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閑話少說,直接進入李羿與朱子的辯論,一起看看李羿會用什麽驚世駭俗的言論來與朱子探討這聖人之道。


    用人滿為患來形容今天的白鷺洲書院一點都不恰當,因為建康城周邊的儒道中人幾乎全都來了,所以就連樹上、牆頭、房頂,但凡能站個人的地方都是人。這時候可就沒人說他們不懂禮術,有辱斯文了。


    來到書院看著眼前的人山人海,李羿有置身於十一黃金周的景區,春運的火車站,歌星演唱會現場的既視感。


    拓跋禮驚訝道:“哪來這麽多人啊?是不是來看咱們的?”


    盧瑜搖頭歎道:“是來看咱們的,不過都是來看咱們怎麽輸的。”


    崔芷不悅道:“哼,那他們可就要失望了,我家公子可沒準備輸!”


    李羿抬手下壓說道:“低調,低調。”


    盧瑜看著盛裝出席的李羿,撇嘴道:“李樂府,就你這身打扮可一點也沒有低調的意思啊!”


    拓跋禮冷聲道:“是啊,你這一身怕是比本王這身都貴吧!聽說還是南梁二皇子送的?”


    李羿伸手看了看自己的織紗薄氅,織錦儒袍,笑道:“畢竟是要與超凡境的朱子辯論,當然得好好打扮一下啊!不然丟的可是咱們大魏的臉麵。”


    拓跋禮冷哼道:“哼,那倒是本王穿的寒酸了。”


    對於拓跋禮的陰陽語,李羿選擇了充耳不聞。白鷺洲書院裏原本就有辯論的場地,但張德遠為了讓更多人見證李羿的慘敗,特意修建了露天辯台和嘉賓席。使團一行人到來,看到嘉賓席上已經是坐滿了人,根本沒留他們的位子。


    拓跋禮不悅道:“這些梁人還懂不懂規矩!”


    正此時,張德遠走來指著辯台另一側臨時搭建的簡陋棚子為難道:“王爺真是不好意思,沒想到您會親臨辯場,隻是我大梁儒道翹楚全都來了,真沒地方了。還請您委屈一下坐在那邊,不過您放心,茶點什麽的都準備好了。”


    拓跋禮剛要發飆,李羿勸阻道:“王爺,客隨主便,正好那邊人少,省著聽他們吵鬧。”


    拓跋禮甩袖冷哼一聲,邁步入座,李羿笑道:“王爺莫惱,等下李某會幫王爺出這口惡氣的。”拓跋禮看了一眼李羿,隨後點了點頭。


    不多時,朱子到來,霎時間全場起立集體向朱夫子行禮,這個場麵或多或少都震撼到了拓跋禮。他問向盧瑜:“雖說這朱子是南梁儒道泰鬥,但他這威信比起南梁皇帝怕是都差不太多了啊。”


    盧瑜點頭道:“沒錯,南梁儒道朱學一家獨大,縱使其他學派加在一起,影響力也遠不及朱子學派一半。在朝中世家門閥占據了高位,但離開了建康城,朱子門生遍布南梁各地,就算是梁帝的政令,若有不妥也會被那些朱子門生聯合抵製,很難推行。”


    拓跋禮點頭道:“恩,倘若咱們大魏要是也有這麽一個學派怕是陛下也很難受吧。”


    李羿笑道:“這是自然,所以為了將來打算,有必要打壓一下這朱子學派的氣焰。”說完起身登台。


    就在李羿與朱子剛剛登台之時,有太監高聲道:“太子、康王駕到!”


    太子蕭宗慶,康王蕭宗綱二人到來,眾人紛紛行禮,二人又向台上朱子行弟子禮,朱子還禮。折騰一番之後,二蕭入座。


    拓跋禮罵道:“這個無恥的張德遠,啊,兩個皇子來了就有座,咱們就沒有!這就是他們的待客之道?”


