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成吉思法陵寢的遷移歷史十分曲折,我曾有詳細研究。
接下來是較為嚴謹的說法。
成吉思汗陵寢不是一直在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在1939年,成吉思汗陵寢曾經西遷至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在“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政策驅使下,相繼占領內蒙古西部大部分地區後,於當年10月下旬在歸綏成立了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將歸綏改名為“厚和浩特市”。
這時,日本侵略者看到成吉思汗陵在蒙古族中具有極為崇高神聖的地位,便想以成吉思汗陵作為一種籌碼來要挾蒙古族的王公貴族,以實現繼建立偽滿洲國後,讓蒙古族成為日本侵略者分裂中國的又一個目標,便在1939的春天打起了成吉思汗陵的主意。
當時,日本軍方麵秘密派遣間諜潛入了內蒙古伊克昭盟(現鄂爾多斯市)境內,假扮蒙古人偷偷會見了各旗的王爺,並想說服他們支持日本軍方將成陵搬遷到日占區。還要與會的各旗王爺一起去綏遠,被以伊克昭盟盟長沙王為代表的各旗王爺斷然拒絕。
日本人看這個提議被拒絕,就威逼此前奉命到包頭假投降的伊克昭盟副盟長阿王寫信給沙王,“既然你們不想遷成陵,那就把成吉思汗的兵器‘蘇勒德’請到包頭祭祀。”以達到把全內蒙古人籠絡到偽蒙政權周圍的目的。
沙王製造了一個假的“蘇勒德”送到包頭,這樣才堵住了日本鬼子的嘴。然而,憑藉當時駐紮在伊盟的國名黨的一些遊雜部隊,以及各旗保安部隊,這點力量根本無法與日軍抗衡,成吉思汗陵的安全仍然受到威脅,因而有了“成吉思汗陵西遷”之舉。
國共重要領導人俱都支持西遷。
1939年,沙王赴重慶述職期間,向國名政府建議將成吉思汗靈柩遷至青海省西北部柯爾洛果貝子旗,蔣介石當即同意,並且委任沙王和綏遠省政府主。席傅作義、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鄧寶珊等為起靈致祭官,沙王為主祭官,奉移經費從國庫撥發。
在確定安陵地點時,考慮到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時曾經經過甘肅,因此決定將成吉思汗靈柩暫移至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與此同時,令蒙旗獨立旅旅長白海風率部保衛成陵。在返回伊盟的途中,沙王又去了延安。沙王向毛主。席匯報了伊盟的形勢和遷陵的事宜,毛主。席十分贊同他的西遷計劃。
成吉思汗的靈柩是在蒙古族民眾的淚海中,離開伊金霍洛旗聖地的。1939年5月底,國名政府委派的移陵人員及護陵軍人陸續到達伊金霍洛旗。1939年6月10日太陽未出之時,達爾扈特人和附近各旗的蒙古族民眾雲集伊金霍洛旗,與他們景仰和崇拜的始祖告別。
在成陵西遷的當天,依然有許多人前來阻撓,人們跪在路上不讓移陵的隊伍前行,沙王和國名政府的官員苦苦勸說,一再保證等趕走日本人後就將成陵遷回,送行的隊伍這才慢慢讓出一條道兒來。
人們跪在路上邊哭邊磕頭,沿途也不斷有蒙漢民眾迎住靈車叩頭、舉佛燈、獻哈達、頂禮膜拜、鞭炮迎送,甚至有很多人因為悲傷過度暈倒在地,還有更多的達爾扈特人失聲痛哭一路相隨,不忍離去。因為對於他們中的很多老者來說,這可能就是與成吉思汗陵的決別。
成吉思汗的陵寢離開伊克昭盟後,經過了榆林、米脂、綏德等縣,每到一處都舉行大型的祭祀儀式。隊伍於7月1日抵達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東山大佛殿,榆中縣成立成吉思汗靈柩辦事處,留在那裏守靈的達爾扈特人分住於上下5座廟裏,主持日常祭奠事務。
1949年,國名黨西北軍政長官馬步芳下令將成吉思汗靈柩移往青海省塔爾寺,塔爾寺是成陵西遷的最後一站。
