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誰領頭叫了聲“好”,緊接著場麵霎時就熱鬧了起來。唐昭和顯國公又不是耍猴戲,身為主將更要注重威嚴,因此兩人交手過一陣也就停了手。唐昭主動認輸道:“將軍老當益壯,下官不及也。”顯國公反手收了劍,看著唐昭的目光卻頗有深意:“唐監軍過謙了。走吧,咱們說說話去。”經過這一番教授,顯國公明顯是有話要說,但當著眾人的麵卻是不好開口。周圍原本看熱鬧的將士聞言,都自覺讓開了道路,唐昭微一揚眉就跟了上去。兩人又回了營帳,唐昭跟著顯國公剛踏進營帳就聽他問道:“是誰教的你武藝?”唐昭聽問垂下眼眸,並沒有主動回答。果不其然,顯國公已經認出了她的身手,見她不答便篤定道:“你那劍法是定國公家的武藝。是他教你的,還是你偷學的?!”話出口便自己否定了:“你這年紀,哪兒偷學去,定是他教你的。可好端端的,他家傳的武藝,怎會教你個外人?”顯國公說著百思不得其解,盯著唐昭瞧了一會兒,忽然突發奇想:“莫不是你小子是定國公的私生子?”越說他越覺得像:“我就說你有些像宋庭,連大長公主都嫁了你……”這話可是越說越沒譜了,雖說唐昭是有意引著顯國公往定國公那邊想,可也沒想過又給自己安個私生子的名頭。更別提明達了,說得好像她將自己當做了自己的替身似得。總之感覺怪怪的。唐昭當即抬手打斷了顯國公不靠譜的揣測,說道:“老國公您多慮了,不是這麽回事。我隻是機緣巧合與定國公有些淵源,蒙他教導學了些本事,因而心中也將定國公當做了師長看待。”說著微頓,又道:“此番定國公在北地罹難,我此來也是想替他報仇的。”顯國公聞言盯著唐昭瞧了一陣,見她眼中仇恨不似作偽,心中便也漸漸信了。隻是提起定國公,顯國公也不由想替他歎口氣——定國公還年輕,至少比他來說年輕太多,可卻走在了他前麵。這還不止,早十年定國公世子就沒了,如今國公府連個繼承人都沒定下。可想而知,之後為著這爵位,定國公那幾個兒子得爭成什麽樣,國公府眼見著便要沒落了。許是莫名生出的兔死狐悲之感,顯國公再看唐昭時,眼中也帶出了更多情緒:“你能記得這教導之恩,定國公就沒白教你一場。”顯國公這一句話算是承認了唐昭身份,再之後到了北地見了北軍,他也主動與人介紹唐昭乃是定國公弟子。而有了顯國公背書,唐昭融入北軍自然也容易了許多。唐昭無意於軍中奪權,但戰場瞬息萬變,總要以防萬一的。作者有話要說: 唐昭(未雨綢繆):雖然換了副殼子,但親爹的勢也不能不借!s:今晚還是二更送上,就是明早那更要看情況了。感謝在2020-07-21 19:06:56~2020-07-21 23:24:1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飲露秋風 9瓶;鳳凰花又開 1瓶;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第139章 反間早在顯國公率領人馬趕到北軍之前,有關於援軍的消息便已經傳到延平帝那裏了。北地的天氣太冷,飛鴿傳書用不了,快馬加鞭送來的消息也並沒有比顯國公等人到得早多少。可消息送到了延平帝手裏,總能讓他提前警覺,做好準備。“是顯國公那老頭來了啊。”延平帝看完傳信放到案上,手指有意無意敲擊在那信紙上。他嘴上喃喃念叨著顯國公,指尖所點的位置上卻寫著另一個名字,唐昭!送信的人已經退下,但延平帝身邊總有屬下候著。良久,但聽他吩咐道:“派人去援軍那邊,接觸一下。”屬下沒看過書信,也沒留意到延平帝指尖的小動作,懵了一下:“主上是要招攬顯國公嗎?”延平帝頓時沒好氣的橫了他一眼:“接觸顯國公做什麽,那老頭半截黃土埋身了,他難道還會因為權勢富貴投靠我?別說他兒孫都在京城,就算不是,他一把老骨頭也懶得折騰。”這話說得很對,顯國公雖是太|祖一朝的老人,如今這年紀卻不會為了所謂的正統再背叛朝廷。因為他承擔不起背叛的代價,而延平帝能給他的權勢若失了兒孫繼承,他一把年紀也享受不了幾天,實在沒必要為此鋌而走險。屬下也是這麽想的,所以他才對延平帝的說辭感到驚詫。