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句話他之前已經說過一次,但盧赫生知道後麵還有更多精彩的內容,便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然而,當我真的讓它飛上天後,才發現它未來的潛力巨大。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它都有著無限的可能性!”
盧赫生打斷道:“這些就不用多說了,我也能想象得到。我想聽聽你對它未來技術發展的見解。”
蘇晨原本準備好的長篇大論一下子被卡住了,但他很快調整狀態,咽了口唾沫,然後說道:
“那我們就直接進入技術討論吧,我認為有幾個關鍵的發展方向。”
“哦?請講。”
“首先,是擴展它的飛行性能。目前的量產型號在實際使用中反饋,無論是最大飛行高度還是速度都有提升的空間。
比如,在山之國那樣的山區環境中,現有的飛行器受到了海拔限製,這主要是因為電機性能不足。
如果我們可以裝備更先進的電機,我相信它的表現會更好。”
盧赫生微微點頭表示讚同:“這一點確實不錯。
不過,國內在這方麵的技術還不是很先進,如果我們能夠采用老美或倭寇製造的微電機,的確可以顯著提高其性能。
你說得很到位。還有其他的想法嗎?”
蘇晨接著說:“第二點是延長飛行器的滯空時間。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
這不是簡單的飛行器設計問題,而是需要電化學領域的新突破。
在我看來,正在發展的鋰離子電池可能是最有希望的方向。”
盧赫生沉思片刻後回應道:“我也聽說過鋰可能成為未來儲能技術的核心,但要實際應用還有一段路要走。
相比之下,鎳氫電池的發展更快一些。我同意你的大方向,但在具體解決方案上保持懷疑態度。”
蘇晨明白,在這個話題上爭辯下去並無益處,因為連他自己對鋰電池的理解也有限,不想因此露出破綻。
於是他說:“盧老,我們不是電化學專家,討論這些缺乏專業依據,不如各持己見吧。”
盧赫生沒有用資曆壓製對方,隻是點點頭,示意蘇晨繼續。
“第三點,通訊。”
蘇晨整理了一下思路:“現在無人機接收遙控指令調整飛行狀態的過程比較簡單,但這限製了它們的應用範圍。
發射機功率、距離和障礙物都會影響通訊效果。
我希望未來的通訊能更強大,尤其是實現雙向通信,讓飛行器不僅能接收命令,還能主動發送信息。”
“雙向通訊?這在微型係統上真的有必要嗎?”盧赫生問道。
“這涉及第四點,載荷。”
蘇晨解釋道:“現在的光學相機隻能通過回收膠卷來獲取數據,這造成了時間延遲。
如果我們能將光學圖像轉為電子信號,並通過增強的通訊手段實時傳輸回地麵站,就能大大提高效率。
當然,這也要求提升飛行器與地麵站之間的通訊帶寬。”
聽完這番話,盧赫生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道:
“艾力科,你對未來的見解讓我驚訝。雖然你不精通航空原理,但你的遠見卓識令人印象深刻。
你如何能夠對這麽多不同領域的未來發展有如此清晰的認識呢?”
蘇晨知道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畢竟他提到的技術在21世紀已經相當普遍。
實際上,他對四旋翼無人機的講解更多是為了贏得盧赫生的信任和興趣,而非展示真正的專業知識。
不過,對於盧赫生的問題,他必須謹慎作答,以維持對話的真誠性。
他微微一笑,帶著一絲羞澀說:“盧老,您這麽誇我,真讓我不好意思。
我隻是閑來無事瞎琢磨了些東西,在您這樣的專家麵前展示,真是班門弄斧。
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您多多包涵。”
盧赫生卻認真地說:“飛行器從誕生起就是頂尖科技的結晶,需要對多個科學領域都有所了解的人才能成為出色的設計師。
聽說你學的是電子,這讓我有些驚訝。像你這樣的人才,不去研究飛機設計,真是太可惜了。”
說完,他還搖了搖頭,仿佛真心為蘇晨的專業選擇感到惋惜。
但蘇晨心裏清楚,他一直等待的轉換話題的機會終於來臨。
“其實,無論是學習電子還是航空,即便達到了頂級成就,如獲得諾貝爾獎,歸根結底也隻是在一門學科上的深耕。
個人能力再強,成就也有限。就像古代武將所說的‘千人敵、萬人攻’,能夠影響一場戰役,卻不一定能改變曆史潮流。
例如楚漢爭霸時的項羽,雖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力量,最終還是在烏江邊自刎。我的誌向並不在此。”
這段話顯然引起了盧赫生的興趣。他愣了一下,似乎有所領悟,追問道:“看來你有著更大的抱負啊,不妨說說看?”
