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涉及範圍太廣,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國家要考慮的很多,這件事情做起來並不容易。”
高母頗為無奈地說道。
“又沒說讓國家一刀切全改,可以先抽選幾個城市進行試點,效果好就逐漸增多,我國早些年的改革開放政策不就是這樣嗎。實踐出真知這是偉人說的,不做怎麽知道那種體係更好。還有這不是改革,真是撥亂反正。現在的教育方式,你們確定是當初製定的教育國策嗎?”
高立名的提問,讓幾位家長再次陷入沉思。
“立明,如果教育試點,你還有什麽好想法,跟媽說說。”
“媽,你有想法了。”
“不是媽有想法,是你的想法太過聳人聽聞了,媽需要整理一下,然後跟你大姨和姥爺說說,畢竟這件事情他們專業對口。”
高立明的大姨在教育局工作,姥爺是國家監察委的領導,一個教育對口,一個負責查人,絕對的專業對口。
“那先說好,我說的隻代表我個人想法,有問題,你們就當耳旁風,別給我上綱上線。”
“啪”
“臭小子,趕緊說,跟你爸媽說話,還提前鋪墊。”
高父朝著高立明後腦勺就是一巴掌。
“爸,不能打後腦勺,會打笨的。”
“你還會笨,粘上毛比猴還精,趕緊說,別廢話。”
“好,各位長輩,下麵就讓小子好好講講心中所想。首先我非常讚同國家建國後針對全民教育製定的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教育方針。”
“問題是,後來繼任者們,並沒有將這個方針全麵的落實下去,無論因為什麽原因,結果就是這個正確的方針被扭曲了。”
“現在需要將這條方針重新掰正。選擇部分城市作為試點,將學生的課時進行修改,因地製宜,製定德智體美勞全麵培養的課程。”
“我們可以按照德智體美勞製定五類課程。”
“德類課程,是樹立學生三觀的課程,是重中之重。我個人的想法,將華夏五千年文明的事情擇優編寫成曆史故事,通過解析故事,讓學生們了解古人的智慧,學習古人的高尚思想,並且要時常觀看愛國影片,教育影片,分析當下實事,潛移默化的建立學生的正確三觀,培養學生們的愛國思想。”
“智類課程,其實就是現在學校正在教授的書本課程,不過現在做的已經超標了,應該減少書本課程,讓學生在低年級掌握基礎知識就可以,後續高等知識逐年遞增,學生個人可以根絕未來就業選擇或者愛好,選擇學習相應的高級科目,考入學科對應的高等學府。”
“體類課程,根據學校實際師資力量,吸收該地區原有的青訓體係,配置相應的體育課程,組建各種級別的校隊,同地區多所院校組建聯賽,培養學生競技精神,通過聯賽競爭選拔更加優秀的體育人才,替代原有青訓隊的粗糙選拔模式,實現全民體育人才選拔。”
“美類課程,琴棋書畫,針織刺繡等等,都可以歸類到美類課程,同樣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指定學科,同時吸引民間傳承,建立師承班,興趣課程。”
“勞類課程,我認為是對應德類課程的重要課程,讓學生們走出教室,到社會中學習成長,通過社會實踐,勞動讓學生親身經曆勞動的過程,明白艱苦奮鬥的重要意義。”
“舉個例子,東北農墾城市,到處是農田,周邊的學校就應該增加農作課程,從基礎的除草開始設計課本,種植糧食,種植農作物,不求精通但是要讓學生們知道了解最基礎的農作過程,讓學生們從勞動中明白道理,掌握知識。同時讓學生們知道蔬菜糧食獲取的辛勞,在身體力行中知道要節約糧食。”
“學校定期組織校外勞作,例如清掃街道,撿垃圾,清理水渠。”
“如果這些學生,每年都定期的完成這些勞動,老師在一旁告訴他們這些垃圾現象是如何造成的,試問當這些孩子在日常中還會出現亂扔垃圾等現象嗎?即使他們父母亂扔垃圾也會被孩子所阻止,沒有家長願意在孩子們麵前丟麵子的。”
“不過有個前提,這種勞動是一門不求回報,持之以恒的課業,這個過程不能弄虛作假,也不能摻雜任何利益,否則就會適得其反,這點需要國家相應部門的監管。”
“除了農作課程,還有礦業課程,中醫課程等等,都可以形成勞類課程,一門課程就是一門行業,一門手藝,保證知識傳授的同時,也實現了技藝的傳承,讓華夏傳承依舊的技藝不會被人為泯滅。”
“學校針對各類課程,組建不同的比賽,讓學生們通過比賽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如果我們現在的教育體製是這種模式,我們在選取某些方麵人才,是不是更加容易了。畢竟6年小學,3年初中,3年高中,在進入大學,這十幾校園生涯就已經把相應的人才進行了歸類,在他們畢業的時候,各個行業已經非常直觀地看到了這學生過去展現的能力和特長,從優選項,精益求精。”
高立明洋洋灑灑說出了很多,三位家長也聽得津津有味。
“你這種模式和美國學校的積分製好像沒什麽區別。”
李元偉說道。
“還是有一定區別的,美國學校的教育力量集中在體美智三項,勞是家庭教育,德壓根沒有,正是因為沒有德,這個國家才講究金錢至上,利益至上。畢竟往前數2百年,他們祖宗還不知道在哪艘船上呢,讓他們講道德,太難了。如果我們國家的教育繼續向現在這樣走下去,未來可能也會想歐美國家一樣,變得金錢至上,利益至上。”
“到那時,我們華夏將不再是傳承千年得文明禮儀之邦,而是變成我們口中最鄙視的塞外蠻夷,不懂禮儀,不知榮辱,利益至上,野蠻粗鄙。”
高母頗為無奈地說道。
“又沒說讓國家一刀切全改,可以先抽選幾個城市進行試點,效果好就逐漸增多,我國早些年的改革開放政策不就是這樣嗎。實踐出真知這是偉人說的,不做怎麽知道那種體係更好。還有這不是改革,真是撥亂反正。現在的教育方式,你們確定是當初製定的教育國策嗎?”
