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她微微使勁,爬上了半人高的窗沿,然後連絲毫猶豫也沒有,直接跳了下去,落地時膝蓋微微有些疼,她眉頭蹙了下,又隨即恢複如初。
阿葭看著這樣的施瑤,心中又多了幾分思量。
她拉住施瑤的手,說道:“從東南方走,那裏的仆役都被我屏退了。現在出去的話,剛好可以在傍晚時分回來。”
.
施瑤在王府的後門上了馬車。
馬車悄無聲息地離開了王府,駛向了墨城的鬧市之中。阿葭在馬車裏也很是熱情,曉得施瑤頭一回來墨城,不停地給施瑤講解墨城,直到墨香樓將近時,她才停了下來。
馬車停在了墨香樓的後門。
見到施瑤疑惑的目光,阿葭輕咳一聲,說道:“其實郎主也不喜歡我出門,我平日裏出門都是偷偷溜出來的。今日也不例外……從後門進去稍微安全一些。”
施瑤立馬了然,點了點頭。
阿葭已然是墨香樓的常客,小二見著她,便直接帶著她去墨香樓的雅舍裏。
施瑤打量著周遭,布置得頗為雅致,如今胡床胡椅在大晉已經普遍流行,除了大戶人家偏好風雅之外,幾乎都換上了便捷的胡人家具。不過這墨香樓卻連半張胡椅都見不著,雅舍裏頭有兩三梨木桌案,桌案後是數座坐地屏風,案上還擱著一個鎏金鏤空吉祥如意紋的香爐,蘇合香的味道冉冉升起。
阿葭說道:“這兒的吃食不錯,招牌菜紅燒乳鴿乃色香味俱全,吃了還想再吃,另外這兒的糕點也做得很是精致,尤其是開口酥和冰玉露,待會你多嚐嚐。等我們吃過午飯後,便去紅荷亭看看,那兒的荷花開得極好,若是到了傍晚時分,景致尤其壯觀。”
施瑤聽她言語間格外熟悉墨城,不由疑惑地問:“姐姐是哪兒人氏?”
阿葭頓了下,輕咳了聲,方道:“我在燕陽出生的,不過後來隨著爹娘去了遠方,便再也沒回過燕陽了,都是往事了。妹妹還不曾及笄吧,被郎主帶回墨城前可曾有許配的人家?”
施瑤微怔。
阿葭又說道:“妹妹容貌妍妍,定是還未及笄便有不少媒人問津了吧?”
施瑤說:“不曾,我乃族中幼女,前麵還有幾位阿姐,所以也沒有輪到我。”思及往事,她麵色有幾分黯然。阿葭見著,轉移話題道:“妹妹可知這家食肆為何稱之為墨香樓?”
施瑤道:“因為墨城?”
阿葭笑道:“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墨香樓每逢初一和十五都會舉辦詩會,勝者可在墨香樓白吃白喝半月。再過兩刻鍾,詩會也差不多開始了。”
阿葭推開窗子。
施瑤往下一看,此時還未到晌午,墨香樓裏就已經客如雲來,熱鬧極了。
☆、第十二章
底下的郎君錦衣玉帶,身邊還有一兩個小童,皆端坐在書案之前,墨香樓外還站了裏三層外三層的人群,人頭攢動的,個個探長了腦袋,仿佛恨不得將裏頭看個究竟。
施瑤看了一圈,說:“不曾想到竟會如此熱鬧……”她又瞅了瞅,說道:“估摸著墨城的所有青年才俊都集聚於此了。”
阿葭含笑道:“聽聞墨香樓詩會乃墨城盛會,不僅僅有墨城才俊,而且還有慕名而來的鄰城才俊。”
施瑤疑惑地道:“可卻不見評判之人?如何定勝負?”
