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地說,這種人太欠抽了。我隻是性情坦率,您卻是愛裝孫子。同樣地,有人身為納稅人,得到了很爛的公共服務,卻會說“什麽什麽也不容易,應該理解嘛”雲雲。理解並不是問題,我想,可是在“什麽什麽”的光輝照耀之下,你那個小小的自我站在哪裏呢?倘若利益常受損害,卻習慣於站在侵害者的角度考慮問題,論個體的話,我看是性格太過粘粘糊糊,論整體,我就要驚嘆這配合度已經高過了雲雀的翅膀。
@詩歌軼事
到我這個博客上留言的人當中,趙麗華老師可能是最有名的。有人留言就該謝謝,這裏麵自然也包括她,盡管我也覺得“梨花體”挺逗的。2006年我惟一能記住的詩,就是“我堅決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場所/的衛生間/大便後/不沖刷/便池/的人”。看了這個我才知道,原來女廁所也不是世外桃源。浪打郎在msn的簽名上剽竊了這個句式,改成了“我堅決不能容忍/那些/說好了/三點鍾打/麻將/卻遲遲/不來/的人”。
我挺理解浪打郎的,打不上麻將多難受啊,他是真的不能容忍。
詩本身的問題就不談了。從15歲到21歲,我寫過6年詩,可還是說不明白這東西。21歲那年一想,蘭波到這個年紀早跑非洲犯罪去了,就不寫了。有時候開玩笑,我也對人說,“你丫是詩人吧?”其實我可沒把寫詩經歷當成劣跡,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我的看法始終是詩是昨日世界的微光曾經照亮過你我幽暗的心靈,至於反詩主義的豬玀們怎麽認為——誰尿他們呀?
八9年6月,我的一個高中同學寫了首挺長的詩,寄給我。那時候全國性的詩歌病已經退燒,可是年輕人情緒激動,第一反應還是寫首詩。那一年3月,海子死了。對文學青年們來說這是個挺重大的事件。浪漫主義臥軌了,死球了,破產了。
2000年我上網,吃的第一大驚,就是怎麽還有這麽些人寫詩呢?特意外,好像我好不容易進化成了一頭鴨嘴獸,卻發現某個寂寞的山穀裏侏羅紀還有春天。我看了看,新恐龍們寫得真夠差的。我覺得文學是天才幹的事兒,散發出的一股小城鎮的黴味兒的傢夥應該靠邊兒站。
後來就到了現在,普羅大眾們賴皮賴臉地爬上了網絡的歷史舞台,威權時代,別的圖不著,也就圖一互相作踐的歡樂。群眾的小聰明是無窮的,有時候確實能產生很滑稽的戲劇性效果。
我既想起索爾.貝婁一句話:“膽怯的智慧還在猶豫的時候,勇敢的無知已經行動了。”又覺得群氓的嗡鳴是時代民主化的必然結果。央視播放《大國的崛起》,南方都市報有篇評論不錯,說重要的不是大國崛起,而是大國民崛起。我倒覺得,更重要的是小國民的崛起。雞八毛大國,你讓我這樣的小國民崛起了,中國自然就好了。同理也適用於網上烏合之眾。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相信破而立也好,不破而立也好,mz時代終將來臨,因此早已做好了跟這幫無恥之徒共度一生的打算。
當然了,說回到詩,趙麗華老師也確實授人以柄。詩寫得太有童趣了。
其實我是亂說,看不大明白什麽。1992年,一位師兄瞧了瞧我寫的詩,苦於無法禮貌周全地加以評論,就說:“年紀一大,就看不懂詩啦。”歲月荏苒,如今me too矣。
@想一想,不也很好嗎?