1939年,6月21日上午當移陵隊伍到達延安的時候,中。共中央十分重視,將迎陵之事看做是國共聯合、擴大統一戰線的大事。
陝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以東5公裏處的十裏舖搭設靈堂,舉行祭奠。中。共中央代表謝覺哉、柯慶施、滕代遠、王若飛、高自立等將靈柩迎入精心布置的靈堂,毛。澤。東同誌向成吉思汗靈柩敬獻了花圈。邊區政府秘書長代表黨政軍讀了祭文,這是一篇號召蒙漢各族人民高舉抗戰旗幟的戰鬥檄文。祭祀之後,延安各界人士列隊繞行靈前,瞻仰了成吉思汗靈柩。此後有關部門又在延安修建了成吉思汗紀念堂,毛。澤。東親筆題寫了“成吉思汗紀念堂”7個大字,在蒙古族人民中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成陵西遷14年後,1953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應廣大蒙古族人民的要求,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呈上懇請將成吉思汗陵遷回伊金霍洛旗的報告。
周恩來當即就批準了這份報告,並做出了重要批示,第一,撥付80萬元專款以新建成吉思汗陵寢。第二,由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組建請靈和建陵委員會。第三,讓相關部門全力配合遷陵活動。
在當時80萬元人民幣可是個了不得的數字,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對成吉思汗陵的重視,對成吉思汗的正確評價和認識,也看得出是對蒙古族的一種關懷。
1954年3月15日,由伊克昭盟盟長鄂其爾呼亞克圖、達爾扈特鄉鄉長寶鎖兒等29人組成的內蒙古自治區迎請成吉思汗靈柩代表團,乘車趕赴西寧,準備迎回草原人民日夜思念的大汗靈柩。
接下來是較為嚴謹的說法。
成吉思汗陵寢不是一直在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在1939年,成吉思汗陵寢曾經西遷至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在“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政策驅使下,相繼占領內蒙古西部大部分地區後,於當年10月下旬在歸綏成立了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將歸綏改名為“厚和浩特市”。
這時,日本侵略者看到成吉思汗陵在蒙古族中具有極為崇高神聖的地位,便想以成吉思汗陵作為一種籌碼來要挾蒙古族的王公貴族,以實現繼建立偽滿洲國後,讓蒙古族成為日本侵略者分裂中國的又一個目標,便在1939的春天打起了成吉思汗陵的主意。
當時,日本軍方麵秘密派遣間諜潛入了內蒙古伊克昭盟(現鄂爾多斯市)境內,假扮蒙古人偷偷會見了各旗的王爺,並想說服他們支持日本軍方將成陵搬遷到日占區。還要與會的各旗王爺一起去綏遠,被以伊克昭盟盟長沙王為代表的各旗王爺斷然拒絕。
日本人看這個提議被拒絕,就威逼此前奉命到包頭假投降的伊克昭盟副盟長阿王寫信給沙王,“既然你們不想遷成陵,那就把成吉思汗的兵器‘蘇勒德’請到包頭祭祀。”以達到把全內蒙古人籠絡到偽蒙政權周圍的目的。
沙王製造了一個假的“蘇勒德”送到包頭,這樣才堵住了日本鬼子的嘴。然而,憑藉當時駐紮在伊盟的國名黨的一些遊雜部隊,以及各旗保安部隊,這點力量根本無法與日軍抗衡,成吉思汗陵的安全仍然受到威脅,因而有了“成吉思汗陵西遷”之舉。
國共重要領導人俱都支持西遷。
1939年,沙王赴重慶述職期間,向國名政府建議將成吉思汗靈柩遷至青海省西北部柯爾洛果貝子旗,蔣介石當即同意,並且委任沙王和綏遠省政府主。席傅作義、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鄧寶珊等為起靈致祭官,沙王為主祭官,奉移經費從國庫撥發。