說話間,雅舍的門外有人輕輕地敲了下,隨後有小二走進。一碟一碟的菜肴和糕點果品依次擺放在了桌案上,菜肴做得格外精致,令人食欲大動。
小二施了一禮,不知從何處捧出一個漆木托盤。
托盤之上有一朵風幹的玉蘭,花瓣上還有個繡成的甲字。
阿葭道:“詩作一成,便有專門的人朗誦而出,得到玉蘭花的詩作最多的,便為勝者。為了預防作弊,這些玉蘭花都是特製的,上頭的‘甲’字便是我們雅舍的甲字房。”
施瑤恍然大悟,隻覺有趣。
她又仔細看了看底下的郎君,個個都似胸有成竹。待一聲鍾響,郎君們身邊的小童立馬布好文房四寶,郎君手執狼毫,在紙上洋洋灑灑地揮墨,斂眉凝神的,那架勢倒有幾分像是考場上的莘莘學子。
科舉製是新帝登基後推翻了舊製方建立起來的。
施家沒有謀反之前,施父曾作為主考官負責過三年一次的科舉。施瑤為此有幸在高樓上將一眾考生埋頭奮筆疾書的模樣一覽無餘,一股敬佩之情登時油然而生。
是以,當時施瑤便想著以後一定要嫁給一個書生,最好是從科舉出仕的,生得溫文儒雅的。後來施瑤對閑王一見鍾情,估摸著除了那張臉之外,還有閑王身上的書生氣質。
一想起閑王,施瑤心口不禁隱隱作痛。
阿葭忽然撲哧地笑了聲,拉回了施瑤遊離在外的思緒。順著阿葭所指方向望去,施瑤見著了角落裏的一個少年郎,看起來還不曾及冠,生得眉清目秀的,與周遭郎君不同的是,他身邊並沒有帶任何小童或是仆役,在其他郎君都開始提筆時,他還在自個兒慢慢地磨著墨,隨後又小心翼翼地掏出一疊紙。
阿葭說道:“我半月前來墨香樓的時候也見到他了,聽墨香樓裏的小二說,他已經連續在這裏待了半年,每一次詩會都有他,然而每次連半朵玉蘭都得不到,有他在就不擔心墊底了。”
施瑤不由笑道:“莫非此人的詩作上不得台麵?”
阿葭說道:“哪裏是詩詞上不得台麵,不過是家世不及旁人好罷了。他家經商,賣紙的,士農工商,商為末,這兒都是讀書人,自然沒人看得起他。不過他有這番毅力,也不知該說他固執還是說他傻……”
施瑤不禁多看了那少年郎幾眼。
驀地,她注意到他手中的紙,說道:“那少年郎的紙似乎與其他人不太一樣……”
阿葭瞄了眼,道:“是他家自產的紙,質地微微泛黃,”她麵不改色地道:“其餘人私下裏都將他的紙喚作屎黃紙。”
施瑤被嗆了下。
阿葭笑道:“那群人也隻敢私下裏說,哪敢表麵言明?如此粗俗的字眼他們隻覺有汙耳目,表麵上還是客客氣氣地喊駱氏紙。”
聽到此話,施瑤登時愣住了。
她重複了一遍。
“駱氏紙?宜城駱氏?”
阿葭看向施瑤,問:“哦?你識得宜城駱氏?”
施瑤咽了口唾沫,搖搖頭,說道:“沒有,隻是有所聽聞而已。”她斂眉望向底下的少年郎,眸色微微閃爍著。
午飯用過後,底下的詩會也到了尾聲。
一眾青年才俊將自個兒的詩作奉上,一聲音清脆響亮之人大聲地朗誦詩作,底下的青年才俊露出或欣賞或得瑟或期盼的表情,唯獨那姓駱的少年郎麵色平靜。
到了送花環節時,有小二前來。
阿葭笑說:“今日皆由妹妹做主。”
施瑤聽罷,也不客氣,低頭對小二說了幾聲。小二露出奇怪的表情,但是仍舊將花收走了。阿葭好奇地道:“你選了哪一位郎君?”
施瑤伸手一指。
駱氏少年的目光恰好與施瑤對了個正著。
此時,小二將玉蘭花送到了駱氏少年的手中。他低頭一看手裏的玉蘭花,猛地抬頭看向了施瑤。施瑤對他微微頷首,隨後將窗子關上了。
阿葭問:“妹妹怎麽將花送給他了?”
