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世有不少人是出身寒族的,而隻要這些人出人頭地,耕讀傳世,多參加參加世家品級,躋身世家也不是很難。
所以陸雲才說世家也不似那樣不近人情,自己吃肉就連湯都不給人喝。
遊鴻吟說:“我明白,世家中有才之士,都挺願意提攜後進之輩,也不會刻意在乎門戶,但是,士龍,那隻是部分人,絕大多數的士族對待寒士的態度,其實並不用我多說。”他長長吸了一口氣,道:“我並非是排斥世家,其實從本質上來說,任用世家有才之士,要比任用寒族更好些。但是,人手不夠,如今豪門之人糜爛成性,無論是服散酗酒,還是荒誕不羈,將清談空想當做人生追求,他們都是擔不起責任,做不了實事的。這種時候,隻能啟用寒族之人。”
說到底,寒族養上個幾代,便成了世家,世家這種東西滅是滅不了的。而官員任職使用世家之人,這些世家子一般不缺錢,反倒不會出現貪墨剝削之事,對於世家子來說,名要比利更為重要。而寒族之人就不太好說了,要把他們養肥了之後,這些人才會不再思考利益,而是考慮名聲。
倉廩足而知禮節,這句話不僅適用於黎民百姓,同樣也使用與官場之上。
說來說去,就是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製度,隻有符合世情,最為平穩的政治權利製度。
陸雲與葛洪聽完後,均陷入了思考,算是明白了如今青州之主的人事態度。
當世世家的風氣,讓這位一點都不滿意,他比較喜歡實幹類型的人,不喜歡太過脫離實際的狂士,所以在用人之時,才會以才為主,品性次之,不論出身。
陸雲苦笑:“我總算知道從越為何與兄長不太對付了。”
葛洪說:“士龍所說兄長,可是江東第一名士,陸機陸士衡?”
“正是。”陸雲說:“兄長推崇分封製,認為此法已經行使了上千年,最為穩固,隻是推行之時,需要仔細修改其中細節。兄長喜歡結交各個世家名流,固執的認為,唯有傳承長久,自小培養弟子心性的世家,才算得上是久經風雨,可承擔重任之輩。”
遊鴻吟接過話頭:“而以上兩項,都是我不太認同的。”
陸雲道:“所以,你就把我拐來了。”
遊鴻吟說;“噫,怎可如此說。士龍兄若非同樣不贊成士衡兄的論點,怎有可能與我相談甚歡,我們不過是誌同道合而已。”
馬車漸漸停下,似乎是遇到了關卡,遊鴻吟掀開了馬車車簾,發現他們已經到了青州,那關卡正是青州軍所設,關卡背後,卻是已經快成熟的,色澤紅艷的大批高粱。
“這裏,便是青州。”
第207章 名士風流(三十四)
幽州容城。
一架牛車緩緩而行, 車上是兩位書生打扮的人。
這兩人一者年紀稍大,一者尚且不及弱冠,雙方麵容看上去有些相似,顯然彼此有著深厚的血緣關係。
“叔父, 你真的要離開老家嗎?”年少的那個嗓音細膩, 語氣之中帶著滿滿的擔憂。
那個被他稱呼為叔父的人摸了摸少年的頭,說:“追兒,你守製期滿, 也是時候離開此地了。”
此少年名為呂追, 與他一道的正是少年的叔父呂易, 三年前,呂追之父、呂易之兄突然因病染疾,撒手人寰,他的妻子也悲痛不已,隨之而去, 呂氏本就不是子息繁茂的家族, 家主與家主夫人雙雙離世,竟然惹得呂家門庭衰敗。
呂家隻剩一位平日裏並不理俗事、備受兄嫂溺愛的呂易,他雖然受世家教導多年,卻當真不曾接觸過俗務, 最感興趣的卻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比如數學、地質等等。因此兄長一離世, 他獨木難支, 在後頭一次世家評級之時, 竟然讓呂氏掉出世家範圍,從士族變成了庶族。
失去了士族身份庇佑,呂氏叔侄兩人艱難維持家業,呂易倒是曾經想謀求一官半職安身立命,但是幽州乃太原王氏一家獨大,如今王氏當家的人乃王浚,此人雖是王家嫡脈出身,卻是婢生子,隻因為父死之後並未留下嫡子,故而繼承了家中的爵位,但是此人因幼時教育有些歪,並不看重寒門之士。
王浚最後憑藉家族勢力,在朝廷之中博得一席之地,居於幽州刺史這樣的高位,但是其心胸卻與本身權利完全不匹配,實際上此人性子並不怎麽寬和,大概是因為他自己出身低,便十分看不起庶族,平日裏將賤民掛在口上,好似生怕別人把他這個幽州刺史和口中的低劣之人掛鉤。