2009年9月14日 塗鴉 李海鵬(第一財經)
美國電影裏常有這種鏡頭,某人走到了一個諸如大峽穀之類的地方,站在一塊伸向虛空的岬角上,於是鏡頭旋轉360度,讓我們看到整個世界都匍匐在他腳下。我們就知道,這人走到了世界盡頭,而且他自由了。有時候一本好的歷史書,比如說阿諾德?湯因比的《歷史研究》,也能把我帶到類似的地方。我由此發現了人類生活真是太複雜了,除了所謂上帝之外沒誰能掌握它,恐怕也沒誰能真正理解它,而那些彪炳史冊的強權人物也無非是渦流中的渣滓而已。
這讓我想起了在青藏高原腹地的感受,那時在青黛色的天空下,我望著雪山和一塊塊玻璃般閃亮的湖泊想,啊,這就是地球,還真是奇妙啊。歷史的遼闊和高原的壯麗都會衝擊一個人的感性,讓你驚訝於世界並不是你熟悉的庸常的樣子,因此你多少有點兒小激動,隻是你不再是充滿豪氣的少年了,因此也不再相信總有一天自己也會站到世界盡頭的岬角上。
類似的感受也出現在我讀一本講天文學歷史的書的時候,那感覺就像是你一直生活在監獄裏,突然間牆壁在你麵前消失了。在浩瀚的事物中發現深邃的一麵,向來會對人類的心理造成巨大的衝擊,科學和宗教,真或者假,魔力都繫於此吧?我看過一篇楊振寧的訪談錄,他說物理研究讓他深受震撼,被一種至美深深吸引,感到冒犯了什麽,“好像看了某些不該看的東西”。
這麽說這個世界還蠻有趣。對那些把這世界當成一個玩具的人來說,也許它更有趣。對我來說世界就是這個滴溜溜轉個不停的星球而已,最遙遠的地方也許是南極,鯨在那兒噴水玩,企鵝在那兒像《馬達加斯加》裏麵那樣做壽司,而紅豆冰山們正在因為二氧化碳排放過量而慢慢融化,再遠就是異次元空間了。可是一個天文學家居然可以趴在射電望遠鏡前,觀看一顆恆星在幾百萬年前發出的光,並且根據光的彎曲推導出宇宙是一個有限而無邊的空間。這就是令我嫉妒的事情:有人可以擁有一個與我的完全不同的世界,這個世界真實存在卻是我無從想像的。
說來可恥,我還真琢磨過相對論:為何一顆子彈穿過一個墜落的屋子,屋裏的人會看到子彈的軌跡是彎曲的呢?有一次我採訪一位物理學家,特意請教這個問題。物理學家給了我一個答覆,可是它太普通了乃至我根本沒記住,我隻記住他的神情:你研究這個幹什麽?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要幹什麽呢?答案是,我很好奇。相對論這麽有名氣,我總想了解一下呀。再說人都是虛榮的,既然愛因斯坦有人類歷史上首屈一指的頭腦,我自然希望自己的頭腦也能跟得上他。我甚至覺得自己已經弄明白了相對論,反正它也不複雜嘛。可是殘存的一點兒理性告訴我,這可不是數獨遊戲之類的玩意。於是我悲哀地回憶起了物理我隻讀到了高一。
事實是,我想體會遼闊、自由和真理。古人雲,神遊太虛,這就是我想要的。說起來玄妙,其實也很簡單,倘若一個人掌控一個地方的奧秘,他在這個地方就是自由的。如果一個人了解宇宙,他的思維就可以自由地、無邊際地飛行,如果了解歷史,就可以在頭腦中體會到永恆時光的重量。對我來說這就像一場遙不可及的春夢,可是我還是會想,如果我是一個最好的物理學家或者別的學者,就可以體會一切壯麗的、神秘的事物,就像坐在第一排觀看上帝的演出。
關於這種無法達到的念想與惆悵,弗羅斯特有一首名詩說得很清楚:林中有兩條路,你永遠隻能走一條,懷念著另一條。《太陽照常升起》裏則有更貼切的情節。傑克在那小說裏是個因戰爭創傷而導致的性無能,但是女主角勃萊特很喜歡他。在小說的結尾,他們坐在計程車裏,勃萊特說,唉,傑克,我們要能在一起該多好。前麵有個穿著卡其製服的騎警在指揮交通,他舉起警棍,車子突然慢下來,使勃萊特緊偎在傑克身上。“是啊,”他說,“這麽想一想不也很好嗎?”
