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和尚:“……”這很值得驕傲嗎?
看著對方一臉微妙的表情,謝安歌絕對不想知道對方在想什麽,並想抽死一分鍾前的自己。
“別急,你還年輕,慢慢來就是了。”那和尚貌似安慰地道。
“收一收你臉上的表情,這話會更有說服力。”謝安歌麵無表情地戳穿了某人的假麵,“還有,說的好像閣下真的比我年長許多一樣?”
“別介!貧僧今年二十又六,看起來……”青年和尚眼珠子滴溜溜地轉,上上下下打量了謝安歌一番,“確實比你年長許多。”
恢復了平靜的謝安歌從某方麵來說,幾乎是無敵的。
“小僧以為閣下癡長幾歲,應該懂得達者為先的道理,原來是小僧高估了閣下嗎?”
“呃……”
“更何況,輩分高低不在長幼,佛學修為不在年歲。我以為你會深有體會才是。”謝安歌微微一笑,智珠在握,隨口一記暴擊。
他這個人,脾氣可好了,從來不記仇。
——因為一般有仇他當場就報了,從來不留過夜仇。
不能當場報的,他也遲早會找回場子。
青年和尚: ……血條清零,卒。
惱羞成怒的某人像豎起了一身刺的刺蝟一般,將青年和尚刺了個酸爽。
謝安歌冷笑,就算我現在一身修為全無,要從頭修煉又如何?學到手的東西就是我的。
剛剛一照麵,略通相麵之術的謝安歌就看出來了,對方天庭飽滿,眉青目正,是聰慧之人,可惜鼻樑左右各彎一下,形成了三曲鼻,這說明他性格執拗,備受排擠。
再結合他頭上的十二點戒疤和口音、衣著,謝安歌不難猜出,這人有智商,但沒放在佛學上。
戒疤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點幾種,十二點表示是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薩戒”,非名門核心弟子不能受此戒。
梁太宗重視佛教,卻也為佛教定下了重重規定,比如這戒疤。從戒疤數目上,就能看出一個僧人的地位高低,戒疤越多,地位越高。
十二點戒疤,謝安歌也有。原因有二,一來,他是方丈的親傳弟子,二來,謝安歌佛法水平高超。
而眼前的這位和尚,十二點戒疤說明他輩分高,或者是為寺廟做出了重大貢獻,或者是在佛法有突出的表現。
看他衣飾——粗糙的麻衣,灰黑的佛珠,小小的包裹,出門待遇也太差了,怎麽看都不像是在佛學上點亮了燈,很明顯就是因為輩分高才受了十二點的戒。
這樣綜合起來一分析,謝安歌想不知道怎樣踩對方死穴都難。
良久,青年和尚真誠地道:“你這樣神機妙算,何不上街擺個攤子得了?”
謝安歌淡淡地一撇眼,這人莫不是個假和尚吧?
“阿彌陀佛,佛祖門下弟子不算命,隻算因果。”謝安歌邊轉動佛珠,邊想這要是個假和尚該怎麽解決。
疑惑的目光淡淡地投過來,智雲和尚有一種對方在懷疑自己是否是和尚的感覺。
那目光極有穿透力,像具有實體一般,智雲被戳得渾身一震。
和尚卜算,那能叫算命嗎?
那叫開解世人,弘揚佛法,普渡眾生。
出家離世,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皆是浮雲,生與死,也不過是輪迴因果。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
可以說是,無命可算。
《佛說阿難分別經》說:“為佛弟子。不得卜問請祟符咒厭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擇良時良日。”
智雲想起這一茬,不由得暗罵自己真是迷障了,連忙另找話題岔了過去。
謝安歌收回了目光,順著智雲的意,換了個話題。
不得不說,智雲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
注意,不是和尚,而是人。
他走過天南地北,見識廣博,語言詼諧風趣,描述起某些場景是更是令人如臨其境。
在他話下,哪怕是化緣,都有一百二十八種趣味可說。
“有時候,我真是恨不得自己是個北齊和尚。”智雲惋惜地道。
“怎麽說?”
“在北齊,哪怕是最窮苦的地方,也能化到肉吃呢!在南梁,在最富裕的地方,也隻能吃素。有時候,嘴淡得,哎喲,真是恨不得把燈油倒進肚子裏。”
謝安歌噗嗤一笑,眨了眨眼,有些不解,“佛門弟子,不就是該素食而養慈悲心嗎?”
“乖乖!話可不是這麽說。”叉腿坐在地上的智雲上半身往後一倒,直接往幹淨的草地上一躺,嘴裏叼了根甜草根。
他一手擋住陽光,懶洋洋地道:“比丘尼吃素,這可是天大的笑話。佛門弟子持不殺生戒,慈憫眾生不假,但是三淨肉還是可以吃的,三淨肉你懂吧?”
“三淨肉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
智雲又道:“不錯。若是在深山修行的佛門弟子,還可以多吃兩樣肉,一是鳥殘,二是自死,加上三淨肉,便是五淨肉了,出家人皆可食用,不誤你養慈悲心。”
“但是……”謝安歌接口道。
“但是!咱們南梁有個和尚皇帝。”智雲幽幽地嘆了口氣,吃貨之魂熊熊燃燒,佛祖在上,都不能掩蓋一個成年漢子不能吃肉的怨氣。
看著對方一臉微妙的表情,謝安歌絕對不想知道對方在想什麽,並想抽死一分鍾前的自己。
“別急,你還年輕,慢慢來就是了。”那和尚貌似安慰地道。
“收一收你臉上的表情,這話會更有說服力。”謝安歌麵無表情地戳穿了某人的假麵,“還有,說的好像閣下真的比我年長許多一樣?”