王浚脾氣大性子執拗,自詡高人一等,這種性格哪怕是他已經人過中年,卻依舊沒有變。照理來說,有個性的人都應該是手中有些真貨才有自傲本事,這王浚治下卻是一片混亂,稅目繁雜混亂,各個崗位上排著的不是親信,就是當地那些文名廣為人知的名士,但是這些人讓他們寫詩作賦還能勝任,麵對著繁雜的政務,又怎有可能耐下心來處理。所以原本就不怎麽平穩的幽州,至此更是風雨交加。
平日裏幽州的中正評選倒是做的花團錦簇,雅集文會是接連不斷的開,搞得好似幽州文風鼎盛,繁華難掩一樣。但實際上,這幾年天災大旱,幽州早已變成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極限之境,無數流民寧願頂著胡人的鐵騎,也要逃離這處再無生機之地。
不過,王浚明白,沒有民心沒關係,自己卻不能疏忽軍務,失去軍權傍身,即便王家有部曲,卻也無法阻止數量眾多的流民。先秦之時,就有亂民暴動,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王浚對待軍務還算是上心。幽州境內,除了王公貴族、世家子弟,便是這些成分十分複雜的幽州軍過的還算是個日子,至少不用像路邊的流民一般,一不留神就死了。
誰給他們一口吃的,他們就跟著誰,如今天下大多數參軍之人,大致上都是這種想法,甚至有不少流民,為了一口吃的,很容易就會加入某個地方勢力,然後這勢力就靠著這些零零散散的流民,拉起了一支隊伍,看似浩浩蕩蕩,但實際上這種隊伍隻能充當炮灰或者是以多勝少打幾次勝仗。當然這種烏合之眾是沒有辦法被委以重任的,一旦戰場出現混亂或者是戰事挫折,這些人也不會有什麽忠誠之心,怕是溜得比誰都快。
而對於呂易來說,大勢環境是這樣的幽州,他是待不下去了,雖然呂氏尚有積蓄,但是這些錢帛不過是空中樓閣。更何況,幽州地理位置不佳,夾在叛臣劉淵和鮮卑之間,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變成戰亂之所。有道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呂易在侄子守孝結束後,便立即變賣家當,帶著一車竹簡帛書,離開幽州。
可,天下之大,哪裏又是安居樂業之地呢。
“叔父叔父,聽聞那青州開了取吏考試,隻要能考過,便會被錄取做官府官吏呢。”少年人精力昌盛,一點都沒有離開故鄉的悲情,反倒是興致高昂,頗有一番闖蕩天下的豪情。
“那是取吏,非是官。”呂易輕聲糾正了侄子的錯誤:“做吏非是如何光彩之事,一旦做了,怕是我呂氏就再無回歸士族之列的機會了。”
所以陸雲才說世家也不似那樣不近人情,自己吃肉就連湯都不給人喝。
遊鴻吟說:“我明白,世家中有才之士,都挺願意提攜後進之輩,也不會刻意在乎門戶,但是,士龍,那隻是部分人,絕大多數的士族對待寒士的態度,其實並不用我多說。”他長長吸了一口氣,道:“我並非是排斥世家,其實從本質上來說,任用世家有才之士,要比任用寒族更好些。但是,人手不夠,如今豪門之人糜爛成性,無論是服散酗酒,還是荒誕不羈,將清談空想當做人生追求,他們都是擔不起責任,做不了實事的。這種時候,隻能啟用寒族之人。”
說到底,寒族養上個幾代,便成了世家,世家這種東西滅是滅不了的。而官員任職使用世家之人,這些世家子一般不缺錢,反倒不會出現貪墨剝削之事,對於世家子來說,名要比利更為重要。而寒族之人就不太好說了,要把他們養肥了之後,這些人才會不再思考利益,而是考慮名聲。
倉廩足而知禮節,這句話不僅適用於黎民百姓,同樣也使用與官場之上。
說來說去,就是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製度,隻有符合世情,最為平穩的政治權利製度。
陸雲與葛洪聽完後,均陷入了思考,算是明白了如今青州之主的人事態度。
當世世家的風氣,讓這位一點都不滿意,他比較喜歡實幹類型的人,不喜歡太過脫離實際的狂士,所以在用人之時,才會以才為主,品性次之,不論出身。
陸雲苦笑:“我總算知道從越為何與兄長不太對付了。”
葛洪說:“士龍所說兄長,可是江東第一名士,陸機陸士衡?”