不過看著主上頭腦清醒的樣子,他也鬆了口氣,又遲疑道:“那主上的意思……”延平帝對身邊的人倒是好脾氣,見屬下反應遲鈍,又往信紙上點了點。這回屬下注意到了,目光順著延平帝的指尖看到了信紙上的名字,他微微一怔,旋即露出了然又驚喜的笑容:“是少主啊,她竟也來了北地!”延平帝聞言,指尖微不可查的頓了頓,輕歎道:“她可不止來了,還是監軍呢。”屬下聞言更驚喜了。監軍這個職位別看不能掌兵,但其實卻是套在將領脖子上的枷鎖,它可以輕飄飄毫無存在感,也可以壓得將領抬不起頭來——換句話說,隻要唐昭願意,她便可以插手軍事。再不濟顯國公等人的行軍安排,戰略部署,她想知道也全不是難事。若是他們與唐昭接觸上了,能利用唐昭這監軍身份做的事可就太多了。別說顯國公和區區五萬援軍,就是定國公還在,北軍還在全盛,他們也能借此搞出大事來!屬下領命,喜滋滋便要退下去安排。結果腳還沒邁,就聽延平帝又道:“別急,先等等,京城那邊我還有安排,你也一起處置了。”聞言腳步頓住,屬下又恭敬道:“還請主上吩咐。”延平帝略一思忖,便吩咐道:“京城那邊還是太平太久了,你讓人放出消息去,將我與阿昭的關係公之於眾吧。”屬下聞言頓時呆住了,下意識想要勸諫:“主上……”延平帝擺擺手,說道:“沒事,阿昭如今身在北地,京城的事一時影響不到她。等消息傳到北地時,咱們早該踏破北軍了,她也不會陷入險境。”說完又多解釋了一句:“我不是針對阿昭,而是針對明達,如果她的駙馬出了問題,那麽朝臣和小皇帝對她隻怕就都得失去信任。”話說到這份兒上,屬下當即領會過來,興衝衝應道:“是,屬下這就去安排。”十餘年間,明達這絆腳石也當得夠久了。殺不死挪不開,到了今日總算有望將她拉下馬,延平帝一係的人簡直歡欣鼓舞。當下一騎快馬,又往京城而去。另一邊的唐昭隨援軍剛入北軍沒多久,某日外出歸來,便見營帳中多了封書信。自唐昭隨顯國公離開後,明達便徹底投身在了政務的忙碌之中——無論是為先帝治喪,還是穩定朝局,為北地戰事備好糧草後勤,樁樁件件都是需要時間處置的。月餘時間過去,先帝治喪終於到了尾聲。隨著先帝的梓宮被送入皇陵,國孝也結束了。滿街的白幡盡數被撤去,百官恢複了往日穿戴,就連小皇帝的冕袍之外也不再罩著麻衣,隻有明達還穿著素色衣裙。小皇帝看著阿娘這段時日清減許多的麵容,又是心疼,又是擔憂:“阿臻長大了,如今也做了皇帝,阿娘有事便吩咐我去做。何必如此操勞,小心累壞了身子。”明達聞言有些欣慰,抬手想要如以往一般摸摸小孩兒的腦袋,卻見他頭上戴著冠冕已經無處下手了。於是抬起的手微微頓了下,又放下了:“阿臻還小,許多事難以周全,我總要替你看顧一二的。你也不必擔心,等過了這一陣就好了。”小皇帝沒有錯過明達的動作,心中微有些失落,聞言皺眉道:“阿娘覺得我做不好,就該教導我,下一回我便能自己來做了。”明達看出他一臉認真,心中不免微微動容,便笑道:“好啊,等有了時間便教你。”這話不是敷衍,明達對小孩兒的教育也從不敷衍,她比任何人都想對方能迅速成長起來。如此她才可卸下肩頭擔了十餘年的重擔,也才能過她自己想要的生活。小皇帝自然看得出來,原本緊繃的小臉這才放鬆了許多。最近發生了許多事,他看著明達為他忙碌,其實是急著長大的。可瞧見對方眼下青黑,自然也不好在這時候再強求什麽。於是索性推著明達離開了宣政殿:“治喪之事結束了,北地也有姑父在,其餘不必急於一時。阿娘你就先回去休息兩日,不差這點時間的。”明達自然看得出小孩兒的擔憂,好笑之餘心下也是一暖,可她哪裏又有時間休息呢?治喪確實結束了,北地那邊有了唐昭和顯國公,她也確實可以放手一二,但京中何曾太平過?先帝當時駕崩走得突然,卻是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因為這段時日的忙碌,許多人都忘記了一件事,那便是先帝駕崩前曾召見禦史大夫。自那日起,禦史大夫便消失在了所有人的視線中。旁人可以忽視這麽個人,可禦史大夫的家人總不會忽略他。還有與他接觸的那幫亂臣賊子,原本就是提心吊膽的過日子,少了這麽重要的一個人,更不可能無動於衷。