之兄周呂侯,駐軍下邑。


    周呂侯:微臣奉命!


    漢王:命彭越率其本部,複還梁地。


    彭越:末將奉命!


    漢王:命樊噲北攻鄒魯、瑕丘、薛城,並在曲阜、滋陽駐守,衛護彭城北麵安全。


    樊噲:微臣得令!


    漢王發遣諸路兵馬已畢,以為天下即定,便入住楚宮,收繳項羽美人貸賂。又與諸侯及眾將日日置酒高會,歡呼暢飲。


    當時諸侯之師,除守備各地之兵,在蕭碭及彭城周圍,約有三十萬大軍。


    彭城敗軍北逃至齊,向霸王匯報:報大王!楚地盡失,國都彭城,亦落入漢王之手。


    項羽怒發衝冠,乃命隨征諸將,仍舊打出自己西楚霸王旗號,繼續留下攻齊;自率精騎三萬,不帶步兵以及輜重,疾馳南下,還奪彭城。


    三萬楚騎,其快如風。


    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由魯瑕丘發動襲擊,迅即衝破樊噲等軍防線;複又馬不停蹄,日夜兼程,閃擊胡陵、蕭縣。


    項羽親率騎軍,當晚夜間抵達蕭縣,汗透浹背,人馬皆如水洗。因知漢軍必然無備,遂命眾軍在林茂之處下馬,稍事休息,吃些幹糧,兼養馬力。


    眼看東方發白,將至拂曉,項王一躍跳上烏騅寶馬,率三萬鐵騎由西向東,迎著初起晨光,舉起戰刀,攻入漢軍側背。從卯時開始進攻,戰至午時,便即大破諸侯聯軍數營。


    漢軍麵對突然襲擊,又正在早晨困倦之際,無法組織抵抗,自相踐踏,亂作一團。由是在彭城近郊,被項羽三萬騎軍,斬殺十餘萬眾,泗水為之變赤。


    時至中午,劉邦才自宿醉之中清醒,要討水吃。忽聽城外殺聲震天,不由大驚。


    漢王問道:何處兵馬廝殺?


    近侍答道:項王如同從天而降,正在城外殺人,未知有多少兵馬。諸侯不支,皆都逃遁,呼喚大王不起。諸將皆都引軍在外,城將不守,項王已將入城矣!


    劉邦大駭,急披甲出宮,跳上戰馬,引五千親軍,出於南門,向西狂奔而逃。


    城外漢、趙聯軍正在勉力支吾,見到漢王大旗向南,更無戰心,隨後而逃。


    項羽自後追擊掩殺,在彭城南六十裏處追及聯軍,複殲十餘萬眾。


    劉邦繼續南走,欲進呂梁山區,以資抵抗,但因項羽猛烈追擊,又被殺斃數萬。


    項羽心懷激憤,日夜不停追擊,前至靈壁以東睢水,再斬殺聯軍十餘萬人,溺死者不計其數,睢水為之不流。


    楚軍猶如惡煞附體,三戰三勝,終將劉邦殘部包圍。項王命令眾軍下馬飲食,隻待稍息馬力,便將漢軍聚殲。


    漢軍殘部聚於睢水沙洲,見被重重圍困,絕無可逃之隙,於是皆都大哭,哀聲震天。


    便在此際,忽起西北大風,向楚軍猛襲而來,飛沙走石,樹木連根拔起。一時天昏地暗,項羽陣營混亂,不辯東西。劉邦趁此機會,不顧眾軍,僅帶十餘從騎,順風突圍。老父劉公、妻子呂雉皆被楚軍俘獲,東出關中漢軍,幾乎全軍覆滅。


    彭城一戰,劉邦遭到自起兵以來最大慘敗,漢軍元氣大傷,諸侯複又紛紛背漢投楚。


    劉邦沿途收集殘部,向西退守滎陽,並使蕭何悉發關中老弱,皆詣滎陽軍營效力。


    項羽於巨鹿大戰之後,再次表現英勇果敢、雄才大略,以少勝眾,締造經典戰例。楚軍三戰,計殺漢軍二十萬眾,其中一大部分,乃是自相踐踏而死。尤其泗水、睢水湍急,入水而死者大半,並非死於兵戈。如此五十六萬大軍,一朝殆盡。