“正是。”陸雲說:“兄長推崇分封製,認為此法已經行使了上千年,最為穩固,隻是推行之時,需要仔細修改其中細節。兄長喜歡結交各個世家名流,固執的認為,唯有傳承長久,自小培養弟子心性的世家,才算得上是久經風雨,可承擔重任之輩。”
遊鴻吟接過話頭:“而以上兩項,都是我不太認同的。”
陸雲道:“所以,你就把我拐來了。”
遊鴻吟說;“噫,怎可如此說。士龍兄若非同樣不贊成士衡兄的論點,怎有可能與我相談甚歡,我們不過是誌同道合而已。”
馬車漸漸停下,似乎是遇到了關卡,遊鴻吟掀開了馬車車簾,發現他們已經到了青州,那關卡正是青州軍所設,關卡背後,卻是已經快成熟的,色澤紅艷的大批高粱。
“這裏,便是青州。”
第207章 名士風流(三十四)
幽州容城。
一架牛車緩緩而行, 車上是兩位書生打扮的人。
這兩人一者年紀稍大,一者尚且不及弱冠,雙方麵容看上去有些相似,顯然彼此有著深厚的血緣關係。
“叔父, 你真的要離開老家嗎?”年少的那個嗓音細膩, 語氣之中帶著滿滿的擔憂。
那個被他稱呼為叔父的人摸了摸少年的頭,說:“追兒,你守製期滿, 也是時候離開此地了。”
此少年名為呂追, 與他一道的正是少年的叔父呂易, 三年前,呂追之父、呂易之兄突然因病染疾,撒手人寰,他的妻子也悲痛不已,隨之而去, 呂氏本就不是子息繁茂的家族, 家主與家主夫人雙雙離世,竟然惹得呂家門庭衰敗。
呂家隻剩一位平日裏並不理俗事、備受兄嫂溺愛的呂易,他雖然受世家教導多年,卻當真不曾接觸過俗務, 最感興趣的卻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 比如數學、地質等等。因此兄長一離世, 他獨木難支, 在後頭一次世家評級之時, 竟然讓呂氏掉出世家範圍,從士族變成了庶族。
失去了士族身份庇佑,呂氏叔侄兩人艱難維持家業,呂易倒是曾經想謀求一官半職安身立命,但是幽州乃太原王氏一家獨大,如今王氏當家的人乃王浚,此人雖是王家嫡脈出身,卻是婢生子,隻因為父死之後並未留下嫡子,故而繼承了家中的爵位,但是此人因幼時教育有些歪,並不看重寒門之士。
王浚最後憑藉家族勢力,在朝廷之中博得一席之地,居於幽州刺史這樣的高位,但是其心胸卻與本身權利完全不匹配,實際上此人性子並不怎麽寬和,大概是因為他自己出身低,便十分看不起庶族,平日裏將賤民掛在口上,好似生怕別人把他這個幽州刺史和口中的低劣之人掛鉤。
王浚脾氣大性子執拗,自詡高人一等,這種性格哪怕是他已經人過中年,卻依舊沒有變。照理來說,有個性的人都應該是手中有些真貨才有自傲本事,這王浚治下卻是一片混亂,稅目繁雜混亂,各個崗位上排著的不是親信,就是當地那些文名廣為人知的名士,但是這些人讓他們寫詩作賦還能勝任,麵對著繁雜的政務,又怎有可能耐下心來處理。所以原本就不怎麽平穩的幽州,至此更是風雨交加。
平日裏幽州的中正評選倒是做的花團錦簇,雅集文會是接連不斷的開,搞得好似幽州文風鼎盛,繁華難掩一樣。但實際上,這幾年天災大旱,幽州早已變成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極限之境,無數流民寧願頂著胡人的鐵騎,也要逃離這處再無生機之地。
不過,王浚明白,沒有民心沒關係,自己卻不能疏忽軍務,失去軍權傍身,即便王家有部曲,卻也無法阻止數量眾多的流民。先秦之時,就有亂民暴動,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王浚對待軍務還算是上心。幽州境內,除了王公貴族、世家子弟,便是這些成分十分複雜的幽州軍過的還算是個日子,至少不用像路邊的流民一般,一不留神就死了。
誰給他們一口吃的,他們就跟著誰,如今天下大多數參軍之人,大致上都是這種想法,甚至有不少流民,為了一口吃的,很容易就會加入某個地方勢力,然後這勢力就靠著這些零零散散的流民,拉起了一支隊伍,看似浩浩蕩蕩,但實際上這種隊伍隻能充當炮灰或者是以多勝少打幾次勝仗。當然這種烏合之眾是沒有辦法被委以重任的,一旦戰場出現混亂或者是戰事挫折,這些人也不會有什麽忠誠之心,怕是溜得比誰都快。
而對於呂易來說,大勢環境是這樣的幽州,他是待不下去了,雖然呂氏尚有積蓄,但是這些錢帛不過是空中樓閣。更何況,幽州地理位置不佳,夾在叛臣劉淵和鮮卑之間,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變成戰亂之所。有道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呂易在侄子守孝結束後,便立即變賣家當,帶著一車竹簡帛書,離開幽州。
可,天下之大,哪裏又是安居樂業之地呢。
“叔父叔父,聽聞那青州開了取吏考試,隻要能考過,便會被錄取做官府官吏呢。”少年人精力昌盛,一點都沒有離開故鄉的悲情,反倒是興致高昂,頗有一番闖蕩天下的豪情。
“那是取吏,非是官。”呂易輕聲糾正了侄子的錯誤:“做吏非是如何光彩之事,一旦做了,怕是我呂氏就再無回歸士族之列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