高立名的提問,讓幾位家長再次陷入沉思。
“立明,如果教育試點,你還有什麽好想法,跟媽說說。”
“媽,你有想法了。”
“不是媽有想法,是你的想法太過聳人聽聞了,媽需要整理一下,然後跟你大姨和姥爺說說,畢竟這件事情他們專業對口。”
高立明的大姨在教育局工作,姥爺是國家監察委的領導,一個教育對口,一個負責查人,絕對的專業對口。
“那先說好,我說的隻代表我個人想法,有問題,你們就當耳旁風,別給我上綱上線。”
“啪”
“臭小子,趕緊說,跟你爸媽說話,還提前鋪墊。”
高父朝著高立明後腦勺就是一巴掌。
“爸,不能打後腦勺,會打笨的。”
“你還會笨,粘上毛比猴還精,趕緊說,別廢話。”
“好,各位長輩,下麵就讓小子好好講講心中所想。首先我非常讚同國家建國後針對全民教育製定的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教育方針。”
“問題是,後來繼任者們,並沒有將這個方針全麵的落實下去,無論因為什麽原因,結果就是這個正確的方針被扭曲了。”
“現在需要將這條方針重新掰正。選擇部分城市作為試點,將學生的課時進行修改,因地製宜,製定德智體美勞全麵培養的課程。”
“我們可以按照德智體美勞製定五類課程。”
“德類課程,是樹立學生三觀的課程,是重中之重。我個人的想法,將華夏五千年文明的事情擇優編寫成曆史故事,通過解析故事,讓學生們了解古人的智慧,學習古人的高尚思想,並且要時常觀看愛國影片,教育影片,分析當下實事,潛移默化的建立學生的正確三觀,培養學生們的愛國思想。”
“智類課程,其實就是現在學校正在教授的書本課程,不過現在做的已經超標了,應該減少書本課程,讓學生在低年級掌握基礎知識就可以,後續高等知識逐年遞增,學生個人可以根絕未來就業選擇或者愛好,選擇學習相應的高級科目,考入學科對應的高等學府。”
“體類課程,根據學校實際師資力量,吸收該地區原有的青訓體係,配置相應的體育課程,組建各種級別的校隊,同地區多所院校組建聯賽,培養學生競技精神,通過聯賽競爭選拔更加優秀的體育人才,替代原有青訓隊的粗糙選拔模式,實現全民體育人才選拔。”
“美類課程,琴棋書畫,針織刺繡等等,都可以歸類到美類課程,同樣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指定學科,同時吸引民間傳承,建立師承班,興趣課程。”
“勞類課程,我認為是對應德類課程的重要課程,讓學生們走出教室,到社會中學習成長,通過社會實踐,勞動讓學生親身經曆勞動的過程,明白艱苦奮鬥的重要意義。”
“舉個例子,東北農墾城市,到處是農田,周邊的學校就應該增加農作課程,從基礎的除草開始設計課本,種植糧食,種植農作物,不求精通但是要讓學生們知道了解最基礎的農作過程,讓學生們從勞動中明白道理,掌握知識。同時讓學生們知道蔬菜糧食獲取的辛勞,在身體力行中知道要節約糧食。”
“學校定期組織校外勞作,例如清掃街道,撿垃圾,清理水渠。”
“如果這些學生,每年都定期的完成這些勞動,老師在一旁告訴他們這些垃圾現象是如何造成的,試問當這些孩子在日常中還會出現亂扔垃圾等現象嗎?即使他們父母亂扔垃圾也會被孩子所阻止,沒有家長願意在孩子們麵前丟麵子的。”
“不過有個前提,這種勞動是一門不求回報,持之以恒的課業,這個過程不能弄虛作假,也不能摻雜任何利益,否則就會適得其反,這點需要國家相應部門的監管。”
“除了農作課程,還有礦業課程,中醫課程等等,都可以形成勞類課程,一門課程就是一門行業,一門手藝,保證知識傳授的同時,也實現了技藝的傳承,讓華夏傳承依舊的技藝不會被人為泯滅。”
“學校針對各類課程,組建不同的比賽,讓學生們通過比賽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如果我們現在的教育體製是這種模式,我們在選取某些方麵人才,是不是更加容易了。畢竟6年小學,3年初中,3年高中,在進入大學,這十幾校園生涯就已經把相應的人才進行了歸類,在他們畢業的時候,各個行業已經非常直觀地看到了這學生過去展現的能力和特長,從優選項,精益求精。”
高立明洋洋灑灑說出了很多,三位家長也聽得津津有味。
“你這種模式和美國學校的積分製好像沒什麽區別。”
李元偉說道。
“還是有一定區別的,美國學校的教育力量集中在體美智三項,勞是家庭教育,德壓根沒有,正是因為沒有德,這個國家才講究金錢至上,利益至上。畢竟往前數2百年,他們祖宗還不知道在哪艘船上呢,讓他們講道德,太難了。如果我們國家的教育繼續向現在這樣走下去,未來可能也會想歐美國家一樣,變得金錢至上,利益至上。”
“到那時,我們華夏將不再是傳承千年得文明禮儀之邦,而是變成我們口中最鄙視的塞外蠻夷,不懂禮儀,不知榮辱,利益至上,野蠻粗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