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清明上河圖密碼5: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 作者:冶文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那以後,馬良絕了一切念頭,不願見任何人,尤其阿元和王守愨。每日,除了讀詩,便是寫詩。寫的詩也越來越孤峭,比李賀鬼詩、郊寒島瘦更加冷僻。他想自己恐怕真是生來孤命,來這世間,隻為寂寂旁觀。
唯有一件——阿元送他那顆梨吃剩的梨籽和梨把兒,他沒捨得丟掉,又怕被娘瞧見,便用張紙包起來,夾在一冊古書裏。阿元與他,畢竟未有什麽深情厚誼,連相識都算不得,他也漸漸淡忘了此事。
寂寂過了兩三年,有一天,他拿起一卷南朝詩集,讀了幾首梁陳宮體詩,其間詞句綺靡浮艷,讓他有些生厭,便丟到了一邊。這幾年讀這些後世詩人,讀得太多,讓他忽而念及《詩經》。少年時,讀《詩經》,一直覺得那是上古聖賢之語,讓他始終有些畏退。這時想起其中一些句子,其實極深情質樸,像是田野間那些無名無識、自生自長的花兒。他起身去書架上尋到一卷《詩經》,書上積了許多灰,他正要尋帕子撣,卻發覺這書冊有些鼓凸,翻開一看,裏麵夾了個小紙包,已被壓扁。他已忘記這是何物,打開那紙包一看,裏頭是幾顆梨籽和一根梨把兒,都已經幹枯,在紙上留了些黴斑。
他頓時愣住,怔望了半晌,一抬眼,見桌上那捲《詩經》攤開那一頁,是那首《靜女》,一眼瞅見那句“愛而不見,搔首踟躕”,他頓時想起那天新柳河畔,阿元身穿綠衫,端著木盆,輕快哼唱《柳枝詞》的輕盈背影……猛然間,他像是掉進了冰水裏,渾身一陣發麻生寒。又像是萬物被一陣風吹散,心裏一片空茫茫。
他也忽而明白,自己和阿元前後雖隻說過匆匆幾句話,並不深知阿元是何等性情心地。但阿元那笑容語態,就如《詩經》裏頭的那些好句,天然無飾,美好自生。他也並非隻見過阿元一個女子,如此動情,卻隻有阿元一個。
想明白這一條後,他心裏既酸楚,又有些欣慰。至少,自己鬼一般活到如今,總算在這世間尋見了一個能讓自己心動之人。
那兩三年,他極少出門,這時卻極渴見阿元,忙包好了那梨核、梨把兒,重新夾進那捲《詩經》裏,小心放回書架,而後,開了門,快步出去。他娘正在院子裏理麻線,抬頭一瞧,覺察他神色有異,忙問:“你去哪裏?”他忙回斂神色,答了句:“隨意走走。”隨即出了院門,轉頭往西邊走去。過了短橋,走到三槐王家的宅區,他有些惴惴,卻抑不住想見阿元之心,便微低下頭,穿進右邊那條窄巷。快走到王守愨家門前時,他不由得放慢了腳步,然而那院門緊閉,裏頭極靜,隻傳出篩簸豆子的聲音。他不敢停步,隻偷偷瞅了一眼門縫,什麽都瞧不見,隻得繼續向前,穿出那巷子,繞了一轉,回到自家門前,卻不想進,又沿著田埂,走到河邊,來到和阿元初遇的那棵大柳樹下,悵立了許久。
自那起,他每天都要出門,去那東村閑走一兩回,卻一次都沒能見著阿元,反倒惹得三槐王家的人生疑,不住瞅他。有回還碰到王小槐,險些被那孩童拿彈弓射他一栗子彈。馬良再不好去那邊,便隻在自家村西這邊閑走,盼著阿元回娘家,能遇見一回。