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些日子京城看似太平,其實早已是暗流湧動。明達近來便在鏟除朝中延平帝的殘餘勢力,借著國喪一事,她處置了不少人——因著早已經掌握了部分人的名單和罪證,明達動起手來也如快刀斬亂麻,一時打了對方個措手不及。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則既已打草驚蛇,這當口自然不是休息的時候。小皇帝卻不知這些,也不管這些,一意推著明達離開了宣政殿,要她回去休息。明達無奈也隻好離開,左右回去朝華宮再處理這些,也不是什麽大事。而等明達一走,小皇帝在原地站了會兒,卻又返身折回了宣政殿。宣政殿乃議政之所,前殿開闊大氣,正是群臣朝議之地。至於後殿又是另一番模樣,從前是皇帝與重臣們議事的地方,如今皇帝年幼隻能旁聽,宣政殿後殿倒成了輔政大臣處理政務的所在——先帝走得匆忙,並不及下旨令人輔政,可眾人還是默契的將輔政之職推給了明達與丞相。丞相是朝中重臣,忠心與能力都不缺,再加上快到致仕的年紀了,並不會對小皇帝將來親政造成影響。至於明達就更不必說了,宗室的身份且不提,她與小皇帝還有著一段母子情分。這兩人輔政都很合適,也會盡心竭力教導幼帝。現下明達被小皇帝推回朝華宮了,他再折返便隻能是去尋丞相的。丞相掌管百官,也很忙碌,分攤而來的公文幾乎淹沒了他的案幾。小皇帝站在案幾看了兩眼,心有戚戚,喚道:“馮相,朕有事尋你。”丞相聽到小皇帝的聲音,忙從公文中抬起頭來:“陛下?”小皇帝點點頭,走到丞相對麵坐下,結果一張小臉生生被摞起的公文擋了個幹淨。兩人隻好動手先將公文挪開,小皇帝這才開口道:“朕想讓馮相教朕處理政務。”丞相聞言怔了怔,下意識說道:“此事何不請大長公主?”說完他不知想到了什麽,臉色微微一變,滿是皺紋的眉頭也皺了起來,嚴肅道:“陛下莫要聽信小人胡言。大長公主這些年對先帝,對陛下,已是盡心竭力,不容小人汙蔑。”小皇帝對丞相的話當然是認同的,可冷不丁被這樣教育了一番,卻有點懵:“何來小人之言,馮相此言何意?”問完頓了頓,才又道:“朕隻是不忍姑母操勞罷了。”丞相聽了放心些,然後又感覺有點紮心——小皇帝隻看著大長公主操勞了,難道就沒看到他案上堆積的這些公文嗎?就這樣還跑來找自己,真不怕累死他老人家啊!小皇帝見丞相幽幽看著自己,有些不明所以,微微歪頭語帶疑惑:“馮相?”丞相見他不知,本不想多言,怕說多了反而讓對方與明達生出嫌隙。可對上小皇帝清透的目光,他猶豫一陣,還是將近來朝中生出的流言娓娓道來。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感覺好點了,又跑來更新,謝謝大家關心!!!感謝在2020-07-21 23:24:18~2020-07-22 08:16:3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十年長白、gss 1個;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可樂再續一杯 5瓶;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第140章 鎮國公主近來明達正忙著處理延平帝在朝黨羽,並沒能時時觀測朝中動向,以至於暗地裏流言四起的時候,她還並不知情,也並沒能在第一時間處置。小皇帝這回倒還比她先聽到了風聲,從丞相那裏。丞相並不是個多嘴多舌的人,更不願在人後搬弄是非,因此小皇帝問了他也隻是簡單概括了兩句:“近來也不知是從哪兒傳出的風聲,都道是駙馬身份有異,乃延平帝子嗣。大長公主與她在一起是,是姑侄亂|倫不說,將人送去北地監軍更是居心叵測……”這話丞相說出來都覺得有些難以啟齒,心中也並不相信。不說唐昭的身份清清白白,與延平帝沒有半分關係,就說這場流言透露出的惡意,也讓老大人覺得一陣齒冷。從權利的角度而言,這流言明顯是在挑撥大長公主與新帝的關係。