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善悟不得不承認,傳言中楚王有極為強大的說服能力,果然是真的。不過他更清楚,這種說服能力,是建立在公理正義的基礎上的,讓人無從辯駁。
方善悟便問:“殿下以為如何?”
“我定下的賠償金基準,也並非胡言,是以區域年總收入為一個基數。再按百歲計算,若殺死三十歲人,則賠償剩餘七十年,七十倍。”沐慈能知道天京城的年總收入,也不是臨時調查計算的,而是他在宮裏就把戶部尚書盧定國折騰得夠嗆,逼著人家把全國各種數據都算出來過的。
方善悟恍然,有疑惑:“好似……”他想到楚王不喜歡模糊用詞,便肯定道:“定下的數額也高了。”
“的確,這隻是錯失殺人者的賠償,而故意殺死無辜者,要在此基礎上翻五倍至十倍。若自身賠不出,則由家族承擔!若家族還不出,則由戶籍所在地方承擔!”
大幸朝還處於宗法製,就是以家族、村落為一個整體的,若是族中出了殺人犯,則屬於家族教養不力,監管不力,當然要承擔責任。
至於落到地方,是因為罪犯賠償不出,死難者的家人不能沒著落,便隻能本著人文精神,由地方財政負擔。這樣做也有好處,便是各地方為了不賠的傾家蕩產,也會加強教化、監管,出殺人犯的機率會相應降低。
方善悟瞬間就領悟了楚王定下高額賠償的用意,卻是深謀遠慮,高瞻遠矚,非他這個常人能及。
方善悟站起身,鞠躬道:“殿下仁愛世人,乃我民,我國之福。”
沐慈心境空明,不為毀怒,也不為贊喜,目光平靜,聲調不高不低,卻鏗鏘有力,振聾發聵:“我要讓所有人都知道,犯罪成本會高到令人望而卻步;我要讓所有惡者都害怕,害怕殺人的後果。從此大幸,再有滅絕人性,膽敢隨意傷害無辜者的惡人,便讓他付出百倍千倍的代價!”
這句話,通過案情實時報導的邸報,傳遍大江南北。百姓無不對楚王交口稱讚,讓沐慈的民間聲望進一步猛增。
第252章殺人·死神的仁慈
方善悟將楚王言論,在朝堂上一番解說。朝堂上大多是正直官員,紛紛附議。且德光帝也對九弟的任何決定都無條件支持,便讓戶部盧定國核準,高票通過了新的賠償數額。
同時方善悟也懇請德光帝修改律法。
上一次大修律法,還是六十年前永和帝的德政,之後天授帝隻做了一些小修改,有許多條款已經不適合現在使用。
律法若修得好,不吝於一次開疆拓土的功績,德光帝自然是贊同的。不過修改律法是一個浩大工程,一不小心造成的影響很大的,並不能心急。
……
死難賠償定得高,相應傷者獲賠醫藥費,營養及賠償,總額也定得極高。加上死難百姓十二名,因刺客用意是驅趕百姓衝散楚王錦衣衛,便挑年少青壯下手,另有個八歲小孩,躲避不及被踩踏。
從前小孩的命不值錢,現在楚王顛覆了傳統觀念,言道:“一個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就是孩子,必是最值錢的。”堵了所有人的嘴,讓這個孩子的家庭獲賠了最高額度。
同時,有人提議給楚王這名受傷者,賠償翻百倍,畢竟他是個有封地,有實權的藩王。卻被沐慈拒絕,又再次顛覆傳統觀念:“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同樣道理,受害被賠償,天子與庶民也不用有區別。”
這話說得……
是這個理,卻不是這個情……
謝太妃立即在德光帝耳邊挑唆:“瞧瞧你這兄弟,在他眼裏,你的性命身價,隻怕和泰和樓賣酒燒菜的,一般無二呢。”
德光帝心裏雖清楚自己九弟眼裏,隻有道理,不講人情。可他心裏還是不舒服,因為人人都想做vip,覺得自己是人間最特別、最神奇的存在,一旦與普通人等值,便不開心,更何況德光帝已經做了帝王。
德光帝遠沒到“不為物喜不為己悲”的心境,他本就為小女兒意外夭折而傷心,陰鬱的心境被擴大,隻覺得自己在九弟眼裏竟然沒有什麽特別的,憤怒倒沒有,傷心卻是真的。
當然,德光帝卻不想一想,沐慈連自己都沒當成vip,不開特例呢。
……
如此賠償,把總數加一加,自然是一個天文數字。