在確定安陵地點時,考慮到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時曾經經過甘肅,因此決定將成吉思汗靈柩暫移至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與此同時,令蒙旗獨立旅旅長白海風率部保衛成陵。在返回伊盟的途中,沙王又去了延安。沙王向毛主。席匯報了伊盟的形勢和遷陵的事宜,毛主。席十分贊同他的西遷計劃。
成吉思汗的靈柩是在蒙古族民眾的淚海中,離開伊金霍洛旗聖地的。1939年5月底,國名政府委派的移陵人員及護陵軍人陸續到達伊金霍洛旗。1939年6月10日太陽未出之時,達爾扈特人和附近各旗的蒙古族民眾雲集伊金霍洛旗,與他們景仰和崇拜的始祖告別。
在成陵西遷的當天,依然有許多人前來阻撓,人們跪在路上不讓移陵的隊伍前行,沙王和國名政府的官員苦苦勸說,一再保證等趕走日本人後就將成陵遷回,送行的隊伍這才慢慢讓出一條道兒來。
人們跪在路上邊哭邊磕頭,沿途也不斷有蒙漢民眾迎住靈車叩頭、舉佛燈、獻哈達、頂禮膜拜、鞭炮迎送,甚至有很多人因為悲傷過度暈倒在地,還有更多的達爾扈特人失聲痛哭一路相隨,不忍離去。因為對於他們中的很多老者來說,這可能就是與成吉思汗陵的決別。
成吉思汗的陵寢離開伊克昭盟後,經過了榆林、米脂、綏德等縣,每到一處都舉行大型的祭祀儀式。隊伍於7月1日抵達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東山大佛殿,榆中縣成立成吉思汗靈柩辦事處,留在那裏守靈的達爾扈特人分住於上下5座廟裏,主持日常祭奠事務。
1949年,國名黨西北軍政長官馬步芳下令將成吉思汗靈柩移往青海省塔爾寺,塔爾寺是成陵西遷的最後一站。
1939年,6月21日上午當移陵隊伍到達延安的時候,中。共中央十分重視,將迎陵之事看做是國共聯合、擴大統一戰線的大事。
陝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以東5公裏處的十裏舖搭設靈堂,舉行祭奠。中。共中央代表謝覺哉、柯慶施、滕代遠、王若飛、高自立等將靈柩迎入精心布置的靈堂,毛。澤。東同誌向成吉思汗靈柩敬獻了花圈。邊區政府秘書長代表黨政軍讀了祭文,這是一篇號召蒙漢各族人民高舉抗戰旗幟的戰鬥檄文。祭祀之後,延安各界人士列隊繞行靈前,瞻仰了成吉思汗靈柩。此後有關部門又在延安修建了成吉思汗紀念堂,毛。澤。東親筆題寫了“成吉思汗紀念堂”7個大字,在蒙古族人民中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成陵西遷14年後,1953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應廣大蒙古族人民的要求,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呈上懇請將成吉思汗陵遷回伊金霍洛旗的報告。
周恩來當即就批準了這份報告,並做出了重要批示,第一,撥付80萬元專款以新建成吉思汗陵寢。第二,由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組建請靈和建陵委員會。第三,讓相關部門全力配合遷陵活動。
在當時80萬元人民幣可是個了不得的數字,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對成吉思汗陵的重視,對成吉思汗的正確評價和認識,也看得出是對蒙古族的一種關懷。
1954年3月15日,由伊克昭盟盟長鄂其爾呼亞克圖、達爾扈特鄉鄉長寶鎖兒等29人組成的內蒙古自治區迎請成吉思汗靈柩代表團,乘車趕赴西寧,準備迎回草原人民日夜思念的大汗靈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