@詩歌軼事
到我這個博客上留言的人當中,趙麗華老師可能是最有名的。有人留言就該謝謝,這裏麵自然也包括她,盡管我也覺得“梨花體”挺逗的。2006年我惟一能記住的詩,就是“我堅決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場所/的衛生間/大便後/不沖刷/便池/的人”。看了這個我才知道,原來女廁所也不是世外桃源。浪打郎在msn的簽名上剽竊了這個句式,改成了“我堅決不能容忍/那些/說好了/三點鍾打/麻將/卻遲遲/不來/的人”。
我挺理解浪打郎的,打不上麻將多難受啊,他是真的不能容忍。
詩本身的問題就不談了。從15歲到21歲,我寫過6年詩,可還是說不明白這東西。21歲那年一想,蘭波到這個年紀早跑非洲犯罪去了,就不寫了。有時候開玩笑,我也對人說,“你丫是詩人吧?”其實我可沒把寫詩經歷當成劣跡,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我的看法始終是詩是昨日世界的微光曾經照亮過你我幽暗的心靈,至於反詩主義的豬玀們怎麽認為——誰尿他們呀?
八9年6月,我的一個高中同學寫了首挺長的詩,寄給我。那時候全國性的詩歌病已經退燒,可是年輕人情緒激動,第一反應還是寫首詩。那一年3月,海子死了。對文學青年們來說這是個挺重大的事件。浪漫主義臥軌了,死球了,破產了。
2000年我上網,吃的第一大驚,就是怎麽還有這麽些人寫詩呢?特意外,好像我好不容易進化成了一頭鴨嘴獸,卻發現某個寂寞的山穀裏侏羅紀還有春天。我看了看,新恐龍們寫得真夠差的。我覺得文學是天才幹的事兒,散發出的一股小城鎮的黴味兒的傢夥應該靠邊兒站。
後來就到了現在,普羅大眾們賴皮賴臉地爬上了網絡的歷史舞台,威權時代,別的圖不著,也就圖一互相作踐的歡樂。群眾的小聰明是無窮的,有時候確實能產生很滑稽的戲劇性效果。
我既想起索爾.貝婁一句話:“膽怯的智慧還在猶豫的時候,勇敢的無知已經行動了。”又覺得群氓的嗡鳴是時代民主化的必然結果。央視播放《大國的崛起》,南方都市報有篇評論不錯,說重要的不是大國崛起,而是大國民崛起。我倒覺得,更重要的是小國民的崛起。雞八毛大國,你讓我這樣的小國民崛起了,中國自然就好了。同理也適用於網上烏合之眾。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相信破而立也好,不破而立也好,mz時代終將來臨,因此早已做好了跟這幫無恥之徒共度一生的打算。
當然了,說回到詩,趙麗華老師也確實授人以柄。詩寫得太有童趣了。
其實我是亂說,看不大明白什麽。1992年,一位師兄瞧了瞧我寫的詩,苦於無法禮貌周全地加以評論,就說:“年紀一大,就看不懂詩啦。”歲月荏苒,如今me too矣。
@想一想,不也很好嗎?
