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灃公開王景純的奏摺,原本就是為了聽聽各方反響。張之洞作為受託孤之命的惟一漢大臣,德高望重的元老,他的意見自然更應重視。載灃放下監國之尊,親自來看望張之洞。
張之洞與載灃共事將近一年,深知載灃與他的父親醇賢親王、二哥光緒一個樣,平庸而懦弱,決不是一個能挽狂瀾於既倒的強者、一個能導國家於治平的明王,但命運和時勢既然把他推到了這樣的位置,張之洞不得不在他的身上寄予重望。
老相國拖著衰弱的身體,以報答國恩的忠誠,與年輕的監國懇談了半天。他告訴載灃,不能據禦史的一紙參折來定大臣的罪,摺子上所講的那些事,都要通過查核落實才行。他向載灃指出,眼下正是歷史上常有的“主少國疑”的局麵,這種政局需要當國者小心謹慎,多用籠絡,少用殺戮。何況海外的革命黨虎視眈眈,千萬不要給他們以可乘之機,安定、平穩才是上上之選。
又說袁世凱曾經是六鎮北洋新軍的統帥,與北洋中上級軍官關係不淺,倘若因處置袁世凱而引起北洋軍的騷動,將對大局極為不利。說到這裏的時候,張之洞想起徐世昌所說的關於漢陽槍炮廠的事,遂特別嚴肅地對載灃說:“這二十年來,奉朝廷之命,為了徐圖自強大業,不少督撫在地方上辦起了洋務局廠。這些洋務局廠多半屬於軍事上的,個別幾個省還訓練了新軍,當然,地方上的局廠軍隊,都是大清國的財產,但畢竟大部分是該省自籌的。請攝政王繼承太後和大行皇帝的遺誌,對這些忠貞為國的督撫予以尊重,對他們的局廠軍隊要予以愛護,不要動不動就收歸朝廷,更不要隨便指摘他們動機不純。督撫安定,天下才會安定。各省眼下都在關注著朝廷,關注著攝政王您,您的一舉一動都繫著天下安危。”
為著讓年輕的監國增加治國閱歷,張之洞還給他說了鹹豐帝慎辦左案的掌故。
當年樊燮狀告左宗棠的摺子到了鹹豐帝手裏。鹹豐帝看了十分驚駭,提起筆來,在官文奏摺上批了四個字:就地正法。寫完後,他想想有點不妥:左宗棠雖是個幕僚,卻才幹超眾,不能聽信一麵之辭,錯殺人才。於是再次提起筆來,寫道:飭湖南巡撫查核,若果有其事,將左就地正法。
到了夜晚臨就寢時,鹹豐帝又想起了這事:左既是巡撫的幕僚,讓巡撫來查核,必不能服樊燮之心,應由朝廷出麵來查為好。於是重新擬一道旨,著都察院速派一名正派禦史前往湖南調查此事。第二天一早醒來,鹹豐帝想起正在帶兵打仗的曾國藩、胡林翼等人都是湖南人,必定對湖南情況熟悉,聽聽他們的意見很有必要。上朝後命內閣擬旨分寄曾、胡,徵求他們對左案的處理意見。正因為鹹豐帝再而三、三而四地慎之又慎,才保住了左宗棠的性命,也為大清國保住了一根柱石。
載灃說:“老相國說的這樁舊事對我很有啟發,對袁世凱的事,我會慎重辦理的。另外還有一件大事,我想聽聽您的意見。”
“何事?”張之洞將身子向著載灃傾斜過去。
“明年,我想給皇帝啟蒙,您看師傅選哪幾個人合適?”
張之洞說:“這的確是件大事,容老臣來慢慢尋找。”
剛說到這裏,他想起一個人來。此人便是當年京師有名的“四諫”之一、甲申年因為與曾國荃不和而回籍,至今家居二十多年的陳寶琛。
那年陳寶琛從福建到江寧看望張佩綸,居然不進總督衙門,顯然是對張之洞冷淡友誼的不滿。為了彌補過失,也為了能在晚年與老友有個見麵談話的機會,調陳寶琛來京做小皇上的師傅是一個最好的辦法了,寂寞二十多年的老清流也可在晚年風光風光。
“王爺,有一個人,當年老佛爺稱讚他品行端方,學問醇厚,我看此人可先調來上書房。過些日子,我再薦舉幾個。”.“您說的這人是誰?”
“陳寶琛。”.陳寶琛離開官場時,載灃才剛出生,自然對這位當年名諫不太清楚。張之洞將陳寶琛的情況簡略地說了一下。
“好吧,就讓他進宮吧!”載灃做出一副賢王姿態,“將他委屈了二十多年,這是朝廷的疏忽。”
歿庵就要衣錦回京了!這是所謂“翊贊中樞”以來最令張之洞欣慰的一件事。
四 陳衍獻計:用海軍大臣作釣餌,誘出“保亥”的枕頭風
送走載灃後,陳衍、辜鴻銘、仁權都圍著張之洞,聽他說談話的情況。
仁權說:“依我看,父親的話,醇王不一定都聽到心裏去了。畢竟他的那些急於掌權的兄弟,對他的影響更大。”
辜鴻銘說:“我的直覺,袁世凱這個人是個大偽君子、大奸臣,實在該殺,不值得惋惜。”
張之洞說:“這不是袁世凱個人的事,這一股邪風,我身力相國,不能坐視不理。”
陳衍坐在一旁不開口,張之洞問他:“石遺,依你看,袁世凱的八字怎麽樣?”
陳衍說:“我看他很險。大公子的話很有道理,在老相國與洵貝勒、濤貝勒之間,攝政王很有可能倒向自家兄弟那一邊。”
張之洞生氣地說:“攝政王若這樣做,朝政便不可收拾了,我不如回南皮養老去!”
