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才常說:“恩師的這種態度我們可以理解,不過到那時,學生就要先採取行動了。”


    “採取行動”?張之洞驚疑起來。他的兩隻雖有點昏花卻依然銳利的目光重新將這兩個昔日的學子打量起來:唐才常和梁啓超、譚嗣同一起辦過時務學堂,他莫非是康梁一黨?傅慈祥這些年在日本留學,據說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流品複雜,不少人同情康、梁,有的甚至還同情那個以造反暴動為業的江洋大盜孫文。傅慈祥是康黨,還是孫黨?


    來者不善!張之洞的腦子裏突然間浮出這四個字,他的聲音立刻威厲起來:“你們要採取什麽行動?”


    “勤王!”對於談話氣氛的變化,唐才常並不感到意外,他從容答道。


    張之洞問:“你們憑什麽勤王?”


    傅慈祥頗為自得地答:“我們有十萬兄弟聚齊在長江兩岸,隻待登高一呼,便會贏糧影從,直搗黃龍府!”


    張之洞從這句話中嗅出一股異味來:這聚集長江兩岸的十萬兄弟,豈不就是那些嘯聚江湖的會匪黨眾嗎?


    見張之洞沒有出聲,唐才常再挑明:“到時候,我們想借漢陽槍炮廠的槍炮子彈用一用。恩師造槍炮原是為了保衛皇上保衛社稷,到了皇上被洋人所囚,社稷被洋人所占的時候,我們借用槍炮來勤王衛國,想必恩師不會不同意的。”


    這是什麽話!這豈不在明白告訴我,他們將會打劫槍炮廠,在武昌起事嗎?勤王,勤王,他們打起勤王的旗號,不知將要做出什麽事來;退一萬步說,即便勤王,也隻能由我湖廣總督出麵,你們憑什麽做這等事!


    張之洞完全明白了,對麵坐著的再也不是當年單純文弱的兩湖書生了,他們很可能是會黨之頭,綠林之首。與他們之間,再也不是師與生,而是官與匪的關係了。本應立即將他們拿下,但想想又覺不妥,這無疑將會把剛才這一番話公開出來,對自己不利,不如暫時不露聲色。他起身說:“老夫尚有許多公務要辦,你們回去吧!”


    不等唐、傅說話,便對著外麵高喊一聲:“送客!”


    回到籤押房,張之洞獨自一人將會客廳的這一場會見從頭到尾,細細地回憶著,越想越不對頭,越想越可怕。他把大根叫來,低聲說:“給你一個緊急差事。你去張彪那裏挑選二百名精壯兵士,分成兩個營,日夜巡邏,加強戒備,特別注意要道關口碼頭和漢口各租界人口處的動態。這兩個營交給你統領,三天內組建好。”


    大根一聽,全身血便立刻沸騰起來,頗帶幾分興奮地問:“四叔,發生什麽事了?”


    張之洞嚴峻地說:“有消息說:長江流域一帶的會匪正在蠢蠢欲動,近期內有可能在武漢三鎮鬧事,說不定會暴動。”


    大根覺察到事態的嚴重,將纏在身上的精鋼腰帶勒了勒,說:“四叔放心,我會把這事辦好的。他們敢有點風吹草動,我會立即向您稟報。我這就去漢陽張彪那裏。”


    “慢點,你稍等下,我要給張彪發個手諭。”


    張彪三年前已離開親兵營,當上了湖北新組建的新式軍隊的統製。這個新軍完全仿照江寧自強軍的形式,分八個標,二十四個營,共七千餘人。


    張之洞給張彪寫了封簡訊,告訴他局勢嚴重,要嚴加戒備,尤其是武昌城裏各衙門、槍炮廠、火藥廠要添派重兵看守,不能有絲毫懈怠,遇有情況,隨時報告。


    張之洞將這封雞毛信用火漆封好,命大根立即趕去漢陽新軍統製衙門。


    就在張之洞對武漢三鎮加緊戒備的時候,北方的局勢越來越壞,一道道令人恐悸哀痛的電文,通過上海電報分局源源不斷地發向全國各省督撫衙門:


    洋兵攻陷天津,大清武衛軍統帥聶士成在八裏台戰場英勇犧牲。


    董福祥軍圍攻使館月餘不下,榮祿調國初攻北京時留下的紅衣大將軍火炮,但未中使館卻使民居大受其害。


    主和派徐用儀、立山、聯元、許景澄、袁昶相繼被殺。


    直隸總督裕祿戰敗自殺。


    浙江提督、武衛左軍統帥馬玉昆大敗,退至武清河。


    巡閱長江水師大臣李秉衡,在武清河被洋兵大敗,退兵至通州張家灣自殺殉國。


    北京城被洋兵攻破,董福祥敗走彰義門,縱兵大掠逃逸西去。太後召見大學士六部九卿,竟無一人到場。京師城內拳民全數逃散。


    太後攜皇上、大阿哥、載漪、奕劻、剛毅、趙舒翹未明離宮,出西直門,向懷來方向逃去。洋兵占領北京城。


    京師陷落,帝後出逃,對於戰事來說,這是何等慘敗!對於國家來說,這是何等恥辱!然而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有著五千年文化傳承和四萬萬民眾的中華民族的國土上,發生在立國二百多年的大清帝國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按照西曆計算,這正是十九、二十兩個世紀之交。中國和中國人民就是這樣以受人欺侮任人宰割、喪師失地、首都淪陷的奇恥大辱告別舊世紀,進入新世紀!


    張之洞和所有良心未泯的中國官紳士民一樣,麵對著這一道道無情的電文,陷於巨大的悲憤之中。得知袁昶被殺的那一天,張之洞罷去了晚餐,徹夜未眠。不到兩年的時間裏,自己一生寄望最大品學最優前景最為看好的兩個學生:楊銳、袁昶都在英年被殺害。殺害他們的又不是仇家怨敵,而是他們所共同尊崇的皇太後。這是怎麽一回事呀!這世道究竟發生了什麽變化!他深知楊銳穩重厚道,決不會是康、梁、譚那一類激進亢奮的人,皇太後居然不加區分,不加審判,就將他和譚嗣同一道給殺了,真是冤枉。但此冤猶有可說:因為楊銳畢竟時運不好,和譚嗣同等人同時被授章京之職,很容易被誤認為康黨。但袁昶之死,卻無任何道理可說。難道在六部九卿的會議上,一個太常寺卿不可以發表不同的意見?朝廷主戰,難道主和的人就都得殺頭嗎?自古道言者無罪,現在是不但有罪,而且罪至於死!這是什麽王法,這難道是清明之治嗎?更何況,袁昶的話完全是對的,是金玉良言,是耿耿忠心。皇太後呀皇太後,您精明一世,為何這兩年間糊塗至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張之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浩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浩明並收藏張之洞最新章節