不過因這次刺殺影響十分惡劣,全國上下都盯著事態發展。現在判決下達,個個拍手稱快。且不論是為了公理正義,還是見高高在上者終於跌下而幸災樂禍。總之,判決必須執行,否則就是一紙空文,影響國家信譽。
三法司便派人,天天上齊王府逼債。
齊王氣暈過去,診斷是中風,一直昏迷不醒。
沐恆遣沒辦法丟了病重的老父出家,便留下主持事宜。他一貫能幹,更認得清時勢,否則也不會在齊王偏愛庶長子的情況下還重用他。
他清楚這次隻能認打認罰,便慡快賠錢,賠了個傾家蕩產。除了禦賜宅邸良田不能變賣,齊王勞碌了半個世紀的積累,一朝化為烏有。
……
同時,沐慈建議賠償款實行分期給付。
若一下子把賠款給了死難者家屬,這麽一注大財,必會引得賊人覬覦,反而不美。於是三法司便與廣陵王旗下,天京城最大的錢莊“天寶銀號”合作,按年發放賠償款。
因楚王深謀遠慮,自此後,但凡有作惡者,行兇多少有了顧忌,並不敢隨意殺傷無辜,此為後話。
……
在沐慈以為事情塵埃落定之時,戚風十萬火急從西山大營回來,找上他求情。
“忠義會有個人稱火狼的分壇主,本名戚焱,是我的堂弟。”戚風雙膝跪地,懇求道,“我叔嬸早亡,就留下他一脈單傳,如今他還沒成親,沒有子息。若殺了他,就絕了我叔嬸一脈,我實在不忍……”
沐慈對戚風擺手:“你不忍無用,求我也無用,他雖沒參與刺殺,但忠義會私下裏作jian犯科做了不少,他被收押,正接受調查。若有涉案,該怎麽審理判決,都由三法司依據刑律判決處置。我不會去請託人情。”
戚風卻是笑了:“我雖多年不見這堂弟,可對他本質還算了解,若說他一點過錯沒有,是我誇了海口,否則他也不會與忠義會有牽連。但若說他大jian大惡,卻一定不會有,我了解他的為人。”
“既然如此,你就安心吧,”沐慈道,“我會派人問一問,必不會冤枉他,讓人推了他出來背黑鍋。”
戚風作為心腹之一,十分了解沐慈,沐慈能做到這樣,戚風已經感激不盡。也知道沐慈說到做到,一定會關注戚焱,算是最大的保障,便高高興興回了西山大營。
結果因走得急沒及時請假,被冷麵玉將軍(侍衛六軍給鐵麵無私沐若鬆取的綽號)給重重罰了。
……
險些天牢擠爆的忠義會眾人被沐慈一關注,便發現了一個論調——腦袋掉了碗大個疤,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沐慈:“……”好耳熟,有華國電視劇的既視感。
不過,這是真實的——古人相信輪迴,並不覺得死亡就是終結,便也不太懼怕死亡。但這明顯難不住沐慈,他招了衛終過來,說:“給我把宮裏的和尚道士請來。”
……
皇宮大供奉之一的濟恩大法師,在超度了淹水夭折的小公主的亡魂後,便遵從德光帝吩咐,應了楚王之邀出宮。
衛終奉命接他。
濟恩雙掌合十:“阿彌陀佛,衛施主近日可好?”
“托福,極好!”衛終也做了個鞠,道,“有些事要麻煩供奉了,請跟我走吧。”便領著濟恩上車,往皇城門麗景門方向趕。
濟恩鬚髮皆白,一把年紀了並不浮躁,很是沉得住氣。坐車上一路和衛終套近乎,隻聊些日常話題,順便遙想當年混點情義值,並沒有問楚王叫他做什麽之類的問題。反正到了地方自然知曉。
等到車停下車,濟恩下車,才發現他的老朋友和老對頭,道教的代表人物,宮裏另一個供奉——正一天師也在。
讓濟恩眯眼的是——正一天師已經甩開兩髯美須,開了壇在做法。
濟恩才問:“衛施主,這是……”
衛終道:“是這樣,今日要對謀逆,刺殺楚王一案的主犯行刑,誰知那幾個東西都太猖狂,一路遊街一路大笑,言道:‘腦袋一伸碗大個疤,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這麽不知悔改,窮凶極惡之人,人人恨極誅之。殿下便請了旨,從宮裏請出二位。你們是法力最為高強的供奉,開壇做法也好,佛門淨化也罷,總之務必讓這一群沒有人性,不知悔改的孽障魂飛魄散。散不了,也至少在閻王爺跟前知會一聲,將這些人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超生,不入輪迴,絕了他們想十八年後再做好漢,貽害他人的妄想。”
濟恩:“……”
好狠!