    此戰之後,塞王、翟王複投項羽,魏王豹及陳餘宣布自立。


    項羽終得完勝,奪回彭城,全複楚地。但因千裏奔襲,曆經數次大戰,已成強弩之末;又有魏相彭越三萬兵馬未遭折損,屢次撓於楚軍之後,收兵還都,不敢深入西進。


    劉邦由此得以脫逃,退至滎陽、成皋,占據地利;複又依靠關中、漢中輜重糧餉接濟,以及蕭何大力補充兵源,得以盡快恢複元氣。


    鏡頭轉換,按下中原,複說關中。


    漢王二年五月末,時當盛夏,關中連日暴雨,廢丘城外,雍河之水暴漲。


    廢丘原為西周時秦國故都,乃大秦先祖非子所居,更是秦人發源之地,古稱犬丘。秦統一六國之後,定都於鹹陽,此城便被廢掉,但因曆代秦陵皆在,故稱廢丘。


    章邯定都於此,其實是欲光複秦國舊日輝煌,未料終成自己葬身之地。


    六月上旬,暴雨不止,水漫河柳。


    韓信見此,乃命掘開河堤,水淹廢丘。由是一聲呼嘯,大堤崩潰,猶如天崩地陷,隻瞬息間,其城四麵皆水。城中平地水深三尺,軍民皆立其中,以致雙腿長蛆。


    十數日後,牆基酥軟,漸漸傾塌,韓信率軍攻入城門。


    雍王章邯仰天長歎,橫劍自殺,至死不肯降漢,免遺三姓家奴之羞。


    章邯之弟章平,多次率兵與漢軍交戰,終為漢軍所虜。另有章邯別弟章豨、侄子章直,被俘之後皆降漢朝,分別被封為巴東、征東將軍。


    章邯死後,嫡係後裔就此改姓章仇,以誌與韓信深仇大恨,不報不休。


    韓信終滅章邯,聞報漢王引退滎陽,命蕭何在關中征兵,補充前線。於是不敢怠慢,遂帶部隊趕出關外,來與漢王會合。漢王得此生力軍補充,士氣稍振。


    此時探馬來報,說漢王父母劉太公、劉媼,以及妻子呂雉,均被楚軍俘獲。


    到此地步,劉邦隻得按下家屬不顧,向軍師張良求問下步行止。


    張良說道:九江王黥布,乃是楚國梟將,但因弑殺義帝之事,便與項王有隙;彭越反楚向漢,今據梁地。此兩人者,可為急使;韓信又可獨當一麵。捐此三人,則必能破楚。


    劉邦信以為然,乃派謀士隨何,往說九江王英布。


    當時隻因漢軍敗於彭城,諸侯皆反,王武反於雍丘,程處反於燕縣,柱天侯叛於衍氏,羽嬰反於昆陽。漢王乃令曹參、灌嬰、靳歙分路征伐,陸續平定;又使樊噲,重略魯、梁。漢王重拾信心,乃拜灌嬰為中大夫,統領騎兵,在滎陽以東大敗楚軍,暫時穩定戰局。


    便在此時,韓信率軍到達關東,與楚軍在滎陽、成皋一帶對峙。


    魏王豹複叛漢附楚,盤踞河東,切斷關中與滎陽聯絡,對漢軍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劉邦欲圖再使魏王豹反正,於是先遣謀士酈食其,又遣辯士隨何前往遊說,皆未成功。漢王無奈,複又問計於韓信。


    韓信奏道:說之不動,擊之可也。


    劉邦:我軍彭城新敗,恐戰之不利,反貽大害。


    韓信:臣聚新敗之兵,為大漢下魏可也。


    漢王壯之,乃許以便宜行事之權,任其施為。


    韓信乃升大帳,召集眾將:魏軍為防我進攻,扼守渡河要津以阻,同時北聯趙代諸王,共同禦我。彼忖我新敗,不敢輕出,必致輕敵。故我可突出奇兵,襲其中樞安邑。


    眾將聞此,精神大振:願聽上將軍差譴,萬死不辭!


    韓信大喜,由是調兵遣將。先派一部兵力,於臨晉關隘征集船隻,擺出大軍渡河姿態;卻將主力隱蔽集結於夏陽,準備由此渡河,迂回襲擊安邑。


    漢軍行動,早有細作報至魏國。魏王豹心慌,問計於群臣。


    上將柏直奏道:漢軍去歲出關之時,便由臨晉渡河至東,今其征集舟船,是故伎重施。我有黃河天險,隻增調軍隊,加強臨晉防禦即可,漢軍豈能飛渡哉?


