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清明上河圖密碼5: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 作者:冶文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孫驚站在那裏,連說了幾個“你”,卻再說不出其他言語。
他將小斧別回腰間,站起身,丟下一句:“過幾天我再來聽回信。”
過了幾天,已進正月,那推級喚他去回話,他忽然生出一陣厭,不願再去牽惹這等事,便去照實回稟說:“小人已跟那老孫說明,他是否說得動王小槐,小人也難作準。”那推級聽了,臉頓時掉下來,卻沒有多言。他也便轉身退出,將這事丟在了腦後。
直到正月十七,他在家裏四處尋不見自己那柄小斧,正在翻找,四歲的兒子忽然走了進來,遞給他一小根樹枝,枝上還有幾片葉子。他有些納悶,再一瞧,兒子脖頸上抹了一道紅,湊近一看,竟是血跡。他忙問兒子,兒子頓時嚇得哭起來。他娘過來慰撫了半晌,兒子才止住哭,說有個老伯拿了一把花花糖,跟他換那斧頭。他便拿了那斧頭出去換,那老伯又給了他這根枝子,叫他拿來給爹。
陳豹子自成年以來,從沒怕過什麽,哪怕殺死自己妻子那時,也毫無慌意。可聽兒子說罷,卻驚得渾身發寒。他想了一夜也想不出那老伯會是何人、意欲何為。兒子脖頸上抹的那一道血,自然是警嚇,但在警嚇何事?至於那根枝子,他更是全然想不明白,隻發覺那葉子仍有些綠,但這寒月間哪裏會有綠葉子?
第二天一早,府裏有人來喚他,說是出了命案。他趕到府衙前,看到那具焦屍,絲毫未想到此事與自己相幹。直到李洞庭偷偷蹭走那根枝子,他才猛然想起聽人說過,李洞庭在自己母親墳頭種了棵橘子樹,橘子葉似乎經冬仍綠。
那焦屍查驗完後,他才急急去尋李洞庭,四處尋不見,才想到李洞庭的墓田,於是大步趕往城外。走到半路,遠遠見李洞庭急急行來。他忙躲到路邊荒草叢裏,李洞庭走過來時,他一眼瞅見李洞庭手裏竟握著他的那柄小斧。他越發驚詫,不知其中究竟有何原委。但已無暇多想,從地上抓起塊石頭,偷偷走到李洞庭身後,一石頭將他砸暈,奪了那柄小斧,急忙離開。
那斧柄上不知為何纏了條白絹,絹上還寫了些字,他不敢細看,將斧頭別在懷裏。快要進城時,見前後無人,才放慢腳步,將那白絹扯去,丟到亂草叢裏,這才急急趕回了家,心頭始終惶惶不安。
過了幾日,有天吃夜飯時,他爹忽然說,四處傳說三槐王家那個王小槐被燒死在汴京,前天夜裏竟然還魂,回到自己宅裏鬧起祟來。三槐王家的人怕得不得了,請了汴京相絕陸青驅祟。
他一聽,猛然想起兒子脖頸上那道血跡,再聯想這一陣那些怪事,越發慌疑起來。輾轉一夜,心頭始終惶惶難安,便起來趕往皇閣村。
進到王家那大宅裏,他渾身頓時發起寒來,陸青見了他,抬手示意他坐下,而後盯著瞧著,目光極冰冷,令他頓時想起那年荒嶺上那頭狼。半晌,陸青才沉聲說道:“艮卦之象,知止方吉。斯時斯地,何懼何逃?前冰後冷,唯心存暖。左堅右硬,一念生柔……”而後,陸青又教了他一句話,他聽了,心底不由得一震:
“身非頑石心非鐵,何苦冷麵自僵持?”