所以說,不止是他,所有人都必須意識到——得罪君子,得罪小人都沒問題,總之不可得罪楚王。
……
不過,濟恩倒是很高興的。
那個楚王啊……什麽都好,就是不信蒼天,不問鬼神,不理佛祖,心無如來。
濟恩從不敢隨便接近楚王,因為他身為修煉之人,感應能力比常人更好,能感覺到楚王身上有一股龐大的浩然正氣,叫人不敢到他麵前胡言1。
濟恩當然不是騙子,他還是有些道行的,佛法也精深,但遠不能達到世外高人的脫俗,不然他也不會跑到皇宮做供奉了。所以,在楚王似乎能洞悉一切的目光下,他心中惴惴,擺不出得道高人的姿態,便不太敢往他跟前湊。
他正愁沒辦法接近呢,如今擺一場法事,念一念經真的不費事。反而可以藉機賣楚王一個好,給他留個好印象。隻怕正一天師也是作此想法,所以才比他更積極,大概要擺足九九八十一天,引天譴降世。
哎呀,自己也要擺個一百零八天水陸道場,不念往生經,專念伏魔咒。
……
再說沐恆過。
心裏一股恨意支撐,想著眼一閉就死了,痛苦不長,“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心裏得到自我安慰,痛快了些。
等他被拉到臨時刑場——他圍攻刺殺楚王的麗景門。
附近已經圍了密密麻麻的百姓。因行刑殘忍,宮裏發出詔令,不允許十六歲的未成年人觀刑,來得都是大人,偶爾幾個頑皮孩子偷爬上樹,也被維持秩序的“青皮軍”送回家去了。
方善悟便問:“殿下以為如何?”
“我定下的賠償金基準,也並非胡言,是以區域年總收入為一個基數。再按百歲計算,若殺死三十歲人,則賠償剩餘七十年,七十倍。”沐慈能知道天京城的年總收入,也不是臨時調查計算的,而是他在宮裏就把戶部尚書盧定國折騰得夠嗆,逼著人家把全國各種數據都算出來過的。
方善悟恍然,有疑惑:“好似……”他想到楚王不喜歡模糊用詞,便肯定道:“定下的數額也高了。”
“的確,這隻是錯失殺人者的賠償,而故意殺死無辜者,要在此基礎上翻五倍至十倍。若自身賠不出,則由家族承擔!若家族還不出,則由戶籍所在地方承擔!”
大幸朝還處於宗法製,就是以家族、村落為一個整體的,若是族中出了殺人犯,則屬於家族教養不力,監管不力,當然要承擔責任。
至於落到地方,是因為罪犯賠償不出,死難者的家人不能沒著落,便隻能本著人文精神,由地方財政負擔。這樣做也有好處,便是各地方為了不賠的傾家蕩產,也會加強教化、監管,出殺人犯的機率會相應降低。
方善悟瞬間就領悟了楚王定下高額賠償的用意,卻是深謀遠慮,高瞻遠矚,非他這個常人能及。
方善悟站起身,鞠躬道:“殿下仁愛世人,乃我民,我國之福。”
沐慈心境空明,不為毀怒,也不為贊喜,目光平靜,聲調不高不低,卻鏗鏘有力,振聾發聵:“我要讓所有人都知道,犯罪成本會高到令人望而卻步;我要讓所有惡者都害怕,害怕殺人的後果。從此大幸,再有滅絕人性,膽敢隨意傷害無辜者的惡人,便讓他付出百倍千倍的代價!”
