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反冒進,為冒進掃清了思想上的障礙。經濟上的冒進急速升溫,建設規模急劇膨脹,形成“大躍進”的狂潮,使陳雲關於二五計劃要著重解決人民吃穿問題的設想落了空。
各個地方、各個部門都相互比著,爭後恐後地往上漲,就這樣層層加碼,一個高指標沒過幾天就不靈了。
在這種節節拔高生產指標的過程中,陳雲的處境很困難。陳雲主張製定計劃要搞綜合平衡,建設規模要和國力相適應。從建國以來他就領導經濟工作,這兩年又親自到各地看了看新建廠礦。國家有多大家底,他心裏已經有了一本帳。
在這種全國性的狂熱中,陳雲是較早清醒的一個。他迅即針對發現的問題,採取盡可能委婉的方式,在自己負責的基建工作,組織糾正。
北戴河會議後,9月19日,中央成立基本建設委員會,接收計委原有關基建的工作,由陳雲負責。10月12日,陳雲擔任了國務院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負責領導全國的基本建設工作。他一上任,就組織召開了幾大協作區的基本建設工作會議。
當時基建戰線熱度也很高,計劃1959年一年的基建投資就有500多億元,而“一五”時期整個投資規模才400多億元。基建投資規模陡然加大,必然會造成物資全麵緊張。基建戰線盲幹浮誇風也開始漫延。陳雲多年搞經濟工作,對此是有清醒的認識的。但迫於“大躍進”環境,又不便明言,隻能委婉地告誡大家注意配套,注意質量。
基本建設工程質量問題也十分嚴重。為了圖快圖省,有的工廠建設連地基也沒有打好;有的地方在年產5萬噸的煉鋼車間也用磚木結構,在水利大壩上用土水泥、用不合格的鋼材;還有些工程,土法施工,居然連勘察設計的基本程序都不顧了,畫張草圖就敢上馬,工人不經培訓,一窩蜂上崗。
這樣做的後果是付出生命的代價,還留下了無數的隱患工程,不知道哪天就要死人。據統計,1958年,由於強調快速施工,隨意修改設計和建築結構,隨意使用代用材料,隨意破除規章製度,發生了許多嚴重的質量事故,倒塌了不少新建的廠房,死亡人數直線上升。僅建築工程部係統就死亡435人,而上年是135人,死亡人數增加2.2倍。在這些死亡的人員中,由於工程結構倒坍而死亡的有117人,而上一年隻死亡3人;高空作業跌落而死亡的有70人,而上一年隻有38人。在因結構倒坍而死亡的人員中,屬於鋼筋混凝土結構倒坍的46人,木結構倒坍的50人,磚結構倒坍的21人。這些問題,大多數發生在10月以後。
麵對這些嚴重問題,陳雲十分痛心。他於1958年底在杭州專門召開全國工程質量問題的現場會議,採取補救措施。
陳雲召集杭州現場會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全國、全黨對工程質量急劇下降的注意,採取措施補救和改變這方麵的嚴重問題。所以,12月27日至31日,陳雲又在上海,出席了工程質量補救辦法的現場會。
12月31日,陳雲回到北京後致信鄧小平,送上杭州現場會的材料,並指出:目前在基本建設中,總的趨向是不適當地片麵強調節約,隻圖數量,不顧質量。
由於及時發現了基建工作中的問題,各地按照中央的布置採取了有力措施,使“大躍進”造成的損失有所控製。
開始糾“左”,陳雲對高指標的懷疑被一些人當作“右傾保守主義”,
毛澤東卻誇獎陳雲“真理有時候掌握在一個人手裏”。
陳雲勇於負責,抱病研究落實鋼鐵指標
北戴河會議後,“大躍進”氣氛很濃,毛澤東很高興。但是不久後,各地情況反映到他那裏,他也看到了一些問題。一些極端的作法,毛澤東非常反感。以鋼為綱造成國民經濟全麵緊張,各種矛盾也日益暴露。
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自己也開始考慮要壓縮空氣。他到各地視察,頻繁地與有關部門和領導談話,陳雲也多次參加,並抓住機會就高指標等問題向毛澤東進言。
11月28日至12月10日,在武昌舉行的中共八屆六中全會上,由劉少奇主持召開了幾次研討會,對1959年計劃主要指標進行了調整,鋼產量由2700至3000萬噸降為1800至2000萬噸,原煤由 3.7億噸提高到 3.8億噸,糧食和棉花產量指標卻定為10500億斤和1億擔,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由500億元降為360億元。
“大躍進”提出“以鋼為綱”,趕超英國,是以鋼的指標為標誌的。鋼的指標雖然降下來了,陳雲覺得還是難於完成,另外的三大指標仍然很高。
為慎重起見,陳雲建議四大指標以不公布為好,並把這個意見向毛澤東的秘書胡喬木說了,但胡喬木並沒有把這個情況告訴毛澤東。
據胡喬木後來在廬山會議期間私下對人說,他這是保護陳雲,否則到上海會議時,陳雲也不能恢復名譽。武昌會議時,王稼祥向劉少奇說,不要公布公社決定,王不敢去向主席匯報,劉少奇轉告毛澤東,結果毛大發脾氣。
1959年1月18日,新年剛過,毛澤東請陳雲和李富春、薄一波、李先念等幾位主管財經工作的副總理吃飯,彭德懷出席作陪。