    盧瑜安慰道:“王爺,這畢竟是在梁國,咱們是來接親的,不是來下戰書的,還是忍一忍吧。”拓跋禮呼出一口濁氣。


    張德遠對台上二人行禮道:“二位可以開始了。”


    李羿對朱子行禮道:“朱夫子,依晚輩看今日咱們就不要辯禮了吧。”


    朱子看著李羿問道:“李樂府此言何意?”


    李羿伸手指著魏國使團所在的棚子說道:“梁魏聯姻交好,我們魏國使團特來迎親,我們平安王是使團正使,可我們王爺來的早卻被張尚書告訴沒有座位,隻能坐到那臨時搭建的棚子裏。


    而太子和康王後來,看台上卻留有座位,張大人可是禮部尚書,怎麽會連這點禮術都不懂?


    分明就是有意刁難,如此待客,晚輩若與您辯禮,就算您贏了,又有什麽意義?事實勝於雄辯,知禮明禮卻不遵禮,要這禮法還有何用?”


    台下議論紛紛,許多人都把矛頭指向了張德遠。張德遠起剛要起身辯解幾句,卻被朱子伸手示意他坐下。此事是他理虧,就算再怎麽辯解也無濟於事,索性就忍了下來。


    朱子向北魏使團方向行禮致歉道:“此事是白鷺洲書院的疏忽,與張尚書無關,還請王爺勿怪。”


    拓跋禮坐在原位擺手,盧瑜緊忙把他拉了起來,隨後行禮道:“朱夫子言重了,隻是一點瑣事,我家王爺宅心仁厚,並不介意。”


    拓跋禮白了一眼行禮道:“沒錯,本王大度未曾介懷,朱夫子繼續便是。”


    朱子轉向李羿問道:“既然我們失禮在先,再來辯禮確實不妥,不知李樂府有何見教啊?”


    李羿行禮道:“見教二字可不敢當,但朱夫子已然立命多年,若想再進一步便是亞聖,夫子又以聖人之道自勉,那今日晚輩鬥膽想與朱夫子探討一番聖人之道。”


    朱子點頭道:“也好,那就請李樂府先說說你對聖人之道的見解吧。”


    李羿擺手道:“李某是晚輩,怎敢在夫子麵前造次,還是請夫子先講,也讓晚輩多學習學習。”朱子點頭稱善,李羿退到一旁。


    朱子掃過眾人,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把這場辯論當成辯論,而是把今天當成一次講座。他已經許久沒有來建康城,沒給朱子學派的門生講過課了,正好李羿要論聖人之道,他便借機與廣大儒生們探討一番。


    於是朱子引經據典,把自己對聖人之道的理解講了出來,大致內容如下:


    昔初聖倉頡,輔明主,促炎黃之盟,造字通天,禦人族氣運,控四方之靈,助姬氏軒轅得天道指引,乃勝逐鹿之戰,止幹戈,救萬民,自此天下共主,成黃帝之偉業。


    初聖之道,在通天之能,造字之功,氣運之源,以鑄鼎之法集人族氣運,規祭祀之禮,曉天道之命,築儒道之基,開諸法之源,傳人族薪火,此皆萬世之功也。


    自顓頊帝絕地天通,人族自力,雖無通天之聖,憑初聖遺法,乃安於天地之間。至二聖李耳,守藏之吏,博覽群書,遍讀古籍,自修悟道,啟道門之始,終命歸天,全主上之識,後分三宗,複天恩享地利,護九州安寧。


    二聖之道,道法自然,尊天敬地,使人族複得天命,免於湮滅之禍。承上啟下,傳法三聖,使人族再興,薪火得傳,此皆二聖之功也。


    三聖孔孟,承周禮之長,研《易經》之術,繼二聖之法,集百家之言,周遊列國,勸君以仁,複禮敬天。後著書立言,講學收徒,弟子三千,賢者七二,得天地認可,乃辟儒道。


    三聖之道,重禮重德,治國以禮,為政以德,待人以仁。修六經,定六藝,著聖訓,使後繼之人有法可修,有道可循,方有儒道今日之盛。


    集氣運,斬九妖,除六怪,封三魔,滅其複辟之妄,自此九州大地再無大妖巨魔,守人族之興,此皆三聖之功也……


    朱子隨隨便便就講了半個多時辰,雖然講的很細,但卻不生動,甚至有些死板。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李大才子在旁邊都睡著了,沒辦法,上課就困,下課就醒,到點就餓,吃飽就睡,這是李羿在大學時期養成的“好習慣”。


