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在學習區練習,是一個非常強的要求。一般的學校課堂往往有幾十人按照相同的進度學習知識,這種學習是沒有針對性的。同樣的內容,對某些同學來說是舒適區根本無需再練,而對某些學生則是恐慌區。科學教學必須因材施教,小班學習,甚至是一對一的傳授。真正高手訓練與其說是老師教學生,不如說是師傅帶學徒。
一旦已經學會了某個東西,就不應該繼續在上麵花時間,應該立即轉入下一個難度。長期使用這種方法訓練必然事半功倍。2004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和他們在學習上投入的總時間沒有直接關係,關鍵是學習方法。
2.大量重複訓練。
從不會到會,秘訣是重複。美國加州有個“害羞診所”(theshynessclinic),專門幫助那些比如說不敢和異性說話的人克服害羞心理。這個診所的心理學家不相信什麽心理暗示療法,什麽童年回憶之類,他們相信練習。他們認為使人害羞的並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觀點。怎麽治療恐女症?做法是設計各種不同難度的場合,從在房間內集體對話到直接跑到大街上找陌生美女搭訕,安排接受治療者在一個療程之內跟130個女人聊過天。
這種把不常見的高難度事件重複化的辦法正是mba課程的精髓。在商學院裏一個學生每周可能要麵對20個真實發生過的商業案例,學生們首先自己研究怎麽決策,提出解決方案,最後老師給出實際的結果並作點評。
學習商業決策的最好辦法不是觀察老闆每個月做兩次決策,而是自己每周做20次模擬的決策。軍事學院的模擬戰,飛行員在計算機上模擬各種罕見的空中險情,包括邱吉爾對著鏡子練習演講,都是重複訓練。
在體育和音樂訓練中,比較強調“分塊”練習。首先你要把整個動作或者整首曲子過一遍,看專家是怎麽做的。然後把它分解為很多小塊,一塊一塊地學習掌握。在這種訓練中一定要慢,隻有慢下來才能感知技能的內部結構,注意到自己的錯誤。在美國一所最好的小提琴學校裏,甚至有禁止學生把一支曲子連貫地演奏的要求,規定如果別人聽出來你拉的是什麽曲子,那就說明你沒有正確練習。職業的體育訓練往往是針對技術動作,而不是比賽本身。一個高水平的美式足球運動員隻有1%的時間用於隊內比賽,其他都是各種相關的基礎訓練。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這種事先的重複訓練,一個人麵對不常見的事件往往會不知所措。統計表明工作多年的醫生通過讀x光片診斷罕見病症的水平反而不如剛畢業的醫學院學生——因為很少遇到這種病例,而在醫學院學到的東西早就忘了。最好的辦法其實是定期地讓醫生們拿過去的舊x光片集中訓練,而不是期待在工作中碰到。
3.持續獲得有效的反饋。
傳道,授業,解惑,老師和教練最大的用處是什麽?也許對一般人來說小學老師最大的作用是激發了他學習的興趣,教會了他什麽東西,曾經有過傳道授業解惑。而真正的高手都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對他們而言,老師和教練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時的反饋。
一個動作做得好與不好,最好有教練隨時指出,本人必須能夠隨時了解練習結果。看不到結果的練習等於沒有練習:如果隻是應付了事,你不但不會變好,而且會對好壞不再關心。在某種程度上,刻意練習是以錯誤為中心的練習。練習者必須建立起對錯誤的極度敏感,一旦發現自己錯了會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練習到改正為止。
從訓練的角度,一個真正好教練是什麽樣的?johnwooden是美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大學籃球教練,他曾經率領u隊在12年內10次獲得ncaa冠軍。為了獲得wooden的執教秘訣,兩位心理學家曾經全程觀察他的訓練課,甚至記錄下了他給球員的每一條指令。結果統計表明,在記錄的2326條指令之中,6.9%是表揚,6.6%是表示不滿,而有75%是純粹的信息,也就是做什麽動作和怎麽做。他最常見的辦法是三段論:演示一遍正確動作,表現一遍錯誤動作,再演示一遍正確動作。
與外行想像的不同,最好的教練從不發表什麽激情演說,甚至不講課,說話從不超過20秒。他們隻給學生非常具體的即時反饋。所有訓練都事先進行無比詳細的計劃,甚至包括教運動員怎麽繫鞋帶。他們仿佛有一種詭異的知道學員在想什麽的能力,即使是第一次見麵能指出學生在技術上最需要什麽。他們是絕對的因材施教,源源不斷地提供高度具有針對性的具體指導。
獲得反饋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給自己當教練。高手工作的時候會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體的小目標,對自己的錯誤極其敏感,並不斷尋求改進。
4.精神高度集中。
刻意練習沒有“寓教於樂”這個概念。曾經有個著名小提琴家說過,如果你是練習手指,你可以練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練習腦子,你每天能練兩個小時就不錯了。高手的練習每次最多1到1.5小時,每天最多4到5小時。沒人受得了更多。一般女球迷可能認為貝克漢姆那樣的球星很可愛,她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員能完成貝克漢姆的訓練強度,因為太苦了。