施瑤笑說:“駱氏少年的毅力讓人欽佩。”
.
施瑤與阿葭在墨香樓又坐了小半個時辰,之後方準備離去。阿葭提前打了招呼,後門半個人影都見不著。施瑤與阿葭邊走邊說著話,兩人有說有笑的。
即將上馬車的時候,冷不丁的有一道人影從一旁衝了出來。
阿葭所帶的仆役有所防範,將貿然衝出的人影擋住了。
施瑤定睛一望,竟是那駱氏少年。
她看了阿葭一眼,說道:“阿葭姐姐,先放了他吧。”
阿葭給仆役使了個眼色,仆役方鬆開了駱氏少年。他走前來,定定地看著施瑤,問道:“可是姑娘贈予在下玉蘭?”
施瑤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駱氏少年道:“在下有一疑惑,還請姑娘為我解惑。”
施瑤瞅了他一眼,道:“且說。”
駱氏少年道:“姑娘是真心喜歡我的詩作嗎?不知姑娘喜歡我詩作中的哪一句?可是最後畫龍點睛的一句?”
施瑤沒想到駱氏少年會說出這樣的話來,頓時愣了愣。
她方才壓根兒就沒有留心下麵念了什麽詩,莫說駱氏少年的詩,連其他人的詩她都沒有聽進去。看著眼前少年郎真摯的雙眼,施瑤忽然覺得剛剛沒有留心聽有點對不起他。
他殷切地道:“又或許是第一句?今日以梅花為題,開頭的一句於我而言是意義深重。那一年家中梅花開,我的母親在梅樹下煮酒烹茶,然後……”
施瑤越是聽到後麵越是驚愕。
不為少年郎的話語,而為少年郎的囉嗦……
她從未見過有人這麽能說,一句詩他活生生扯了一刻鍾。
“……所以我特別欣賞我自己的第一句,這半年來我原以為尋找不到知音了,不曾料到今日遇上了姑娘。不知姑娘芳名?”
阿葭淡淡地道:“我妹妹的芳名又豈是你能知曉的?”
施瑤此時開口說道:“我贈你玉蘭花,不為你的詩,隻為你半年來的毅力。我方才在雅舍上並未仔細聽你們的詩作……”
阿葭扯了下施瑤的手,說道:“何必解釋這麽多,走罷。”
駱氏少年道:“姑娘請留步!”
他著急地道:“我再作詩一首,姑娘聽後興許會有所欣賞……要不姑娘與我相約一地,我改日當場給姑娘作詩?明日可好?墨香樓甲字號房?”
施瑤已經上了馬車。
駱氏少年似乎還想跟上來,被仆役瞪了一眼,隻好作罷。馬車裏,阿葭皺著眉頭,她說道:“妹妹不必搭理他,此人看起來倒像是偏執狂,少接觸為妙。”
施瑤笑說:“我倒覺得此人固執得有趣,興許以後能有一番作為。”
阿葭不以為然,她看了看外頭的天色,說:“在他身上折騰了一會,此時去紅荷亭已經來不及了。”
施瑤說:“不若回去吧,今日與姐姐出來遊玩,還在墨香樓見識了一番,妹妹已經滿足了,今日多謝姐姐了。”
阿葭笑道:“多謝什麽!你以後若想出來便讓人悄悄告訴我,我幫你甩開郎主的仆役。”
施瑤眼睛微亮。
“真的可以嗎?”
“自然可以,沒什麽不可以的。”她豪爽地道:“你進了王府,與我便是一家人。”說到此處,她深深地看了施瑤一眼。
施瑤沒有察覺到阿葭的神色,彎眉笑了笑。
.
回到王府後,施瑤與榻上的嵐兒神不知鬼不覺地換了回來。嵐兒離去後不久,外頭的兩個仆役正好在敲門。施瑤佯作剛醒的模樣,聲音懶散地道:“進來。”
仆役送來了饅頭,關心地道:“你睡了一整日,可是身子不適?”