    在他看來,朱子那哪是在講聖人之道啊,那分明就是在唱催眠曲。台下的盧瑜都看不下去了,隨手撿起一顆小石子扔了過去,這才把李羿打醒。


    而李大才子睜開眼睛,環顧四周,看到盧瑜在瞪自己,一臉蒙圈,正好比懵逼樹上懵逼果,懵逼樹下你和我,一人一個懵逼果,懵逼還得找同夥。


    盧瑜一頓比劃,李羿這才反應過來此時正在台上辯論,非常不合時宜的抻了個懶腰,嘀咕道:“我都睡一覺了,怎麽還沒講完啊。”


    此時朱子正在講三聖之道,講他如何著書立說,集氣運,以君子六藝立命,他聽到動靜,回過頭看向李羿。後者是一臉的尷尬,就像是上課接話被老師盯著一樣。


    朱子不悅道:“李樂府可是有什麽不同見解?”


    李羿抬頭看了看天,然後說道:“朱夫子講了這麽久,想來也累了吧,不妨休息一會兒,聽晚輩說說。”台下傳來陣陣聲討、指責、甚至有謾罵的話語。


    李羿不以為然地來到朱子旁邊行禮道:“朱夫子,說好的辯論,您卻在這講個沒完,確實說不過去了,之前講的初聖倉頡距今太過久遠,所以您所講的是真是假也無從考證。


    至於二聖,為了補全天道意識,早早歸天,並沒有留下太多傳說故事,所以也就沒什麽好講的了。


    倒是三聖,確實留下了不少耐人尋味的故事,不過這裏麵有許多都是後人為了美化聖人而刻意編造的,就連朱夫子您都受了這些編造故事的影響。


    其實這些聖人,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麽厲害,那麽正直,是後人把他們神化了。”


    此言一出,台下躁動起來,朱夫子抬手下壓,示意眾人安靜,而後問向李羿:“李樂府,你可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麽嘛?這三位聖人可是儒道的根基啊!你竟說三聖是被後人神化了!今天你若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老夫便請天命,廢了你的儒道修為!”


    朱子說完,隨手用浩然正氣凝出一把戒尺,若是李羿的話不能讓眾人信服,便要用這把戒尺抹去李羿的儒道修為。


    李羿搖頭笑道:“不知諸位有沒有聽過喪家之犬這個詞,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是孔聖在鄭國與弟子走散之後,別人對他的描述,出處是司馬先生的《史記孔子世家》。


    倘若孔聖真的那麽神乎其神,又怎會像喪家之犬呢?我知道,可能有人會說那時孔子尚未成聖。


    不過那時他已是大儒了,在座有不少大儒,敢問你若與弟子走散,可會像喪家之犬一樣?此外,這本書裏還說孔聖高九尺六寸。”


    說話間李羿伸起一隻手比劃道:“九尺六寸,至少也得這麽高。倘若孔聖真的有這麽高,那為何其他的書中沒有關於他身高異於常人的記載?


    除此之外,衝虛真人列子在《列子說符》中提到孔子之勁,能拓國門之關。而在前秦劉安的《鴻烈》一書中也有記載,孔子之通,智過於萇弘,勇過於孟賁,足躡與郊菟,力招城關,能亦多矣。


    這兩處都是提到了孔聖力大無窮,請問諸位可否相信?”


