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可以給回鄉的而又迫切找食物的災民賺錢的法子,二來將那些流民留下原地開墾。
夜裏莫子伺候主子更衣,眼光不是瞄瞄桌麵上的吃食,那些都是夫人送過來給主子的。沒得主子的允許莫子也不敢偷吃。
劉濤看著莫子失誤的將熱棉巾遞到他下巴處,躲過莫子的手拿過棉巾說:“喜歡就去拿些,拿了就回去歇息,不需要過來了。”
劉濤很大方,一是因為莫子是他的身邊人,出生入死的忠誠者。二是秦素蘭親手做的他都收起來了。誰也不給。
劉濤和衣躺下,從枕頭地下拿出秦素蘭的絲帕,這絲帕是夾雜在給他的衣服裏。或許是秦素蘭不小心遺留在裏麵,也可能是丫鬟不注意檢查,順手包裹了過來。
看上麵的繡花就知道這是她的女紅,她習慣在絲帕上繡寫蘭花,還是完全盛開將要落敗的蘭花。
腦海裏想她蔥白小指粘著細針一針一針的挑、攆、轉,手伸到下麵去上下動。想著臨行前那雙纖細十指給他做的事,動作不禁快了幾分。
正文 二十五、相聚
二十五、相聚
“大窪家的,你家做的是什麽?怎麽這麽香。”一粗衣婦人抱著一歲大的孩子在門口外探頭往裏看。
低矮的屋子出來個素頭粗衣婦女,瘦削讓頰骨高高突起,瘦削讓下巴尖突出。“也沒什麽,就是將薯粉和芋頭粉揉餅子,放薄薄的油煎了煎。”
“是該的,你家男人孩子都在外麵抗麻包袋,沒油會弄壞身子的。”抱孩子的婦人眼巴巴的說。
“孩子他舅舅在深山獵了頭野豬,送了些過來,還剩下一小塊,本來想給你送去既然你來了就自己進來拿吧。”
“唉唉。”婦人抱著孩子快步走進去,“這個恩情我記著,等熬過這斷苦日子必定還你十倍。”
主人家淡笑,“不求你還十倍,以後多幫忙就好。”
“娘,你又把家裏的東西送人了!”
婦人摸著閨女的大腦袋,腦大身子小典型的饑荒過來者。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那人家裏也不好,家裏老殘病弱多全靠男人在外麵抗包,換來的糧食都不夠吃怎麽會有油?!
自從有麻布袋出現,劉濤就讓人大量製造,裝土填缺口並將腐蝕壞掉的河堤挖開全都填上泥土包。
就因為這個決定給黃河流域的災民帶去生機,婦人麻布,男人挖土裝袋抗麻布包,老人孩子上山找鬆脂、挖野菜、找吃食。
熱火朝天的河堤邊響起敲鑼聲,隻穿著短褲頭的漢子紛紛放下手裏的東西,跑去排隊領糧食。
靠近大道的一處棚子裏坐著三位書卷小吏,桌子上擺著一籮筐牌子,牌子寫著半斤、一斤、兩斤、三斤不等。
不遠處有一被重兵把守的糧倉,這是給勞役領糧食的地方。這裏都是用勞力換糧食,不見一分錢。
“名字。”小吏頭也不抬問輪到的漢子。
“張家口胡同,張三。”
“三斤,要什麽粉?今天來了新的木薯粉。要什麽粉?”
“木薯粉不是會吃死人嗎?”
“不會,中毒部分已經被大夫弄出來了。一百個人吃了都死不了,要不要。木薯粉一斤被番薯粉多三兩。要嗎?”
“要,要,一斤木薯粉,一斤半番薯粉,半斤米粉。”家裏有餓慘的小孩,腸胃弱,要好好養養。
小吏扔幾個牌上去,漢子拿著牌子拿出自己的布袋子往糧倉走去。
“下一個,叫什麽?”
“西街胡同的張大麻,要一斤薯粉,一斤米粉。”
“你一個孤身漢子要什麽米粉?挨餓嗎?”明顯小吏是認識這位張大麻的。
米粉與薯粉是不對等的,米粉一斤八兩,薯粉一斤就是足量的一斤。
“嘿嘿,家裏多了個婆娘。”
“好事啊,你這個寡人也有人要了。”後麵有個相熟的人捶張麻子一下。
張麻子不好意思的撓撓頭皮,“這不是有糧食嗎?”
“張麻子你可要看仔細了,莫要被跑了。”
“不會,俺有糧食,那女的是自願跟我的。”
“張麻子就能大半個月才得兩斤糧食養得起嗎?”後麵依舊單身的人羨慕嫉妒。
“滾蛋,老子力氣大了,今天抗了十五包。你有我多嗎?”張麻子昂高頭就喊。眼稍掃到大道另一頭的馬車。
在張麻子的示意下,大家都看到那輛青黑的馬車。馬車很不起眼,周邊沒有一點兒標誌,馬車夫都是個車把式,懂事的躲在馬屁股後麵擋住外人的探視。
馬車簾動了下,不久馬夫趕馬離開。
張麻子問小吏,“那是誰?”