蘇晨沒有立刻回應,而是換上了一副嚴肅的表情,直視著盧赫生的眼睛,緩緩地說出了三個字:“盧赫征!”
聽到這三個字,盧赫生的反應非常強烈。
他猛地從沙發上站起來,臉上因激動而泛紅,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
“蘇晨,你這是什麽意思?”
他急切地問道,甚至直接叫出了蘇晨的名字,顯露出他的緊張和不安。
剛才一直安靜微笑的徐貞此刻也坐不住了,她起身扶住微微顫抖的盧赫生,目光帶著疑惑和警惕盯著蘇晨,似乎想從他的表情中找到答案。
“我的回答其實很簡單。”
蘇晨深沉地說:“當盧老問起我的誌向時,這就是我想要表達的全部。”
盧赫生陷入沉默,許久後才深深歎了口氣,緩緩坐下,低聲自語:“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徐貞輕柔地拍拍丈夫的手背,等他情緒平複後轉向蘇晨問道:“你認識他?見過他嗎?”
蘇晨輕輕搖頭:“我沒有見過他,也沒機會相識,但我敬仰他。
我知道他所做的一切和他的追求,雖然我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但最終目標是一致的。”
聽到這裏,徐貞默默點頭,而盧赫生則再次開口,聲音比之前更加低沉沙啞,眼中閃爍著淚光:
“已經三十多年了,自從他離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消息。艾力科,你能告訴我,他還好嗎?”
“然而,當我真的讓它飛上天後,才發現它未來的潛力巨大。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它都有著無限的可能性!”
盧赫生打斷道:“這些就不用多說了,我也能想象得到。我想聽聽你對它未來技術發展的見解。”
蘇晨原本準備好的長篇大論一下子被卡住了,但他很快調整狀態,咽了口唾沫,然後說道:
“那我們就直接進入技術討論吧,我認為有幾個關鍵的發展方向。”
“哦?請講。”
“首先,是擴展它的飛行性能。目前的量產型號在實際使用中反饋,無論是最大飛行高度還是速度都有提升的空間。
比如,在山之國那樣的山區環境中,現有的飛行器受到了海拔限製,這主要是因為電機性能不足。
如果我們可以裝備更先進的電機,我相信它的表現會更好。”
盧赫生微微點頭表示讚同:“這一點確實不錯。
不過,國內在這方麵的技術還不是很先進,如果我們能夠采用老美或倭寇製造的微電機,的確可以顯著提高其性能。
你說得很到位。還有其他的想法嗎?”
