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和名家一起縱覽元朝雄圖 作者:邢群麟/姚迪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西藏地方的社會矛盾時常出現緊張局麵,忽必烈改“元”之後,就對吐蕃地區加強了中央的管轄。在元朝,對吐蕃地區的管理,採取了設立宣政院,宗王分師與帝師的統領,完善地方機構和設立驛站,統計戶籍等措施。由於吐蕃地區封建製的確立與藏教的形成相輔而行,在經濟上也出現了兩者同步發展的局麵,因此元朝在吐蕃地區的管理也多採用政教合一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用具有政教合一身份的帝師對吐蕃地區進行管理。
政教合一的政體對吐蕃地區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元政府賜給帝師莊園土地,使帝師成為吐蕃地方的大封建主。這些是按照聖旨賜給八思巴的土地,不負擔府庫及驛站等漢地、吐蕃的任何稅賦差役。而由於帝師的特殊身份,他領導下的烏思藏宣慰使司及下轄的諸萬戶、千戶,吐蕃等處的各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及安撫司、招討司、元帥府等長、使,也因擁有一定數量的莊園而成為大小不等的農奴主。這就使吐蕃的經濟形式具有了封建性質,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對此,邱樹森先生在《元朝史話》中說:西藏地方由元朝中央政府統一管轄後開始有了比較安定的環境,這對於西藏的社會經濟的發展是有利的。當時西藏與內地有驛站相通,物資交流很頻繁,元政府在碉們、黎州二地設置榷場,便利了漢藏人民進行茶、馬、絹、帛的交換。
在元朝多民族統治的龐大帝國中,吐蕃在農牧業穩定發展的基礎上,手工業與商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吐蕃的手工業多以家庭為生產加工單位。氂牛製作的帳篷以及羊毛織成的各種織物,種類繁多,質量精美,“毛布”“花毯子”“藏地嗶嘰”“氆氌”等,都廣受人們喜愛。烏思藏的細氆氌尤為馳名,是上貢的佳品。至於金、銀、象牙、珍珠、銀珠的加工品,和吐蕃當地的特產藏紅花、木香、牛黃、虎、豹、水獺皮張、麝香等,既是貢品,也有一部分進入市場成了貿易商品。
因元政府的扶持,吐蕃文化在這一時期也有了相當大的發展。這種發展不是單方麵的,而是相互促進的。以薩班與八思巴叔侄貢獻最大。薩班與闊端商定吐蕃歸附蒙古的條件後,留在了涼州,從事佛教工作。他發現當時蒙古人使用的畏兀兒蒙文有不完備的地方,無法標註、翻譯一些梵文、藏文。為了傳播翻譯經文的需要,薩班便對畏兀兒蒙文加以完備,在畏兀兒字母的基礎上增加了藏文表音字母,形成了一套新的字母。這套字母的出現對後來八思巴創造蒙古新字無疑有很大的影響。
成吉思汗所創造的蒙古文字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這一點忽必烈也意識到了。在他於1260年宣布登上蒙古汗位後,就命八思巴開始製定蒙古新字。八思巴同薩班一樣,也是借用藏文字母,創製了41個蒙古字母以拚寫蒙語,這一新的拚音文字在1269年正式公布使用。元朝統治時期,官方文書一律用八思巴創製的蒙古新字譯寫。今天我們從保留下來的元代碑刻上,還能看到這種文字。
1280年,八思巴去世後,歷代藏教首領成為“帝師”,受朝廷的委託,執行朝廷命令,管理西藏政事,就成為一項沒有明文的規定。
吐蕃文化在元朝也顯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藏族長篇史詩《格薩爾王傳》就大約形成於元代。這是中國文學史及世界文學史上罕見的史詩巨作,一百五十多萬行,一千五百多萬字,歌頌了藏族英雄格薩爾王的偉大業績。
另外藏族史學作品也是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發展。元代藏族學者讀史、撰史之風興起。十五卷本的《薩斯迦全集》是薩斯迦五祖的全集,其中包含重要的原始資料。現存最古老的藏文史籍之一的《紅史》,於1346年至1363年由公哥朵兒隻寫成,對後代藏史的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很多中原史書也被翻譯成藏文,如漢族譯師胡將祖把《唐書吐蕃傳》和《資治通鑑唐記》譯成藏文,並有喇嘛亦鄰真乞刺思刊行。史書的編譯整理,為後代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吐蕃地區佛教的發展,也推動了寺院建築業的發展。各種建築、繪畫、雕塑藝術等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對各種藝術風格也進行了更好的吸取利用。
滇國氣象
在昆明城東區民航路五裏多小學門口的體育場內,有一座方形高24米,寬約13米的墓,頂為青石雕成的石瓦,墓體四麵鑲碑石。正麵刻漢文“元鹹陽王瞻思丁墓”8字,分4行,直書;背麵為蒙文碑刻。左右兩側,一邊刻《元史·賽典赤·瞻思丁傳》,另一邊刻袁嘉穀撰書的《重修鹹陽王陵記》。圍牆外,即寬闊的公路。這座陵墓,是為紀念元代初年雲南最高行政長官賽典赤·瞻思丁而修的紀念塚。
