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果然是讀書人。”
荊非哂笑道:“別的不敢自誇,萬卷樓這點掌故我倒還清楚。那豐坊字存禮,浙江鄞縣人,官宦世家,所藏萬卷書大半源自家傳。明州文人向有藏書、刻書之名,豐坊也算得上之中魁首人物。上月那場大火,倒將他家中藏書折損了近半。”
“大人既已了解,又何必多事和我打聽。”
荊非無奈道:“果然連個更夫都矇騙不過。也罷。如此種種無非得自方才賀知州教誨。隻因他強拉我明日同去碧沚園。”
謝三手中忽然一頓:“碧沚園?”
“不錯。正是那豐坊府上。明日七夕,江浙一帶向有七夕曬書習俗。豐坊萬卷樓中劫後餘藏並這碧沚園不日便將賣與範欽,明日曬書一場成了豐家幾代藏書最後的盛典。賀知州尊書重禮,也不想我誤了這盛事。”
謝三不語。
荊非重咳一聲,道:“也算是同喝過一窖酒,如今見我要跳進火坑也不留句告誡。難不成怕我進了園子串通那縱火之人?”
謝三停了片刻,道:“萬卷樓失火,巷間閑言碎語頗多。”
“疑心有人縱火?”
“有閑言道是豐老爺自己放的火。”
荊非沉吟道:“讀書人視書如身家性命,更何況豐坊這等藏書世家。如此一把火燒了,怕是他沒那勇氣。”
謝三道:“火起那夜,豐坊確實失魂落魄。原本不該有這等閑言,禍事出在火後殘存書冊。聽聞燒去的不少是當世刻本,貴重宋刻本反剩餘不少。更為蹊蹺一事:火場中發現有宋刻本混雜在當世刻本櫃中。以萬卷樓藏書多年,分類本不應如此混亂。事端略平息後,書坊間便有猜疑說萬卷樓藏書中混有偽造宋版。隻因豐老爺近年家財漸盡,眼看隻能靠變賣度日,而那辭官回鄉的範欽又顯然有意大批購買萬卷樓藏書,豐老爺恐家醜外露,便狠下心放了火。造偽宋刻本混雜當世刻本中,本是準備一併燒了幹淨的,不想卻存留了下來。”
荊非道:“聽你言語,當夜你所見八字屬火之人卻並非豐坊豐老爺。”
謝三眼光移向半開房門,道:“那時正臨近三更,我隻見有黑影自萬卷樓內出來,隨後便見了火光。即便不通詩書,我也知那萬卷樓利害,當即報了火警。人影去向何處我不曾深究。萬卷樓四圍住家也有一些,或許躲進了哪家院子。”
“或許趁救火人多嘈雜,混入人群之中?”
“或許。”
“率先趕來火場的自應是豐家家人?”
“自然。當中便有那畢老漢。”
“畢老漢?”
“賀知州尊書重禮,竟未與你誇耀畢老漢?那櫃宋刻與當世刻本混雜之書便是畢老漢自火場發現。隻因其中有價值不菲宋版書冊,賀知州感慨之餘下令將畢老漢忠義之舉記入地方誌。豐家住處與藏書轉至碧沚園,畢老漢也由門房升至藏書間巡視。畢老漢自然感恩戴德,卻不想在藏書間裏斷了性命。”
“有人八字太兇?”
“或許是畢老漢八字太差。事情不過出在你到明州前三日。那日夜半,豐家書童聽藏書間有些動靜,卻隻當是畢老漢日常巡視。聽聞並無要求入夜再做巡視,反是畢老漢堅持如此。那畢老漢年歲大了,藏書間自萬卷樓失火後又禁了火燭,故而老漢夜間在藏書間內磕碰是常事,那書童也是這般想法。次日豐老爺進藏書間查看,卻見倒了兩排書櫃,畢老漢半埋在書中,已是斷了氣。聽官府說法,是被書櫃砸中頭送的性命。”
“倒了哪些書櫃?”
“我並非官府中人,如何知曉。隻從傳言間知曉此次書本一冊未缺。”
荊非黯然道:“聽來畢老頭之死倒頗似意外。”
“倘若當時無人進出碧沚園,或許如此。”
“偏巧那人又被你見了?”
“我已說過,打更並不寂寞。”
“你見到何人?”
“隻瞥見他自碧沚園方向竄出奔城東而去,麵目並未見得仔細。”
“顧名思義,碧沚園當建於此地月湖湖中。環境如此閉塞,若非內賊恐難得手。”
“豐坊性情乖僻,現無妻室。加以家境敗落,自畢老漢出事,如今家中不過一名書童。那書童年紀尚幼,理應沒有這等身手膽量。”
“以書聞名者難免有幾個門生。雖說推倒書櫃之舉太有損斯文,但想來除家人外能熟知豐坊宅第情形的怕也隻有這些門生。豐坊現有哪些門生家住明州?”
“錢士清,陳未時,趙平。”
荊非一驚:“趙平豈非那州衙內小知事?”
“不錯。”
荊非笑道:“你與此人有些交往?”
“不過因雜事打過幾次交道。如今衙門辦事通情達理之輩不多,他算一個。”
“以他那秉賦,隻做九品知事未免可惜。今日堂上鬧劇過後,他倒有心機翻出公文核對名姓,否則你家州老爺現在也不會這般客氣。可惜,好人不長命。”
謝三眼光一寒。
荊非長嘆一聲:“自怨自艾罷了。錢士清是何人?”