蘇晨接著說:“第二點是延長飛行器的滯空時間。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
這不是簡單的飛行器設計問題,而是需要電化學領域的新突破。
在我看來,正在發展的鋰離子電池可能是最有希望的方向。”
盧赫生沉思片刻後回應道:“我也聽說過鋰可能成為未來儲能技術的核心,但要實際應用還有一段路要走。
相比之下,鎳氫電池的發展更快一些。我同意你的大方向,但在具體解決方案上保持懷疑態度。”
蘇晨明白,在這個話題上爭辯下去並無益處,因為連他自己對鋰電池的理解也有限,不想因此露出破綻。
於是他說:“盧老,我們不是電化學專家,討論這些缺乏專業依據,不如各持己見吧。”
盧赫生沒有用資曆壓製對方,隻是點點頭,示意蘇晨繼續。
“第三點,通訊。”
蘇晨整理了一下思路:“現在無人機接收遙控指令調整飛行狀態的過程比較簡單,但這限製了它們的應用範圍。
發射機功率、距離和障礙物都會影響通訊效果。
我希望未來的通訊能更強大,尤其是實現雙向通信,讓飛行器不僅能接收命令,還能主動發送信息。”
“雙向通訊?這在微型係統上真的有必要嗎?”盧赫生問道。
“這涉及第四點,載荷。”
蘇晨解釋道:“現在的光學相機隻能通過回收膠卷來獲取數據,這造成了時間延遲。
如果我們能將光學圖像轉為電子信號,並通過增強的通訊手段實時傳輸回地麵站,就能大大提高效率。
當然,這也要求提升飛行器與地麵站之間的通訊帶寬。”
聽完這番話,盧赫生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道:
“艾力科,你對未來的見解讓我驚訝。雖然你不精通航空原理,但你的遠見卓識令人印象深刻。
你如何能夠對這麽多不同領域的未來發展有如此清晰的認識呢?”
蘇晨知道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畢竟他提到的技術在21世紀已經相當普遍。
實際上,他對四旋翼無人機的講解更多是為了贏得盧赫生的信任和興趣,而非展示真正的專業知識。
不過,對於盧赫生的問題,他必須謹慎作答,以維持對話的真誠性。
他微微一笑,帶著一絲羞澀說:“盧老,您這麽誇我,真讓我不好意思。
我隻是閑來無事瞎琢磨了些東西,在您這樣的專家麵前展示,真是班門弄斧。
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您多多包涵。”
盧赫生卻認真地說:“飛行器從誕生起就是頂尖科技的結晶,需要對多個科學領域都有所了解的人才能成為出色的設計師。
聽說你學的是電子,這讓我有些驚訝。像你這樣的人才,不去研究飛機設計,真是太可惜了。”
說完,他還搖了搖頭,仿佛真心為蘇晨的專業選擇感到惋惜。
但蘇晨心裏清楚,他一直等待的轉換話題的機會終於來臨。
“其實,無論是學習電子還是航空,即便達到了頂級成就,如獲得諾貝爾獎,歸根結底也隻是在一門學科上的深耕。
個人能力再強,成就也有限。就像古代武將所說的‘千人敵、萬人攻’,能夠影響一場戰役,卻不一定能改變曆史潮流。
例如楚漢爭霸時的項羽,雖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力量,最終還是在烏江邊自刎。我的誌向並不在此。”
這段話顯然引起了盧赫生的興趣。他愣了一下,似乎有所領悟,追問道:“看來你有著更大的抱負啊,不妨說說看?”
蘇晨沒有立刻回應,而是換上了一副嚴肅的表情,直視著盧赫生的眼睛,緩緩地說出了三個字:“盧赫征!”
聽到這三個字,盧赫生的反應非常強烈。
他猛地從沙發上站起來,臉上因激動而泛紅,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
“蘇晨,你這是什麽意思?”
他急切地問道,甚至直接叫出了蘇晨的名字,顯露出他的緊張和不安。
剛才一直安靜微笑的徐貞此刻也坐不住了,她起身扶住微微顫抖的盧赫生,目光帶著疑惑和警惕盯著蘇晨,似乎想從他的表情中找到答案。
“我的回答其實很簡單。”
蘇晨深沉地說:“當盧老問起我的誌向時,這就是我想要表達的全部。”
盧赫生陷入沉默,許久後才深深歎了口氣,緩緩坐下,低聲自語:“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徐貞輕柔地拍拍丈夫的手背,等他情緒平複後轉向蘇晨問道:“你認識他?見過他嗎?”
蘇晨輕輕搖頭:“我沒有見過他,也沒機會相識,但我敬仰他。
我知道他所做的一切和他的追求,雖然我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但最終目標是一致的。”
聽到這裏,徐貞默默點頭,而盧赫生則再次開口,聲音比之前更加低沉沙啞,眼中閃爍著淚光:
“已經三十多年了,自從他離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消息。艾力科,你能告訴我,他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