這句話,通過案情實時報導的邸報,傳遍大江南北。百姓無不對楚王交口稱讚,讓沐慈的民間聲望進一步猛增。
第252章殺人·死神的仁慈
方善悟將楚王言論,在朝堂上一番解說。朝堂上大多是正直官員,紛紛附議。且德光帝也對九弟的任何決定都無條件支持,便讓戶部盧定國核準,高票通過了新的賠償數額。
同時方善悟也懇請德光帝修改律法。
上一次大修律法,還是六十年前永和帝的德政,之後天授帝隻做了一些小修改,有許多條款已經不適合現在使用。
律法若修得好,不吝於一次開疆拓土的功績,德光帝自然是贊同的。不過修改律法是一個浩大工程,一不小心造成的影響很大的,並不能心急。
……
死難賠償定得高,相應傷者獲賠醫藥費,營養及賠償,總額也定得極高。加上死難百姓十二名,因刺客用意是驅趕百姓衝散楚王錦衣衛,便挑年少青壯下手,另有個八歲小孩,躲避不及被踩踏。
從前小孩的命不值錢,現在楚王顛覆了傳統觀念,言道:“一個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就是孩子,必是最值錢的。”堵了所有人的嘴,讓這個孩子的家庭獲賠了最高額度。
同時,有人提議給楚王這名受傷者,賠償翻百倍,畢竟他是個有封地,有實權的藩王。卻被沐慈拒絕,又再次顛覆傳統觀念:“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同樣道理,受害被賠償,天子與庶民也不用有區別。”
這話說得……
是這個理,卻不是這個情……
謝太妃立即在德光帝耳邊挑唆:“瞧瞧你這兄弟,在他眼裏,你的性命身價,隻怕和泰和樓賣酒燒菜的,一般無二呢。”
德光帝心裏雖清楚自己九弟眼裏,隻有道理,不講人情。可他心裏還是不舒服,因為人人都想做vip,覺得自己是人間最特別、最神奇的存在,一旦與普通人等值,便不開心,更何況德光帝已經做了帝王。
德光帝遠沒到“不為物喜不為己悲”的心境,他本就為小女兒意外夭折而傷心,陰鬱的心境被擴大,隻覺得自己在九弟眼裏竟然沒有什麽特別的,憤怒倒沒有,傷心卻是真的。
當然,德光帝卻不想一想,沐慈連自己都沒當成vip,不開特例呢。
……
如此賠償,把總數加一加,自然是一個天文數字。
不過因這次刺殺影響十分惡劣,全國上下都盯著事態發展。現在判決下達,個個拍手稱快。且不論是為了公理正義,還是見高高在上者終於跌下而幸災樂禍。總之,判決必須執行,否則就是一紙空文,影響國家信譽。
三法司便派人,天天上齊王府逼債。
齊王氣暈過去,診斷是中風,一直昏迷不醒。
沐恆遣沒辦法丟了病重的老父出家,便留下主持事宜。他一貫能幹,更認得清時勢,否則也不會在齊王偏愛庶長子的情況下還重用他。
他清楚這次隻能認打認罰,便慡快賠錢,賠了個傾家蕩產。除了禦賜宅邸良田不能變賣,齊王勞碌了半個世紀的積累,一朝化為烏有。
……
同時,沐慈建議賠償款實行分期給付。
若一下子把賠款給了死難者家屬,這麽一注大財,必會引得賊人覬覦,反而不美。於是三法司便與廣陵王旗下,天京城最大的錢莊“天寶銀號”合作,按年發放賠償款。
因楚王深謀遠慮,自此後,但凡有作惡者,行兇多少有了顧忌,並不敢隨意殺傷無辜,此為後話。
……
在沐慈以為事情塵埃落定之時,戚風十萬火急從西山大營回來,找上他求情。
“忠義會有個人稱火狼的分壇主,本名戚焱,是我的堂弟。”戚風雙膝跪地,懇求道,“我叔嬸早亡,就留下他一脈單傳,如今他還沒成親,沒有子息。若殺了他,就絕了我叔嬸一脈,我實在不忍……”
沐慈對戚風擺手:“你不忍無用,求我也無用,他雖沒參與刺殺,但忠義會私下裏作jian犯科做了不少,他被收押,正接受調查。若有涉案,該怎麽審理判決,都由三法司依據刑律判決處置。我不會去請託人情。”
戚風卻是笑了:“我雖多年不見這堂弟,可對他本質還算了解,若說他一點過錯沒有,是我誇了海口,否則他也不會與忠義會有牽連。但若說他大jian大惡,卻一定不會有,我了解他的為人。”
“既然如此,你就安心吧,”沐慈道,“我會派人問一問,必不會冤枉他,讓人推了他出來背黑鍋。”
戚風作為心腹之一,十分了解沐慈,沐慈能做到這樣,戚風已經感激不盡。也知道沐慈說到做到,一定會關注戚焱,算是最大的保障,便高高興興回了西山大營。
結果因走得急沒及時請假,被冷麵玉將軍(侍衛六軍給鐵麵無私沐若鬆取的綽號)給重重罰了。
……
險些天牢擠爆的忠義會眾人被沐慈一關注,便發現了一個論調——腦袋掉了碗大個疤,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沐慈:“……”好耳熟,有華國電視劇的既視感。
不過,這是真實的——古人相信輪迴,並不覺得死亡就是終結,便也不太懼怕死亡。但這明顯難不住沐慈,他招了衛終過來,說:“給我把宮裏的和尚道士請來。”
……
皇宮大供奉之一的濟恩大法師,在超度了淹水夭折的小公主的亡魂後,便遵從德光帝吩咐,應了楚王之邀出宮。
衛終奉命接他。
濟恩雙掌合十:“阿彌陀佛,衛施主近日可好?”