2009年9月14日 塗鴉 李海鵬(第一財經)
美國電影裏常有這種鏡頭,某人走到了一個諸如大峽穀之類的地方,站在一塊伸向虛空的岬角上,於是鏡頭旋轉360度,讓我們看到整個世界都匍匐在他腳下。我們就知道,這人走到了世界盡頭,而且他自由了。有時候一本好的歷史書,比如說阿諾德?湯因比的《歷史研究》,也能把我帶到類似的地方。我由此發現了人類生活真是太複雜了,除了所謂上帝之外沒誰能掌握它,恐怕也沒誰能真正理解它,而那些彪炳史冊的強權人物也無非是渦流中的渣滓而已。
這讓我想起了在青藏高原腹地的感受,那時在青黛色的天空下,我望著雪山和一塊塊玻璃般閃亮的湖泊想,啊,這就是地球,還真是奇妙啊。歷史的遼闊和高原的壯麗都會衝擊一個人的感性,讓你驚訝於世界並不是你熟悉的庸常的樣子,因此你多少有點兒小激動,隻是你不再是充滿豪氣的少年了,因此也不再相信總有一天自己也會站到世界盡頭的岬角上。
類似的感受也出現在我讀一本講天文學歷史的書的時候,那感覺就像是你一直生活在監獄裏,突然間牆壁在你麵前消失了。在浩瀚的事物中發現深邃的一麵,向來會對人類的心理造成巨大的衝擊,科學和宗教,真或者假,魔力都繫於此吧?我看過一篇楊振寧的訪談錄,他說物理研究讓他深受震撼,被一種至美深深吸引,感到冒犯了什麽,“好像看了某些不該看的東西”。
這麽說這個世界還蠻有趣。對那些把這世界當成一個玩具的人來說,也許它更有趣。對我來說世界就是這個滴溜溜轉個不停的星球而已,最遙遠的地方也許是南極,鯨在那兒噴水玩,企鵝在那兒像《馬達加斯加》裏麵那樣做壽司,而紅豆冰山們正在因為二氧化碳排放過量而慢慢融化,再遠就是異次元空間了。可是一個天文學家居然可以趴在射電望遠鏡前,觀看一顆恆星在幾百萬年前發出的光,並且根據光的彎曲推導出宇宙是一個有限而無邊的空間。這就是令我嫉妒的事情:有人可以擁有一個與我的完全不同的世界,這個世界真實存在卻是我無從想像的。
說來可恥,我還真琢磨過相對論:為何一顆子彈穿過一個墜落的屋子,屋裏的人會看到子彈的軌跡是彎曲的呢?有一次我採訪一位物理學家,特意請教這個問題。物理學家給了我一個答覆,可是它太普通了乃至我根本沒記住,我隻記住他的神情:你研究這個幹什麽?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要幹什麽呢?答案是,我很好奇。相對論這麽有名氣,我總想了解一下呀。再說人都是虛榮的,既然愛因斯坦有人類歷史上首屈一指的頭腦,我自然希望自己的頭腦也能跟得上他。我甚至覺得自己已經弄明白了相對論,反正它也不複雜嘛。可是殘存的一點兒理性告訴我,這可不是數獨遊戲之類的玩意。於是我悲哀地回憶起了物理我隻讀到了高一。
事實是,我想體會遼闊、自由和真理。古人雲,神遊太虛,這就是我想要的。說起來玄妙,其實也很簡單,倘若一個人掌控一個地方的奧秘,他在這個地方就是自由的。如果一個人了解宇宙,他的思維就可以自由地、無邊際地飛行,如果了解歷史,就可以在頭腦中體會到永恆時光的重量。對我來說這就像一場遙不可及的春夢,可是我還是會想,如果我是一個最好的物理學家或者別的學者,就可以體會一切壯麗的、神秘的事物,就像坐在第一排觀看上帝的演出。
關於這種無法達到的念想與惆悵,弗羅斯特有一首名詩說得很清楚:林中有兩條路,你永遠隻能走一條,懷念著另一條。《太陽照常升起》裏則有更貼切的情節。傑克在那小說裏是個因戰爭創傷而導致的性無能,但是女主角勃萊特很喜歡他。在小說的結尾,他們坐在計程車裏,勃萊特說,唉,傑克,我們要能在一起該多好。前麵有個穿著卡其製服的騎警在指揮交通,他舉起警棍,車子突然慢下來,使勃萊特緊偎在傑克身上。“是啊,”他說,“這麽想一想不也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