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他正在京師辦一樁公務,恰逢陝西按察使出缺。他眼睛瞄準這個位置,有意藉此機會活動活動。便以公務短時難以辦好為辭,在京師住下來。一麵往來榮祿、鹿傳霖之間,一麵又時常到寶慶胡同來,一則盡門生之情,一則也想借這位太後跟前的紅人之口為他說說話。
閑居無事的張之洞有這樣一個風雅門生陪伴,無聊的歲月裏增添了一些樂趣。樊樊山陪張之洞去得較多的地方是廠甸。廠甸在宣武門外,從元代起,這裏便是燒琉璃瓦的廠窯,故又稱琉璃廠。幹隆年間開四庫館,全國書籍、四方文人聚會京師,琉璃廠一帶書肆繁榮,又由書肆帶動了古玩業的興盛。到了鹹豐年間,此地已是一個十分熱鬧的場所了。
琉璃廠以經營書籍、字畫、文房四寶、珍寶古董、陳年舊貨為主,吸引四麵八方的文人學士、附庸風雅之徒。外地進京趕考的士子、辦事的官員,有事沒事都喜歡到琉璃廠走走逛逛,在這裏感受一下都門文化的氣息。
樊樊山陪著張之洞遊琉璃廠。兩人原本都其貌不揚,一人尖嘴猴腮,一人麵如削瓜,這下脫去官服朝靴,換上布衣葛巾,就更不起眼了:年長的如同書院的窮教習,年輕一點的好比文廟中的香火工。這種時候,他們無官宦之氣焰,有書生之好奇心,又加之久別京師,書肆老闆沒有一個認得他們,更顯得優哉遊哉,逍遙輕鬆。
這一天,他們來到琉璃廠東街海王邨。海王邨的店鋪多擺的是古董古玩,老闆也大多為古物鑑賞家。他們低價從各處收購古物,再高價賣出。老闆的鑑別力愈高,獲利則愈豐。常常也有些落魄王孫、遭難官員、不務正業的公子,為紓一時之急,將家中祖傳的珍寶典當,也有江洋大盜、梁上君子打劫偷摸富貴人家的財產,或不識深淺,或急於脫手,也拿到此處來找店主兜售。遇到這種情況,往往是獲暴利的絕好機會。
張之洞、樊樊山慢慢地閑逛著。這海王邨果真氣度不凡!
但見家家店鋪擺滿各式各樣的古舊之物。有先秦的青銅鼎爵簋匝。黃褐色的鏽斑布在青綠的器皿上,透露出遠古貴族聚會時凝重肅穆的氣象。有春秋戰國時的劍戟弩矛,黑黝黝的殘缺不全,留下那個無義戰時代殘酷殺戮的痕跡,可以想像到古戰場上的你死我活、白骨累累。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唐三彩,或是高大駱駝上騎著凹目濃須的胡商,或是揚蹄欲奔的鐵馬上一邊懸掛著皮囊劍鞘,一邊橫躺著琵琶羌笛,盡情展示大唐盛世時漢胡一家四境安夷的強大國力。或是琳琅滿目的宋明瓷器,要麽古拙天成,要麽鬼斧神工,有的彩釉鮮亮,有的青花素樸,有的白淨如玉,有的胎薄如紙,從中可以看到舉世無雙的窯瓷品已遍及尋常百姓家。
那上麵的標價,有的高達數千上萬兩,也有的低到幾文十幾文。當然,所有的物品都可以討價還價,正所謂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當麵敲定,出門不認。出價和成交之間的差額有數倍數十倍之別,令人難以置信。這討價還價中便有極大的學問。除開商業學問外,更重要的是考古鑑賞方麵的高下。那些具備識真辨假,有著火眼金睛般本事的客人,也能在一大堆贗品中將真正的古董認出來,然後跟那半桶水的老闆打馬虎眼,用買贗品的價把真品買下來,回去後博得行家的稱讚、同好的羨慕,心裏美滋滋、樂融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會有一種好心情。這便是玩廠甸逛海王邨的樂趣。
張之洞、樊樊山也便抱著這種心態一路欣賞著、搜尋著,來到一家名目厚古閣的古物店麵前。張之洞立即被這家店鋪收購的古玩種類多、品級高而吸引。正在蹺起二郎腿捧著一把銅水煙壺吸菸的老闆,見有客人來,忙起身打招呼,又吩咐店小二泡茶,端凳子。老闆陪著張之洞、樊樊山看了前店的貨物後,又將他們從側門帶進裏麵的後院。這後院同樣擺滿了貨物。張之洞看著看著,突然,擺在廊柱邊的一口大陶缸引得他眼睛猛地一亮。隻見這隻陶缸約有三尺高,呈方形,周邊也有三尺來寬,顏色深黑褐色,模樣古樸渾拙。尤其令張之洞大感興趣的,是那陶缸四壁上若隱若現、似字非字的圖紋。
張之洞彎下腰來,細細地觀看賞玩,又用手輕輕地在缸壁上摩挲著。驟然間,他心裏一亮:這上麵的圖紋不就是古書上說的蝌蚪文嗎?