賽典赤·瞻思丁,又名烏馬兒,西北回回人,曾隨忽必烈立下赫赫戰功,很受器重。到雲南任平章政事前,忽必烈召見他時說:“我曾親率大軍以革囊渡過金沙江征服大理,過去委任治理的人都不適宜,致使那裏久不安定。你是個謹慎寬厚、文武兼濟的人,安撫治理那邊遠之地,沒有比你更妥當的了。”賽典赤本沒有到過雲南,受命後,遍訪熟悉雲南情況的人,獲得了豐富的人文地理資料,然後精心繪製了一張圖表呈送忽必烈,並奏明了安撫治理的設想。忽必烈大喜過望,為賽典赤盛宴壯行。
政教合一的政體對吐蕃地區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元政府賜給帝師莊園土地,使帝師成為吐蕃地方的大封建主。這些是按照聖旨賜給八思巴的土地,不負擔府庫及驛站等漢地、吐蕃的任何稅賦差役。而由於帝師的特殊身份,他領導下的烏思藏宣慰使司及下轄的諸萬戶、千戶,吐蕃等處的各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及安撫司、招討司、元帥府等長、使,也因擁有一定數量的莊園而成為大小不等的農奴主。這就使吐蕃的經濟形式具有了封建性質,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對此,邱樹森先生在《元朝史話》中說:西藏地方由元朝中央政府統一管轄後開始有了比較安定的環境,這對於西藏的社會經濟的發展是有利的。當時西藏與內地有驛站相通,物資交流很頻繁,元政府在碉們、黎州二地設置榷場,便利了漢藏人民進行茶、馬、絹、帛的交換。
在元朝多民族統治的龐大帝國中,吐蕃在農牧業穩定發展的基礎上,手工業與商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吐蕃的手工業多以家庭為生產加工單位。氂牛製作的帳篷以及羊毛織成的各種織物,種類繁多,質量精美,“毛布”“花毯子”“藏地嗶嘰”“氆氌”等,都廣受人們喜愛。烏思藏的細氆氌尤為馳名,是上貢的佳品。至於金、銀、象牙、珍珠、銀珠的加工品,和吐蕃當地的特產藏紅花、木香、牛黃、虎、豹、水獺皮張、麝香等,既是貢品,也有一部分進入市場成了貿易商品。
因元政府的扶持,吐蕃文化在這一時期也有了相當大的發展。這種發展不是單方麵的,而是相互促進的。以薩班與八思巴叔侄貢獻最大。薩班與闊端商定吐蕃歸附蒙古的條件後,留在了涼州,從事佛教工作。他發現當時蒙古人使用的畏兀兒蒙文有不完備的地方,無法標註、翻譯一些梵文、藏文。為了傳播翻譯經文的需要,薩班便對畏兀兒蒙文加以完備,在畏兀兒字母的基礎上增加了藏文表音字母,形成了一套新的字母。這套字母的出現對後來八思巴創造蒙古新字無疑有很大的影響。
成吉思汗所創造的蒙古文字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這一點忽必烈也意識到了。在他於1260年宣布登上蒙古汗位後,就命八思巴開始製定蒙古新字。八思巴同薩班一樣,也是借用藏文字母,創製了41個蒙古字母以拚寫蒙語,這一新的拚音文字在1269年正式公布使用。元朝統治時期,官方文書一律用八思巴創製的蒙古新字譯寫。今天我們從保留下來的元代碑刻上,還能看到這種文字。
1280年,八思巴去世後,歷代藏教首領成為“帝師”,受朝廷的委託,執行朝廷命令,管理西藏政事,就成為一項沒有明文的規定。
吐蕃文化在元朝也顯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藏族長篇史詩《格薩爾王傳》就大約形成於元代。這是中國文學史及世界文學史上罕見的史詩巨作,一百五十多萬行,一千五百多萬字,歌頌了藏族英雄格薩爾王的偉大業績。
另外藏族史學作品也是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發展。元代藏族學者讀史、撰史之風興起。十五卷本的《薩斯迦全集》是薩斯迦五祖的全集,其中包含重要的原始資料。現存最古老的藏文史籍之一的《紅史》,於1346年至1363年由公哥朵兒隻寫成,對後代藏史的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很多中原史書也被翻譯成藏文,如漢族譯師胡將祖把《唐書吐蕃傳》和《資治通鑑唐記》譯成藏文,並有喇嘛亦鄰真乞刺思刊行。史書的編譯整理,為後代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吐蕃地區佛教的發展,也推動了寺院建築業的發展。各種建築、繪畫、雕塑藝術等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對各種藝術風格也進行了更好的吸取利用。
滇國氣象
在昆明城東區民航路五裏多小學門口的體育場內,有一座方形高24米,寬約13米的墓,頂為青石雕成的石瓦,墓體四麵鑲碑石。正麵刻漢文“元鹹陽王瞻思丁墓”8字,分4行,直書;背麵為蒙文碑刻。左右兩側,一邊刻《元史·賽典赤·瞻思丁傳》,另一邊刻袁嘉穀撰書的《重修鹹陽王陵記》。圍牆外,即寬闊的公路。這座陵墓,是為紀念元代初年雲南最高行政長官賽典赤·瞻思丁而修的紀念塚。
賽典赤·瞻思丁,又名烏馬兒,西北回回人,曾隨忽必烈立下赫赫戰功,很受器重。到雲南任平章政事前,忽必烈召見他時說:“我曾親率大軍以革囊渡過金沙江征服大理,過去委任治理的人都不適宜,致使那裏久不安定。你是個謹慎寬厚、文武兼濟的人,安撫治理那邊遠之地,沒有比你更妥當的了。”賽典赤本沒有到過雲南,受命後,遍訪熟悉雲南情況的人,獲得了豐富的人文地理資料,然後精心繪製了一張圖表呈送忽必烈,並奏明了安撫治理的設想。忽必烈大喜過望,為賽典赤盛宴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