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追卻言:“叔父怎知青州今日以科考舉吏,明日不會以科考舉官,做什麽事情總要試試才行。”說道此處,少年眼中目光越來越亮:“更何況聽聞那青州刺史能得江東雙陸之一的陸雲青眼相看,定然本事不差。”


    談到這個話題,叔侄兩人都想起了自己家鄉那位高高在上,卻昏庸固執的王浚牧守,心中都是一股悲痛羞惱之意。


    其實誰願意背井離鄉呢。


    “青州有泰嶽作為天然屏障,比起幽州也安全許多,叔父,我們就去那裏試試看吧。就算是不出仕,在那裏安家置辦產業也不錯,聽聞青州頗出產了幾樣稀罕的特產。”呂追嘰嘰喳喳了一路,終於說動了原本搖擺不定的呂易。


    其實,司馬越帶著皇帝遷都廣陵,因為陳敏之亂暫時尚未完全平復,便先將行宮建在了建業城。


    按照呂易原本的想法,自然是去天子腳下,雖然當今天子是個傻子,但是幾位諸侯王爺都不差,是值得效忠的。但是想到呂氏如今已經不是士族了,按照那些大人物的用人思想,自己怕是連做個門客的資格都沒有。


    呂易想到此處,頓時改變了自己原來的想法,選擇去青州。


    去青州碰碰運氣,就算是運氣不好,自己也該置辦產業,安安穩穩的將追兒撫養成才,隻要呂氏再出一位優秀的人物,重歸士族完全不成問題。


    叔侄兩人跟著流民,一路上駕著牛車小心謹慎的向著青州前進。


    說來也是奇怪,剛從容城出發的時候,盜匪猖獗,騎著馬匹,來無影去無蹤,即便是流民結陣對抗,亦是有人被害被殺,可是慢慢走出幽州,步入翼州,這種肆無忌憚的盜匪反倒是少了許多。


    而流民經過重重關卡的時候,盤剝也少了許多,雖然依舊要收些錢帛,但是那幾個人頭錢大家都出得起。


    要知道在外頭做流民,最怕的便是遇到關隘或者關卡,有時候關卡太嚴太黑心的話,流民寧願繞上一大段遠路,也不願從這種地方走。


    呂易心中有數,這些關隘怕是被人關照過,或者幹脆就是青州的手筆。


    顯然,青州實力不容小覷,此地屬於翼州,卻已經有了青州的勢力延伸過來了。


    頓時,呂易心中的期待值更高了。


    在四處遊蕩的過程中,有的流民見翼州有些地方尚且安寧,便不願再行走的更遠,便挑了某些地方安頓下來,對於他們來說,離開幽州是因為旱情嚴重,偏偏一州官府,從上下到下,並不關心這些事情,日日服藥行散,尋歡作樂,吟詩作賦。而這翼州看上去,還是有人管的。


    呂易自然比那些目不識丁的普通農人看的更為清楚,翼州地處四州交界之地,西有並州劉淵對中原虎視眈眈,北有幽州邊防恍如紙糊,而翼州本身所處之地乃一馬平川的平原區,最易受鐵騎侵擾,未來,未來怕是此地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不平穩。


    所以呂易繼續和那些聽聞青州各種傳聞,已經將青州作為自己唯一目標的流民們,繼續將路程走下去。


    離開翼州,剛入青州不久,便來到了泰嶽關,此處藉助泰山地勢而建,扼守青州與翼州的來往通道,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關卡。


    而的確和它的地理位置重要性相配,泰嶽關建的頗大,在此駐守的青州府兵人數也不少。這種豪邁之氣撲麵而來的感覺,讓眾多想入關的流民遲疑了起來。


    那道關卡的背後,到底是人間樂土,還是與其他地方一樣,不過是被人以訛傳訛後的美化。就算真的是樂土,入關進入又要付出什麽代價?


    但誰知道,他們在關外呆了沒多久,便有文書小吏在兵士的陪同下來到他們跟前。


    呂易一路頗受流民照顧,便是因為那些流民希望這時候能夠有個識字的人能出麵交談。


    那小吏笑語晏晏的說;“大家不用緊張,在下乃泰嶽關戶籍書記趙德,專職負責梳理記錄和重新登記各位的戶籍名帖。”


    然後那人便開始詢問,他們這批人都是來自哪裏,有哪些是相互認識的,說是流民安置點整個青州有好幾處地方,如果是老鄉便盡量安排在一起,將來彼此也好有個照應。


    一邊問,那趙書記一邊拿出了一疊十分精美,卻有些怪模怪樣被線縫在一起的白紙,然後拿著一根似筆非筆的東西,開始在白紙上重新登記流民戶籍名帖,此人還特別詢問了眾人有何擅長之事,說是有特長還可以安排工作,可以在農閑之時賺些養家餬口的糧食。


    趙德使用的筆十分便於書寫,他口中不斷問著,手中的筆便刷刷刷將東西都記錄了下來。


    呂易見狀,心神便全被那支怪模樣的筆給吸引走了。


    第208章 名士風流(三十五)


    趙德聽到呂易和呂追這對叔侄都是讀書人,臉上便帶了些笑意, 說:“在下看小郎君年歲還小, 我青州府有很好的學館, 裏麵有不少德高望重或者是聞名天下的才子坐館, 小郎君可也去試著考一考,如果考進去了,將來從學館裏麵結業出來,必然才學匪淺。”


    旁邊的有流民忍不住怯怯的問:“不知那學館入學條件幾何。”


    顯然哪怕是不識字的流民,都知道念書與不念書之間差了多少,自己沒法讀書, 卻總想著自己的孩子能讀書。呂易也曾聽到某些流民說, 自己一家原本在家鄉還是能勉強活下去的, 但是聽聞青州此地開設了有名的學館,隻要有心向學, 便有機會能夠送孩子上學,這才下定決心搬來青州。


    趙德顯然應對這些事情應對習慣了,早已明白這些流民關心的是什麽, 他稍微有些歉意的說:“學館分了好幾個不同的班級, 不同的學子有不同的做法。但是如果是考不上, 卻想上學的話,是需要恩蔭名額的。”


    然後他講了什麽叫做恩蔭名額。


    青州的學府的確分了好幾種,比如掃盲班, 沒有固定上學地點, 授課的老師也不是什麽文學大家, 其實就是一部分先識字,之後帶動其他人也識字,隻要你有空學,沒有任何門檻。


    比如培育精英,算得上是深造的進益班,士族無需考試,寒門弟子需要經過測試方可。但這是無可奈何之事,因為授課老師都是士族之人,不可能一點特權都不給士族。這種班有點類似於導師製,班中學生雖然某些時候一起上課,但是更多的時候其實是跟著自己的專屬老師學習的,所以寒門學生入學考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再比如啟蒙班,都是收的些啟蒙兒童,與進益班一樣,也有入學考,並且是一視同仁的,但終究是家教有差別,啟蒙班中,還是士族多一些。


    另外一個班級就是所謂的恩蔭班了。


    想要考啟蒙班是不太容易的,考試中還有年齡限製,所以一些才智並不妖孽的寒族弟子就被刷下去了。


    但是孩子想讀書怎麽辦?


    可以恩蔭。


    雖然遊鴻吟想要做到有教無類,但是如今的情景擺明了不可能,師資力量有限,推行掃盲運動已經是極限了。


    那麽隻有設立門檻,集中力量培養優質資源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生贏家培訓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舟自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舟自橫並收藏人生贏家培訓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