荊非哂笑道:“別的不敢自誇,萬卷樓這點掌故我倒還清楚。那豐坊字存禮,浙江鄞縣人,官宦世家,所藏萬卷書大半源自家傳。明州文人向有藏書、刻書之名,豐坊也算得上之中魁首人物。上月那場大火,倒將他家中藏書折損了近半。”
“大人既已了解,又何必多事和我打聽。”
荊非無奈道:“果然連個更夫都矇騙不過。也罷。如此種種無非得自方才賀知州教誨。隻因他強拉我明日同去碧沚園。”
謝三手中忽然一頓:“碧沚園?”
“不錯。正是那豐坊府上。明日七夕,江浙一帶向有七夕曬書習俗。豐坊萬卷樓中劫後餘藏並這碧沚園不日便將賣與範欽,明日曬書一場成了豐家幾代藏書最後的盛典。賀知州尊書重禮,也不想我誤了這盛事。”
謝三不語。
荊非重咳一聲,道:“也算是同喝過一窖酒,如今見我要跳進火坑也不留句告誡。難不成怕我進了園子串通那縱火之人?”
謝三停了片刻,道:“萬卷樓失火,巷間閑言碎語頗多。”
“疑心有人縱火?”
“有閑言道是豐老爺自己放的火。”
荊非沉吟道:“讀書人視書如身家性命,更何況豐坊這等藏書世家。如此一把火燒了,怕是他沒那勇氣。”
謝三道:“火起那夜,豐坊確實失魂落魄。原本不該有這等閑言,禍事出在火後殘存書冊。聽聞燒去的不少是當世刻本,貴重宋刻本反剩餘不少。更為蹊蹺一事:火場中發現有宋刻本混雜在當世刻本櫃中。以萬卷樓藏書多年,分類本不應如此混亂。事端略平息後,書坊間便有猜疑說萬卷樓藏書中混有偽造宋版。隻因豐老爺近年家財漸盡,眼看隻能靠變賣度日,而那辭官回鄉的範欽又顯然有意大批購買萬卷樓藏書,豐老爺恐家醜外露,便狠下心放了火。造偽宋刻本混雜當世刻本中,本是準備一併燒了幹淨的,不想卻存留了下來。”
荊非道:“聽你言語,當夜你所見八字屬火之人卻並非豐坊豐老爺。”
謝三眼光移向半開房門,道:“那時正臨近三更,我隻見有黑影自萬卷樓內出來,隨後便見了火光。即便不通詩書,我也知那萬卷樓利害,當即報了火警。人影去向何處我不曾深究。萬卷樓四圍住家也有一些,或許躲進了哪家院子。”
“或許趁救火人多嘈雜,混入人群之中?”
“或許。”
“率先趕來火場的自應是豐家家人?”
“自然。當中便有那畢老漢。”
“畢老漢?”
“賀知州尊書重禮,竟未與你誇耀畢老漢?那櫃宋刻與當世刻本混雜之書便是畢老漢自火場發現。隻因其中有價值不菲宋版書冊,賀知州感慨之餘下令將畢老漢忠義之舉記入地方誌。豐家住處與藏書轉至碧沚園,畢老漢也由門房升至藏書間巡視。畢老漢自然感恩戴德,卻不想在藏書間裏斷了性命。”
“有人八字太兇?”
“或許是畢老漢八字太差。事情不過出在你到明州前三日。那日夜半,豐家書童聽藏書間有些動靜,卻隻當是畢老漢日常巡視。聽聞並無要求入夜再做巡視,反是畢老漢堅持如此。那畢老漢年歲大了,藏書間自萬卷樓失火後又禁了火燭,故而老漢夜間在藏書間內磕碰是常事,那書童也是這般想法。次日豐老爺進藏書間查看,卻見倒了兩排書櫃,畢老漢半埋在書中,已是斷了氣。聽官府說法,是被書櫃砸中頭送的性命。”
“倒了哪些書櫃?”
“我並非官府中人,如何知曉。隻從傳言間知曉此次書本一冊未缺。”
荊非黯然道:“聽來畢老頭之死倒頗似意外。”
“倘若當時無人進出碧沚園,或許如此。”
“偏巧那人又被你見了?”
“我已說過,打更並不寂寞。”
“你見到何人?”
“隻瞥見他自碧沚園方向竄出奔城東而去,麵目並未見得仔細。”
“顧名思義,碧沚園當建於此地月湖湖中。環境如此閉塞,若非內賊恐難得手。”
“豐坊性情乖僻,現無妻室。加以家境敗落,自畢老漢出事,如今家中不過一名書童。那書童年紀尚幼,理應沒有這等身手膽量。”
“以書聞名者難免有幾個門生。雖說推倒書櫃之舉太有損斯文,但想來除家人外能熟知豐坊宅第情形的怕也隻有這些門生。豐坊現有哪些門生家住明州?”
“錢士清,陳未時,趙平。”
荊非一驚:“趙平豈非那州衙內小知事?”
“不錯。”
荊非笑道:“你與此人有些交往?”
“不過因雜事打過幾次交道。如今衙門辦事通情達理之輩不多,他算一個。”
“以他那秉賦,隻做九品知事未免可惜。今日堂上鬧劇過後,他倒有心機翻出公文核對名姓,否則你家州老爺現在也不會這般客氣。可惜,好人不長命。”
謝三眼光一寒。
荊非長嘆一聲:“自怨自艾罷了。錢士清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