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一封署名禦史王景純的參劾袁世凱的摺子,由內奏事處呈遞到載灃的手裏。王景純的參折指控袁世凱在山東巡撫和直隸總督任上目無朝廷、擅用職權、糜費錢財、挪用公款、結黨營私、勾結洋人的種種不法情事,以及投機鑽營、首鼠兩端、媚上欺下、陽奉陰違等惡劣的品性,請監國攝政王殺袁世凱以彰正義,以謝天下。
王景純的參折為載灃提供了一個可資利用的工具,他命令京報全文刊登出來,先造造輿論,再聽聽各方反應。參折見報後,立即在京師及全國的官場士林中引起巨大反響,袁世凱本人看到這份參折後更是驚恐不已。
他是一個極為老練的政客。從保定調到京師,未被慈禧託孤,禦史參劾,這三件事加在一起,無疑構成了黑雲壓城的險惡局勢。他不能坐以待斃,他要死裏求生。
袁世凱的心腹參謀、助手兼私人代表,是他的三十三歲嫡長子袁克定。他的最可靠的朋友是患難之交、現任東三省總督的徐世昌。恰好這時徐世昌由東北回到北京參加弔喪活動。於是,在北洋公所袁府裏,袁氏父子和徐世昌日夜商討對策。
最後,他們商定動用文武兩支力量,來向載灃施加壓力。武的方麵,由袁克定去找段祺瑞。段祺瑞是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所提拔的統製。段感激袁的知遇之恩,鐵心投在袁的門下。光緒三十二年官製改革時,袁建議設置練兵處,負責領導全國的新軍訓練。袁作為會辦大臣握有練兵處實權,練兵處的各級頭目均為他的心腹將領。段棋瑞被任命為軍令司正使,地位十分重要。在袁世凱的著意栽培下,段祺瑞成為北洋新軍中僅次於袁的第二號人物。袁克定塞了一百五十萬兩銀票給段祺瑞,要他聯絡北洋新軍的弟兄們幫袁家渡過這一難關。段祺瑞爽快地答應了。
文的方麵則由徐世昌去遊說張之洞,然後請張之洞出麵說服載灃。恰好這時,載灃七弟載濤籌建禦林軍,六弟載洵與妻兄長麟為爭奪海軍大臣一職而鬧得不可開交。這是滿洲少壯派急於掌握朝廷各要害部門的信號,引起朝中文武尤其是稍具正直心的漢大員們普遍不滿。抓住這個機會,徐世昌走進了張府。
王景純的摺子,張之洞自然也看到了。一個剛加封為太子太保的外務部尚書軍機大臣,一個曾做過多年直督、訓練過六鎮北祥的練兵處會辦大臣,禦史王景純敢於這樣無情地揭露和斥罵,張之洞當然知道,這決不是王景純的大膽和無私,而是他有強大的靠山。這靠山顯然是鹿傳霖一年前就說過的滿洲少壯親貴派。過去太後尚在,載灃未當國,他們尚不敢太放肆,如今他們是毫無顧忌了。袁世凱固然有不少可指責之處,但現在他們這樣做,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或者說是殺雞給猴子看,借袁來向包括鹿傳霖和他本人在內的漢元老大臣開刀。當年大清開國的時候,順治爺、康熙爺為融合滿漢花費幾十年心血,才有後來的五族攜手共創大業的局麵出現,以至於洪楊造反,公開打起恢復漢人江山的旗號都不能起作用。現在孫文等人在海外鼓吹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這是洪楊故伎重演。載灃等人不承襲先朝籠絡漢人的國策,反而針鋒相對來個驅逐漢人,漢人是滿人的多少倍?漢人蘊藏的力量有多大?他們怎麽不想一想,掂一掂。唉,這些愛新覺羅的子孫們,怎麽如此不賢不肖,如此懵懂愚昧?