“托福,極好!”衛終也做了個鞠,道,“有些事要麻煩供奉了,請跟我走吧。”便領著濟恩上車,往皇城門麗景門方向趕。
濟恩鬚髮皆白,一把年紀了並不浮躁,很是沉得住氣。坐車上一路和衛終套近乎,隻聊些日常話題,順便遙想當年混點情義值,並沒有問楚王叫他做什麽之類的問題。反正到了地方自然知曉。
等到車停下車,濟恩下車,才發現他的老朋友和老對頭,道教的代表人物,宮裏另一個供奉——正一天師也在。
讓濟恩眯眼的是——正一天師已經甩開兩髯美須,開了壇在做法。
濟恩才問:“衛施主,這是……”
衛終道:“是這樣,今日要對謀逆,刺殺楚王一案的主犯行刑,誰知那幾個東西都太猖狂,一路遊街一路大笑,言道:‘腦袋一伸碗大個疤,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這麽不知悔改,窮凶極惡之人,人人恨極誅之。殿下便請了旨,從宮裏請出二位。你們是法力最為高強的供奉,開壇做法也好,佛門淨化也罷,總之務必讓這一群沒有人性,不知悔改的孽障魂飛魄散。散不了,也至少在閻王爺跟前知會一聲,將這些人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超生,不入輪迴,絕了他們想十八年後再做好漢,貽害他人的妄想。”
濟恩:“……”
好狠!
所以說,不止是他,所有人都必須意識到——得罪君子,得罪小人都沒問題,總之不可得罪楚王。
……
不過,濟恩倒是很高興的。
那個楚王啊……什麽都好,就是不信蒼天,不問鬼神,不理佛祖,心無如來。
濟恩從不敢隨便接近楚王,因為他身為修煉之人,感應能力比常人更好,能感覺到楚王身上有一股龐大的浩然正氣,叫人不敢到他麵前胡言1。
濟恩當然不是騙子,他還是有些道行的,佛法也精深,但遠不能達到世外高人的脫俗,不然他也不會跑到皇宮做供奉了。所以,在楚王似乎能洞悉一切的目光下,他心中惴惴,擺不出得道高人的姿態,便不太敢往他跟前湊。
他正愁沒辦法接近呢,如今擺一場法事,念一念經真的不費事。反而可以藉機賣楚王一個好,給他留個好印象。隻怕正一天師也是作此想法,所以才比他更積極,大概要擺足九九八十一天,引天譴降世。
哎呀,自己也要擺個一百零八天水陸道場,不念往生經,專念伏魔咒。
……
再說沐恆過。
心裏一股恨意支撐,想著眼一閉就死了,痛苦不長,“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心裏得到自我安慰,痛快了些。
等他被拉到臨時刑場——他圍攻刺殺楚王的麗景門。
附近已經圍了密密麻麻的百姓。因行刑殘忍,宮裏發出詔令,不允許十六歲的未成年人觀刑,來得都是大人,偶爾幾個頑皮孩子偷爬上樹,也被維持秩序的“青皮軍”送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