    李羿看向朱子然後笑道:“還有更離譜的,說孔聖背後長有七顆痣,排列成北鬥七星的樣子。


    朱夫子臉上有四顆痣,說不定將來朱學後人也會說您臉上有七顆痣,排列成北鬥的樣子呢。”


    朱子不悅道:“荒唐!李羿,你到底要說什麽!”


    李羿正色道:“我要說的是現如今的儒道後人誤解了聖人之道!”


    朱子怒道:“放肆!今日老夫就要為儒道清理門戶,抹除你這狂生!”說完舉起戒尺砸向李羿,他是真怒了,隻要這一下就可以消去李羿的儒道修為,讓他此生再也無法踏入儒道!


    然而李羿凝聚浩然正氣於右手,紫霄神雷在掌心迸發,但聽得“啪”的一聲,朱夫子的戒尺竟然斷成兩截而後化作浩然正氣消散了!


    這一幕看呆了在場所有人,雖說朱子並不是在戰鬥,沒有使出全力,但李羿一個區區五品立心境的後輩,竟然能擋下三品超凡境的朱子凝聚浩然正氣的一擊!就連朱子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他一臉驚訝地看著李羿。


    李羿則是放下右手,凝聚浩然正氣朗聲說道:“三聖之論既有其優,亦有其劣。不過,被後人篡改之後早已失了本來麵目。重禮重德自是沒錯,但禮法可變,德行亦可變,今時今事已不能再以古禮古法而論。


    何故前秦之後,再無儒聖、亞聖出世?隻因儒道早已失了本心!先秦百家爭鳴,隻因諸子旨在勸諫上位者,規其行正其意,施恩於民,而不是現如今所謂的‘教化’世人!


    孔子成聖並非著書立說之言,並非開辟儒道之法,並非斬妖除魔之能!皆因有教無類,因才施教,傳禮於民,使惑者有其師,修者得其道,當為萬世之師表!


    朱子既為梁國儒道泰鬥,又以君子三綱立命。晚輩請問‘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可是繼承先聖孔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論?倘若君不君,父不父,那還要臣為臣,子為子麽?”


    此言一出台下一片嘩然,南朝儒道眾人皆是義憤填膺,一個個恨不得把李羿扒皮抽筋。而李羿凝聚浩然正氣,使用儒道喝止法門配合佛門獅子吼問道:“若是還要,那李某想問蕭梁代齊之時,南朝的儒道中人都做了些什麽?”


    蕭梁代齊之事在南朝儒道那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而李羿當著眾人的麵拋出這句靈魂拷問,為的就是讓他們這些自詡儒道正統的正人君子都閉嘴,讓他們這些滿口道德仁義的人知道自己有多虛偽。


    朱子對蕭梁代齊之事本就有愧,先前蕭青素的事便是例證,所以此時的朱子隻能啞口無言地愣在台上。


    李羿看向朱子說道:“今日辯題是聖人之道,晚輩既然已經否定了朱子的言論,那接下來就得把自己認可的聖人之道說出來,也好讓朱子辯駁。在晚輩看來:


    初聖倉頡造字通天,始創立心;


    二聖李耳為民歸天,首人立命;


    三聖孔孟承法傳道,可謂繼學;


    至於後來者……”


    李羿對朱子行禮說道:“至於後來者,若無為後人謀世之心,聖人之道隻怕是要終於三聖了。”


    他轉身看向台下儒道眾人,凝聚浩然正氣朗聲說道:“所以在李某看來,聖人之道應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李羿話音剛落,轟隆隆!一聲炸響!天空紫雲凝聚,堆疊上升,雲中電光閃爍,雷聲轟鳴,隨著浩然正氣的不斷匯聚和攀升,紫雲開始旋轉收縮形成一道紫龍卷,最後一丈粗的紫雷從旋雲中徑直劈下,砸向李羿!


    李羿早已伸出右手準備接受這道紫霄神雷的洗禮,與此同時他的左手卻死死抓著朱子的胳膊。


    待到紫霄墜地,神雷問心,李羿與朱子同時被擊中,台上發出炫目的白光和震耳欲聾的炸響!