張之洞與載灃共事將近一年,深知載灃與他的父親醇賢親王、二哥光緒一個樣,平庸而懦弱,決不是一個能挽狂瀾於既倒的強者、一個能導國家於治平的明王,但命運和時勢既然把他推到了這樣的位置,張之洞不得不在他的身上寄予重望。
老相國拖著衰弱的身體,以報答國恩的忠誠,與年輕的監國懇談了半天。他告訴載灃,不能據禦史的一紙參折來定大臣的罪,摺子上所講的那些事,都要通過查核落實才行。他向載灃指出,眼下正是歷史上常有的“主少國疑”的局麵,這種政局需要當國者小心謹慎,多用籠絡,少用殺戮。何況海外的革命黨虎視眈眈,千萬不要給他們以可乘之機,安定、平穩才是上上之選。
又說袁世凱曾經是六鎮北洋新軍的統帥,與北洋中上級軍官關係不淺,倘若因處置袁世凱而引起北洋軍的騷動,將對大局極為不利。說到這裏的時候,張之洞想起徐世昌所說的關於漢陽槍炮廠的事,遂特別嚴肅地對載灃說:“這二十年來,奉朝廷之命,為了徐圖自強大業,不少督撫在地方上辦起了洋務局廠。這些洋務局廠多半屬於軍事上的,個別幾個省還訓練了新軍,當然,地方上的局廠軍隊,都是大清國的財產,但畢竟大部分是該省自籌的。請攝政王繼承太後和大行皇帝的遺誌,對這些忠貞為國的督撫予以尊重,對他們的局廠軍隊要予以愛護,不要動不動就收歸朝廷,更不要隨便指摘他們動機不純。督撫安定,天下才會安定。各省眼下都在關注著朝廷,關注著攝政王您,您的一舉一動都繫著天下安危。”
為著讓年輕的監國增加治國閱歷,張之洞還給他說了鹹豐帝慎辦左案的掌故。
當年樊燮狀告左宗棠的摺子到了鹹豐帝手裏。鹹豐帝看了十分驚駭,提起筆來,在官文奏摺上批了四個字:就地正法。寫完後,他想想有點不妥:左宗棠雖是個幕僚,卻才幹超眾,不能聽信一麵之辭,錯殺人才。於是再次提起筆來,寫道:飭湖南巡撫查核,若果有其事,將左就地正法。
到了夜晚臨就寢時,鹹豐帝又想起了這事:左既是巡撫的幕僚,讓巡撫來查核,必不能服樊燮之心,應由朝廷出麵來查為好。於是重新擬一道旨,著都察院速派一名正派禦史前往湖南調查此事。第二天一早醒來,鹹豐帝想起正在帶兵打仗的曾國藩、胡林翼等人都是湖南人,必定對湖南情況熟悉,聽聽他們的意見很有必要。上朝後命內閣擬旨分寄曾、胡,徵求他們對左案的處理意見。正因為鹹豐帝再而三、三而四地慎之又慎,才保住了左宗棠的性命,也為大清國保住了一根柱石。
載灃說:“老相國說的這樁舊事對我很有啟發,對袁世凱的事,我會慎重辦理的。另外還有一件大事,我想聽聽您的意見。”
“何事?”張之洞將身子向著載灃傾斜過去。
“明年,我想給皇帝啟蒙,您看師傅選哪幾個人合適?”
張之洞說:“這的確是件大事,容老臣來慢慢尋找。”
剛說到這裏,他想起一個人來。此人便是當年京師有名的“四諫”之一、甲申年因為與曾國荃不和而回籍,至今家居二十多年的陳寶琛。
那年陳寶琛從福建到江寧看望張佩綸,居然不進總督衙門,顯然是對張之洞冷淡友誼的不滿。為了彌補過失,也為了能在晚年與老友有個見麵談話的機會,調陳寶琛來京做小皇上的師傅是一個最好的辦法了,寂寞二十多年的老清流也可在晚年風光風光。
“王爺,有一個人,當年老佛爺稱讚他品行端方,學問醇厚,我看此人可先調來上書房。過些日子,我再薦舉幾個。”.“您說的這人是誰?”
“陳寶琛。”.陳寶琛離開官場時,載灃才剛出生,自然對這位當年名諫不太清楚。張之洞將陳寶琛的情況簡略地說了一下。
“好吧,就讓他進宮吧!”載灃做出一副賢王姿態,“將他委屈了二十多年,這是朝廷的疏忽。”
歿庵就要衣錦回京了!這是所謂“翊贊中樞”以來最令張之洞欣慰的一件事。
四 陳衍獻計:用海軍大臣作釣餌,誘出“保亥”的枕頭風
送走載灃後,陳衍、辜鴻銘、仁權都圍著張之洞,聽他說談話的情況。
仁權說:“依我看,父親的話,醇王不一定都聽到心裏去了。畢竟他的那些急於掌權的兄弟,對他的影響更大。”
辜鴻銘說:“我的直覺,袁世凱這個人是個大偽君子、大奸臣,實在該殺,不值得惋惜。”
張之洞說:“這不是袁世凱個人的事,這一股邪風,我身力相國,不能坐視不理。”
陳衍坐在一旁不開口,張之洞問他:“石遺,依你看,袁世凱的八字怎麽樣?”
陳衍說:“我看他很險。大公子的話很有道理,在老相國與洵貝勒、濤貝勒之間,攝政王很有可能倒向自家兄弟那一邊。”
張之洞生氣地說:“攝政王若這樣做,朝政便不可收拾了,我不如回南皮養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