正當張之洞為載灃掌國的第一個舉措便失當而惋惜的時候,徐世昌銜命來訪。在仁權及近日任職學部的辜鴻銘、陳衍的陪同下,張之洞接待了這位有過十五年黑翰林經歷、最近這幾年卻平步青雲的徐世昌。
徐世昌長得豐神偉儀,又善於說話,是一個受張之洞喜歡的客人。他將他所知道的滿洲少壯親貴們幕前幕後的情況,諸如載灃將出任陸海軍大元帥,其兩弟分任禦林軍統領和海軍大臣,善耆等人再次提出撤銷軍機處,鐵良、良弼要將包括湖北新軍在內的全國新軍重新改編及擴大陸軍部軍權等等,——向張之洞娓娓道來。為了刺激張之洞,徐世昌又杜撰一則傳聞:漢陽槍炮廠近日已引起高層的關注,鐵良等人提出此廠不宜再由湖督掌管,應歸陸軍部控製。
徐世昌說了一兩個小時的話,卻隻字不提王景純的摺子。張之洞知道徐世昌與袁世凱的關係,他當然也知道徐世昌登門造訪的目的,見徐不提參折的事,他也不提。張之洞隻是靜靜地聽著,自己說得不多。連漢陽槍炮廠也不放過!徐世昌的這則杜撰果然引發了張之洞心中極大的不滿,他已經意識到時局的嚴重性。這一群不諳世事卻又有著極強權力欲望的少壯派,不是將已處風雨飄搖中的大清國引向避風港,而是將它拖到風口浪尖上。不僅僅是為了袁世凱,也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主要的是為了國家,為了社稷,為了曾經給張家世代尤其給了他本人大恩大德的朝廷,他要盡一個老相國的責任,保護袁世凱,剎住這股邪風!
當徐世昌告辭的時候,張之洞說:“托你轉告給袁慰庭一句話,宜處處留心,不可大意。老夫該做的事,老夫會竭力去做。”
張之洞的這句話令徐世昌極為滿意。他急奔北洋公所,將此話告訴了老友。
探得了張之洞的態度後,袁世凱開始實施第二步計劃:請奕劻出麵說動載灃諮詢張之洞。
在袁世凱數十萬兩銀票的引誘下,奕劻多年來已和袁世凱結成了聯盟。他不願意袁世凱垮台,他甚至也不願意張之洞、鹿傳霖等人退出樞垣。因為他知道,他雖然是滿洲親王,但在載灃兄弟眼中,他是屬於“老朽”者之列,也是少壯派們要排斥的對象,何況他一向名聲不佳。過去全仗著老佛爺這座靠山才未倒下,現在靠山沒有了,少壯派隨便找一個岔子就可以把他驅逐出去。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他此時是很願意與袁、張、鹿等人抱成一團的。他樂意接受袁府之託,親去醇王府,謙容卑辭地拜訪他的侄兒載灃,希望載灃在處理袁世凱這件事上聽聽張之洞的意見。
王景純的參折為載灃提供了一個可資利用的工具,他命令京報全文刊登出來,先造造輿論,再聽聽各方反應。參折見報後,立即在京師及全國的官場士林中引起巨大反響,袁世凱本人看到這份參折後更是驚恐不已。
他是一個極為老練的政客。從保定調到京師,未被慈禧託孤,禦史參劾,這三件事加在一起,無疑構成了黑雲壓城的險惡局勢。他不能坐以待斃,他要死裏求生。
袁世凱的心腹參謀、助手兼私人代表,是他的三十三歲嫡長子袁克定。他的最可靠的朋友是患難之交、現任東三省總督的徐世昌。恰好這時徐世昌由東北回到北京參加弔喪活動。於是,在北洋公所袁府裏,袁氏父子和徐世昌日夜商討對策。
最後,他們商定動用文武兩支力量,來向載灃施加壓力。武的方麵,由袁克定去找段祺瑞。段祺瑞是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所提拔的統製。段感激袁的知遇之恩,鐵心投在袁的門下。光緒三十二年官製改革時,袁建議設置練兵處,負責領導全國的新軍訓練。袁作為會辦大臣握有練兵處實權,練兵處的各級頭目均為他的心腹將領。段棋瑞被任命為軍令司正使,地位十分重要。在袁世凱的著意栽培下,段祺瑞成為北洋新軍中僅次於袁的第二號人物。袁克定塞了一百五十萬兩銀票給段祺瑞,要他聯絡北洋新軍的弟兄們幫袁家渡過這一難關。段祺瑞爽快地答應了。
文的方麵則由徐世昌去遊說張之洞,然後請張之洞出麵說服載灃。恰好這時,載灃七弟載濤籌建禦林軍,六弟載洵與妻兄長麟為爭奪海軍大臣一職而鬧得不可開交。這是滿洲少壯派急於掌握朝廷各要害部門的信號,引起朝中文武尤其是稍具正直心的漢大員們普遍不滿。抓住這個機會,徐世昌走進了張府。