“別介!貧僧今年二十又六,看起來……”青年和尚眼珠子滴溜溜地轉,上上下下打量了謝安歌一番,“確實比你年長許多。”
恢復了平靜的謝安歌從某方麵來說,幾乎是無敵的。
“小僧以為閣下癡長幾歲,應該懂得達者為先的道理,原來是小僧高估了閣下嗎?”
“呃……”
“更何況,輩分高低不在長幼,佛學修為不在年歲。我以為你會深有體會才是。”謝安歌微微一笑,智珠在握,隨口一記暴擊。
他這個人,脾氣可好了,從來不記仇。
——因為一般有仇他當場就報了,從來不留過夜仇。
不能當場報的,他也遲早會找回場子。
青年和尚: ……血條清零,卒。
惱羞成怒的某人像豎起了一身刺的刺蝟一般,將青年和尚刺了個酸爽。
謝安歌冷笑,就算我現在一身修為全無,要從頭修煉又如何?學到手的東西就是我的。
剛剛一照麵,略通相麵之術的謝安歌就看出來了,對方天庭飽滿,眉青目正,是聰慧之人,可惜鼻樑左右各彎一下,形成了三曲鼻,這說明他性格執拗,備受排擠。
再結合他頭上的十二點戒疤和口音、衣著,謝安歌不難猜出,這人有智商,但沒放在佛學上。
戒疤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點幾種,十二點表示是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薩戒”,非名門核心弟子不能受此戒。
梁太宗重視佛教,卻也為佛教定下了重重規定,比如這戒疤。從戒疤數目上,就能看出一個僧人的地位高低,戒疤越多,地位越高。
十二點戒疤,謝安歌也有。原因有二,一來,他是方丈的親傳弟子,二來,謝安歌佛法水平高超。
而眼前的這位和尚,十二點戒疤說明他輩分高,或者是為寺廟做出了重大貢獻,或者是在佛法有突出的表現。
看他衣飾——粗糙的麻衣,灰黑的佛珠,小小的包裹,出門待遇也太差了,怎麽看都不像是在佛學上點亮了燈,很明顯就是因為輩分高才受了十二點的戒。
這樣綜合起來一分析,謝安歌想不知道怎樣踩對方死穴都難。
良久,青年和尚真誠地道:“你這樣神機妙算,何不上街擺個攤子得了?”
謝安歌淡淡地一撇眼,這人莫不是個假和尚吧?
“阿彌陀佛,佛祖門下弟子不算命,隻算因果。”謝安歌邊轉動佛珠,邊想這要是個假和尚該怎麽解決。
疑惑的目光淡淡地投過來,智雲和尚有一種對方在懷疑自己是否是和尚的感覺。
那目光極有穿透力,像具有實體一般,智雲被戳得渾身一震。
和尚卜算,那能叫算命嗎?
那叫開解世人,弘揚佛法,普渡眾生。
出家離世,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皆是浮雲,生與死,也不過是輪迴因果。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
可以說是,無命可算。
《佛說阿難分別經》說:“為佛弟子。不得卜問請祟符咒厭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擇良時良日。”
智雲想起這一茬,不由得暗罵自己真是迷障了,連忙另找話題岔了過去。
謝安歌收回了目光,順著智雲的意,換了個話題。
不得不說,智雲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
注意,不是和尚,而是人。
他走過天南地北,見識廣博,語言詼諧風趣,描述起某些場景是更是令人如臨其境。
在他話下,哪怕是化緣,都有一百二十八種趣味可說。
“有時候,我真是恨不得自己是個北齊和尚。”智雲惋惜地道。
“怎麽說?”
“在北齊,哪怕是最窮苦的地方,也能化到肉吃呢!在南梁,在最富裕的地方,也隻能吃素。有時候,嘴淡得,哎喲,真是恨不得把燈油倒進肚子裏。”
謝安歌噗嗤一笑,眨了眨眼,有些不解,“佛門弟子,不就是該素食而養慈悲心嗎?”
“乖乖!話可不是這麽說。”叉腿坐在地上的智雲上半身往後一倒,直接往幹淨的草地上一躺,嘴裏叼了根甜草根。
他一手擋住陽光,懶洋洋地道:“比丘尼吃素,這可是天大的笑話。佛門弟子持不殺生戒,慈憫眾生不假,但是三淨肉還是可以吃的,三淨肉你懂吧?”
“三淨肉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
智雲又道:“不錯。若是在深山修行的佛門弟子,還可以多吃兩樣肉,一是鳥殘,二是自死,加上三淨肉,便是五淨肉了,出家人皆可食用,不誤你養慈悲心。”
“但是……”謝安歌接口道。
“但是!咱們南梁有個和尚皇帝。”智雲幽幽地嘆了口氣,吃貨之魂熊熊燃燒,佛祖在上,都不能掩蓋一個成年漢子不能吃肉的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