“看那馬就知道是外地來的,這裏的馬不是瘦成骨就是高頭的戰馬,不是這裏的人。”跟在張麻子後麵的人分析。
小吏沒好氣的瞪一眼自家的鄰居的鄰居的鄰居,“那是你們的東家夫人,跟著這一船薯粉過來的。你們的要感謝,要不是東家夫人你們還在餓肚子。”
說實話薯粉確實比成個的番薯好吃,也更耐儲存。災民的喜愛,廉價、抵餓。
“東家夫人?不就是劉大人的……”在小吏的眼瞪下後麵的人不敢多說。
小吏等人也是猜測,昨晚有大車隊出入劉大人府邸,出先了好幾位丫鬟,他們猜測可能是劉夫人到了。
小吏們都知道與他們買賣糧食的是劉大人有關的商隊,這些粉都是劉大人找來的。小吏都認定劉濤就是他們的東家。
“我們是該好好感謝她,要是沒有這些粉,我們會像幾年前的水災那樣被活活餓死。”一位稍沉穩的漢子上前,“聽說有木薯粉是嗎?”
官府是發了災糧,但怎麽吃都不能熬到地裏的糧食成熟。青黃不接的日子裏賣子賣女,賣妻兒,餓死老人是常有的事。
被賣、餓死的人熬過災難來臨的那一刻卻沒有等到豐年!
“洪鏢頭,您要換?您有五斤的糧。”小吏找到記錄洪鏢頭的那一頁。
“嗯,換四斤木薯粉,一斤米粉。”
“好,您看好。”小吏在洪都的名字下劃過,數牌子給他。
事實證明秦素蘭的眼光是雪亮的,她送過來的粉類糧食占據了開封府糧食買賣。米商的米價一落千丈。
八百多文的糧價在薯粉的衝擊下掉落到一百五十文一斤,糧商們隻能看著明記商鋪咬牙切齒。與明記的水泄不通相比,糧商的店鋪簡直是門可羅雀。
在明記門口排隊的都是衣衫不潔,滿腳淤泥,麵黃肌瘦的底層百姓。
“大人,這些店鋪都是劉大人的。”幕僚到張信耳邊嘀咕。
張信看著熱鬧的鋪麵不語,他不知道該怎麽說,劉建康幫了他解決困境但也搶了他所有風頭。開封百姓誰人不識劉濤劉健康!
這種想抹也抹不掉的功勞,讓張信很是妒忌。他妒忌劉濤的能幹,妒忌劉濤有個聰明的妻子。
夜裏莫子伺候主子更衣,眼光不是瞄瞄桌麵上的吃食,那些都是夫人送過來給主子的。沒得主子的允許莫子也不敢偷吃。
劉濤看著莫子失誤的將熱棉巾遞到他下巴處,躲過莫子的手拿過棉巾說:“喜歡就去拿些,拿了就回去歇息,不需要過來了。”
劉濤很大方,一是因為莫子是他的身邊人,出生入死的忠誠者。二是秦素蘭親手做的他都收起來了。誰也不給。
劉濤和衣躺下,從枕頭地下拿出秦素蘭的絲帕,這絲帕是夾雜在給他的衣服裏。或許是秦素蘭不小心遺留在裏麵,也可能是丫鬟不注意檢查,順手包裹了過來。
看上麵的繡花就知道這是她的女紅,她習慣在絲帕上繡寫蘭花,還是完全盛開將要落敗的蘭花。
腦海裏想她蔥白小指粘著細針一針一針的挑、攆、轉,手伸到下麵去上下動。想著臨行前那雙纖細十指給他做的事,動作不禁快了幾分。
正文 二十五、相聚
二十五、相聚
“大窪家的,你家做的是什麽?怎麽這麽香。”一粗衣婦人抱著一歲大的孩子在門口外探頭往裏看。
低矮的屋子出來個素頭粗衣婦女,瘦削讓頰骨高高突起,瘦削讓下巴尖突出。“也沒什麽,就是將薯粉和芋頭粉揉餅子,放薄薄的油煎了煎。”
“是該的,你家男人孩子都在外麵抗麻包袋,沒油會弄壞身子的。”抱孩子的婦人眼巴巴的說。
“孩子他舅舅在深山獵了頭野豬,送了些過來,還剩下一小塊,本來想給你送去既然你來了就自己進來拿吧。”
“唉唉。”婦人抱著孩子快步走進去,“這個恩情我記著,等熬過這斷苦日子必定還你十倍。”
主人家淡笑,“不求你還十倍,以後多幫忙就好。”
“娘,你又把家裏的東西送人了!”
婦人摸著閨女的大腦袋,腦大身子小典型的饑荒過來者。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那人家裏也不好,家裏老殘病弱多全靠男人在外麵抗包,換來的糧食都不夠吃怎麽會有油?!