如此候了幾個月,他終於見著了阿元。那天,他正在短橋邊朝村東張望,有個年輕婦人從王守愨家那條巷子出來,模樣雖有些不一樣,他卻仍一眼認出是阿元!他的心頓時咚咚狂跳起來。
阿元穿著件半舊綠布衫、藍布裙,提著個竹籃,人瘦了許多,步姿身形也拘謹了不少。她微垂著頭,眼睛一直瞅著地,並沒有留意到馬良。馬良見她要走到橋這邊時,有些發慌,忙避過幾步,走到溝邊,裝作看溝水,眼睛卻一直偷瞅著阿元。阿元走到橋邊,一眼發覺了馬良,身子似乎一顫,臉上露出慌意,忙將頭垂得更低,匆匆過了橋,往自己娘家快步行去。
馬良望著她的背影,心裏一陣酸楚,隨即也發覺,這背影再不是當初那背影,這阿元也再不是當初那阿元。
悶悶回到家,他不知該如何是好。原先,他母子兩個難得說多少話,說也是母親說,他隻是聽,偶爾應答一兩句。那天晚飯時,他盡力裝作無事,先說了些不相幹的事,而後小心問到阿元。他娘並沒發覺,隨口說:“她家隻是四等戶,能嫁到三槐王家,又是三等裏頭的上戶,命也算極好了。雖說夫家如今人口多了,一百五十畝地有些吃緊,吃飯穿衣仍不愁。丈夫王守愨又是縣裏的書手,一個月至少也能得三貫錢。一個婦人家,丈夫得靠,衣食有著,還能求啥?隻是那個王鐵尺規矩多了些,事事都管束得嚴。但她隻要謹守住婦道,嚴不嚴,與她也沒多少相幹……”
馬良聽後,卻立即想到,以王鐵尺那森嚴禮法,那個家被他管製得囚牢一般,阿元嫁過去,自然處處受拘限。王守愨又是個一意孤行之人,恐怕也不會顧惜體貼。如此一想,他越發疼惜阿元。但再疼惜,阿元也是他人之婦,自己又能如何?雖知無可如何,他卻再難釋懷,反倒鬱結出百般愁嘆。每天寫幾首憂懣詩,而後出去閑走。
此後,他又遇見過幾回阿元,阿元卻總是低著頭,匆匆走過,碰到他目光,也急忙躲閃開,從不敢多瞧一眼。他卻發覺,阿元那怕懼裏其實藏著情意,而那情意深處,則藏著一顆缺疼少憐的孤寂之心。
唯有一件——阿元送他那顆梨吃剩的梨籽和梨把兒,他沒捨得丟掉,又怕被娘瞧見,便用張紙包起來,夾在一冊古書裏。阿元與他,畢竟未有什麽深情厚誼,連相識都算不得,他也漸漸淡忘了此事。
寂寂過了兩三年,有一天,他拿起一卷南朝詩集,讀了幾首梁陳宮體詩,其間詞句綺靡浮艷,讓他有些生厭,便丟到了一邊。這幾年讀這些後世詩人,讀得太多,讓他忽而念及《詩經》。少年時,讀《詩經》,一直覺得那是上古聖賢之語,讓他始終有些畏退。這時想起其中一些句子,其實極深情質樸,像是田野間那些無名無識、自生自長的花兒。他起身去書架上尋到一卷《詩經》,書上積了許多灰,他正要尋帕子撣,卻發覺這書冊有些鼓凸,翻開一看,裏麵夾了個小紙包,已被壓扁。他已忘記這是何物,打開那紙包一看,裏頭是幾顆梨籽和一根梨把兒,都已經幹枯,在紙上留了些黴斑。
他頓時愣住,怔望了半晌,一抬眼,見桌上那捲《詩經》攤開那一頁,是那首《靜女》,一眼瞅見那句“愛而不見,搔首踟躕”,他頓時想起那天新柳河畔,阿元身穿綠衫,端著木盆,輕快哼唱《柳枝詞》的輕盈背影……猛然間,他像是掉進了冰水裏,渾身一陣發麻生寒。又像是萬物被一陣風吹散,心裏一片空茫茫。
他也忽而明白,自己和阿元前後雖隻說過匆匆幾句話,並不深知阿元是何等性情心地。但阿元那笑容語態,就如《詩經》裏頭的那些好句,天然無飾,美好自生。他也並非隻見過阿元一個女子,如此動情,卻隻有阿元一個。