新帝年紀尚小,近來又遭遇了頗多事故,若是心性不定再有人挑撥兩句,難說曾經的母子情誼能毫無芥蒂的維持。退一步講哪怕新帝不信這些,光從私人的角度上來看,這段流言本身也夠惡心人的——畢竟世人對女子頗多苛責,大長公主既然站在了台前,便已是觸動了不少人利益。若是身上再被潑上亂|倫的汙水,與她名聲又能好聽到哪裏去?丞相也知明達近來忙碌,暫時應該還不知此事,於是他私下也曾主動調查過。可惜流言這東西本就是捕風捉影,你說我也說,真要查出個源頭來卻是不容易的。這些丞相都沒瞞著小皇帝,小皇帝聽罷沉默不語,臉色卻是肉眼可見的難看了起來。過了片刻,小皇帝才道:“此事有勞馮相了,還請務必查出個源頭。至於姑母與姑父,朕對她們是絕對信任的。不說姑母教養朕長大,她為父皇為社稷付出多少,朕都看在眼裏。就是姑父去北地監軍一事,原本也是朕提出來的,姑母其實不太願意讓她去。”丞相聞言鬆了口氣,旋即看看案幾上的那些文書,又苦笑起來——看看這案上堆積的公文,他原本就要處理不及了,這下可好,三言兩語又攬了事務在身。不過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丞相當然也不好推辭,隻得答應下來。或許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因著這一番話題岔開,小皇帝也忘了此行的初衷。他鄭重的將事情交托給了丞相,又得了應承之後,便心事重重的離開了。又過兩日,丞相還沒調查出個結果,小皇帝卻先下了一道聖旨。明達還埋首公務中一無所知,忽然就收到了一道敕封聖旨——在先帝加封的輔國公主的基礎上,小皇帝又給她加封成了鎮國公主。大梁建國隻數十年,明達還是頭一個得封“鎮國公主”稱號的。但在前朝乃至更早的曆史上,獲封這一稱號的公主卻並不是沒有,而這些公主無一例外都是位高權重。甚至有權勢滔天者借此為跳板,最終奪得皇位成了女帝。可以說,這是一個相當敏感的稱號,若非萬不得已並不會輕易封出。然而小皇帝卻是二話不說主動給自己豎起了一個“大敵”,莫說得到消息的大臣們懵了,就連接到聖旨的明達一時間也沒能反應過來。唯有丞相能猜到一點小皇帝的心思。一方麵他在表明態度,並不相信那些傳聞,也想借著這道敕封的聖旨堵住那些流言者的嘴。另一方麵的心思卻更隱晦些,那便是小皇帝其實並沒有那麽在意這個皇位,他得來太容易,也不覺得失去有什麽難以接受的,阿娘若想要的話給她就是了。當然,哪怕猜不到小皇帝更深一層的心思,他表明態度的行為就已經讓不少人暗地裏跳腳了。這些人大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剛讓人在小皇帝麵前透露個風聲,小皇帝竟會以這種方式予以回應。暗處,有人小心詢問:“大人,這消息咱們還要繼續傳下去嗎?”咬牙切齒的回答旋即傳來:“主上有令,自然要繼續!”京中剛生起的波瀾,在小皇帝的強勢操作下,悄無聲息就平複了下去。或許會在積累之後再次生出變故,可那也是之後的事了,期間足夠明達做許多事。而北地距離延平帝更近,事情的發生進展也就更為直接迅速。唐昭某日外出回到營帳,就見帳中多了一封書信。她當時心下便是一動,打開來看過後隻沉吟了片刻,便直接帶著那封書信去見了顯國公。彼時因為一路同行積累的情誼,顯國公已將唐昭當做了子侄看待。當他看過唐昭送來的書信之後,第一反應就是拍桌子怒道:“北軍之中竟也有敵軍細作,別讓老夫逮著他,否則定要讓人看看這吃裏扒外的代價!”唐昭雖然對顯國公的態度有所把握,可見他如此反應也是一怔,隨即指了指他手中的書信問道:“國公對這信上的說辭,難道就沒什麽想法嗎?”顯國公翻了個白眼,輕飄飄說道:“離間計而已,也就你這小輩才會被亂了心神。”信上說的是“唐昭”的身世,暫時還沒有提及要她充作內應的事,卻大有認親之意。信上也提到了唐昭身上的那塊玉佩,甚至還提到她身上隱秘處的一些印記,尋常人見了這信哪怕不全信,也定會心神大亂。可唐昭沒按常理出牌,顯國公更是直接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