    魏王豹乃從其議,以重兵布防臨晉關。


    與此同時,酈食其亦向漢王進言:某當再往遊說魏王歸降,若事不濟,用兵不遲。


    劉邦許之:先生若能說服魏豹附漢,孤必以魏地萬戶封之。


    酈食其道謝,遂單車而往,來見魏王。


    魏豹因對漢王不滿,同時懾於楚強,一見酈食其之麵,便即謝絕: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今漢王慢而侮人,詈諸侯群臣,如罵奴才,非有上下禮節,吾不忍複見之也。


    酈食其未能開口,便被回絕,隻得據實回報漢王。


    劉邦大怒,乃命韓信出兵,進攻魏國。


    漢王二年八月,以韓信為左丞相,率騎將灌嬰、步將曹參,發兵攻魏。


    韓信命於臨晉河岸大張旗鼓,佯作於此渡河。


    魏王豹集中全軍推進蒲阪,封鎖臨晉關黃河渡口。安邑重鎮及首邑平陽,就此空虛。


    韓信聞報魏軍集於臨晉關,便對諸將說道:我計成矣!


    乃親率主力,潛離大營,直奔臨晉關上遊。到至百餘裏外,地名夏陽,命以木柙縛紮罌缶為筏,全軍迅速渡過黃河。然後迅猛回師,進攻魏軍側後,大破魏軍,旋攻安邑。


    魏王豹聞報大驚,被迫轉移蒲阪兵力,以救安邑之急。魏軍往返奔波,一時大亂。


    漢軍迅速襲占安邑,立即轉向北進魏軍,迎麵擊之,在安邑西南交手。


    兩軍相交,韓信命令曹參部從正麵進攻,灌嬰則率騎兵,旁敲側擊。


    魏將項它擋不住曹參正麵攻擊,一觸即潰;馮敬騎兵則被灌嬰擊散,魏軍陷入包圍。


    便在此時,臨晉關佯攻漢軍變為實擊,趁機渡河,經由蒲阪前來參戰。


    相持十數日後,到至暮秋九月,兩軍終分勝負。漢軍大敗魏師,俘獲魏將王襄。魏王豹率引敗軍東走曲陽,再被漢軍擊破;複又逃至東垣,終被漢軍所擒,魏軍全部被殲。


    漢軍平定魏地,關中河南側背戰略威脅解除,由此士氣大振。漢王得到降卒數萬,由此得以補充大量軍力,為開辟北方戰場,創造有利條件。


    韓信上奏漢王:魏王既降,諸侯膽寒。臣請乘此有利時機,北舉燕、趙,向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擊敗項王,在此一舉也。


    經此滅魏之戰,劉邦已完全相信韓信乃是王敖祖師之徒,戰力通天。由是毫不猶疑,當即命給韓信增兵三萬,並命張耳與韓信一起,引兵東擊趙王歇。


    韓信既得張耳之助,如虎添翼,引兵北向,斬殺代相夏說,一舉破代。


    漢高祖三年十月,韓信又與張耳率領破代之眾,一同陳兵井陘。


    趙王歇聞報大驚,乃請成安君陳餘親自掛帥,盡出主力大軍二十萬;更命廣武君李左車為先鋒大將,前往井陘口抗擊漢軍。


    李左車,趙國名將李牧之孫。自陳勝大澤鄉起義之後,輔佐趙歇,南征北戰,為興複趙國立下赫赫戰功。此時再擔重任,將與韓信對壘交鋒,遂向成安君陳餘獻計:


    韓信隻用兩月時間,便以敗弱之卒,智渡西河,擄魏王、擒夏說、血洗閼與。今有張耳為輔,議欲下趙,其鋒誠不可當。臣聞千裏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師行數百裏,糧食必在其後。願明公借我奇兵三萬,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則深溝高壘,堅營勿與出戰。彼前不得鬥,退不得還,野無所掠,不出十日,而韓、張兩將首級,便可致於足下。若不用末將之計,則我等必為二子所擒。


    陳餘向以儒者自居,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因謂李左車危言聳聽,由是答道: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之。今韓信兵力號稱數萬,其實不過數千而已。千裏遠來襲我,至則亦已疲極。今如堅壘不戰,若其後漢王親來,則何以迎之!諸侯謂吾怯戰,亦必輕我。