想明白這一條後,他心裏既酸楚,又有些欣慰。至少,自己鬼一般活到如今,總算在這世間尋見了一個能讓自己心動之人。
那兩三年,他極少出門,這時卻極渴見阿元,忙包好了那梨核、梨把兒,重新夾進那捲《詩經》裏,小心放回書架,而後,開了門,快步出去。他娘正在院子裏理麻線,抬頭一瞧,覺察他神色有異,忙問:“你去哪裏?”他忙回斂神色,答了句:“隨意走走。”隨即出了院門,轉頭往西邊走去。過了短橋,走到三槐王家的宅區,他有些惴惴,卻抑不住想見阿元之心,便微低下頭,穿進右邊那條窄巷。快走到王守愨家門前時,他不由得放慢了腳步,然而那院門緊閉,裏頭極靜,隻傳出篩簸豆子的聲音。他不敢停步,隻偷偷瞅了一眼門縫,什麽都瞧不見,隻得繼續向前,穿出那巷子,繞了一轉,回到自家門前,卻不想進,又沿著田埂,走到河邊,來到和阿元初遇的那棵大柳樹下,悵立了許久。
自那起,他每天都要出門,去那東村閑走一兩回,卻一次都沒能見著阿元,反倒惹得三槐王家的人生疑,不住瞅他。有回還碰到王小槐,險些被那孩童拿彈弓射他一栗子彈。馬良再不好去那邊,便隻在自家村西這邊閑走,盼著阿元回娘家,能遇見一回。
如此候了幾個月,他終於見著了阿元。那天,他正在短橋邊朝村東張望,有個年輕婦人從王守愨家那條巷子出來,模樣雖有些不一樣,他卻仍一眼認出是阿元!他的心頓時咚咚狂跳起來。
阿元穿著件半舊綠布衫、藍布裙,提著個竹籃,人瘦了許多,步姿身形也拘謹了不少。她微垂著頭,眼睛一直瞅著地,並沒有留意到馬良。馬良見她要走到橋這邊時,有些發慌,忙避過幾步,走到溝邊,裝作看溝水,眼睛卻一直偷瞅著阿元。阿元走到橋邊,一眼發覺了馬良,身子似乎一顫,臉上露出慌意,忙將頭垂得更低,匆匆過了橋,往自己娘家快步行去。
馬良望著她的背影,心裏一陣酸楚,隨即也發覺,這背影再不是當初那背影,這阿元也再不是當初那阿元。
悶悶回到家,他不知該如何是好。原先,他母子兩個難得說多少話,說也是母親說,他隻是聽,偶爾應答一兩句。那天晚飯時,他盡力裝作無事,先說了些不相幹的事,而後小心問到阿元。他娘並沒發覺,隨口說:“她家隻是四等戶,能嫁到三槐王家,又是三等裏頭的上戶,命也算極好了。雖說夫家如今人口多了,一百五十畝地有些吃緊,吃飯穿衣仍不愁。丈夫王守愨又是縣裏的書手,一個月至少也能得三貫錢。一個婦人家,丈夫得靠,衣食有著,還能求啥?隻是那個王鐵尺規矩多了些,事事都管束得嚴。但她隻要謹守住婦道,嚴不嚴,與她也沒多少相幹……”
馬良聽後,卻立即想到,以王鐵尺那森嚴禮法,那個家被他管製得囚牢一般,阿元嫁過去,自然處處受拘限。王守愨又是個一意孤行之人,恐怕也不會顧惜體貼。如此一想,他越發疼惜阿元。但再疼惜,阿元也是他人之婦,自己又能如何?雖知無可如何,他卻再難釋懷,反倒鬱結出百般愁嘆。每天寫幾首憂懣詩,而後出去閑走。
此後,他又遇見過幾回阿元,阿元卻總是低著頭,匆匆走過,碰到他目光,也急忙躲閃開,從不敢多瞧一眼。他卻發覺,阿元那怕懼裏其實藏著情意,而那情意深處,則藏著一顆缺疼少憐的孤寂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