    轟……嗡……嗡……


    待到眾人視線恢複,耳鳴停止,隻看到台上,朱子正對著李羿躬身行禮。就在所有人不明所以之時,朱子說道:“老夫受教了。”說完轉身下台。


    李羿搖頭笑了笑,先是向天空行禮,向北再拜,隨後邁步下台。回到使團所在的棚子時,盧瑜一臉震驚地看向李羿,隨後問道:“李樂府這是晉升大儒了?”


    李羿笑著點頭說道:“算是吧,我看到自己的文氣樹了。”


    之前說過想要成為大儒需要積累文氣,這文氣來自於讀者的認可,是人族信仰之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經過紫霄神雷的傾注與洗禮,李羿終於突破了五品立心境的瓶頸成功晉升大儒。


    若以儒道內視法去審視李羿的文田,可以看到一棵很像銀杏樹苗的文氣樹。隨著大儒著書立說,開宗立派,廣招門徒,文氣樹得到文氣越來越多,就會從文氣之樹轉化為文脈之樹,每有一個弟子成為大儒,那就會長出一根粗壯樹枝,而弟子的弟子就成為了枝上的新葉。


    拿朱子來舉例吧,朱子的文脈樹已經不像銀杏了,更像是獨木成林的榕樹,隻不過樹葉還是銀杏樹的那種扇葉形。文脈樹的主幹自然是朱子自己,而從主幹伸展出來獨枝多達十幾條,便是朱子那十多位已是大儒的弟子,有些分枝上沒有樹葉,有些有少許,有些有很多,這自然是看他們有無學生。


    代表朱子自己的主幹上枝繁葉茂,每一片黃扇葉都代表著一個已經入品的儒道朱學門生,而綠葉則代表著每個拜讀過朱子著作,並且真心認可的讀書人。在朱子的這棵文脈樹上,黃葉與綠葉摻雜,黃葉繁如星,綠葉多如沙。


    相比之下李羿的文氣樹可就寒酸了不少,手腕粗的主幹上伸出許多小分枝,分枝上布滿綠葉,這還多虧了詩雨為李羿編寫的《修緣文集》,畢竟他的詩文都是白嫖的傳世之作,所以這樹上也算是枝繁葉茂。


    值得一提的是,李羿的文氣樹上有兩片形狀很特別的葉子,一片是紅色,一片是黃色,紅色的代表著林凡,而黃色的則代表百靈。那麽這兩片葉子除了顏色又特別在哪呢?


    它們是直接長在主幹上的兩片,而且比其他綠葉要粗要大,尤其是代表林凡的那片紅葉,儼然要長成分枝了,至於百靈的那片黃葉,也有變紅的趨勢。


    這文氣樹上的葉子會從黃變紅再變紫,最後長成分枝,這三個顏色分別代表著九品開竅,七品養氣,五品立心這三個境界,一旦成為大儒就會長成分枝了。


    儒道中人的文氣樹是各不相同的,這與每個人的經曆有關,比如李羿的更像銀杏,朱子的像榕樹,而墨齋真人,天地大儒王佑軍的文氣樹則像是蒼鬆,但不論樹的外觀如何,樹上的葉子都是一樣的形狀。


    這是三代聖人孔孟傳下來的修行之法,因為孔子在兩次周遊列國之後回到魯國開壇設講,親手種下一棵檜樹和四棵杏樹,杏壇講學便是由此而來。


    而孔子又喜歡在檜樹下講學,每每講到妙處,會將才氣與浩然正氣注入身後的檜樹,得到紫氣滋養的檜樹長勢喜人。


    孔子借此想出了這種收集文氣的方法,之後總結先前的修行經驗,為九品定名,建立了完整的修行體係並傳於後人,這才有了現在的儒道。所以三聖孔孟才是儒道中人最敬重的聖人,後人也就對他多有吹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魏樂府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霖並收藏大魏樂府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