    於是不聽李左車計策,更不分兵給他,以絕漢軍糧道。


    韓信早已暗派細作,往來探聽敵兵動靜。因得知陳餘未納李左車之策,由是大悅,放膽引兵前來,離井陘口三十裏處,下令安營下寨。


    當日半夜,韓信忽然升帳,召集諸將,命令副將灌嬰:率領二千精騎,每人必要手持一麵紅旗,兼道上山,在林中偽裝隱蔽起來,窺視趙軍。來日出戰,趙軍見我出擊,一定傾巢而出。公等則乘機迅速衝入趙營,拔掉趙國旗幟,插上漢軍紅旗,不可違誤。


    灌嬰領命,率軍而去。韓信又謂諸將:今天將明,不必傳餐。盡滅趙軍之後,朝食可也。趙軍據險而阻,以逸待勞,必不肯輕易出兵擊我。今可趁夜渡河,列陣於城下會戰。


    於是乃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渡過綿蔓水之東,背靠河水擺開陣勢。


    待漢軍列陣已畢,天已放亮。城上趙軍見漢軍背水列陣,皆都大笑。由是韓信親自渡河,命軍中打起大將軍旗號,排列儀仗,擊鼓進軍,來攻井陘山口。


    李左車在城上觀陣,見到漢軍形狀,對陳餘說道:韓信背水列陣,鼓吹來至,必有奇兵妙計,將軍不可輕出攻擊,隻宜堅守。


    陳餘笑道:今其自入死地,我不出擊,待天滅之乎!


    又不肯聽從李左車之諫,乃命出營迎擊。大戰良久,漢軍盡棄旗鼓,敗退河邊。


    陳餘在城上看得清楚,乃命城中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必要生擒韓信、張耳。


    趙軍大進,一路爭奪漢軍所棄旗鼓、刀槍。


    漢軍退到河邊,韓信乃命衛隊高呼:已無退路矣,眾軍何不返身死戰!


    漢軍聞之,皆都返師,衝向趙軍。


    張耳指揮後軍繼續渡河,登岸迎戰趙軍,拚死作戰。趙軍雖然鼓勇前來,無法取勝。


    此時灌嬰帶領二千輕騎,隱於山林觀戰。見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便即衝下山坡,進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豎起二千麵漢軍紅旗,便如火海一般。


    趙軍久戰不勝,退回營壘,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不由大驚失色。因認為漢軍已盡得趙地,並擒趙王,於是不敢回營,四散奔走逃告。


    李左車怒道:漢軍既勝,豈能盡得趙地?再有惑亂軍心者,必斬!


    於是力斬數人,竭力阻止。奈何兵敗如同山倒,李左車便有智勇,也是止喝不住。


    漢軍兩麵夾擊,大破趙軍,在泜水斬殺成安君陳餘,活捉趙王歇,李左車不知下落。


    韓信大獲全勝,下令傳餐,此時方見日上三竿,正當晡時。


    諸將前來報功,皆都喜之不盡,這才有人問道:兵法有雲,布陣時右背山陵,左對水澤。今將軍背水為陣,並說破趙之後朝食,我等不服。然終取勝,卻是為何?


    韓信說道:此亦載於兵法,諸位豈有不知之理?


    諸將:兵法何謂?我等著實不知。


    韓信:兵法有雲,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不亦此乎?


    諸將:陷之死生可也,焉有自投於死地者乎?


    韓信:我之士卒大半都是新招而得,不及訓練,便上戰場。此謂驅黎首以戰,興有將其置之死地,使人人奮命;如留以生路,則臨陣逃散,焉能取勝?


    諸將聽罷,自歎不如,大加讚佩。


    韓信:李左車乃是名將李牧之孫,傳令三軍,不許殺害。有能生擒者,賞以千金。


    傳令下去不久,果有部將叫道:末將擒獲李左車來獻,求賞千金!


    韓信見果是李左車,急親自上前鬆綁,請其麵東而坐,當眾下拜,執弟子之禮。


    李左車驚問:某乃階下之囚,將軍何故如此?


    韓信低聲言道:令祖李牧是為兵家門高徒,某乃王敖仙師再傳弟子,係出同門。


    李左車聞此大悟,微笑不語。韓信於是摒退諸將,密求伐燕妙策。(本集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夏真相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背砍刀詩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背砍刀詩人並收藏華夏真相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