施瑤說道:“並無,隻是有些嗜睡而已,多謝兩位大哥的關心。我睡了一整日,如今精神好多了。”
阿葭看著這樣的施瑤,心中又多了幾分思量。
她拉住施瑤的手,說道:“從東南方走,那裏的仆役都被我屏退了。現在出去的話,剛好可以在傍晚時分回來。”
.
施瑤在王府的後門上了馬車。
馬車悄無聲息地離開了王府,駛向了墨城的鬧市之中。阿葭在馬車裏也很是熱情,曉得施瑤頭一回來墨城,不停地給施瑤講解墨城,直到墨香樓將近時,她才停了下來。
馬車停在了墨香樓的後門。
見到施瑤疑惑的目光,阿葭輕咳一聲,說道:“其實郎主也不喜歡我出門,我平日裏出門都是偷偷溜出來的。今日也不例外……從後門進去稍微安全一些。”
施瑤立馬了然,點了點頭。
阿葭已然是墨香樓的常客,小二見著她,便直接帶著她去墨香樓的雅舍裏。
施瑤打量著周遭,布置得頗為雅致,如今胡床胡椅在大晉已經普遍流行,除了大戶人家偏好風雅之外,幾乎都換上了便捷的胡人家具。不過這墨香樓卻連半張胡椅都見不著,雅舍裏頭有兩三梨木桌案,桌案後是數座坐地屏風,案上還擱著一個鎏金鏤空吉祥如意紋的香爐,蘇合香的味道冉冉升起。
阿葭說道:“這兒的吃食不錯,招牌菜紅燒乳鴿乃色香味俱全,吃了還想再吃,另外這兒的糕點也做得很是精致,尤其是開口酥和冰玉露,待會你多嚐嚐。等我們吃過午飯後,便去紅荷亭看看,那兒的荷花開得極好,若是到了傍晚時分,景致尤其壯觀。”
施瑤聽她言語間格外熟悉墨城,不由疑惑地問:“姐姐是哪兒人氏?”
阿葭頓了下,輕咳了聲,方道:“我在燕陽出生的,不過後來隨著爹娘去了遠方,便再也沒回過燕陽了,都是往事了。妹妹還不曾及笄吧,被郎主帶回墨城前可曾有許配的人家?”
施瑤微怔。
阿葭又說道:“妹妹容貌妍妍,定是還未及笄便有不少媒人問津了吧?”
施瑤說:“不曾,我乃族中幼女,前麵還有幾位阿姐,所以也沒有輪到我。”思及往事,她麵色有幾分黯然。阿葭見著,轉移話題道:“妹妹可知這家食肆為何稱之為墨香樓?”
施瑤道:“因為墨城?”
阿葭笑道:“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墨香樓每逢初一和十五都會舉辦詩會,勝者可在墨香樓白吃白喝半月。再過兩刻鍾,詩會也差不多開始了。”
阿葭推開窗子。
施瑤往下一看,此時還未到晌午,墨香樓裏就已經客如雲來,熱鬧極了。
☆、第十二章
底下的郎君錦衣玉帶,身邊還有一兩個小童,皆端坐在書案之前,墨香樓外還站了裏三層外三層的人群,人頭攢動的,個個探長了腦袋,仿佛恨不得將裏頭看個究竟。
施瑤看了一圈,說:“不曾想到竟會如此熱鬧……”她又瞅了瞅,說道:“估摸著墨城的所有青年才俊都集聚於此了。”
阿葭含笑道:“聽聞墨香樓詩會乃墨城盛會,不僅僅有墨城才俊,而且還有慕名而來的鄰城才俊。”
施瑤疑惑地道:“可卻不見評判之人?如何定勝負?”