心裏有了這個想法,再湊近看時,似乎覺得缸壁上那一個個圖紋都化成了一隻隻蝌蚪:頭大尾小,搖搖擺擺,正在眼前浮動著嬉戲著。蝌蚪文究竟有還是沒有,兩千多年來學者們爭論不休,莫衷一是。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沒有找到一個確鑿的證據來,想不到今天居然無意之間被自己發現了!張之洞心中的快樂非同小可。他將歡喜壓在心裏,小聲地對同樣也在認真觀看的樊樊山說:“你看圖紋像什麽,像不像蝌蚪文?”
樊樊山也是隻知道有這種古文字,卻從來沒見過,經張之洞這一提醒,果然覺得這些圖紋也真的和蝌蚪差不多:“哎呀,這怕真的就是失傳了的蝌蚪文!”
張之洞聽樊樊山這麽說,信心又堅定了幾分,笑著問:“你也是這麽看的?”
樊樊山詩詞寫得好,對古董卻沒有研究,若不是張之洞的提醒,他是不會將這些圖紋往蝌蚪身上去想的。他一則知道張之洞素來耽古好舊,對文物有研究,二來也要討好這位權勢顯赫的老師;於是點頭答:“您的眼力是很好的,我看八成是蝌蚪文。”
閑居無事的張之洞有這樣一個風雅門生陪伴,無聊的歲月裏增添了一些樂趣。樊樊山陪張之洞去得較多的地方是廠甸。廠甸在宣武門外,從元代起,這裏便是燒琉璃瓦的廠窯,故又稱琉璃廠。幹隆年間開四庫館,全國書籍、四方文人聚會京師,琉璃廠一帶書肆繁榮,又由書肆帶動了古玩業的興盛。到了鹹豐年間,此地已是一個十分熱鬧的場所了。
琉璃廠以經營書籍、字畫、文房四寶、珍寶古董、陳年舊貨為主,吸引四麵八方的文人學士、附庸風雅之徒。外地進京趕考的士子、辦事的官員,有事沒事都喜歡到琉璃廠走走逛逛,在這裏感受一下都門文化的氣息。
樊樊山陪著張之洞遊琉璃廠。兩人原本都其貌不揚,一人尖嘴猴腮,一人麵如削瓜,這下脫去官服朝靴,換上布衣葛巾,就更不起眼了:年長的如同書院的窮教習,年輕一點的好比文廟中的香火工。這種時候,他們無官宦之氣焰,有書生之好奇心,又加之久別京師,書肆老闆沒有一個認得他們,更顯得優哉遊哉,逍遙輕鬆。
這一天,他們來到琉璃廠東街海王邨。海王邨的店鋪多擺的是古董古玩,老闆也大多為古物鑑賞家。他們低價從各處收購古物,再高價賣出。老闆的鑑別力愈高,獲利則愈豐。常常也有些落魄王孫、遭難官員、不務正業的公子,為紓一時之急,將家中祖傳的珍寶典當,也有江洋大盜、梁上君子打劫偷摸富貴人家的財產,或不識深淺,或急於脫手,也拿到此處來找店主兜售。遇到這種情況,往往是獲暴利的絕好機會。
張之洞、樊樊山慢慢地閑逛著。這海王邨果真氣度不凡!