科學家們曾經調查研究了一個音樂學院。他們把這裏的所有小提琴學生分為好(將來主要是做音樂教師),更好,和最好(將來做演奏家)三個組。這三個組的學生在很多方麵都相同,比如都是從8歲左右開始練習,甚至現在每周的總的音樂相關活動(上課,學習,練習)時間也相同,都是51個小時。
一旦已經學會了某個東西,就不應該繼續在上麵花時間,應該立即轉入下一個難度。長期使用這種方法訓練必然事半功倍。2004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和他們在學習上投入的總時間沒有直接關係,關鍵是學習方法。
2.大量重複訓練。
從不會到會,秘訣是重複。美國加州有個“害羞診所”(theshynessclinic),專門幫助那些比如說不敢和異性說話的人克服害羞心理。這個診所的心理學家不相信什麽心理暗示療法,什麽童年回憶之類,他們相信練習。他們認為使人害羞的並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觀點。怎麽治療恐女症?做法是設計各種不同難度的場合,從在房間內集體對話到直接跑到大街上找陌生美女搭訕,安排接受治療者在一個療程之內跟130個女人聊過天。
這種把不常見的高難度事件重複化的辦法正是mba課程的精髓。在商學院裏一個學生每周可能要麵對20個真實發生過的商業案例,學生們首先自己研究怎麽決策,提出解決方案,最後老師給出實際的結果並作點評。
學習商業決策的最好辦法不是觀察老闆每個月做兩次決策,而是自己每周做20次模擬的決策。軍事學院的模擬戰,飛行員在計算機上模擬各種罕見的空中險情,包括邱吉爾對著鏡子練習演講,都是重複訓練。
在體育和音樂訓練中,比較強調“分塊”練習。首先你要把整個動作或者整首曲子過一遍,看專家是怎麽做的。然後把它分解為很多小塊,一塊一塊地學習掌握。在這種訓練中一定要慢,隻有慢下來才能感知技能的內部結構,注意到自己的錯誤。在美國一所最好的小提琴學校裏,甚至有禁止學生把一支曲子連貫地演奏的要求,規定如果別人聽出來你拉的是什麽曲子,那就說明你沒有正確練習。職業的體育訓練往往是針對技術動作,而不是比賽本身。一個高水平的美式足球運動員隻有1%的時間用於隊內比賽,其他都是各種相關的基礎訓練。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這種事先的重複訓練,一個人麵對不常見的事件往往會不知所措。統計表明工作多年的醫生通過讀x光片診斷罕見病症的水平反而不如剛畢業的醫學院學生——因為很少遇到這種病例,而在醫學院學到的東西早就忘了。最好的辦法其實是定期地讓醫生們拿過去的舊x光片集中訓練,而不是期待在工作中碰到。
3.持續獲得有效的反饋。
傳道,授業,解惑,老師和教練最大的用處是什麽?也許對一般人來說小學老師最大的作用是激發了他學習的興趣,教會了他什麽東西,曾經有過傳道授業解惑。而真正的高手都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對他們而言,老師和教練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時的反饋。
一個動作做得好與不好,最好有教練隨時指出,本人必須能夠隨時了解練習結果。看不到結果的練習等於沒有練習:如果隻是應付了事,你不但不會變好,而且會對好壞不再關心。在某種程度上,刻意練習是以錯誤為中心的練習。練習者必須建立起對錯誤的極度敏感,一旦發現自己錯了會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練習到改正為止。
從訓練的角度,一個真正好教練是什麽樣的?johnwooden是美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大學籃球教練,他曾經率領u隊在12年內10次獲得ncaa冠軍。為了獲得wooden的執教秘訣,兩位心理學家曾經全程觀察他的訓練課,甚至記錄下了他給球員的每一條指令。結果統計表明,在記錄的2326條指令之中,6.9%是表揚,6.6%是表示不滿,而有75%是純粹的信息,也就是做什麽動作和怎麽做。他最常見的辦法是三段論:演示一遍正確動作,表現一遍錯誤動作,再演示一遍正確動作。
與外行想像的不同,最好的教練從不發表什麽激情演說,甚至不講課,說話從不超過20秒。他們隻給學生非常具體的即時反饋。所有訓練都事先進行無比詳細的計劃,甚至包括教運動員怎麽繫鞋帶。他們仿佛有一種詭異的知道學員在想什麽的能力,即使是第一次見麵能指出學生在技術上最需要什麽。他們是絕對的因材施教,源源不斷地提供高度具有針對性的具體指導。
獲得反饋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給自己當教練。高手工作的時候會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體的小目標,對自己的錯誤極其敏感,並不斷尋求改進。
4.精神高度集中。
刻意練習沒有“寓教於樂”這個概念。曾經有個著名小提琴家說過,如果你是練習手指,你可以練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練習腦子,你每天能練兩個小時就不錯了。高手的練習每次最多1到1.5小時,每天最多4到5小時。沒人受得了更多。一般女球迷可能認為貝克漢姆那樣的球星很可愛,她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員能完成貝克漢姆的訓練強度,因為太苦了。
科學家們曾經調查研究了一個音樂學院。他們把這裏的所有小提琴學生分為好(將來主要是做音樂教師),更好,和最好(將來做演奏家)三個組。這三個組的學生在很多方麵都相同,比如都是從8歲左右開始練習,甚至現在每周的總的音樂相關活動(上課,學習,練習)時間也相同,都是51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