說話間,雅舍的門外有人輕輕地敲了下,隨後有小二走進。一碟一碟的菜肴和糕點果品依次擺放在了桌案上,菜肴做得格外精致,令人食欲大動。
小二施了一禮,不知從何處捧出一個漆木托盤。
托盤之上有一朵風幹的玉蘭,花瓣上還有個繡成的甲字。
阿葭道:“詩作一成,便有專門的人朗誦而出,得到玉蘭花的詩作最多的,便為勝者。為了預防作弊,這些玉蘭花都是特製的,上頭的‘甲’字便是我們雅舍的甲字房。”
施瑤恍然大悟,隻覺有趣。
她又仔細看了看底下的郎君,個個都似胸有成竹。待一聲鍾響,郎君們身邊的小童立馬布好文房四寶,郎君手執狼毫,在紙上洋洋灑灑地揮墨,斂眉凝神的,那架勢倒有幾分像是考場上的莘莘學子。
科舉製是新帝登基後推翻了舊製方建立起來的。
施家沒有謀反之前,施父曾作為主考官負責過三年一次的科舉。施瑤為此有幸在高樓上將一眾考生埋頭奮筆疾書的模樣一覽無餘,一股敬佩之情登時油然而生。
是以,當時施瑤便想著以後一定要嫁給一個書生,最好是從科舉出仕的,生得溫文儒雅的。後來施瑤對閑王一見鍾情,估摸著除了那張臉之外,還有閑王身上的書生氣質。
一想起閑王,施瑤心口不禁隱隱作痛。
阿葭忽然撲哧地笑了聲,拉回了施瑤遊離在外的思緒。順著阿葭所指方向望去,施瑤見著了角落裏的一個少年郎,看起來還不曾及冠,生得眉清目秀的,與周遭郎君不同的是,他身邊並沒有帶任何小童或是仆役,在其他郎君都開始提筆時,他還在自個兒慢慢地磨著墨,隨後又小心翼翼地掏出一疊紙。
阿葭說道:“我半月前來墨香樓的時候也見到他了,聽墨香樓裏的小二說,他已經連續在這裏待了半年,每一次詩會都有他,然而每次連半朵玉蘭都得不到,有他在就不擔心墊底了。”
施瑤不由笑道:“莫非此人的詩作上不得台麵?”
阿葭說道:“哪裏是詩詞上不得台麵,不過是家世不及旁人好罷了。他家經商,賣紙的,士農工商,商為末,這兒都是讀書人,自然沒人看得起他。不過他有這番毅力,也不知該說他固執還是說他傻……”
施瑤不禁多看了那少年郎幾眼。
驀地,她注意到他手中的紙,說道:“那少年郎的紙似乎與其他人不太一樣……”
阿葭瞄了眼,道:“是他家自產的紙,質地微微泛黃,”她麵不改色地道:“其餘人私下裏都將他的紙喚作屎黃紙。”
施瑤被嗆了下。
阿葭笑道:“那群人也隻敢私下裏說,哪敢表麵言明?如此粗俗的字眼他們隻覺有汙耳目,表麵上還是客客氣氣地喊駱氏紙。”
聽到此話,施瑤登時愣住了。
她重複了一遍。
“駱氏紙?宜城駱氏?”
阿葭看向施瑤,問:“哦?你識得宜城駱氏?”
施瑤咽了口唾沫,搖搖頭,說道:“沒有,隻是有所聽聞而已。”她斂眉望向底下的少年郎,眸色微微閃爍著。
午飯用過後,底下的詩會也到了尾聲。
一眾青年才俊將自個兒的詩作奉上,一聲音清脆響亮之人大聲地朗誦詩作,底下的青年才俊露出或欣賞或得瑟或期盼的表情,唯獨那姓駱的少年郎麵色平靜。
到了送花環節時,有小二前來。
阿葭笑說:“今日皆由妹妹做主。”
施瑤聽罷,也不客氣,低頭對小二說了幾聲。小二露出奇怪的表情,但是仍舊將花收走了。阿葭好奇地道:“你選了哪一位郎君?”
施瑤伸手一指。
駱氏少年的目光恰好與施瑤對了個正著。
此時,小二將玉蘭花送到了駱氏少年的手中。他低頭一看手裏的玉蘭花,猛地抬頭看向了施瑤。施瑤對他微微頷首,隨後將窗子關上了。
阿葭問:“妹妹怎麽將花送給他了?”