但見家家店鋪擺滿各式各樣的古舊之物。有先秦的青銅鼎爵簋匝。黃褐色的鏽斑布在青綠的器皿上,透露出遠古貴族聚會時凝重肅穆的氣象。有春秋戰國時的劍戟弩矛,黑黝黝的殘缺不全,留下那個無義戰時代殘酷殺戮的痕跡,可以想像到古戰場上的你死我活、白骨累累。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唐三彩,或是高大駱駝上騎著凹目濃須的胡商,或是揚蹄欲奔的鐵馬上一邊懸掛著皮囊劍鞘,一邊橫躺著琵琶羌笛,盡情展示大唐盛世時漢胡一家四境安夷的強大國力。或是琳琅滿目的宋明瓷器,要麽古拙天成,要麽鬼斧神工,有的彩釉鮮亮,有的青花素樸,有的白淨如玉,有的胎薄如紙,從中可以看到舉世無雙的窯瓷品已遍及尋常百姓家。
那上麵的標價,有的高達數千上萬兩,也有的低到幾文十幾文。當然,所有的物品都可以討價還價,正所謂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當麵敲定,出門不認。出價和成交之間的差額有數倍數十倍之別,令人難以置信。這討價還價中便有極大的學問。除開商業學問外,更重要的是考古鑑賞方麵的高下。那些具備識真辨假,有著火眼金睛般本事的客人,也能在一大堆贗品中將真正的古董認出來,然後跟那半桶水的老闆打馬虎眼,用買贗品的價把真品買下來,回去後博得行家的稱讚、同好的羨慕,心裏美滋滋、樂融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會有一種好心情。這便是玩廠甸逛海王邨的樂趣。
張之洞、樊樊山也便抱著這種心態一路欣賞著、搜尋著,來到一家名目厚古閣的古物店麵前。張之洞立即被這家店鋪收購的古玩種類多、品級高而吸引。正在蹺起二郎腿捧著一把銅水煙壺吸菸的老闆,見有客人來,忙起身打招呼,又吩咐店小二泡茶,端凳子。老闆陪著張之洞、樊樊山看了前店的貨物後,又將他們從側門帶進裏麵的後院。這後院同樣擺滿了貨物。張之洞看著看著,突然,擺在廊柱邊的一口大陶缸引得他眼睛猛地一亮。隻見這隻陶缸約有三尺高,呈方形,周邊也有三尺來寬,顏色深黑褐色,模樣古樸渾拙。尤其令張之洞大感興趣的,是那陶缸四壁上若隱若現、似字非字的圖紋。
張之洞彎下腰來,細細地觀看賞玩,又用手輕輕地在缸壁上摩挲著。驟然間,他心裏一亮:這上麵的圖紋不就是古書上說的蝌蚪文嗎?
心裏有了這個想法,再湊近看時,似乎覺得缸壁上那一個個圖紋都化成了一隻隻蝌蚪:頭大尾小,搖搖擺擺,正在眼前浮動著嬉戲著。蝌蚪文究竟有還是沒有,兩千多年來學者們爭論不休,莫衷一是。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沒有找到一個確鑿的證據來,想不到今天居然無意之間被自己發現了!張之洞心中的快樂非同小可。他將歡喜壓在心裏,小聲地對同樣也在認真觀看的樊樊山說:“你看圖紋像什麽,像不像蝌蚪文?”
樊樊山也是隻知道有這種古文字,卻從來沒見過,經張之洞這一提醒,果然覺得這些圖紋也真的和蝌蚪差不多:“哎呀,這怕真的就是失傳了的蝌蚪文!”
張之洞聽樊樊山這麽說,信心又堅定了幾分,笑著問:“你也是這麽看的?”
樊樊山詩詞寫得好,對古董卻沒有研究,若不是張之洞的提醒,他是不會將這些圖紋往蝌蚪身上去想的。他一則知道張之洞素來耽古好舊,對文物有研究,二來也要討好這位權勢顯赫的老師;於是點頭答:“您的眼力是很好的,我看八成是蝌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