席間自然要談經濟問題和工業問題。陳雲表示武昌會議確定的1959年鋼煤糧棉的生產計劃難以完成,並提出:1959年鋼指標問題,我傾向降到1600萬噸。
各個地方、各個部門都相互比著,爭後恐後地往上漲,就這樣層層加碼,一個高指標沒過幾天就不靈了。
在這種節節拔高生產指標的過程中,陳雲的處境很困難。陳雲主張製定計劃要搞綜合平衡,建設規模要和國力相適應。從建國以來他就領導經濟工作,這兩年又親自到各地看了看新建廠礦。國家有多大家底,他心裏已經有了一本帳。
在這種全國性的狂熱中,陳雲是較早清醒的一個。他迅即針對發現的問題,採取盡可能委婉的方式,在自己負責的基建工作,組織糾正。
北戴河會議後,9月19日,中央成立基本建設委員會,接收計委原有關基建的工作,由陳雲負責。10月12日,陳雲擔任了國務院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負責領導全國的基本建設工作。他一上任,就組織召開了幾大協作區的基本建設工作會議。
當時基建戰線熱度也很高,計劃1959年一年的基建投資就有500多億元,而“一五”時期整個投資規模才400多億元。基建投資規模陡然加大,必然會造成物資全麵緊張。基建戰線盲幹浮誇風也開始漫延。陳雲多年搞經濟工作,對此是有清醒的認識的。但迫於“大躍進”環境,又不便明言,隻能委婉地告誡大家注意配套,注意質量。
基本建設工程質量問題也十分嚴重。為了圖快圖省,有的工廠建設連地基也沒有打好;有的地方在年產5萬噸的煉鋼車間也用磚木結構,在水利大壩上用土水泥、用不合格的鋼材;還有些工程,土法施工,居然連勘察設計的基本程序都不顧了,畫張草圖就敢上馬,工人不經培訓,一窩蜂上崗。
這樣做的後果是付出生命的代價,還留下了無數的隱患工程,不知道哪天就要死人。據統計,1958年,由於強調快速施工,隨意修改設計和建築結構,隨意使用代用材料,隨意破除規章製度,發生了許多嚴重的質量事故,倒塌了不少新建的廠房,死亡人數直線上升。僅建築工程部係統就死亡435人,而上年是135人,死亡人數增加2.2倍。在這些死亡的人員中,由於工程結構倒坍而死亡的有117人,而上一年隻死亡3人;高空作業跌落而死亡的有70人,而上一年隻有38人。在因結構倒坍而死亡的人員中,屬於鋼筋混凝土結構倒坍的46人,木結構倒坍的50人,磚結構倒坍的21人。這些問題,大多數發生在10月以後。
麵對這些嚴重問題,陳雲十分痛心。他於1958年底在杭州專門召開全國工程質量問題的現場會議,採取補救措施。
陳雲召集杭州現場會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全國、全黨對工程質量急劇下降的注意,採取措施補救和改變這方麵的嚴重問題。所以,12月27日至31日,陳雲又在上海,出席了工程質量補救辦法的現場會。
12月31日,陳雲回到北京後致信鄧小平,送上杭州現場會的材料,並指出:目前在基本建設中,總的趨向是不適當地片麵強調節約,隻圖數量,不顧質量。
由於及時發現了基建工作中的問題,各地按照中央的布置採取了有力措施,使“大躍進”造成的損失有所控製。
開始糾“左”,陳雲對高指標的懷疑被一些人當作“右傾保守主義”,
毛澤東卻誇獎陳雲“真理有時候掌握在一個人手裏”。
陳雲勇於負責,抱病研究落實鋼鐵指標
北戴河會議後,“大躍進”氣氛很濃,毛澤東很高興。但是不久後,各地情況反映到他那裏,他也看到了一些問題。一些極端的作法,毛澤東非常反感。以鋼為綱造成國民經濟全麵緊張,各種矛盾也日益暴露。
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自己也開始考慮要壓縮空氣。他到各地視察,頻繁地與有關部門和領導談話,陳雲也多次參加,並抓住機會就高指標等問題向毛澤東進言。
11月28日至12月10日,在武昌舉行的中共八屆六中全會上,由劉少奇主持召開了幾次研討會,對1959年計劃主要指標進行了調整,鋼產量由2700至3000萬噸降為1800至2000萬噸,原煤由 3.7億噸提高到 3.8億噸,糧食和棉花產量指標卻定為10500億斤和1億擔,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由500億元降為360億元。
“大躍進”提出“以鋼為綱”,趕超英國,是以鋼的指標為標誌的。鋼的指標雖然降下來了,陳雲覺得還是難於完成,另外的三大指標仍然很高。
為慎重起見,陳雲建議四大指標以不公布為好,並把這個意見向毛澤東的秘書胡喬木說了,但胡喬木並沒有把這個情況告訴毛澤東。
據胡喬木後來在廬山會議期間私下對人說,他這是保護陳雲,否則到上海會議時,陳雲也不能恢復名譽。武昌會議時,王稼祥向劉少奇說,不要公布公社決定,王不敢去向主席匯報,劉少奇轉告毛澤東,結果毛大發脾氣。
1959年1月18日,新年剛過,毛澤東請陳雲和李富春、薄一波、李先念等幾位主管財經工作的副總理吃飯,彭德懷出席作陪。
席間自然要談經濟問題和工業問題。陳雲表示武昌會議確定的1959年鋼煤糧棉的生產計劃難以完成,並提出:1959年鋼指標問題,我傾向降到16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