王景純的摺子,張之洞自然也看到了。一個剛加封為太子太保的外務部尚書軍機大臣,一個曾做過多年直督、訓練過六鎮北祥的練兵處會辦大臣,禦史王景純敢於這樣無情地揭露和斥罵,張之洞當然知道,這決不是王景純的大膽和無私,而是他有強大的靠山。這靠山顯然是鹿傳霖一年前就說過的滿洲少壯親貴派。過去太後尚在,載灃未當國,他們尚不敢太放肆,如今他們是毫無顧忌了。袁世凱固然有不少可指責之處,但現在他們這樣做,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或者說是殺雞給猴子看,借袁來向包括鹿傳霖和他本人在內的漢元老大臣開刀。當年大清開國的時候,順治爺、康熙爺為融合滿漢花費幾十年心血,才有後來的五族攜手共創大業的局麵出現,以至於洪楊造反,公開打起恢復漢人江山的旗號都不能起作用。現在孫文等人在海外鼓吹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這是洪楊故伎重演。載灃等人不承襲先朝籠絡漢人的國策,反而針鋒相對來個驅逐漢人,漢人是滿人的多少倍?漢人蘊藏的力量有多大?他們怎麽不想一想,掂一掂。唉,這些愛新覺羅的子孫們,怎麽如此不賢不肖,如此懵懂愚昧?
正當張之洞為載灃掌國的第一個舉措便失當而惋惜的時候,徐世昌銜命來訪。在仁權及近日任職學部的辜鴻銘、陳衍的陪同下,張之洞接待了這位有過十五年黑翰林經歷、最近這幾年卻平步青雲的徐世昌。
徐世昌長得豐神偉儀,又善於說話,是一個受張之洞喜歡的客人。他將他所知道的滿洲少壯親貴們幕前幕後的情況,諸如載灃將出任陸海軍大元帥,其兩弟分任禦林軍統領和海軍大臣,善耆等人再次提出撤銷軍機處,鐵良、良弼要將包括湖北新軍在內的全國新軍重新改編及擴大陸軍部軍權等等,——向張之洞娓娓道來。為了刺激張之洞,徐世昌又杜撰一則傳聞:漢陽槍炮廠近日已引起高層的關注,鐵良等人提出此廠不宜再由湖督掌管,應歸陸軍部控製。
徐世昌說了一兩個小時的話,卻隻字不提王景純的摺子。張之洞知道徐世昌與袁世凱的關係,他當然也知道徐世昌登門造訪的目的,見徐不提參折的事,他也不提。張之洞隻是靜靜地聽著,自己說得不多。連漢陽槍炮廠也不放過!徐世昌的這則杜撰果然引發了張之洞心中極大的不滿,他已經意識到時局的嚴重性。這一群不諳世事卻又有著極強權力欲望的少壯派,不是將已處風雨飄搖中的大清國引向避風港,而是將它拖到風口浪尖上。不僅僅是為了袁世凱,也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主要的是為了國家,為了社稷,為了曾經給張家世代尤其給了他本人大恩大德的朝廷,他要盡一個老相國的責任,保護袁世凱,剎住這股邪風!
當徐世昌告辭的時候,張之洞說:“托你轉告給袁慰庭一句話,宜處處留心,不可大意。老夫該做的事,老夫會竭力去做。”
張之洞的這句話令徐世昌極為滿意。他急奔北洋公所,將此話告訴了老友。
探得了張之洞的態度後,袁世凱開始實施第二步計劃:請奕劻出麵說動載灃諮詢張之洞。
在袁世凱數十萬兩銀票的引誘下,奕劻多年來已和袁世凱結成了聯盟。他不願意袁世凱垮台,他甚至也不願意張之洞、鹿傳霖等人退出樞垣。因為他知道,他雖然是滿洲親王,但在載灃兄弟眼中,他是屬於“老朽”者之列,也是少壯派們要排斥的對象,何況他一向名聲不佳。過去全仗著老佛爺這座靠山才未倒下,現在靠山沒有了,少壯派隨便找一個岔子就可以把他驅逐出去。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他此時是很願意與袁、張、鹿等人抱成一團的。他樂意接受袁府之託,親去醇王府,謙容卑辭地拜訪他的侄兒載灃,希望載灃在處理袁世凱這件事上聽聽張之洞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