自從有麻布袋出現,劉濤就讓人大量製造,裝土填缺口並將腐蝕壞掉的河堤挖開全都填上泥土包。
就因為這個決定給黃河流域的災民帶去生機,婦人麻布,男人挖土裝袋抗麻布包,老人孩子上山找鬆脂、挖野菜、找吃食。
熱火朝天的河堤邊響起敲鑼聲,隻穿著短褲頭的漢子紛紛放下手裏的東西,跑去排隊領糧食。
靠近大道的一處棚子裏坐著三位書卷小吏,桌子上擺著一籮筐牌子,牌子寫著半斤、一斤、兩斤、三斤不等。
不遠處有一被重兵把守的糧倉,這是給勞役領糧食的地方。這裏都是用勞力換糧食,不見一分錢。
“名字。”小吏頭也不抬問輪到的漢子。
“張家口胡同,張三。”
“三斤,要什麽粉?今天來了新的木薯粉。要什麽粉?”
“木薯粉不是會吃死人嗎?”
“不會,中毒部分已經被大夫弄出來了。一百個人吃了都死不了,要不要。木薯粉一斤被番薯粉多三兩。要嗎?”
“要,要,一斤木薯粉,一斤半番薯粉,半斤米粉。”家裏有餓慘的小孩,腸胃弱,要好好養養。
小吏扔幾個牌上去,漢子拿著牌子拿出自己的布袋子往糧倉走去。
“下一個,叫什麽?”
“西街胡同的張大麻,要一斤薯粉,一斤米粉。”
“你一個孤身漢子要什麽米粉?挨餓嗎?”明顯小吏是認識這位張大麻的。
米粉與薯粉是不對等的,米粉一斤八兩,薯粉一斤就是足量的一斤。
“嘿嘿,家裏多了個婆娘。”
“好事啊,你這個寡人也有人要了。”後麵有個相熟的人捶張麻子一下。
張麻子不好意思的撓撓頭皮,“這不是有糧食嗎?”
“張麻子你可要看仔細了,莫要被跑了。”
“不會,俺有糧食,那女的是自願跟我的。”
“張麻子就能大半個月才得兩斤糧食養得起嗎?”後麵依舊單身的人羨慕嫉妒。
“滾蛋,老子力氣大了,今天抗了十五包。你有我多嗎?”張麻子昂高頭就喊。眼稍掃到大道另一頭的馬車。
在張麻子的示意下,大家都看到那輛青黑的馬車。馬車很不起眼,周邊沒有一點兒標誌,馬車夫都是個車把式,懂事的躲在馬屁股後麵擋住外人的探視。
馬車簾動了下,不久馬夫趕馬離開。
張麻子問小吏,“那是誰?”
“看那馬就知道是外地來的,這裏的馬不是瘦成骨就是高頭的戰馬,不是這裏的人。”跟在張麻子後麵的人分析。
小吏沒好氣的瞪一眼自家的鄰居的鄰居的鄰居,“那是你們的東家夫人,跟著這一船薯粉過來的。你們的要感謝,要不是東家夫人你們還在餓肚子。”
說實話薯粉確實比成個的番薯好吃,也更耐儲存。災民的喜愛,廉價、抵餓。
“東家夫人?不就是劉大人的……”在小吏的眼瞪下後麵的人不敢多說。
小吏等人也是猜測,昨晚有大車隊出入劉大人府邸,出先了好幾位丫鬟,他們猜測可能是劉夫人到了。
小吏們都知道與他們買賣糧食的是劉大人有關的商隊,這些粉都是劉大人找來的。小吏都認定劉濤就是他們的東家。
“我們是該好好感謝她,要是沒有這些粉,我們會像幾年前的水災那樣被活活餓死。”一位稍沉穩的漢子上前,“聽說有木薯粉是嗎?”
官府是發了災糧,但怎麽吃都不能熬到地裏的糧食成熟。青黃不接的日子裏賣子賣女,賣妻兒,餓死老人是常有的事。
被賣、餓死的人熬過災難來臨的那一刻卻沒有等到豐年!
“洪鏢頭,您要換?您有五斤的糧。”小吏找到記錄洪鏢頭的那一頁。
“嗯,換四斤木薯粉,一斤米粉。”
“好,您看好。”小吏在洪都的名字下劃過,數牌子給他。
事實證明秦素蘭的眼光是雪亮的,她送過來的粉類糧食占據了開封府糧食買賣。米商的米價一落千丈。
八百多文的糧價在薯粉的衝擊下掉落到一百五十文一斤,糧商們隻能看著明記商鋪咬牙切齒。與明記的水泄不通相比,糧商的店鋪簡直是門可羅雀。
在明記門口排隊的都是衣衫不潔,滿腳淤泥,麵黃肌瘦的底層百姓。
“大人,這些店鋪都是劉大人的。”幕僚到張信耳邊嘀咕。
張信看著熱鬧的鋪麵不語,他不知道該怎麽說,劉建康幫了他解決困境但也搶了他所有風頭。開封百姓誰人不識劉濤劉健康!
這種想抹也抹不掉的功勞,讓張信很是妒忌。他妒忌劉濤的能幹,妒忌劉濤有個聰明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