第三章 漸
進以序為漸。若或不能自守,欲有所牽,誌有所就,則失漸之道。
——程頤《伊川易傳》
王勾押撿起陳豹子丟掉的那條白絹,慌忙揣進了懷裏。
他今年四十出頭,是應天府一名勾押官,雖名為官,其實隻是中階衙吏,專管批勘財賦文書。正月十八那天早上,他照例去僉廳辦公,卻見府衙前圍了許多人。聽旁邊衙吏說有人燒死在那裏,他雖有些納悶,但各縣上報的稅簿尚未批勘,便沒有過去瞧,進到廳裏,喚貼司取出潤過手的那些稅簿,坐下來一份份勾押。
大宋法條嚴密,遠倍於前朝。各樣文書層層疊疊,年年又不停增修數百道詔令律例,各路州更有許多本地俗律舊例。那些為官的,茫然來,昏然去,哪裏能盡都知悉?因而,全仗他們這些文吏。各縣稅簿文歷發到州裏,原本有限日。先到磨算司,限十日;再交審計司,限五日;最後交停廳,限五日批覆回縣。他們這些州司卻早已養成百十年舊例,簿歷每到一司,先壓下,等那些縣裏公人送納了潤手錢,才給批勘,否則便遲延兩三月。昨天,王勾押收了幾筆潤手錢,便先來批勘放行這幾縣的簿歷。
王勾押入吏職多年,在這應天府廣有親舊,家中又有數百畝地,錢糧從來不愁。雖算不得顯貴,卻也頗有些勢位。他又生性和氣,逢人不論高低,點頭先奉一笑,因而,廣得人緣,事事順手。人都羨他是彌勒萬事足,他心裏卻有一絲憾念,覺著活了半世,即便再升到孔目、都孔目,也好不到許多,始終隻在這應天府地界打轉。應天府雖號稱南京,比起東京汴梁,卻似大犬望虎,終究矮出一頭。他去過兩回汴京,會過一些京城衙吏,才見麵,未等開口,那些人神情作派間,已罩著一股氣勢,將人蓋頂壓住,哪裏瞧得上他們這些外州府之人。
他心裏暗想,若能去京城做幾年衙吏,在天子腳下沾些貴氣皇威,此生才不算枉過。隻是,他始終未尋到路徑,這念頭隻能一直擱在心底。
去年,新知州上任。這位知州十二年前便已來應天府任過推官,那時他還隻是個分取案牘的貼司,隻能在僉廳裏伺候,推官跟前未曾應答過一句話。如今推官回來升任知州,他總算偶爾能借公事應答幾句,可知州似乎始終記不得他的臉。這期任滿,知州必定是去京城升任朝官,若是能得知州賞重,或可求得帶攜去京城。
他將小斧別回腰間,站起身,丟下一句:“過幾天我再來聽回信。”
過了幾天,已進正月,那推級喚他去回話,他忽然生出一陣厭,不願再去牽惹這等事,便去照實回稟說:“小人已跟那老孫說明,他是否說得動王小槐,小人也難作準。”那推級聽了,臉頓時掉下來,卻沒有多言。他也便轉身退出,將這事丟在了腦後。
直到正月十七,他在家裏四處尋不見自己那柄小斧,正在翻找,四歲的兒子忽然走了進來,遞給他一小根樹枝,枝上還有幾片葉子。他有些納悶,再一瞧,兒子脖頸上抹了一道紅,湊近一看,竟是血跡。他忙問兒子,兒子頓時嚇得哭起來。他娘過來慰撫了半晌,兒子才止住哭,說有個老伯拿了一把花花糖,跟他換那斧頭。他便拿了那斧頭出去換,那老伯又給了他這根枝子,叫他拿來給爹。
陳豹子自成年以來,從沒怕過什麽,哪怕殺死自己妻子那時,也毫無慌意。可聽兒子說罷,卻驚得渾身發寒。他想了一夜也想不出那老伯會是何人、意欲何為。兒子脖頸上抹的那一道血,自然是警嚇,但在警嚇何事?至於那根枝子,他更是全然想不明白,隻發覺那葉子仍有些綠,但這寒月間哪裏會有綠葉子?