施瑤笑說:“駱氏少年的毅力讓人欽佩。”
.
施瑤與阿葭在墨香樓又坐了小半個時辰,之後方準備離去。阿葭提前打了招呼,後門半個人影都見不著。施瑤與阿葭邊走邊說著話,兩人有說有笑的。
即將上馬車的時候,冷不丁的有一道人影從一旁衝了出來。
阿葭所帶的仆役有所防範,將貿然衝出的人影擋住了。
施瑤定睛一望,竟是那駱氏少年。
她看了阿葭一眼,說道:“阿葭姐姐,先放了他吧。”
阿葭給仆役使了個眼色,仆役方鬆開了駱氏少年。他走前來,定定地看著施瑤,問道:“可是姑娘贈予在下玉蘭?”
施瑤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駱氏少年道:“在下有一疑惑,還請姑娘為我解惑。”
施瑤瞅了他一眼,道:“且說。”
駱氏少年道:“姑娘是真心喜歡我的詩作嗎?不知姑娘喜歡我詩作中的哪一句?可是最後畫龍點睛的一句?”
施瑤沒想到駱氏少年會說出這樣的話來,頓時愣了愣。
她方才壓根兒就沒有留心下麵念了什麽詩,莫說駱氏少年的詩,連其他人的詩她都沒有聽進去。看著眼前少年郎真摯的雙眼,施瑤忽然覺得剛剛沒有留心聽有點對不起他。
他殷切地道:“又或許是第一句?今日以梅花為題,開頭的一句於我而言是意義深重。那一年家中梅花開,我的母親在梅樹下煮酒烹茶,然後……”
施瑤越是聽到後麵越是驚愕。
不為少年郎的話語,而為少年郎的囉嗦……
她從未見過有人這麽能說,一句詩他活生生扯了一刻鍾。
“……所以我特別欣賞我自己的第一句,這半年來我原以為尋找不到知音了,不曾料到今日遇上了姑娘。不知姑娘芳名?”
阿葭淡淡地道:“我妹妹的芳名又豈是你能知曉的?”
施瑤此時開口說道:“我贈你玉蘭花,不為你的詩,隻為你半年來的毅力。我方才在雅舍上並未仔細聽你們的詩作……”
阿葭扯了下施瑤的手,說道:“何必解釋這麽多,走罷。”
駱氏少年道:“姑娘請留步!”
他著急地道:“我再作詩一首,姑娘聽後興許會有所欣賞……要不姑娘與我相約一地,我改日當場給姑娘作詩?明日可好?墨香樓甲字號房?”
施瑤已經上了馬車。
駱氏少年似乎還想跟上來,被仆役瞪了一眼,隻好作罷。馬車裏,阿葭皺著眉頭,她說道:“妹妹不必搭理他,此人看起來倒像是偏執狂,少接觸為妙。”
施瑤笑說:“我倒覺得此人固執得有趣,興許以後能有一番作為。”
阿葭不以為然,她看了看外頭的天色,說:“在他身上折騰了一會,此時去紅荷亭已經來不及了。”
施瑤說:“不若回去吧,今日與姐姐出來遊玩,還在墨香樓見識了一番,妹妹已經滿足了,今日多謝姐姐了。”
阿葭笑道:“多謝什麽!你以後若想出來便讓人悄悄告訴我,我幫你甩開郎主的仆役。”
施瑤眼睛微亮。
“真的可以嗎?”
“自然可以,沒什麽不可以的。”她豪爽地道:“你進了王府,與我便是一家人。”說到此處,她深深地看了施瑤一眼。
施瑤沒有察覺到阿葭的神色,彎眉笑了笑。
.
回到王府後,施瑤與榻上的嵐兒神不知鬼不覺地換了回來。嵐兒離去後不久,外頭的兩個仆役正好在敲門。施瑤佯作剛醒的模樣,聲音懶散地道:“進來。”
仆役送來了饅頭,關心地道:“你睡了一整日,可是身子不適?”
施瑤說道:“並無,隻是有些嗜睡而已,多謝兩位大哥的關心。我睡了一整日,如今精神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