第二天一早,府裏有人來喚他,說是出了命案。他趕到府衙前,看到那具焦屍,絲毫未想到此事與自己相幹。直到李洞庭偷偷蹭走那根枝子,他才猛然想起聽人說過,李洞庭在自己母親墳頭種了棵橘子樹,橘子葉似乎經冬仍綠。
那焦屍查驗完後,他才急急去尋李洞庭,四處尋不見,才想到李洞庭的墓田,於是大步趕往城外。走到半路,遠遠見李洞庭急急行來。他忙躲到路邊荒草叢裏,李洞庭走過來時,他一眼瞅見李洞庭手裏竟握著他的那柄小斧。他越發驚詫,不知其中究竟有何原委。但已無暇多想,從地上抓起塊石頭,偷偷走到李洞庭身後,一石頭將他砸暈,奪了那柄小斧,急忙離開。
那斧柄上不知為何纏了條白絹,絹上還寫了些字,他不敢細看,將斧頭別在懷裏。快要進城時,見前後無人,才放慢腳步,將那白絹扯去,丟到亂草叢裏,這才急急趕回了家,心頭始終惶惶不安。
過了幾日,有天吃夜飯時,他爹忽然說,四處傳說三槐王家那個王小槐被燒死在汴京,前天夜裏竟然還魂,回到自己宅裏鬧起祟來。三槐王家的人怕得不得了,請了汴京相絕陸青驅祟。
他一聽,猛然想起兒子脖頸上那道血跡,再聯想這一陣那些怪事,越發慌疑起來。輾轉一夜,心頭始終惶惶難安,便起來趕往皇閣村。
進到王家那大宅裏,他渾身頓時發起寒來,陸青見了他,抬手示意他坐下,而後盯著瞧著,目光極冰冷,令他頓時想起那年荒嶺上那頭狼。半晌,陸青才沉聲說道:“艮卦之象,知止方吉。斯時斯地,何懼何逃?前冰後冷,唯心存暖。左堅右硬,一念生柔……”而後,陸青又教了他一句話,他聽了,心底不由得一震:
“身非頑石心非鐵,何苦冷麵自僵持?”
第三章 漸
進以序為漸。若或不能自守,欲有所牽,誌有所就,則失漸之道。
——程頤《伊川易傳》
王勾押撿起陳豹子丟掉的那條白絹,慌忙揣進了懷裏。
他今年四十出頭,是應天府一名勾押官,雖名為官,其實隻是中階衙吏,專管批勘財賦文書。正月十八那天早上,他照例去僉廳辦公,卻見府衙前圍了許多人。聽旁邊衙吏說有人燒死在那裏,他雖有些納悶,但各縣上報的稅簿尚未批勘,便沒有過去瞧,進到廳裏,喚貼司取出潤過手的那些稅簿,坐下來一份份勾押。
大宋法條嚴密,遠倍於前朝。各樣文書層層疊疊,年年又不停增修數百道詔令律例,各路州更有許多本地俗律舊例。那些為官的,茫然來,昏然去,哪裏能盡都知悉?因而,全仗他們這些文吏。各縣稅簿文歷發到州裏,原本有限日。先到磨算司,限十日;再交審計司,限五日;最後交停廳,限五日批覆回縣。他們這些州司卻早已養成百十年舊例,簿歷每到一司,先壓下,等那些縣裏公人送納了潤手錢,才給批勘,否則便遲延兩三月。昨天,王勾押收了幾筆潤手錢,便先來批勘放行這幾縣的簿歷。
王勾押入吏職多年,在這應天府廣有親舊,家中又有數百畝地,錢糧從來不愁。雖算不得顯貴,卻也頗有些勢位。他又生性和氣,逢人不論高低,點頭先奉一笑,因而,廣得人緣,事事順手。人都羨他是彌勒萬事足,他心裏卻有一絲憾念,覺著活了半世,即便再升到孔目、都孔目,也好不到許多,始終隻在這應天府地界打轉。應天府雖號稱南京,比起東京汴梁,卻似大犬望虎,終究矮出一頭。他去過兩回汴京,會過一些京城衙吏,才見麵,未等開口,那些人神情作派間,已罩著一股氣勢,將人蓋頂壓住,哪裏瞧得上他們這些外州府之人。
他心裏暗想,若能去京城做幾年衙吏,在天子腳下沾些貴氣皇威,此生才不算枉過。隻是,他始終未尋到路徑,這念頭隻能一直擱在心底。
去年,新知州上任。這位知州十二年前便已來應天府任過推官,那時他還隻是個分取案牘的貼司,隻能在僉廳裏伺候,推官跟前未曾應答過一句話。如今推官回來升任知州,他總算偶爾能借公事應答幾句,可知州似乎始終記不得他的臉。這期任滿,知州必定是去京城升任朝官,若是能得知州賞重,或可求得帶攜去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